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MRI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肛瘘完整ppt课件(2024)

瘘的辅助治疗。
切除术
将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一并切除 ,创面敞开,使其逐渐愈合。适 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瘘的根治性治疗。
微创手术技巧展示
激光手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瘘管进行汽化 、切割和凝固等操作,具有出血少、 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肛瘘。
超声刀手术
利用超声刀的高频振动,对瘘管进行 切割和止血等操作,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肛瘘。
应用示例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肛瘘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注射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覆盖注射部位,保持局部干燥 和清洁。
04 肛瘘手术治疗方案探讨
传统手术方式介绍
切开引流术
通过切开瘘管,将脓液引流出来 ,缓解疼痛和肿胀。适用于单纯 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
。
挂线疗法
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作用, 缓慢切开肛瘘,同时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有利于瘘管的愈合。适 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06
熏洗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干肛瘘部位,保持局部干 燥。
局部封闭法应用示例
局部封闭法原理:通过注射药物或填充剂,使肛瘘内口 封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 肛瘘的辅助治疗。 准备局部封闭剂,如硬化剂、生物胶等。
在肛瘘内口附近注射局部封闭剂,使内口封闭。注射时 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注射方式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熏洗法操作指南
01
中药熏洗法原理: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熏洗的方式 ,促进肛瘘部位血液循环,消炎止痛,促进瘘管愈合。
02
操作指南
03
准备中药熏洗剂,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切除术
将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一并切除 ,创面敞开,使其逐渐愈合。适 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瘘的根治性治疗。
微创手术技巧展示
激光手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瘘管进行汽化 、切割和凝固等操作,具有出血少、 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肛瘘。
超声刀手术
利用超声刀的高频振动,对瘘管进行 切割和止血等操作,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肛瘘。
应用示例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肛瘘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注射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覆盖注射部位,保持局部干燥 和清洁。
04 肛瘘手术治疗方案探讨
传统手术方式介绍
切开引流术
通过切开瘘管,将脓液引流出来 ,缓解疼痛和肿胀。适用于单纯 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
。
挂线疗法
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作用, 缓慢切开肛瘘,同时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有利于瘘管的愈合。适 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肛
06
熏洗完毕后,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干肛瘘部位,保持局部干 燥。
局部封闭法应用示例
局部封闭法原理:通过注射药物或填充剂,使肛瘘内口 封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单纯性肛瘘或复杂性 肛瘘的辅助治疗。 准备局部封闭剂,如硬化剂、生物胶等。
在肛瘘内口附近注射局部封闭剂,使内口封闭。注射时 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注射方式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熏洗法操作指南
01
中药熏洗法原理: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熏洗的方式 ,促进肛瘘部位血液循环,消炎止痛,促进瘘管愈合。
02
操作指南
03
准备中药熏洗剂,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肛瘘的MRI诊断

与其他检查比较: 相较于其他影像 学检查,MRI在 肛瘘诊断中具有 更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临床意义:准 确的肛瘘诊断 有助于制定合 理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
影 响MRI 诊 断 准 确 性 的 因 素
肛瘘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肛瘘在MRI上的表现不同,影响诊断准确性。 肛瘘的严重程度:肛瘘的严重程度不同,MRI表现也不同,影响诊断准确性。
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肛瘘MRI诊断在疑难病例中的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瘘管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准确诊断 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肛瘘MRI可与克罗恩病、结核等其他肛肠疾病进行鉴别,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漏诊
病例分享:分享一些典型或特殊的肛瘘病例,展示如何通过肛瘘MRI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未来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肛瘘MRI诊断在疑难病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瘘管的位置和走向
瘘管位置:肛瘘的瘘管位置通常位于肛门周围括约肌的深部或浅部
瘘管走向:肛瘘的瘘管走向通常与肛门括约肌的纤维方向一致,呈弯曲或不规则形状
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瘘管与括约肌的位置关系 瘘管对括约肌的影响 括约肌对瘘管的影响 瘘管与括约肌的形态特征
瘘管内液体信号特征
瘘管内液体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
位信息。
手术计划制定:根 据MRI的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制定详细 的手术计划,包括 手术入路、瘘管处 理方式等,提高手 术的成功率和安全
性。
术后随访和疗效评估
术后随访:通过MRI对 肛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 定期随访,观察愈合情 况,及时发现复发或并 发症。
疗效评估:利用MRI 对肛瘘手术的效果进 行评估,判断治疗效 果,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诊断医师的 读片能力和经验, 使其能够准确识 别肛瘘的特征。
肛瘘的MR表现ppt课件

肛瘘I级的示意图(黄色细状管道)
冠状位增强T1WI:右侧外括约肌内线状瘘管。轴位T2WI:后位 中线的括约肌内瘘。
• II级——括约肌内瘘,伴有脓肿或继发瘘管形成。此时 外括约肌完整,可呈跨越中线的“马蹄形”表现。
肛瘘II级的示意图(黄色细状管道)
(右图)轴位T2WI:后正中线马蹄形高信号灶(瘘管);(中图)冠状位 T1WI增强:肛管左侧,内外括约肌之间斑片状高信号灶,内含点状低信号, 表示脓腔形成;(左图)T1WI增强:病灶位于后正中线。
冠状位解剖示意图(IRF:坐骨直肠窝,IAF:坐骨肛 管窝,R:直肠,a:肛管)
轴位解剖示意图
左图:冠状位T1WI(R:直肠,a:肛管,irf:坐骨直肠窝,es :肛门外括约肌,箭头:肛提肌)。右图:轴位T2WI(a:肛管 ,iaf:坐骨肛管窝,es:肛门外括约肌)
肛瘘的MR分级
• I级——单纯的括约肌内线状瘘管,是最常见的一种类 型,通常位于后位中线。此时外括约肌完整。
• III级——瘘管突破括约肌复合体,外括约肌已不完整, 瘘管进入坐骨直肠窝或坐骨肛管窝。此类肛瘘的内口通 常位于肛管的1/3圆周处。
肛瘘II右侧穿越括约肌的瘘管,伴有 同侧坐骨直肠窝的炎症性改变。(左图)轴位增强T1WI:相当 于1/3圆周处突破外括约肌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
肛瘘的MR表现
冯琦
简介
• 肛瘘并非属于严重的消化道疾病,但并不少见,而且会明显 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肛瘘的发病率约为1/10000,且以男性居多。 • 肛瘘可以为原发或继发。继发的肛瘘可以由克罗恩病、结核 、创伤、盆腔感染、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原发性的肛 瘘通常是由于肛腺的感染导致的。
截石位示意图(p:腹侧,n:背侧)
2024版肛瘘幻灯片课件[1]
![2024版肛瘘幻灯片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a1b98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8.png)
肛瘘录
2024/1/28
• 肛瘘基本概念与分类 • 肛瘘检查方法与评估 • 肛瘘非手术治疗策略 • 肛瘘手术治疗方案探讨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肛瘘基本概念与分类
2024/1/28
3
定义及发病原因
2024/1/28
教授患者疼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术后疼痛
带来的不适。
实施效果评估
03
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及时
调整心理干预策略,确保患者心理健康。
25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培训
2024/1/28
家属的角色和责任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分型
根据瘘管位置高低、数量多少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 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2024/1/28
5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1/28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可初步诊断肛瘘。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如探针检查、染色检查、超声检查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化脓性汗腺炎、肛周毛囊炎、肛门瘙痒症等疾病进行鉴 别。这些疾病虽然也有肛门部流脓、瘙痒等症状,但它们的病 因、病理及治疗方法与肛瘘不同,因此需要仔细鉴别。
2024/1/28
生物材料在肛瘘修复中的 应用
介绍了生物材料在肛瘘修复中 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如生 物可降解材料、组织工程等, 为肛瘘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人工智能在肛瘘诊断和治 疗中的应用
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肛瘘诊 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包括 辅助诊断、智能手术导航等, 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肛 瘘领域的广阔前景。
2024/1/28
• 肛瘘基本概念与分类 • 肛瘘检查方法与评估 • 肛瘘非手术治疗策略 • 肛瘘手术治疗方案探讨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肛瘘基本概念与分类
2024/1/28
3
定义及发病原因
2024/1/28
教授患者疼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术后疼痛
带来的不适。
实施效果评估
03
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及时
调整心理干预策略,确保患者心理健康。
25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培训
2024/1/28
家属的角色和责任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分型
根据瘘管位置高低、数量多少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单纯 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2024/1/28
5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1/28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可初步诊断肛瘘。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如探针检查、染色检查、超声检查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化脓性汗腺炎、肛周毛囊炎、肛门瘙痒症等疾病进行鉴 别。这些疾病虽然也有肛门部流脓、瘙痒等症状,但它们的病 因、病理及治疗方法与肛瘘不同,因此需要仔细鉴别。
2024/1/28
生物材料在肛瘘修复中的 应用
介绍了生物材料在肛瘘修复中 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如生 物可降解材料、组织工程等, 为肛瘘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人工智能在肛瘘诊断和治 疗中的应用
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肛瘘诊 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包括 辅助诊断、智能手术导航等, 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肛 瘘领域的广阔前景。
肛瘘PPT演示课件

出血,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03
复发处理
对于复发的肛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再次手术
时应充分切除瘘管及瘢痕组织,确保手术彻底。保守治疗可采用中药熏
洗、坐浴等方法缓解症状。
05
患者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改善途径
心理干预策略探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 思维和行为模式,以更积 极、健康的方式应对肛瘘 带来的心理压力。
等方法缓解疼痛。
康复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 锻炼,如提肛运动等,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伤
口愈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分析
感染
肛瘘手术后,由于创面开放,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引发感染。感 染可导致创面愈合延迟、疼痛加剧等并发症。
出血
肛瘘手术可能损伤血管,导致术后出血。出血可表现为创面渗血或 大量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规律作息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 于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长期随访结果反馈
症状改善
01
通过长期随访,发现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和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后,肛瘘相关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心理健康提升
02
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减少,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显
著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03
患者在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整
特殊检查技术
01
02
03
探针检查
医生使用探针从肛瘘外口 插入,沿瘘管走向轻轻探 查,以明确瘘管的位置、 走向和深度。
染色检查
将亚甲蓝等染料注入肛瘘 外口,观察染料的扩散情 况,有助于判断瘘管的走 向和分支情况。
(参考课件)肛瘘的MRI诊断

28
括约肌间型
术中见肛周10点处可见外口,由外口插入探针,探查窦道,沿外口切开肛瘘瘘管 周围组织,沿外口游离肛瘘瘘管,探针探查,找到内口,内口位于后正中线,内 口位置较高(高位)
29
另一括约肌间型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30
冠状位示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31
经括约肌型
33
括约肌外型
(长箭头) 瘘管直接进入肛管直肠交界 处,并在肛提肌上方形成脓肿(短箭 头)
34
另一括约肌外型 左侧坐骨肛门窝可见小脓肿,瘘经过肛提肌,其位于括约肌丛和外括约肌之上
。
35
括约肌上型
冠状面T2WI。左侧括约肌上型肛瘘(箭) 瘘管穿过耻骨直肠肌经左侧坐骨肛门窝 到外口,在T2WI上瘘管中心呈高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
肛瘘的磁共振诊断
长沙市中心医院医院放射科 陈丹
1
主要内容
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肛管直肠解剖 肛瘘MRI诊断分型、分级 肛瘘MRI新技术 肛瘘的MRI报告书写
2
一、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外科常见病,指直肠或肛管因肛门周
围间隙感染、损伤(包括医源性)、异物、肿瘤等病理因素与肛门周围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21
内括约肌
外括约外肌括约肌
22
V
IC
IAS
V
↖ pr IC
IAS
pr
EAS EAS
LM LM
IC
pr IC pr
EAS EAS
EAS:肛门外括约肌; LM:联合纵肌;IAS:肛门内括约肌; LA:肛提肌; Pr:耻骨直肠肌;Ic:髂骨尾骨肌; V:阴道穹隆; Iom:闭孔内肌
(医学课件)肛瘘ppt演示课件

.
10
肛周脓肿
治疗原则: 常需手术治疗,越 早越好。
.
11
治疗
肌
.
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坐浴、局部理疗、缓泻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 避免损伤括约 避免形成肛瘘
12
肛 瘘
.
13
肛瘘(anal fistula)
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外口 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 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 成。 常经久不愈,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 开,由单纯性肛瘘变为复杂性肛瘘。 肠炎性疾病、肿瘤、外伤也可引起肛瘘
.
32
(2)陈旧性肛裂 ①梭形溃疡:纵裂,长约0.5cm~1cm ②肛乳头肥大:裂口上段的肛门瓣和肛乳 头水肿 ③前哨痔 :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 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先下 突出于肛门以外 ④潜在瘘道:肛窦感染化脓,形成小脓肿 肛裂三联征: 肛裂 乳头肥大 . 前哨痔
.
29
(3)感染:肛裂的主要原因。齿线附近的慢 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 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慢性溃疡。
.
30
(4)肛门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部慢性炎症 刺激使肛门内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粘膜 肌层和肛管皮肤弹性减弱,紧张度增强, 致肛管皮肤裂开。
.
31
【病理】
(1)新鲜肛裂 裂口新鲜,整齐,底浅有弹性,色红,无 瘢痕形成。
.
39
.
40
肛裂(Anal Fissure)
.
41
.
42
【治疗】
解除括约肌痉挛,帮助排便,中断恶性循 环,促使创面愈合。
.
43
(1)解剖因素:肛尾韧带伸缩性及血供均 较差,而且直肠末端的生理曲度是由后方 向前弯曲至肛门,肛门后方在排便时承受 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
肛瘘的MRI诊断ppt课件

• 表浅瘘是一种与括约肌或肛周腺体无关的瘘, 不包括于Parks分类之中。它们常由于克隆氏病 ,或是肛门直肠手术如痔切除术或括约肌切开 术所致。
扫描方式和报告
• 扫描方式
• 需要三个方位定位像,以便于定位肛管的轴位和冠状位 T2序列。只要能正确显示肛管,任意定位像都可以使 用。我们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西门子叫做 TRUE FISP(GE:FIESTA,菲利浦:平衡FFE。)
很好显示解剖,T2压脂序列能很好显示瘘管。
报告
扫述肛瘘时,以下几点很重要: • 轴位图粘膜开口位置(肛门钟) • 冠状位图上粘膜缺损至肛周皮肤的距离。 • 继发瘘管或脓肿。
肛瘘病例
括约肌间型瘘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冠状位图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另一例
经括约肌型瘘 瘘管在6点钟方向通过内、外括约肌,脂肪抑制图显示更清晰。
耻骨直肠肌起源于耻骨联合两侧,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环绕肛门 直肠部。
耻骨直肠肌休息时收缩,使直肠肛门交界区形成80度角。排便时舒张 。
在轴位和冠状位MR图上,肛门括约肌各层及周围结构显 示清晰。
肛瘘
• 肛瘘是肛管粘膜上皮与皮肤间的异常连接。 • 肛瘘的原因: • 原发性
– 肛门腺管阻塞致排泄障碍并感染,脓肿形成,肛瘘 形成(最常见原因)
• 继发性
– 医源性(痔疮手术)
– 肠管炎性疾病(克隆氏病较大肠炎性溃疡多见) – 感染性(病毒,真菌或结核)
– 恶性肿瘤)
分类
• 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是Parks分类法,分成四种 :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及括 约肌外型。 • 最常见的瘘是括约肌间型和经括约肌型。 • 括约肌外型瘘不常见,仅见于多次手术患者。 这些病例中,原发瘘管与肠道间联系已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诊断方法
➢ 1.直肠指检 a.对于分型帮助不大 b. 术后复发难以摸清楚
➢ 2.直肠超声 侵入性检查, 继发感染的患者难以耐受,对操作者依赖 性强, 对比度分辨率较差, 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显示较差
➢ 3.X线、CT瘘管造影 对瘘管通畅、分支少的肛瘘有一定作用,而对 肛管内部结构及肠黏膜下病变等的诊断作用有限。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pc pr EAS IAS LM
EAS:肛门外括约肌; Pr:耻骨直肠肌;Pc:耻骨尾骨肌;IAS:肛门内括 约肌;LM:联合纵肌;Acl:肛尾韧带
肛瘘的MRI诊断
定位标志:肛缘和肛门钟
肛瘘的MRI诊断
三 肛瘘分型、分级及MRI表现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分型
肛瘘的MRI诊断
缘至肛缘范围。
肛瘘的MRI诊断
齿状线:又称梳状线,肛管与直肠的交界线, 由肛瓣和肛柱下端组成,呈锯齿状,是重要 的解剖学标志(大部分内口所在位置)。
肛梳:齿状线向下延伸约1.5cm的幅度,围绕 肛管形成环形的 隆起,又称痔环,表面为覆 层扁平上皮,深部含有痔外静脉丛,并借致 密结缔组织与肌层紧密附着。
➢ 瘘管造影 ✓ 将4ml对比剂与16ml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经瘘道外口注入并充 满瘘道 ✓ 横断位 T1WI ✓ 冠状位 T1WI-vibe (1mm薄层扫描) ✓ 矢状位 T1WI抑脂
肛瘘的MRI诊断
二.直肠肛管解剖
解剖学肛管:齿状线至肛缘 外科肛管:解剖学肛管 + 齿状线上方1.5cm,即包括肛管直肠环上
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通道,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构成
➢ 多由肛周脓肿慢性迁延而成,感染慢性期
➢ 非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 长期感染刺激可能恶变
➢ 与肛周脓肿的区别
临床表现: 反复!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脓肿是肛瘘的早期 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的后期,是炎症的慢性 化阶段。
肛瘘 Parks 分型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为依据分为: A=括约肌间型(约占70%) B=经括约肌型(约25%) C=括约肌上型(近5%) D=括约肌外型(近1%)
括约肌间型
术中见肛周10点处可见外口,由外口插入探针,探查窦道,沿外口切开肛瘘瘘管 周围组织,沿外口游离肛瘘瘘管,探针探查,找到内口,内口位于后正中线,内 口位置较高(高位)
白线: 肛梳下缘,为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 肌皮下部之间的环形浅沟,称内外括约肌间 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肛管 直肠 肌肉
肛瘘的MRI诊断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皮下部 浅部 深部
肛提肌:
髂骨尾骨肌 耻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肉
耻骨前列腺肌(或耻骨阴道肌)
尾骨肌(坐骨尾骨肌)
肛瘘的磁共振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主要内容
1 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2 肛管直肠解剖 3 肛瘘MRI诊断分型、分级 4 肛瘘MRI新技术 5 肛瘘的MRI报告书写
肛瘘的MRI诊断
一、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外科常见病,指直肠或肛管因肛门周
围间隙感染、损伤(包括医源性)、异物、肿瘤等病理因素与肛门周围
肛瘘的MRI诊断
瘘管
瘘管包括主瘘道及分支瘘道
主瘘道为肛周或会阴部皮肤至肛管直肠或其邻近位置的管状结构,
两端各有一个开口,内口位于肛管上皮粘膜,外口连于肛周皮肤
分支型瘘管自主瘘管在体腔内向周围延伸,肛门腺体分泌的黏液引
流出体外受阻形成,包括末端是盲端或达肛周及会阴部皮肤表面的 内径小于1cm的条状、管状或线状异常分支;还有内径超过1cm的呈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脓肿。
肛瘘的MRI诊断
➢ 扫描序列:
平扫
T1WI、T2WI压脂
矢状位 T2WI压脂
斜冠状位 沿肛管方向平行于直肠长轴的 T2WI压脂
FOV
200
肛瘘的MRI诊断
➢ 横断位 以直肠为中心与肛管垂直的 T1WI轴位 T2WI抑脂
肛瘘的MRI诊断
➢ 增强扫描 ✓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 扫描方法:DCE-MRI ✓ 对比剂剂量、速度:10ml对比剂+10ml生理盐水 2ml/s ✓ 扫描序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T1WI、T2WI压脂
肛瘘的MRI诊断
另一例经括约肌型
术中以探条经KC位2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 内口位于KC位8点距齿状线约2.5cm处肛管。 切开内外口连线之间的皮肤、皮下,电凝止 血,见瘘管穿过肛门括约肌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以上和以下间 隙 肛提肌以上间隙 ✓ 骨盆直肠间隙(2个) ✓ 直肠后间隙 ✓ 直肠粘膜下间隙 肛提肌以下间隙 ✓ 肛门周围间隙 ✓ 坐骨直肠周围间隙(2个) ✓ 肛门皮下间隙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肛瘘的耻MR骨I诊断直肠肌起源于耻骨联合两侧,形成“吊环”环绕肛门直肠部。
肛瘘的MRI诊断
MRI检查:因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操作简单、重复检查的优势, 从多个方位、序列扫描,能够获得理想的图像,与术后病理基本相符,便 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肛瘘的走行、数目、内口位置、与括约肌关系等,确 定合理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肛瘘的MRI诊断
MRI检查技术
➢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较好地显示直肠壁各层次组织结构, 尤其是肌肉软组织,从而有助于肛瘘的诊断和了解周围炎症侵及的 范围
肛瘘的MRI诊断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内括约肌
肛瘘的MRI诊断
外括约外肌括约肌
V
IC
IAS
V
↖ pr IC
IAS
pr
EAS EAS
LM LM
IC
pr IC pr
EAS EAS
EAS:肛门外括约肌; LM:联合纵肌;IAS:肛门内括约肌; LA:肛提肌; Pr:耻骨直肠肌;Ic:髂骨尾骨肌; V:阴道穹隆; Iom:闭孔内肌
肛瘘的MRI诊断
另一括约肌间型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肛瘘的MRI诊断
冠状位示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肛瘘的MRI诊断
经括约肌型
以探条经KC位8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内口位于KC 位8点距齿状线肛门约1.5cm处肛管,外口附近形成 脓肿样改变,切开清除腔内内容物,见瘘管穿过肛 门括约肌
肛瘘的诊断方法
➢ 1.直肠指检 a.对于分型帮助不大 b. 术后复发难以摸清楚
➢ 2.直肠超声 侵入性检查, 继发感染的患者难以耐受,对操作者依赖 性强, 对比度分辨率较差, 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显示较差
➢ 3.X线、CT瘘管造影 对瘘管通畅、分支少的肛瘘有一定作用,而对 肛管内部结构及肠黏膜下病变等的诊断作用有限。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pc pr EAS IAS LM
EAS:肛门外括约肌; Pr:耻骨直肠肌;Pc:耻骨尾骨肌;IAS:肛门内括 约肌;LM:联合纵肌;Acl:肛尾韧带
肛瘘的MRI诊断
定位标志:肛缘和肛门钟
肛瘘的MRI诊断
三 肛瘘分型、分级及MRI表现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分型
肛瘘的MRI诊断
缘至肛缘范围。
肛瘘的MRI诊断
齿状线:又称梳状线,肛管与直肠的交界线, 由肛瓣和肛柱下端组成,呈锯齿状,是重要 的解剖学标志(大部分内口所在位置)。
肛梳:齿状线向下延伸约1.5cm的幅度,围绕 肛管形成环形的 隆起,又称痔环,表面为覆 层扁平上皮,深部含有痔外静脉丛,并借致 密结缔组织与肌层紧密附着。
➢ 瘘管造影 ✓ 将4ml对比剂与16ml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经瘘道外口注入并充 满瘘道 ✓ 横断位 T1WI ✓ 冠状位 T1WI-vibe (1mm薄层扫描) ✓ 矢状位 T1WI抑脂
肛瘘的MRI诊断
二.直肠肛管解剖
解剖学肛管:齿状线至肛缘 外科肛管:解剖学肛管 + 齿状线上方1.5cm,即包括肛管直肠环上
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通道,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构成
➢ 多由肛周脓肿慢性迁延而成,感染慢性期
➢ 非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 长期感染刺激可能恶变
➢ 与肛周脓肿的区别
临床表现: 反复!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脓肿是肛瘘的早期 阶段,是急性发作期;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的后期,是炎症的慢性 化阶段。
肛瘘 Parks 分型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为依据分为: A=括约肌间型(约占70%) B=经括约肌型(约25%) C=括约肌上型(近5%) D=括约肌外型(近1%)
括约肌间型
术中见肛周10点处可见外口,由外口插入探针,探查窦道,沿外口切开肛瘘瘘管 周围组织,沿外口游离肛瘘瘘管,探针探查,找到内口,内口位于后正中线,内 口位置较高(高位)
白线: 肛梳下缘,为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 肌皮下部之间的环形浅沟,称内外括约肌间 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肛管 直肠 肌肉
肛瘘的MRI诊断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皮下部 浅部 深部
肛提肌:
髂骨尾骨肌 耻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肉
耻骨前列腺肌(或耻骨阴道肌)
尾骨肌(坐骨尾骨肌)
肛瘘的磁共振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主要内容
1 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2 肛管直肠解剖 3 肛瘘MRI诊断分型、分级 4 肛瘘MRI新技术 5 肛瘘的MRI报告书写
肛瘘的MRI诊断
一、肛瘘概述及检查方法
➢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外科常见病,指直肠或肛管因肛门周
围间隙感染、损伤(包括医源性)、异物、肿瘤等病理因素与肛门周围
肛瘘的MRI诊断
瘘管
瘘管包括主瘘道及分支瘘道
主瘘道为肛周或会阴部皮肤至肛管直肠或其邻近位置的管状结构,
两端各有一个开口,内口位于肛管上皮粘膜,外口连于肛周皮肤
分支型瘘管自主瘘管在体腔内向周围延伸,肛门腺体分泌的黏液引
流出体外受阻形成,包括末端是盲端或达肛周及会阴部皮肤表面的 内径小于1cm的条状、管状或线状异常分支;还有内径超过1cm的呈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脓肿。
肛瘘的MRI诊断
➢ 扫描序列:
平扫
T1WI、T2WI压脂
矢状位 T2WI压脂
斜冠状位 沿肛管方向平行于直肠长轴的 T2WI压脂
FOV
200
肛瘘的MRI诊断
➢ 横断位 以直肠为中心与肛管垂直的 T1WI轴位 T2WI抑脂
肛瘘的MRI诊断
➢ 增强扫描 ✓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 扫描方法:DCE-MRI ✓ 对比剂剂量、速度:10ml对比剂+10ml生理盐水 2ml/s ✓ 扫描序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T1WI、T2WI压脂
肛瘘的MRI诊断
另一例经括约肌型
术中以探条经KC位2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 内口位于KC位8点距齿状线约2.5cm处肛管。 切开内外口连线之间的皮肤、皮下,电凝止 血,见瘘管穿过肛门括约肌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以上和以下间 隙 肛提肌以上间隙 ✓ 骨盆直肠间隙(2个) ✓ 直肠后间隙 ✓ 直肠粘膜下间隙 肛提肌以下间隙 ✓ 肛门周围间隙 ✓ 坐骨直肠周围间隙(2个) ✓ 肛门皮下间隙
肛瘘的MRI诊断
肛瘘的MRI诊断
肛门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
肛瘘的耻MR骨I诊断直肠肌起源于耻骨联合两侧,形成“吊环”环绕肛门直肠部。
肛瘘的MRI诊断
MRI检查:因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操作简单、重复检查的优势, 从多个方位、序列扫描,能够获得理想的图像,与术后病理基本相符,便 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肛瘘的走行、数目、内口位置、与括约肌关系等,确 定合理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肛瘘的MRI诊断
MRI检查技术
➢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较好地显示直肠壁各层次组织结构, 尤其是肌肉软组织,从而有助于肛瘘的诊断和了解周围炎症侵及的 范围
肛瘘的MRI诊断
内括约肌 联合纵肌
外括约肌
外括约肌 联合纵肌
内括约肌
肛瘘的MRI诊断
外括约外肌括约肌
V
IC
IAS
V
↖ pr IC
IAS
pr
EAS EAS
LM LM
IC
pr IC pr
EAS EAS
EAS:肛门外括约肌; LM:联合纵肌;IAS:肛门内括约肌; LA:肛提肌; Pr:耻骨直肠肌;Ic:髂骨尾骨肌; V:阴道穹隆; Iom:闭孔内肌
肛瘘的MRI诊断
另一括约肌间型 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瘘位于6点钟方向。
肛瘘的MRI诊断
冠状位示瘘走向尾侧皮肤,与外括约肌分界清。
肛瘘的MRI诊断
经括约肌型
以探条经KC位8点处外口进入探查,见内口位于KC 位8点距齿状线肛门约1.5cm处肛管,外口附近形成 脓肿样改变,切开清除腔内内容物,见瘘管穿过肛 门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