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项目指南

合集下载

2020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申报书【模板】

2020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申报书【模板】
是否上市
□是 □否
上市公司代码
上市地点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 □其他
企业简介及
主要经营范围
(300字以内)
企业所属领域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 □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 □现代农业 □文化产业□其他
企业所处载体
□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 □科技创业园□其他(上述载体均需为市级以上)
是否获
省科技成果
转化项目资助
□是□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获资助年份
获资助金额
万元
近三年
承担市级以上
科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立项编号
立项批准部门
企业产品
合同额
万元
已到账额
万元
是否在技联在线网站“校企联盟备案系统”完成备案登记
□是□否
是否在“江苏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完成合同认定登记
□是□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手机号码
项目参加人员(不含项目负责人,总人数不超过5人,企业参加人员1-3人)
姓名
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
现从事专业
职称或职务
项目主要内容

主要完成指标
□是□否
创(领)办时间
申报人是否在申报企业中占有股份
□是□否
实际占有比例
申报人派出单位是否在申报企业中占有股份
□是□否
实际占有比例
六、已签订的“四技合同”情况
申报2020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的人才姓名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沪科指南〔2020〕11号各有关单位: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专题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示范研究内容: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示范点,聚焦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专业性平台服务需求,开展新技术、新平台的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01日到2022年0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单。

1:1于低不例比的费经助资请申与费经筹自位申报主体要求:申报单位需为注册在上海青浦区的独立法人单位,并联合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有关单位共同实施。

区域协同: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结合实际,对所辖区内该项目示范应用积极予以支持。

申请单位与合作单位应在网上申报截止之前报所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备案,由科技主管部门出具支持意见。

专题二、联合实施科技成果惠民示范应用研究内容:聚焦民生保障、智慧城市等方向,强化一市三省科技创新衔接,创新组织模式,扩展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成果、行业数据等资源共享和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01日到2022年0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单位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申报单位联合长三角区域二省及以上的有关单位共同实施。

区域协同:市科委在网上申报截止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合作单位信息与其所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共享,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根据实际进行科研诚信审核,对有异议单位予以反馈。

鼓励苏浙皖。

持支以予同共管主技科级)区(县、市或级省.专题三、长三角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协同攻关研究内容:围绕创新挑战赛疫情防控专场征集的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防护器具、医用消毒等方面的产品需求,通过“悬赏揭榜”在长三角区域寻找解决方案。

江苏省双创计划

江苏省双创计划

江苏省双创计划
江苏省双创计划是指江苏省政府为了促进创新创业而制定的一项政策。

该计划旨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江苏省双创计划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孵化器,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支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和创业服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其次,江苏省双创计划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另外,江苏省双创计划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和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江苏创新创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江苏省双创计划还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

通过制定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降低创新创业风险,推动创新创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江苏省双创计划是一项全面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旨在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希望通过江苏省双创计划的实施,能够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形成及发布机制研究——基于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结合策略

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形成及发布机制研究——基于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结合策略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指南管理研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V())&$44文献标识码6
!"#$%&'$!6ACBEFNECGGC?/,C-K DXBIC-C?FEOKF,HGD-?MFE?@DCBBI/,C?/F- FMBIC--DK BEF+D,?A#?@DNH/KDMFE?@DCBBI/,C?/F- FM BIC--DK BEF+D,?ABICOAC.DOEFID/- LH/IK/-N?@DFPDECIIMECGDJFE.#ICO/-NFH?.DOEDADCE,@ K/ED,?/F-A#C-K IDCK/-N?@D?D,@-FIFN/,CI LEDC.?@EFHN@&7@/ABCBDEDXBIFEDA?@DDA?CLI/A@GD-?FMCNH/KDBEDBCEC?/F- GD,@C-/AG?@C?,FGL/-DANFCI2FE/D-?DK C-K MEDDDXBIF2 EC?/F- LOA?HKO/-N?@DNH/KDEDIDCADGD,@C-/AGC-K GC-CNDGD-?A?C?HA&7@EFHN@ dHDA?/F--C/EDA#BC-DI/-?DEP/DJAC-K F?@DEJCOA# ,FGL/-DK J/?@ ?@DABD,/M/,BEFLIDGA/- ?@DBEF,DAAFM?@DMFEGC?/F- C-K EDIDCADFM?@D,HEED-?NH/KD#BH?MFEJCEK EDIDPC-?,FH-?DE2 GDCAHEDAC-K AHNNDA?/F-A&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风 /0/1 年 22 月
理论研究
干完善科研项目指南编制的建议&)'+潘长沛等人从科技项 较单一(

2020年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2020年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附件12020年**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一、支持重点(一)国际联合研发项目1.企业国际联合研发:支持在宁企业面向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或地区,围绕南京“4+4+1”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需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领先技术成果,联合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此类项目市级给予每项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2.医疗卫生国际联合研发:支持在宁医疗卫生机构围绕各自重点优势及特色专科,与技术创新能力强、与我市合作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就重大疾病临床诊治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2020年重点支持领域:⑴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与精准化治疗;⑵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增材制造与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影像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⑶生物标志物、药物新靶标与个性化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⑷生长发育、遗传与健康的预防干预研究;⑸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快速检测、预防预警及救治策略研究。

此类项目市级给予每项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支持在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国联合研发、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领域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主要外方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应为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参见“中国一带一路网”******的“国际合作”-“各国概况”栏目相关内容)。

此类项目市级给予每项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已获国家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一带一路”技术合作立项的项目,市级不给予重复支持。

(三)国际产业合作区建设项目支持江北新区、各区(开发区、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或平台载体,包括国别/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创新园等载体,具备政策、技术、人才、资本、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助力创新资源集聚落地、整合配置。

落实江苏科技创新40条政策的实施方案

落实江苏科技创新40条政策的实施方案

落实江苏省科技创新“40条政策”的实施方案为深切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速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假设干政策方法的通知》(苏政发〔2016〕107号,简称江苏省科技创新“40条政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1.加速我区“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组织企业申报加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1)踊跃向上衔接,加速制定我区高企培育库工作方案,依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推荐一批”的工作思路,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打算。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2)扩大“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引导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阻碍力和地域识别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发局)2.落实省政府“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打算,鼓舞、引导、支持企业加速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取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5%左右。

引导骨干企业、民营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发局)3.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分层分类增强政策落实效劳,充实发挥科技政策辅导员、科技政策专员、科技政策宣讲团、科技政策咨询团“两员两团”作用,尽力确保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知晓面全覆盖。

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踊跃争取省、市财政奖励,出台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普惠性政策。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三分局)4.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成立海外研发中心,获取、利用国外创新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商务局)二、大力推动简政放权5.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动政务效劳“一张网”建设,加速实现“一个层级、一个部门、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章审批”的全链审批模式,确保相关审批率先驶入“3550”快车道。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XX年)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XX年)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大力开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重点人才工程(一)“双创”人才工程(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三)青年人才工程(四)“三支队伍”培训工程(五)新兴产业人才工程(六)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七)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八)教育卫生人才工程(九)高技能人才工程(十)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四、制度创新和政策取向(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二)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三)重大政策五、组织和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强化督查考核和监控评估(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

继提出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后,近几年又进一步提出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坚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营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环境,推动了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

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760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36万人,两院院士89人,均居全国前列。

2009年,全省人才贡献率26.2%,科技进步贡献率52.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1%。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人才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国际化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等。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0.06.02•【字号】•【施行日期】2020.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市科技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江北新区科创局、各区(园区)科技(人才)局,各有关单位: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关于下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人才站点管理权限的通知》(苏科条发〔2015〕136号)和《关于做好2020年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苏科机函〔2020〕201号)要求,现组织开展2020年度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1.建设主体:已建有市级工程中心的独立法人单位。

2.场地:有专门的研发场所,满足研发的需要,研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3.人员:有一支与主导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与20人。

4.研发投入:拥有一定规模(年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申报工程中心新增投入不少于500万元,上年度研发投入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2%。

5.装备:有研发所需的仪器设备。

6.研发业务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上年度专利申请须1项以上,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任务。

7.申报企业需提供2019年“南京市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中企业研发项目情况、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号:107-1、107-2表)。

备注:按照省科技厅要求,本年度江北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江宁开发区各自组织辖区内企业申报。

二、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申报材料按照江苏省工程中心项目申报书(详见附件1)内容准备,并附相关佐证材料,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格式打印装订成册(纸质封面,胶装订),一式二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20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
项目指南
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依托省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三类项目,充分激发广大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潜能,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瞄准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制高点开展创新研究,围绕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产业跨越对接融通,为我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基础学科
鼓励探索科学前沿,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发现新现象、构建新理论、提出新方法,促进基础学科与生命、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前沿交叉。

1001 核心数学及其应用
1002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
1003 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中的基础研究
1004 材料、能源、信息及生命科学中的前沿物理研究
1005 材料、能源、生命、环境等领域相关的化学问题
1006 纳米科学与技术中的基础问题
1007 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1008 天文及天体物理前沿、天文观测方法
2、信息学科
针对我省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围绕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光电器件、量子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开展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2001 高端芯片设计理论与方法
2002 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2003 新型信息器件与传感
2004 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2005 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006 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研究
2007 量子计算、通信与精密测量
2008 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方法
2009 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存储
2010 基础软件理论与方法
20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基础理论
2012 机器学习与视觉计算方法
2013 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理论方法
2014 区块链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3、农业学科
面向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立足农业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开展农业动植物改良、健康生产、生物灾害防控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基础研究,关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等共性科学问题,鼓励原始创新和学科交叉。

3001 农业微生物、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新
3002 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调控
3003 主要农业生物重要性状遗传改良及分子设计
3004 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生理机制及调控
3005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饲料饲草高效利用及减排
3006 现代农业条件下农林病虫草害演变与灾变形成机制
3007 新型绿色农药的分子设计及作用机制
3008 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流行规律、发病机制及防控
3009 新兽药的药理机制、靶标发掘及分子设计
3010 特色食品创新和农产品保鲜保质机理及检测
3011 现代农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与调控
3012 生物质能源发掘、创新与现代农业工程基础
3013 主要农作物多尺度、立体化信息监测预测机理与技术3014 农业大数据、智慧农林业的相关科学问题
4、生物医药学科
针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病、肿瘤、神经精神类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立足生物医药研究前沿,凝练科学问题,按照转化研究、系统医学和精准医疗的思路,在
发病机制、干预靶点、药物研发、中医药现代化、大数据应用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为健康江苏建设提供创新源头。

4001 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研究
4002 新发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与防制规律
4003 组学、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研究
4004 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基础研究4005 生殖健康和人口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4006 人类疾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
4007 器官衰老的演变规律及干预策略
4008 临床诊疗新靶点、新技术
4009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生物医学应用
4010 传统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的创新研究
4011 源于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创新中药研究
4012 药物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
4013 创新药物的发现及成药性研究
5、工程技术学科
针对我省在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围绕工程技术领域的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开展关键技术基础问题研究,为重大工程自主创新提供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源头创新基础。

5001 特种加工、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
新原理、新系统、新方法
5002 工业机器人、精密传动、机械仿生等先进设计技术5003 高品质电机系统、高可靠电力电子、高压绝缘、泛在互联电网等电气工程新技术新方法
5004 现代土木、交通、建筑、水利、海洋工程与地下工程等的新方法、新技术
5005 工程结构耐久性检测、评估与修复理论与技术
5006 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的关键问题
5007 重大工程安全、化工安全与防灾减灾理论与方法
5008 面向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高端制造的化工基础
5009 重要生物转化过程及生物催化反应的关键基础研究5010 常规能源高效清洁安全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
6、材料学科
瞄准材料学科发展前沿,针对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高效、绿色、安全为目标,围绕材料设计、表征、制备和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开展需求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

6001 宽禁带、低维、有机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6002 面向5G/6G、光通信及量子通信等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
6003 高效、柔性、可穿戴等新型光电信息材料
6004 高密度、绿色、安全的电化学能源材料
6005 新一代光伏、光热、热电、能卡等高效清洁的能量转换材料
6006 面向生态环境、生命健康、智能仿生等的新型材料6007 高饱和磁密、高灵敏、超低损耗的磁性材料
6008 高性能绝热、导热等热管理材料
6009 高强碳纤维等新型纤维及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6010 面向高端制造的高强/高韧新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
6011 面向绿色制造的高性能无机、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6012 高熵、超构、低维、异构等前沿材料
6013 高性能膜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6014 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新技术与新方法
7、资源与环境学科
针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环境质量改善与修复、废物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领域,开展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江苏区域特点的资源环境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

7001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态修复
7002 土壤改良、修复和安全利用
7003 土地资源保护、整治与科学利用
7004 区域大气环境监测、污染成因与控制
7005 废物源头减量减害与资源循环利用
7006 噪音、光、辐射等物理性污染的监测与控制
7007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及健康生态系统构建
7008 长江经济带区域环境过程和多介质协同治理
7009 重大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预测预警与风险防范
7010 地理环境变化过程、观测与预警
7011 矿产资源和地质能源高效勘探、绿色开发与矿区生态修复
7012 海洋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
7013 天气气候变化机理及预报预测研究
8、其他
8001 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符合省基础研究计划定位,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其他学科交叉类基础研究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