抗菌活性

合集下载

活性涂层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抗菌性能

活性涂层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抗菌性能

活性涂层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抗菌性能活性涂层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其抗菌性能的提升在食品保鲜和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活性涂层的概述、抗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方法提升其抗菌性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活性涂层概述活性涂层是一种功能性涂层,它通过在包装材料表面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抗菌、抗氧化等特性。

这种涂层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有效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1.1 活性涂层的组成活性涂层通常由基材、活性物质和载体组成。

基材是涂层的基础,可以是塑料、纸张或金属等;活性物质是涂层发挥作用的关键,如抗菌剂、抗氧化剂等;载体则起到固定和释放活性物质的作用。

1.2 活性涂层的应用活性涂层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肉类、乳制品、果蔬等食品的包装。

它能够有效抑制食品表面细菌的生长,减少食品腐败和变质的风险。

二、活性涂层的抗菌机制活性涂层的抗菌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2.1 物理屏障作用活性涂层在食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微生物接触食品,从而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

2.2 化学抑制作用活性物质通过与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或酶等发生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抑制其生长繁殖。

2.3 释放控制作用活性涂层通过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速率,持续对食品表面进行抗菌保护。

2.4 光催化作用某些活性涂层含有光敏物质,能够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对微生物进行光催化杀菌。

三、提升活性涂层抗菌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活性涂层的抗菌效果,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3.1 优化活性物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活性物质是提升抗菌性能的关键。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不同抗菌剂的抗菌效果,选择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活性物质。

3.2 调整活性物质的浓度活性物质的浓度直接影响其抗菌效果。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浓度,既能保证抗菌效果,又能避免对食品或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3 改进涂层的制备工艺涂层的制备工艺对活性涂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头孢菌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头孢菌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头孢菌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细胞壁的抑制作用: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横向连接酶(transpeptidase),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脆弱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 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β-内酰胺酶是一类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它能够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头孢菌素能够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

3. 免疫调节作用:头孢菌素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头孢菌素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化,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抗菌能力。

4. 药代动力学特点:头孢菌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头孢菌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此外,头孢菌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5. 药物相互作用:头孢菌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以相互增强抗菌作用。

然而,头孢菌素与某些药物如氨苄西林、红霉素等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总之,头孢菌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其药理作用与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免疫调节作用等。

了解头孢菌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有助于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临床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时,还需注意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抗菌肽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的天然抗微生物活性的短肽。

它们能够杀灭或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细胞膜、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等多种方式。

以下是对抗菌肽作用机理的详细解析:1.破坏细胞膜:抗菌肽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其失去完整性。

抗菌肽能够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生物分子相结合,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2.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肽可以与细菌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正常的合成过程。

抗菌肽可以通过与DNA相互作用,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阻止细菌的遗传物质的正常复制和表达。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与细菌细胞中的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它们的合成和功能,导致细菌的死亡。

3.刺激免疫反应:抗菌肽不仅具有直接杀菌作用,还能够调节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

它们能够激活和增强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促进炎症反应的产生,引起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增强炎症反应对微生物的清除能力。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免疫系统的清除细菌的能力。

4.目标蛋白破坏:抗菌肽能够与细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功能的异常和失活。

定向破坏细菌的特定蛋白质,可以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5.调节细菌的生物膜:细菌的生物膜是其生存和传播的关键结构,而抗菌肽能够改变细菌生物膜的组成和稳定性,减少细菌的防御能力和耐药性。

6.抗菌肽在治疗感染疾病时还可能与宿主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作用,抑制炎症的过度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总的来说,抗菌肽具有多种作用机理来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机制可以综合起来作用,发挥抗菌活性。

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多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

因此,研究和利用抗菌肽在治疗和预防感染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抑菌剂来源及应用现状

天然抑菌剂来源及应用现状

天然抑菌剂来源及应用现状天然抑菌剂指的是从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或物质。

使用天然抑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天然抑菌剂来源广泛,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来源:1. 植物来源:许多植物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例如茶树油、薄荷油和丁香油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用于消毒和防腐。

另外,许多中草药如金银花、黄连等也含有抗菌成分,可用于传统中药配方或做为口服药物。

2. 微生物来源:一些微生物本身具有产生抗菌物质的能力。

例如链霉菌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可以产生一系列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被广泛用于临床和养殖行业。

此外,乳酸菌等益生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制造。

3. 动物来源:一些动物体内含有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例如蜂蜜中含有过氧化氢和酸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另外,蜈蚣、蜘蛛等动物体表分泌的毒液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的成分。

天然抑菌剂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食品加工:天然抑菌剂可以用于食品杀菌和保鲜。

例如,茶多酚可用于腐败食品的保鲜,丙酸和天然抗氧化剂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2. 医药领域:天然抑菌剂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许多植物提取物或精油可以制成口服或外用的药物。

例如,广薄荷油和茶树油可以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3. 清洁产品:天然抑菌剂可用于清洁产品的生产。

例如,柠檬酸和醋酸可用于制作清洁剂,有效去除细菌和污垢。

4. 化妆品:一些天然抑菌剂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生产。

例如,白癜风中常用的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皮肤护理产品。

目前,天然抑菌剂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相对初级阶段。

由于天然抑菌剂取之于自然,相对于化学合成的化合物更加环保和安全。

然而,天然抑菌剂存在着原料来源不稳定、提取和纯化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此外,天然抑菌剂在抗菌效果和机理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之,天然抑菌剂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抗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生态保护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1
产抗生素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 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维持生态系统
的平衡和稳定
2
3
此外,产抗生素细菌还可以作为生物 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剂用于修复受损
的环境和水体等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结论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可以发现新的抗 生素品种或寻找新的用药途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 可以应用于生物防治生物工程和生态保护等领域为人类 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需要继续加强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 生素细菌的研究并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以应对临床治疗面 临的挑战并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引言 3 产抗生素细菌的种类与特点 5 结论
2 筛选方法 4 产抗生素细菌的应用前景 6 挑战与展望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引言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 抗菌活性的物质,对于治疗由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 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 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自然界中 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研究方向
总之,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是一个 持续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有望发现 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抗生素,为人类健
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3) 深入研究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通过对产抗生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进行深 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合成途径,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7a抗菌标准

7a抗菌标准

7A抗菌标准
一、抗菌效果
7A抗菌标准在制定时,首先考虑的是抗菌效果。

此标准要求抗菌产品必须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7A标准对抗菌剂的活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只有那些具有高效、快速且持续抗菌效果的产品才能符合这一标准。

二、抗菌机制
7A抗菌标准不仅关注抗菌效果,还对其抗菌机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标准,抗菌产品必须能够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胞生长或破坏细胞内部结构等方式,实现对细菌的杀灭或抑制。

此外,7A标准还要求抗菌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三、安全性评估
为了保证抗菌产品的安全使用,7A抗菌标准对安全性评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对产品进行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致敏性试验等,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抗菌产品的使用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指导,以确保安全使用。

四、持久性
为了使抗菌产品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抗菌效果,7A抗菌标准还对其持久性进行了规定。

根据该标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并能在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抗菌作用。

此外,7A标准还要求抗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以保证其持久性。

总之,7A抗菌标准对抗菌效果、抗菌机制、安全性评估和持久性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抗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使用。

抗菌肽的高效制备原理

抗菌肽的高效制备原理

抗菌肽的高效制备原理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简称AMPs)是一类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多肽分子,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在内的各类病原微生物具有杀菌或抑制菌落形成的作用。

由于抗菌肽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治疗耐药菌感染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高效制备抗菌肽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化学方法:抗菌肽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合成化学方法能够实现对抗菌肽序列的精确定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固相合成,通过连续发酵法将氨基酸逐个经氨基基团保护和缩合,最终合成目标抗菌肽。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大规模合成复杂的抗菌肽。

2. 基因工程方法:抗菌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

首先通过PCR 方法扩增目标抗菌肽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中,经过重组表达使其在大肠杆菌等宿主中高效表达。

利用大肠杆菌的高效胞内表达系统,可以快速生产大量抗菌肽。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进行蛋白工程以改善抗菌肽的活性和稳定性。

3. 生物发酵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可以高效制备抗菌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这些乳酸菌可以通过天然存在或工程改造获得抗菌肽的产生能力。

乳酸菌发酵可以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实现低成本、高活性的抗菌肽合成。

4. 重组蛋白生产方法: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可以高效制备抗菌肽。

通过转染抗菌肽基因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利用细胞内的翻译、修饰和折叠机制,可以高效合成抗菌肽。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可以实现对抗菌肽大规模、高效的生产,且产物具有高度纯度和生物活性。

在高效制备抗菌肽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肽链长度:抗菌肽的活性与其肽链的长度相关,较短的多肽链可能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合成和修饰策略来控制抗菌肽的肽链长度,以获得更高的活性。

2. 修饰策略:抗菌肽的修饰可以改善其药物性质,例如提高其稳定性、抗酶性和溶解度等。

单宁酸抗菌机理

单宁酸抗菌机理

单宁酸抗菌机理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寻找新的抗菌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单宁酸作为一种植物提取物,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单宁酸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在抗菌机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单宁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木本植物、葡萄、茶叶等中。

在植物体内,单宁酸通过与蛋白质、细胞壁和DNA等结合,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而在抗菌作用中,单宁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单宁酸具有直接破坏细菌细胞膜的能力。

细菌的细胞膜是维持细菌正常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关键结构之一。

单宁酸能够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溶解。

这不仅会导致细菌的死亡,还会阻断细菌的营养摄取和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单宁酸能够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于一系列酶的参与。

而单宁酸能够与细菌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

举例来说,单宁酸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阻断细菌对外界营养物质的利用,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复制。

单宁酸还具有改变细菌细胞内环境的能力。

细菌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需要维持一定的内环境平衡。

而单宁酸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内的金属离子结合,改变细菌细胞内的微量元素浓度,从而破坏细菌的内环境平衡,导致细菌的死亡。

单宁酸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发现,单宁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菌能力。

单宁酸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和释放一系列的免疫因子,从而增强机体对细菌的杀伤能力。

此外,单宁酸还可以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细菌感染的伤害。

单宁酸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

它通过直接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酶活性、改变细菌细胞内环境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方式,发挥强大的抗菌活性。

单宁酸的研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设计提供了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 512
米诺环素
29
14.2
56.8
64
1 - 256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变迁(CMSS)
美平 亚胺培南 Cefo/sul Pip/tazo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94% 94%
74%
62.8
35.6
16
64
亚胺培南 头孢吡肟
61.7
37.2
32
64
66.1
25
32
64
头孢他啶
72.2
25.6
64
256
头孢哌酮/舒巴坦
39.4
28.9
32
64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1.1
环丙沙星
76.7
阿米卡星
64.4
米诺环素
3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黏菌素
2.2
24.4
256
23.3
32
35.6
>256
47.8
8
97.8
美平
1.2
0
98.8
0.064 .004 - 64
亚胺培南
1.7
0
98.3
0.25
.032 - 64
厄他培南
8.1
5.2
86.7
0.5
.008 - 64
头孢吡肟
15
17.3
67.6
32
.016 - 512
对头大孢肠他啶埃希菌,美平3的1.2MIC90比亚4 胺培6南4.7低4倍,32 抗菌.活032性- 5更12 强
与亚胺培南相比,美平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
摩根摩根菌
产气肠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粘质沙雷菌 奇异变形杆菌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
(CMSS2010)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173株)
R%
I%
S%
MIC90 MIC 范围
71.9
70.8
<70%/较差

31.2
37.2
28.9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对G-菌的MIC90 值对比
鲍曼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14
12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美平 亚胺培南
1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8
6
肺炎克雷伯菌
4
2
铜绿假单胞菌
0
阴沟肠杆菌
MOHNARIN 2009-2010,李耘、吕媛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Vol35.No1,67-87
CMSS 2010:G-菌的MIC90 值对比
鲍曼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14
12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美平 亚胺培南
1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8
6
肺炎克雷伯菌
4
国内几项药敏监测都显示2 :与亚胺培南相比,美平对
100
铜绿假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74.0 91.2
67.1 15.8
68.8 -
<70%/较差
鲍曼不动杆菌
42.9
44.3
34.1
MOHNARIN 2009-2010,李耘、吕媛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Vol35.No1,67-87
中国ESBL的发生率
ESBL阳性率
CMSS 2010 监测
CHINET 2010.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 Vol11.No5:321-329
NS: 0.9 -11.3%
5个年度
对3420株肠杆菌 科细菌MIC
(CMSS2003-2010)
美平
NS: 0.9 -1.8%
MIC50 亚胺培南 0.25 美平 0.032
MIC90 2
0.125
大肠埃希菌
99.4
99.5
68.4
肺炎克雷伯菌
98.6
98.7
75.3
>90%/非常好
变形杆菌属
100
67.4
97.7
美平阴沟对肠杆革菌兰阴性9菌8.0 的覆盖98广.4 、敏感7率3.0 高
柠檬酸菌属 沙雷菌属
100
100
97.1
94.3
73.0 81.2
70%-90%/尚可
摩根菌属
100
27.3
头孢哌酮/舒巴坦
13.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
环丙沙星
65.3
17.9
68.2
2.3
93.6
0.6
34.1
64
.064 - 256
8
.5 - 256
32
.008 - 32
黏菌素
0.6
0
99.4
0.25
.125 - 16
阿米卡星
5.8
0
94.2
8
.125 - 512
米诺环素
35.3
10.4
54.3
32
.5 - 128
0
98.3
0.25
.032 - 64
厄他培南
8.1
5.2
86.7
0.5
.008 - 64
头孢吡肟
15
17.3
67.6
32
.016 - 512
对头大孢肠他啶埃希菌,美平3的1.2MIC90比亚4 胺培6南4.7低4倍,32 抗菌.活032性- 5更12 强
头孢噻肟
64.7
0.6
34.7
256
.016 - 512
MIC越低,影响越小
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美平的MIC更低,敏感率更高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株
CMSS2010 DATA CLSI M100-S22, January 2012,Vol32.No3,44-49
2012折点下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
美平对铜绿假单胞菌依然保持高敏感率
敏感率 不到49%
CMSS2010 DATA CLSI M100-S22, January 2012,Vol32.No3,44-49
革兰铜阴绿假性单胞菌菌的抗菌活性更0 强。
阴沟肠杆菌
摩根摩根菌
产气肠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粘质沙雷菌 奇异变形杆菌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常见抗菌药物对G-菌敏感率
常见细菌
美罗培南
敏 感 率(%)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敏感率/抗菌活性
1
256 32 >256 16 1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新折点带来哪些变化?
CLSI2012折点的改变(MIC)
肠杆科细菌
MIC (µg/ml)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M100-S20(2010) M100-S22(2012) 敏感 中介 耐药 敏感 中介 耐药
(CMSS2010)
铜绿假单胞菌(185株)
抗菌药物 美平
R%
S%
MIC50 MIC90
20.5
74.1
1
32
亚胺培南
25.9
71.9
4
32
头对孢吡绿肟脓杆菌,美1平3 比亚胺73培.5 南的敏2感率更高32
头孢他啶
16.8
79.5
2
64
头孢哌酮/舒巴坦
22.2
70.8
8
12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米诺环素 黏菌素
测定方法:按照CLSI推
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 药物对所有收集菌株的 MIC值。CMSS2010的敏感 (S)、中介(I)或耐药 (R)判定依照CLSI 2011 规定的折点进行。
CMSS2010标本来源:
腹腔积液 其他类型
3.2%
6.3%
胆汁 3.7%
血液 28.1%
伤口 4.0%
引流液 5.2%
20 23.2 13.5
0.5
80
8
256
74.1
0.25
32
85.9
4
>256
-
32
128
98.4
1
1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
(CMSS2010)
抗菌药物 美平
鲍曼不动杆菌(180株)
R%
S%
MIC50 MIC90
各种脓液 9.4%
呼吸道 25.4%
泌尿道 14.7%
CMSS 2010,王辉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Vol34.No10,897-904
美平对G-菌覆盖广、敏感率高
常见细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
阴沟肠杆菌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粘质沙雷菌 摩根摩根菌 铜绿假单胞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鲍曼不动杆菌
从药敏监测看抗菌活性
MOHNARIN 2009-2010: G-菌的MIC90 值对比
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大肠埃希菌
14 12 10
8 6 4 2 0
柠檬酸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阴沟肠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