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匹配之比较

合集下载

病例队列研究

病例队列研究
对年龄、吸烟状况及体重指数进行校正后, 基线时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较高 及胰岛素抵抗与胰腺癌呈正相关。提示血清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发生胰腺 外分 泌肿瘤。
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对照是在基线队列中随机选取,不与病例进 行匹配。 对照在病例发生之前已经确定。 随机对照组中成员如发生被研究疾病,既为 对照,又同时为病例。 1个随机对照组可以同时和几个病例组比较分 析。
时间
病例队列抽样设计
(开放队列)??
源人群 新的居民 病例
对照
时间
病例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
病例队列研究是将队列设计和病例对照研究设 计相互交叉,融合两者的优点后而形成的一种设计 方法。
根据研究 目的确定 某一合适 人群作为 研究队列 (全队列)
按照一定 的抽样比 例在全队 列中抽取 一部分对 象作为对 照组 (子队列)


样本队列中,随访一段时间后只能得到少量病人,其
他大多数对象只能得到截尾(censored)观察结果,这
时如果要获得所有对象的协变量资料作统计分析,则
需花费大量的资源。(截尾:随访时在规定的观察 终止时间,由于失访、死亡、未愈等没有出现结果
事件。)
Prentice RL在1986年提出了病例队列研究 (case-cohort study),该设计仅收集全部研究对 象(全队列)中的一个随机样本(子队列,subcohort) 和所有发病者(不论是否在子队列内)的协变量资 料进行分析,因此极具研究效率。 该方法吸取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许 多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
那么,在进行罕见病或低发病率疾病的大样 本研究时,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病例对照vs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队列研究=??

简述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简述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简述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
的优缺点
本文将简述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横断面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对某一群体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该群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状态。

它不需要考虑时间序列,而是对同一时间点上的暴露和结果进行比较。

横断面研究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并且可以快速地得到结果。

缺点是它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相关性证据,此外,由于它依赖于回忆,可能存在回忆偏差。

二、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它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情况,来探究某种疾病与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通常由研究人员根据已经存在的病例和非病例,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样本量相对较小,缺点是可能存在选择偏差和回忆偏差,因此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它通过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并进行长期随访,来探究某种疾病与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队列
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且结果可靠性较高,缺点是耗时较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成本较高。

四、随机对照研究
随机对照研究是一种实验性研究,它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干预措施,来探究某种疾病与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张图教你区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一张图教你区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一张图教你区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小编一直对回顾性vs.前瞻性研究,傻傻分不清楚。

偶然间看到这张图,茅塞顿开,与大家分享一下。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概念及特点,大家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上面这张图吧。

以吸烟与糖尿病关联分析为例,如果是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再设计试验时纳入的人群病例组为患有糖尿病(结局)的人群,而对照组就是没有患糖尿病的人群。

然后我们再将这两组人群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来探讨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

这个过程是由果及因的过程。

效应量不能选择RR,只能用OR。

在这个过程中,人群的选择偏倚会很大,因为除了吸烟还会有其他因素影响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很难去排除其他的暴露因素。

如果是回顾性队列研究,我们纳入的人群应该是某一段时间内吸烟的人群与不吸烟的人群,观察这两组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情况。

这一段时间是过去的某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被看做随访的时间),所以是回顾性的研究。

是由因及果的过程。

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在人群选择上偏倚较病例对照有所降低,因为先限定暴露因素,再探讨结局,一般情况下,患有其他疾病而非糖尿病的情况是可以排除的。

效应量可以是OR与RR。

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我们纳入的人群也是是吸烟的人群与不吸烟的人群,但是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是先设计试验,然后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后观察这两组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情况。

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也是由因及果的过程。

前瞻性队列研究偏倚比回顾性偏倚更小,回顾性队列研究可能会有较大的失访偏倚,许多未知的信息无从考证,而前瞻性的研究是先设计试验,可以根据试验要求去跟踪调查纳入人群的所有情况。

效应量可以是OR与RR。

此外,尽管病例对照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都属于回顾性的试验,我们从上面图中及例子说明中也会发现对照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试验设计完全不同,还是不可一概而论的。

大家有没有明白一些了,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以留言哦!。

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选择题

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选择题

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选择题
以下是一组关于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单项选择题:
1.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病例对照研究有专门的对照,而队列研究没有
B. 病例对照研究可进行配比,而队列研究不能配比
C.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果到因,而队列研究从因到果
D. 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而队列研究不是
E. 病例对照研究疾病易发生混杂偏倚,而队列研究不发生混杂偏倚
2. 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更适用于对罕见病的研究
B. 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C. 更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D. 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E. 更容易控制系统误差
3.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 观察偏倚
B. 信息偏倚
C. 混杂偏倚
D. 选择偏倚
E. 错分偏倚
请根据您的知识,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二)调查的含义及实施时遵循的原则
含义
是信息传达、接受和反映的过程,是属于行为 科学的范畴 ,被调查者要通过感受、回忆、 思维、联想和反映等过程来回答问题
原则
❖ 调查表的设计需要各专家参加讨论 ❖ 调查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 调查员手册 ❖ 监督与审查
现在是22页\一共有114页\编辑于星期四
(三)调查表
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OR接近RR。
现在是28页\一共有114页\编辑于星期四
(4)计算OR值的可信区间:按Miettinen法计算
O L ,O R U O R 1 Z2 R 6 .4 1 1 .97 6 .1 4 6 .4 (1 0 .7)3 1 .3 7~ 1 1 .0 19
(5)结论
现患病例(prevalent case)
死亡病例(dead case)
首选新发
病例!
4.来源
➢人群:代表性强,不易得到 ➢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例:诊断正确,易得到,病人 配合,信息可靠,但易带来选择偏倚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14页\编辑于星期四
❖对照的选择
⒈要求
➢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排除与暴露有关的其它疾病病人,
对照 感染风疹
病例
感染风疹
未感染风疹
4(a)
6(b)
合计 10(a+b)
未感染风疹
24(c )
34(d)
58(c+d)
合计
28(a+c)
40(b+d) 68(a+b+c+d)
2b c 1 26 2 4 1 2 9 .63
b c
6 24
OR c 244.00 b6
O 1 z/R 2 4 .01 1 0 .9/6 9 .6 31 .6~ 6 9 .60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领域常见的研究设计,它们在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研究设计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设计。

一、队列研究1. 概念:队列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或前瞻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一组暂时无疾病或暴露的个体进行跟踪观察,以确定其在随访期间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事件的经验性研究方法。

2. 特点:队列研究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研究对象是人群中的健康个体,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得到相关疾病或事件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3. 应用场景:队列研究常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4. 优缺点:队列研究能够明确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推断因果关系更为可靠;但需要较长的研究周期和大量的样本,且有较高的成本。

二、病例对照研究1. 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已发病者(病例组)和未发病者(对照组)的暴露史,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具有高效、快速,适合研究罕见疾病和疾病的潜伏期,且成本相对较低。

3. 应用场景: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研究疾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机制。

4. 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且适合研究罕见病;但难以确定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推断相对不确定。

三、横断面研究1. 概念: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或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获取疾病的患病率、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等信息的研究方法。

2. 特点:横断面研究具有研究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适合初步了解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应用场景:横断面研究常用于调查特定时间段内某一地区或人群的患病率、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后续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提供参考。

流行病学试题库(含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库(含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3题,每题1分,共103分)1.饭店的碗筷,每次用后都进行消毒,这是:A、终末消毒B、随时消毒C、预防性消毒D、化学消毒E、疫源地消毒正确答案:C2.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物理因素D、化学因素E、精神因素正确答案:B3.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中,计算比值比的公式中的分子的含义是:A、病例暴露、对照非暴露于某因素的对于数B、病例和对照均暴露于某因素的对于数C、病例非暴露、对照暴露于某因素的对子数D、病例和对照均不暴露于某因素的对于数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4.必需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A、之后B、之前后C、之前D、同时E、之初正确答案:C5.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A、人群现场试验B、防治实验研究C、临床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干预试验正确答案:D6.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结果 100 例乳腺癌患者中。

有25 人未产,100 例对照中有 10 例未产,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A、1.5 倍B、3.0 倍C、2.5 倍D、2.0 倍E、1.0 倍正确答案:D7.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A、回顾性队列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答案:B8.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的作用的主要缺点是:A、较难获得对照B、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C、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D、花费昂贵,并且拖延时间较长E、难于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正确答案:C9.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时点患病率B、发病专率C、期间患病率D、罹患率E、发病率正确答案:A10.如果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B、灵敏度、特异度都减小C、灵敏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增加或减小D、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E、灵敏度减小而特异度增加正确答案:D11.在队列研究中缺少随机化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研究实施花费的时间长B、更像横断面研究C、更少比例的研究人群可能暴露过D、某因素导致暴露的可能性超过暴露本身产生疾病的可能性E、更大比例的研究人群可能暴露过正确答案:B12.对大多数慢性病可施行二级预防,这是指:A、针对传染源的措施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C、促进康复的措施D、防止疾病恶化的措施E、针对致病因素的措施正确答案:A13.流行是指:A、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B、每 100000 人发生的病例数C、发病率高达 1,D、季节性出现的传染病E、发病率低,但持续时间长正确答案:A14.关于现患调查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抽样调查比普查覆盖面大B、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C、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D、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E、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正确答案:A15.衡量病因危害强度的指标为:A、rB、xC、PD、RRE、平均数正确答案:D16.关于筛检的疾病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应是临床前期患病率低的疾病B、疾病的自然史清楚C、是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D、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E、有确诊的条件和办法正确答案:A17.某乡 5000 户约 2 万人口,欲抽其 1,5 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 1 户开始后,即每隔 5 户抽取 l 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比较容易理解的东西就不介绍了。

此处着重于区别与联系。

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一般来说是根据暴露性质分组,是比较不同暴露状态下某疾病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的差异,所以是发病率之间的比较。

效应的估计一般用相对危险度RR。

可直接反映两组发病率的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果到因(因为因果同时存在,决定了因果关系的证据不是很充分),一般来说是根据是否患病(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患病与未患病两组中暴露与未暴露比值的差异。

效应的估计一把用比值比OR。

只能在暴露与非暴露时该病的发病率均很小,且样本有代表性才能近似等于RR。

证明如下:
则总体中RR′=a(b+d)
b(a+c)
则RR=A1(B1+D1)
B1(A1+C1)=a(b+d)
b(a+c)
=RR′
则OR=A2D2
B2C2=ad
bc
若要使RR=OR,即使a(b+d)
b(a+c)=ad
bc
近似成立,设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患病率分别为
p1、p0,则可推导出:1−p1
1−p0
=1。

所以只有当p1、p0均远小于1或者相等时才可成立,一般当p1、p0均小于5%时,可认为远小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匹配之比较
队列研究中的匹配
在队列研究中,匹配也是控制混杂因素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设计时进行了匹
配,就无需再分析时控制匹配因素。因为队列研究中匹配因素不再与暴露有关,
均衡了暴露与非暴露组中混杂因素的分布,即在比较组之间均衡了除暴露因素之
外的其他因素(包括混杂因素),保证了比较组间仅有待研究因素(暴露因素)
的差异,这样就消除了混杂,提高了研究的真实性(准确性)。设计时匹配了,
就无需在分析时分层分析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队列研究中应用匹配可以控制混杂因素,但是由于失访
的存在,往往得不偿失;并且匹配仅在最初入选的研究对象中防止了暴露与匹配
间的联系,但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非随机的发生一些事件,导致在实际观察的
人群或人时中,二者仍可能产生关联;在加上队列研究中匹配的花费较大,使得
匹配在队列研究中并不常用。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匹配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匹配因素确实是一个混杂因素,那么将引入一个极似
混杂的选择偏倚,引入的偏倚可以通过分层分析加以控制,即病例对照研究中匹
配本身未直接起到控制混杂的作用,控制混杂是靠分层分析实现的。也就是说,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因素只能保证病例和对照组中混杂分布的均衡性,并不能保
证其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的均衡性,而在分层分析时,在每一层内基本上保证
了匹配因素(混杂因素)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分布的均衡(当然,绝对保证了
其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均衡)。这样使得分层分析的效率提高,同时也提高
了研究结果(OR)的精度。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强制的要求对照与病例相似,则使得对照并不是源
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造成了一个极似混杂的选择偏倚。这样,匹配的最大不足
就是提高了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却降低了研究的外部真实性。

2011.11.17上午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