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修改说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旧教材“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

人教版新旧教材“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

人教版新旧教材“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人教版新旧两版教材中的“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教材主要对理想实验和惯性概念改动较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关键词:新旧教材;比较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在力与运动的基础上,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有利于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对2019 年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i](以下简称“新教材”)和 2010 年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ii](以下简称“旧教材”)中的“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带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思考。

一、新旧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初步比较新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仍然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初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章节位置没有改变。

三部分主要内容的顺序没有改变,其中第二个小标题从“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改为了牛顿第一定律,逻辑顺序也没有改变。

主要是文字表述等具体内容上变动较多,下面具体分析。

二、新旧教材“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对比分析2.1增加“问题”栏目的设置对比旧教材,新教材在本节的开始设置了配有图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以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就会慢慢停下来为例,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知冲突,为错误观点的提出埋下伏笔。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推理分析,养成探究的习惯。

2.2突出理想实验的方法新教材的逻辑顺序没有变,仍然是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沿着历史轨迹,介绍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物理学家,如何一步步研究出运动和力的关系。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直观经验带给我们明显错误的判断时,如何抛开现象看本质,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结论,充分领略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新教材在理想实验的旁边特别注明了这种研究方法。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本质是想象着把实际存在、影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去掉,抓住事物的本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新人教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材料一、首先,我们来看本册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

二、和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作了如下调整:◇新增观察物体,由原习题新编,增加从看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逆向活动。

◇将原图形的变换中,平移和旋转分开进行编排,本册安排的是图形的旋转。

◇统计不再安排众数、中位数的认识,本册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合并进行编排。

◇原实践活动粉刷围墙调整为探索图形。

三、其他具体编排也做了调整,下面分单元给老师们介绍每单元的具体编排情况。

重点介绍教材修订的部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一)例1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同时,在增加小正方体数量的摆法中,进一步体会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保证从正面看有3个小正方形,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二)例2是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有了例1的活动经验,这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尝试方法。

如,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摆,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

通过交流体会最终的摆法都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所有要摆的立体图形都是组合的小正方体,它们中间是没有分开的,并且都是边和边的拼摆,不涉及错开的情形。

如果学生出现分开摆放的情况,可适当说明。

另外,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该立体,有时候摆法也不是唯一的。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变化1:教材不再出现整除的概念,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改由整数除法算式引出。

(二)例2和例3分别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这里对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来找,也可以用乘法去找。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不遗漏。

同时,用集合圈表示也是为后面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学习作铺垫。

最后,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一个数的因数、倍数有无最小、最大值,个数有什么规律。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说明〗全篇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说明〗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本章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原子结构,简述了构造原理及运用构造原理进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用电子云的概念,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原子轨道。

在比较系统而深入介绍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易成为学习难点。

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深化。

本章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教材以原子结构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元素的性质。

本章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两个概念,给出每一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并在能级的基础上引出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以及原子光谱。

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教材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

这样一来,教材中没有出现四个量子数的概念,降低了学习难度。

构造原理是一个经验规律,构造原理直接给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次序。

该节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借助电子云的概念,形象地引出了原子轨道。

有了原子轨道的概念,运用原子轨道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作进一步研究,进而介绍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以及能量最低原理。

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首先,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的角度说起元素周期表,然后,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解释了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再通过“探究”栏目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关于元素周期律,教材重点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另外,多样化的图表是本章在呈现方式上的特点。

九上13章修订说明刘东祥

九上13章修订说明刘东祥
2.活 动建 议 (2)测量小灯泡工作 时的电阻,画出电 阻随电压变化的图 线,并进行讨论。
删除了 该建议, 要求降 低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 过程,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 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 在知识技能上发展状况的评价,更要注意学生在实验 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探究能力的发展状况、合作精神 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理解欧姆定律。 要求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能应用欧 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或解释现象。
修改说明
5、增加 “想想议议”。 在“想想议议”中首先 介绍了电压表和电流表 的内部电阻的情况,然 后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 思考电压表和电流表能 或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 极上原因。 回顾旧知的同时,学生 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欧 姆定律内容。
修改说明
6、新课标对欧姆 定律的要求是“理 解”,要求较高, 所以本节要把欧姆 定律的应用作为重 点。将“电阻的串 联与并联”移到第 四节。
修改说明
10、删除原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整合在评估环 节让学生讨论。
修改说明
11、实验结论单独列出,增加教材的可读性。
修改说明
11、原教材 本节内容没 有“动手动 脑学物理”, 现增加这部 分内容,利 于 学生回顾 和巩固本节 内容。
教学建议
( 1)
节标题的变化 欧姆定律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实验数据表格进行了整 合,便于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电流和电阻关系, 只需要进行纵向比较,分 析已有的数据,即可得出 结论,不需要再进行实验 探究,降低了实验难度, 符合新课标要求。
修改说明
8、删除了原教材分析论 证中让学生写出电流和 电压的关系表达式的内 容。学生能得出电流和 电压的正比关系即可。 9、对数据的分析过程, 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引导, 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如 何进行数据分析,养成 严谨的科学态度。

1987~1990年初中语文课本目录和2013年人教版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1987~1990年初中语文课本目录和2013年人教版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1987~1990年初中语文课本目录和2013年人教版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套课本是在1978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算是稳定版,没有“试用本”字样,通称1982年版。

第一册第一版出版时间是1981年11月,第六册第一版出版时间是1983年4月。

第一册一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二*天上的街市形声字三一件珍贵的衬衫四老山界五草地晚餐六*红军鞋记叙的要素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八一面九*同志的信任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一〇香山红叶一一济南的冬天一二春一三*海滨仲夏夜观察和记叙一四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六人民的勤务员一七驿路梨花一八截肢和输血一九*挺进报记叙的顺序二〇纪念白求恩二一*谈骨气双音的合成词二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三*皇帝的新装二四*渔夫的故事二五寓言三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二六为学二七伤仲永二八故事三则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卖油翁二九狼三〇诗八首敕勒歌鸟鸣涧*静夜思*蚕妇回乡偶书凉州词*江畔独步寻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附录汉语拼音方案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第二册一《伊索寓言》二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二古代英雄的石像三*美猴王四*两棵奇树词和词组(一)五我的老师六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七*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记叙的中心和材料八小桔灯九社戏十最后一课一一*夜走灵官峡一二梅岭三章一三*回延安词和词组(二)一四梁生宝买稻种一五分马一六*求雨记叙的详略一七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八*想和做一九荔枝蜜二〇小麻雀二一猫二二*挖荠菜前后一贯,首尾一致二三大自然的语言二四*看云识天气二五《论语》六则二六扁鹊见蔡桓公二七周处二八口技二九观巴黎油画记三〇诗八首卖炭翁*长歌行*芙蓉楼送辛渐*秋浦歌*江南春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江南逢李龟年*舟夜书所见附录字典和词典现代常用汉字表第三册一一件小事二七根火柴三*鞠躬尽瘁阅读提要和写作提纲四背影五茶花赋六*记一辆纺车陈述和陈述的对象七故乡八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制台见洋人描写和说明一〇中国石拱桥一一苏州园林一二*春蚕到死丝方尽一三宇宙里有些什么一四食物从何处来一五*奇妙的激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六牛郎织女一七*孟姜女一八*连升三级肯定和否定,全部和部分一九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二〇*批评和自我批评形容、限制和补充二一周总理,你在哪里二二*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谈谈诗歌二三愚公移山二四童区寄传二五李愬雪夜入蔡州二六大铁椎传二七冯婉贞二八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二九*图画三〇诗词八首木兰诗*望天门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石灰吟*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喜雨*忆江南*渔歌子附录书信第四册一向沙漠进军二死海不死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四*故宫博物院说明的方法五井冈翠竹六听潮七谁是最可爱的人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九*第二次考试谈谈散文一〇诗三首青纱帐——甘蔗林*黎明的通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一蜘蛛一二统筹方法一三*石油的用途一四机器人记叙•说明•议论一五论雷峰塔的倒掉一六*最后一次讲演复杂的单句一七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词义一八多收了三五斗一九老杨同志二〇变色龙二一*筑路二二*杨修之死词的不同色彩二三核舟记二四活版二五桃花源记二六小石潭记二七马说二八卖柑者言二九*黄生借书说三〇诗词八首观沧海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如梦令*西江月附录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五册一白杨礼赞二*松树的风格三回忆我的母亲四藤野先生复句(一)五论鲁迅六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七*说谦虚论点和论据八祖冲之九*哥白尼复句)二)一〇*革命烈士诗三首口占一绝狱中诗南京书所见一一*有的人一二反对自由主义一三事事关心一四关于写文章一五*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论证一六孔乙己一七*坚强的战士一八我的叔叔于勒一九范进中举谈谈小说二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二一*晋祠多重复句二二公输二三《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四触龙说赵太后二五捕蛇者说二六岳阳楼记二七醉翁亭记二八*芋老人传二九*少年中国说三〇诗词六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友人*过零丁洋*浣溪沙*清平乐村居附录计划记录第六册一沁园春雪二海燕三*幼林四挥手之间五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六菜园小记句式的变换七*人类的语言八*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九什么是知识一〇“友邦惊诧”论一一太阳的光辉一二*论各尽所能一三散文重要立论和驳论一四*地质之光一五*二六七号牢房句与句之间一六《白毛女》选场一七*《龙须沟》选场一八普通劳动者一九竞选州长二〇*果树园二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二二曹刿论战二三陈涉世家二四隆中对二五出师表二六答司马谏议书二七*叔向贺贫二八*唐雎不辱使命二九*登泰山记三〇诗词曲六首陌上桑观猎*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朝天子咏喇叭常见的文言虚词附录语法复习表修辞复习提纲带*的是阅读课文。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单元教材解读可修改全文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单元教材解读可修改全文

利用线段图,直观呈现 数量关系
倡导思考角度多样化
例3是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伸和发展, 其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 几分之几是一致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材利用线段图 直观表示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
教材呈现了前面所引出的三个百分数的读、写,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子分别是整数、小数和 大于100的数。
“做一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百分数和分数意 义上的相同和不同,使学生既认识到知识间的 联系,会利用迁移、类比的方式认识新知,又 能认识百分数的特殊性。
“你知道吗”介绍了恩格尔系数,一方面使学 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常识,培养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经济与社会 发展的意识。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求百分率 例1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例2

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百分之几 例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4、例5

01


02



03

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 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 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 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 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 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 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 的价值”。

【2024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2024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新教材】人教版新旧生物教材叙述性概念的变化

【新教材】人教版新旧生物教材叙述性概念的变化

人教版新旧生物教材叙述性概念的变化(必修部分)【必修1】1 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用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是与时俱进,力求体现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以前,染色体上纺锤丝附着区域常使用着丝粒或着丝点,着丝粒多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点多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

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

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

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

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

2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 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3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4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5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