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06
针刀医学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针刀医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针刀医学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 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目前 ,针刀医学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针刀治疗机制、临床 疗效对比研究、针刀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等。
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针刀医学研 究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估,进一步探讨针刀 治疗的机制和原理,加强针刀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并拓展针刀医学在疼痛管理、康复治疗和预防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
针刀医学概念
针刀医学以软组织损伤理论为基础,以针刀微创手术为治疗 手段,通过松解病变软组织、修复受损器官功能来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针刀医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针刀医学起源于中医的针 灸技术,最初使用针灸治 疗慢性疾病。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 们开始探索使用更小的针 具来代替传统的针灸针, 从而形成了针刀。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恶心、呕吐等。
呼吸系统
小针刀能松解颈椎、胸椎病变,从 而解除因颈椎病引起的呼吸系统症 状,如:咳嗽、气喘等。
循环系统
小针刀能松解颈椎、胸椎病变,从 而解除因颈椎病引起的心血管症状 ,如:心悸、胸闷等。
外科疾病的治疗
颈椎病
小针刀能有效的松解颈椎病变的 软组织,从而解除颈椎病变对神 经、血管的压迫,使症状得以缓
要点二
针刀准备
确保针刀锋利、清洁、完好无损,并进行消毒处理。
针刀的操作流程
定位
确定治疗部位,并使用体表标志或影像技术 进行定位。
操作
在进针后进行针刀操作,如切割、剥离、疏 通等。

针刀医学课件

针刀医学课件

外科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肩周炎膝关节炎手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骨折延迟愈合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
骨科疾病
痛经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
妇科疾病
儿科疾病
01
02
03
04
05
06
针刀医学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05
在针刀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以确定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治疗方案。
严重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肿瘤患者
局部感染的患者也不适宜进行针刀治疗,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刀治疗容易导致出血不止,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针刀治疗不适用于肿瘤患者,因为肿瘤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容易发生转移和扩散。
局部疼痛
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可自行缓解。若疼痛难以忍受,可适当使用止痛药。
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平衡等作用。
脏腑功能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胃、小肠、大肠等六腑。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即藏血、藏津液等,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华。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针刀医学的操作方法
03
针刀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应选择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保养
针具材质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如0.5mm、1.0mm、1.5mm等。
针具规格
使用前应彻底清洁和消毒针具,使用后及时清洗并妥善保存。
针具保养
进针角度
针刀进针时应保持与皮肤表面垂直,缓慢进针,避免过度用力。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物品齐全。
患者准备
03
指导患者做好治疗前准备,如保持良好休息、饮食调整等。
治疗中操作
定位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针刀刺入的位置、 角度和深度。
消毒
对治疗区域进行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
针刀刺入
按照预定的针刀刺入角度和深度,将针 刀刺入病变部位。
治疗操作
在针刀刺入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 如切割、松解、注射等。
优势
适用范围广
针刀医学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 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创伤小
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针刀医学的创伤 小,痛苦小,恢复快。
效果显著
针刀医学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 果。
操作简便
针刀医学的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学习和 实践。
局限
适用范围有限
可能感染风险
尽管针刀医学适用于多种疾病,但对于某些 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其他应用领域
01
内分泌科
针刀医学可以调节内分泌紊乱,对于糖尿病、甲亢等问题有一定的疗
效。
02
皮肤科
针刀医学中的皮肤针疗法可以改善皮肤病症状,如瘙痒、疼痛等。
03
妇科
针刀医学中的腹针疗法可以调节内分泌失调和痛经等问题。
03
针刀医学的治疗原理
调节内分泌
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机体内部各系统、各器官的功 能活动协调一致,从而达到整体调理机体内环境的目的。
治疗后的护理
压迫止血
包扎固定
治疗后对针刀刺入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以减 少局部出血和肿胀。
对针刀刺入部位进行包扎固定,以保护局部 组织,防止感染。
观察病情
康复指导
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 及时处理。

针刀医学讲座(最终版)PPT参考幻灯片

针刀医学讲座(最终版)PPT参考幻灯片
10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11 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 业委员会(首批专业委员会之一)
11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 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 推广应用的研究鉴定会在京 隆重召开
• 2005 列入国家973课题 (已结题,待鉴定)
• 2006.10.14 朱汉章教授 逝世
(一)何谓“针刀”?所谓 “针刀”是传统针灸“针” 与外科手术“刀”相结合的 微型医疗器械。其粗细类似 针灸针或注射针头,根据不 同规格,其直径为0.5— 1.0mm,针身长40— 80mm,尖端磨削成一小刃 口,另一端安有一小手柄。 它亦针亦刀,“针”、“刀” 一体,既具有“针”的作用, 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又有“刀”的作用,可以松 解疤痕粘连,解除对神经血 管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正常 的生理功能。
汉章获军官勋章,并开始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 • 1991.2.14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小针刀疗法专业委员
会”成立(三级学会) • 1992.《小针刀疗法》出版,“小针刀疗法”形成。
6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二阶段
• 1992.12 王燮荣提出建立“针刀医学”新学科的建议和构想。 • 1994.1 升格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级) • 1994.7.25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成立 • 2001.国际行星命名局为表彰朱汉章教授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12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2006——后朱汉章时代:继承、发展、创新
13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图(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洪学智上将在接受针刀治疗后与朱 汉章合影 图(二)朱汉章为泰国总司令差霖上将治好多年顽 疾,参加其酬谢宴请

《针刀医学简介》PPT课件

《针刀医学简介》PPT课件
举例:腰椎MRI常用于患腰背痛的病人。许多患有腰背痛病人的MRI 均显示有椎间盘突出,人们也常以此来解释病痛的原因,并指导治疗。 某研究对98位无症状的志愿者进行MRI检查[1],判读MRI的放射科医 师并不知道病人是否有症状。结果在这些无症状的样本中,竟然有近 乎2/3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异常地频率只比有背痛的病人低一点。 研究者的结论是这样的发现“往往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美国著名内科专家Lawrence M. Tierney教授 曾说过:“遇到诊断不明的困难病例,对诊断 帮助最大的是病史,病史,还是病史。”
国内外两位内科大师不约而同的发出了重视物 理诊断的呼吁,其中含义发人深醒。
h
4
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 头痛 中药外敷 腰椎牵引 关于针刀治疗
h
5
关于检查
临床医师不愿意为检查结果为阴性的 人作进一步的检查,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评价一项诊断试验来说,如果只 对患者进行,将会产生严重的误导。
h
9
针刀医学的历史背景之——西医学的困惑
二、问题:
随着西方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暴露出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一)内科:抗生素与激素长期广泛的应用导致耐药性与副作用 也随之增加。 (二)外科:西医外科手术已经可以随意进入人体各生命禁区, 同时也带来无法挽回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西方医学家认为人类未来治疗疾病的手 段必然以物理疗法为主。于是再次回过头到传统医学领域寻找出路。 联合国卫生组织为此成立了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负责开发世界各国的 传统医学技术。问题是各国的古典传统医学都缺乏现代科学的内涵。
针刀医学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方医学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h
11
针刀医学的历史背景之——传统医学急需现代化

针刀医学概述PPT课件

针刀医学概述PPT课件
• 人体对软组织力学状态异常变化所做出的对抗性调节的结果—— 骨质增生。
• 这种对抗性改变的三个阶段是硬化、钙化和骨化。
26
第26页/共118页
3. 对骨质增生的新认识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关节畸形 软组织挛缩
局部组织器官受力异常
人体对抗性调节
局部组织钙磷沉积
骨质增生形成
27
第27页/共118页
4. 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 识 • 定义: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 1.5cm ,在胸、腰、骶部旁开
17
第17页/共118页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2. 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 识
Ⅰ 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 Ⅱ 明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 Ⅲ 提出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 Ⅳ 提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Ⅴ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 Ⅵ 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内脏疾病
18
第18页/共118页
2. 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
2
第2页/共118页
目录
一、针刀医学简史 二、定义 三、针刀医学构架 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 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 六、存在的问题
3
第3页/共118页
针刀
针刀 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
• 凡是以针刺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 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称之为针刀
• 普通针刀针体直径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Ⅰ 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
• 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骨组 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它们具有相似 的力学特性,其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有 相同规律。
19
第19页/共118页
2. 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

针刀治疗常用诊断技术针刀医学课件

针刀治疗常用诊断技术针刀医学课件

contents •针刀医学概述•针刀治疗的诊断技术•针刀治疗的基本步骤•针刀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针刀治疗的安全性与效果•针刀医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目录01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疼痛治疗恢复功能针刀医学的重要性历史针刀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针灸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现代针刀医学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同时,针刀医学的理论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针刀医学的历史与发展01望诊观察患者的神态、步态、体位、皮肤、舌苔等状况,以判断其整体状况和病情。

观察患者的姿势和动作,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姿势和动作,如肌肉紧张、姿势扭曲等。

观察患者的眼神、面色、口唇颜色等,以判断其是否存在疼痛、疲劳等状况。

问诊触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软硬度、疼痛等状况,以判断病情。

通过触诊了解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和灵活性,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等问题。

通过触诊了解患者的神经反射和肌肉张力等状况,为诊断提供参考。

其他诊断技术03020101消毒皮肤在进针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局部麻醉进针操作刺激神经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松解粘连使用针刀进行松解,解除病变部位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

剥离瘢痕对瘢痕组织进行剥离,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松解出针拔出针刀当针刀达到预定深度或完成松解操作后,缓慢拔出针刀。

压迫止血对出针点进行压迫止血,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术后处理01适应症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神经卡压引起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如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的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禁忌症针刀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评估,确诊疾病和患者身体状况。

小针刀疗法ppt

小针刀疗法ppt

1987年
2003年
2006年
朱 汉 章 教 授
发 明 针 刀 技 术
被卫 纳生 入科 省研 重课 点题
针通 刀过 疗验 法收
针正 刀式 疗诞 法生
面 针向 刀全 疗国 法推
广
针体 刀系 医成 学立
纳 针入 刀大 医学 学教

3 针刀器械
针刀集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者特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 人体组织,完成切开、牵拉及机械刺激等一系列的治疗操作。
2
钝性松解

针刀达病损部位后,在相邻
组织之间,与相邻组织界面水平
通 透 剥
摆动针刀以达到分离粘连的目的。 适用于相邻组织平面之间发生的
离 粘连进行分离治疗,如肌肉与韧
法 带粘连、韧带与韧带粘连等。本
操作幅度大,松解彻底,适用于
粘连比较严重的部位的治疗。
3
神经触激术
神经触激术适用于神经病变, 将刀口线与神经纵轴平行,针刀 刺入直达神经干表面并触激神经, 患者出现放电感即停止的方法。 操作中不可过度触激,以防损伤 神经法
行锐性松解后,为了进一步 加强松解效果,拇、示指持针柄 作为力点,中指托住针体作为支 点,通过杠杆原理延纤维走行方 向进行撬拨,使针体对软组织形 成强力的牵拉作用。
2
钝性松解
② 横行摆动法
行锐性松解后,为了进一步 加强松解效果,拇、示指持针柄 作为力点,中指托住针体作为支 点,通过杠杆原理垂直于纤维走 行方向进行撬拨,使针体对软组 织形成强力的牵拉作用。
1
锐性松解
将刀口线与肌肉、韧带或肌筋膜走行方
③ 产 切 法 向平行,在快速刺穿皮肤直达病变组织后,
针刀刃紧贴病损表面施行铲切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将它形象地比喻一张渔网,渔网的
各个点就是弓弦结合部,是软组织在骨
骼的附着点,是粘连,瘢痕,挛缩最集 中,病变最重要的部位。
h
19
一旦动态力学平衡失调, 即慢性软组织损伤,人体 则启动强大的自我调节, 自我代偿,自我修复的机 制。
h
20
损伤组织完全修复,即组织形态, 功能完全修复正常,与原来组织 无区别。
力的三要素: 方向,大小,反作用力
力的作用:
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改变物体状态
h
1
弓由两部 分组成: 弓和弦
h
2
静态弓弦受到两个 力:弓的张力和
弦的拉力,
同时产生三个受力 集中点(A B C)
h
3
h
4
动态弓弦受到三个 力:弓的张力,弦 的拉力和驱动力
同时产生三个受力 集中点(A B C)
此时弓弦所承受的
力大于静态弓弦所
承受的力
h
5
h
6
驱动力是动态弓 弦的基础,驱动力 在弓弦所承受范围 之内,称之为动态 平衡,即生理状态; 驱动力超过弓弦所 承受的范围,称之 为动态平衡失调, 即病理状态。
h
7
在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中,弓弦又是 指的那些组织呢?
肌肉

骨 头

韧带 筋膜
关节囊
h
8
h
9
h
10
h
11
h
12
h
13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以人体的骨骼为弓,以连接骨骼 的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为弦 而完成人体运动功能的力学解 剖系统.
h
14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分类:
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
四肢关节弓弦力学系统
脊柱弓弦力学系统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内脏弓弦力学系统(扩展)
h
15
弓弦力学系统的形态结构改变 是引发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 以及内脏器官慢性损伤的根本原因。
人体在自 我修复 表现为三 种方式:
损伤组织部分修复,损伤组织大 部分修复,维持其基本形态,但 有粘连,瘢痕或挛缩的形成。
损伤组织无力修复,必须通过纤维组
织的粘连,瘢痕,挛缩进行修复,其
形态和功能与原组织不同或完全不同,
成为一种无功能或有碍正常功能的组
织。
h
21
h
22
当这种形态改变超过了人体自我代 偿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局部则会 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卡压行经 于弦(软组织)之间的神经,血管, 人体的力平衡被破坏,从而引起各 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
h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17
此时,不是一组弓弦力学 系统出了问题,是多组弓弦力 学系统同时出现动态平衡失调。
h
18
网眼理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不是一个点的病变, 而是以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基础, 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 立体网络状的一个病理构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