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设计报告
现场总线课设报告

目录1.设计目的与要求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要求 (2)1.2设计要求 (3)2.系统结构设计 (4)2.1 系统平台测试 (4)2.2控制方案 (6)2.3系统结构 (6)3.过程仪表选择 (7)3.1控制器:计算机 (7)3.2液位传感器: (7)3.3电磁流量传感器、电磁流量转换器: (7)3.4电动调节阀: (7)4.系统组态设计 (8)4.1流程图和组态图 (8)4.2组态画面 (8)4.4应用程序 (9)4.4.1PID算法描述 (9)4.4.2应用程序 (9)4.5动画连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W INCC 设计图 (16)4.7网络通讯 (17)5.结论 (20)参考文献 (21)1.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现场总线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掌握一些先进的实践技能,适应自动化领域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实际技能的需要。
学生围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独立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自学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完成调试,最后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文档撰写能力。
本设计在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组态王软件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设计并调试一个液位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它增加了设计过程和调试过程,突破了以前只用别人设计好的实验程序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局限。
整个设计涉及组态软件的选用、仪表的选型、系统的结构和程序设计,设备连接与调试运行等多方面的工作。
因此,通过此次设计,不但能培养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还能加深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对过程控制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通信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通过力控组态软件实现对搅拌罐的远程控制示例学校:北京交通大学目录一、现场总线的基本知识 (2)(一)现场总线技术产生背景 (2)(二)现场总线的概念 (2)(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组成 (2)二、课设实现思路 (3)(一)系统介绍 (4)(二)设计任务 (5)(三)网络控制 (7)(四)具体思路过程 (7)三、基本实验结果的抓图和说明 (10)(一)主菜单 (10)(二)登陆界面 (12)(三)主控界面 (14)(四)实时曲线 (16)(五)历史曲线 (17)(六)报警记录界面 (19)(七)专家报表 (20)四、工程应用前景 (21)(一)现场总线系统的优点 (22)(二)现场总线发展趋势 (22)1.现场总线网络走向两极化 (22)2.现场总线网络寻求统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23)3.现场总线网络走向工业控制网络 (23)(三)现场总线系统应用前景 (24)五、心得感想 (25)一、现场总线的基本知识(一)现场总线技术产生背景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正在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的各个层次,范围从工段、车间、工厂、企业扩展至世界各地的市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
现场总线就是顺应这一形势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二)现场总线的概念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狭义的讲,可以认为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各自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讯能力,采用可进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等作为总线,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连接成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各种适应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
通信与现场总线课设报告

编号:通信与现场总线设计报告题目:智能搅拌罐远程控制的设计目录一、摘要•••••••••••••••••••••••••••••••••••••••••••1二、总体任务与要求•••••••••••••••••••••••••••••••••2三、选用的主要器件•••••••••••••••••••••••••••••••••2四、用到的基本知识•••••••••••••••••••••••••••••••••3五、平台开发步骤•••••••••••••••••••••••••••••••••••5六、远程实际操作(实验室做实验)••••••••••••••••••20 六、远程实际操作结果••••••••••••••••••••••••••••••20六、特色设计••••••••••••••••••••••••••••••••••••••20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4八、心得体会••••••••••••••••••••••••••••••••••••••25九、致谢••••••••••••••••••••••••••••••••••••••••••27一、摘要:在本次通信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中,要求我们用所学通信与现场总线知识及相应的网络知识,借助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和其他必要设备来实现对两个交流电机的远程控制功能并能够通过力控组态软件反映系统运行状况;绘制相应的实时、历史报表;实现报警监控、用户管理、事件记录等功能。
在这份设计报告中,我将着重围绕本次课程设计的力控软件开发步骤、相应的程序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几个方面进行必要地陈述。
关键词:现场总线,组态,课程设计,报告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and Fieldbus Design, we are required that use the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and fieldbus and the basic network knowledge that we learnt, using Sunway Force Control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other necessary equipment to achieve the two remote control AC motor and the ability to reflected through the power 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software running condition; draw the corresponding real-time and historical reports; to achieve the alarm system, user management system, event log, and so on.In this design report, I will focus on course design around the edge of this contro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ppropriate program design,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and experience other aspects that necessary to state.Keywords: Fieldbus, Configuration, Curriculum Design, Report二、总体任务与要求①通过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制作远程智能搅拌罐控制系统的界面②借助三维力控平在,通过实验室提供的网络环境,实现对远程两台交流电机的监控、报警、绘制曲线、用户管理、事件记录等功能。
网络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报告——通过力控组态软件实现对搅拌罐的远程控制一.课程设计背景与监控软件应用论述1.现场总线的意义: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实现现场级控制设备数字化通信的一种工业现场层网络通信技术;是一次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数字化革命。
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数字化通信技术,使自控系统与设备加入工厂信息网络,构成企业信息网络底层,使企业信息沟通的覆盖范围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
现场总线是工厂计算机网络到现场级设备的延伸,是支撑现场级与车间级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
2.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主要优点:(1)增强了现场级信息集成能力。
现场总线可从现场设备获取大量丰富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工厂自动化及CIMS系统的信息集成要求。
现场总线是数字化通信网络可实现设备状态、故障、参数信息传送。
系统除完成远程控制,还可完成远程参数化工作。
(2)开放式、互操作性、互换性、可集成性。
不同厂家产品只要使用同一总线标准,就具有互操作性、互换性,因此设备具有很好的可集成性。
系统为开放式,允许其它厂商将自己专长的控制技术,如控制算法、工艺流程、配方等集成到通用系统中去,因此,市场上将有许多面向行业特点的监控系统。
(3)系统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
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总线连接方式替代一对一的I/O连线,对于大规模I/O系统来说,减少了由接线点造成的不可靠因素。
同时,系统具有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可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工作,也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4)降低了系统及工程成本。
对大范围、大规模I/O的分布式系统来说,省去了大量的电缆、I/O模块及电缆敷设工程费用,降低了系统及工程成本。
3.课程设计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对现代化工业控制的作用,该课程让我们设计远程控制搅拌罐监控系统。
根据过程控制实验需要,采用组态软件与编程实现远程数据通讯,并进行下位数据采集。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_3

CAN总线通信实验实验目的基于SJA1000 CAN总线控制器和单片机系统完成CAN总线数据收发实验、掌握CAN 总线波特率设置、消息ID和接收滤波器配置,完成两个以上节点的数据通讯。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如下(不含编程计算机)。
SJA1000 CAN接口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串行下载线(USB转TTL电平串口线)USB转DC5.5mm供电线(可选)杜邦线5V电源适配器(可选)实验内容]——简要说明(1)硬件连接1、单片机和SJA1000的连接使用杜邦把CAN模块的P0口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P0扩展口上;把ALE,WR,RD,INT0,CS,KEY分别对应连接到单片机的ALE,P3.6,P3.7,P3.2,P2.0和P2.5上;把5V和GND 分别对应接到单片机的电源接口上。
2、SJA1000的连接将SJA1000的CAN_H,CAN_L对应连接,即可完成通信线路的连接(2)软件编程:1、测试通信线路实验可先将资料中演示程序路径下已编译好的三个测试程序分别下载到三个节点上,测试三个节点间的通信,可实现如下功能:模块1发送模块2接收;模块2发送模块3接收;模块3发送模块1接收。
2、单滤波器设定实验通过改变屏蔽码和接受码内容,实现以下功能:1发送:2,3接受2发送:1,3接受3发送:1接受,2不接受(3)CAN通信的编程实现:列出与CAN通信相关的代码,并加注释。
//屏蔽码和接受码的宏定义#define USER_ACCCODE 0#define USER_ACCMASK 0x1fffffff//初始化SJA1000_mode = USER_MODE;//帧格式标准帧11-bit还是扩展帧29-bit_accCode = USER_ACCCODE; //验收码_accMask = USER_ACCMASK; //屏蔽码_baudrate = USER_BAUDRATE; //波特率//设置波特率switch(_baudrate){case CAN_BAUDRATE_125K:*(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0)=0x03;*(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1)=0x1c;break;case CAN_BAUDRATE_250K:*(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0)=0x01;*(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1)=0x1c;break;case CAN_BAUDRATE_500K:*(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0)=0x00;*(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1)=0x1c;break;case CAN_BAUDRATE_1M:*(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0)=0x00;*(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BTR1)=0x14;//break;Default;//任意波特率}//设置验收代码//下面为29-bit,扩展帧格式验收代码的设置,标准帧格式略有不同*(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CR0) = (UINT8)(_accCode >> 21);*(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CR1) = (UINT8)(_accCode >> 13);*(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CR2) = (UINT8)(_accCode >> 5);*(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CR3) = (UINT8)(_accCode << 3);//设置验收屏蔽*(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MR0) = (UINT8)(_accMask >> 21);*(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MR1) = (UINT8)(_accMask >> 13);*(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MR2) = (UINT8)(_accMask >> 5);*(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AMR3) = (UINT8)(_accMask << 3) | 0x04;//设置工作模式_data =*(unsigned char xdata *)(SJA1000_MOD);_data &= ~0x1; //MOD.0 = 0,进入工作模式_data |=0x08; //MOD.3 = 1,单滤波模式//设定节点地址can_s_msg.ID1 = 0;can_s_msg.ID2 = 0;can_s_msg.ID3 = 0;can_s_msg.ID4 = 0;实验结论1、通过实验,利用单片机和SJA1000实现了CAN节点的搭建2、通过屏蔽码和接受码的设置,对节点的通讯方向实现了定向控制实验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实验中出现了节点之间连线后无法通讯的问题,后检查发现是连线时导线连接不稳固,导致断路。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现场总线实验报告引言:现场总线(Field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它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传输。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现场总线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其原理和优势。
一、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现场总线是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网络协议,它使用单根通信线路连接各个设备,通过总线控制器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设备的控制。
其基本原理是将各个设备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通过总线控制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设备的控制,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
二、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现场总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等行业。
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制造业中,现场总线可以用于机器人控制、生产线监测和设备故障诊断等方面,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
三、现场总线的优势与传统的点对点通信方式相比,现场总线具有以下优势:1. 灵活性:现场总线可以连接多个设备,方便设备的添加和移除,减少了布线和维护的成本。
2. 实时性:现场总线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3. 可靠性:现场总线采用冗余设计和错误检测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4. 扩展性:现场总线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可以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本次实验选取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和几个传感器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它们,并利用总线控制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设备的控制。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现场总线配置工具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和参数设置,然后通过编程控制总线控制器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现场总线,我们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传感器的数据,并能够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同时,现场总线还能够实现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总线plc实验报告

现场总线plc实验报告引言现场总线(Field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它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通信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搭建了一个基于PLC 控制的实时监测系统,以模拟工业生产现场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现场总线PLC 实验系统,了解现场总线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掌握PLC 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 PLC 控制器- 现场总线模块- 电机驱动器- 传感器- LED 灯实验步骤1. 配置现场总线网络首先,我们需要配置现场总线网络。
将现场总线模块插入PLC 控制器的扩展槽上,并通过电缆将其与其他设备连接。
保证每个设备的地址设置正确,并确保通信电缆连接牢固。
2. 编写PLC 程序接下来,编写PLC 程序来控制实验中的设备。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使用Ladder diagram 或者Function block diagram 两种编程语言进行编写。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Ladder diagram 来编写PLC 程序。
3. 调试PLC 程序在编写完PLC 程序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调试。
通过连接计算机与PLC 控制器,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软件对PLC 程序进行下载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逐步调试,观察设备的状态和反馈信息,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4. 运行实验当PLC 程序调试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运行实验。
通过触摸屏或者按钮,控制PLC 程序的运行,并观察实验现象。
例如,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PLC 程序,控制电机的启停或者灯的亮灭。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记录各个传感器的输出值,以及其他设备的状态信息。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改进测试系统。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于现场总线PLC 控制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PLC 程序的设置,实现了对传感器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
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场总线技术》题目名称现场实验报告学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22年1月1日实验一0STEP7V5.0编程基础及S7--C300PLC组态一、实验目的通过老师讲解STEP7软件和硬件组态的基础知识,使同学们掌握使用STEP7的步骤和硬件组态等内容,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组合硬件和软件STEP7V5.0是专用于SIMATICS7-300/400PLC站的组态创建及设计PLC控制程序的标准软件。
按照以下步骤:(1)运行STEP7V5.0的软件,在该软件下建立自已的文件。
(3)使用STEP7V5.0软件中的梯形逻辑、功能块图或语句表进行编程,还可应用STEP7V5.0对程序进行调试和实时监视。
2、使用STEP7V5.0的步骤图1-1STEP7的基本步骤3、启动SIMATIC管理器并创建一个项目(1)新建项目首先在电脑中必须建立自己的文件:File→New→写上Name(2)通信接口设置为保证能正常地进行数据通信,需对通信接口进行设置,方法有2种:1)所有程序SIMATICSTEP7设置PG/PC接口PCAdapter(Auto)属性本地连接USB/COM(根据适配器连接到计算机的方式选择);2)SIMATIC 管理器界面选项PCAdapter(Auto)属性本地连接USB/COM(根据适配器连接到计算机的方式选择)。
(3)硬件组态在自己的文件下,对S7-300PLC进行组态,一般设备都需有其组态文件,西门子常用设备的组态文件存在STEP7V5.0中,其步骤如下;插入→站点→SIMATIC300站点;选定SIMATIC300(1)的Hardwork(硬件)右边Profi→标准→SIMATIC300将轨道、电源、CPU、I/O模块组态到硬件中:轨道:RACK-300→Rail;,插入电源:选中(0)UR中11,插入电源模块PS-300→PS3075A;插入CPU:选中(0)UR中22,插入CPU模块CPU-300→CPU315-2DP→配置CPU的型号(CPU模块的最下方);插入输入/输出模块DI/DO:1)选中(0)UR中4,插入输入/输出模块SM-300→DI/DO→配置输入/输出模块的型号(CPU模块的最上方);2)S7-300PLC中有些CPU自带输入/输出模块,此时不需进行DI/DO组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_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普2007-01学生姓名:黄亮学号: 2007440799设计地点(单位)__ I502________ __ ______设计题目:__基于WinCC和S7-300的温度测控系统__完成日期:2010年 12 月 10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基于WinCC和S7-300的温度测控系统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胡文金、刘显荣2010 年 11月 26 日2温度控制对象概述温度是流程工业中极为常见的热工参数,对它的控制也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控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能否成功地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由于控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采用的温控手段的多样性,且控制对象普遍具有时间常数大、纯滞后时间长、时变性较明显等特点,给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TKPLC-2型温度加热器。
2.1功能特点与技术参数TKPLC-2型温度加热器是包括三个模块,电压驱动模块、电阻丝加热模块以及电流输出模块,温度加热器功率为50W。
电压输入为0-5V,电流采用标准的DDZⅢ型4-20mA输出信号,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测温范围0-200℃,Pt100采用电桥连接。
电阻丝温度变化大概为0-100℃,因此满足实验的要求。
2.2控制手段温度控制对象由于存在比较大的滞后,控制快速性以及控制精度较难权衡,因此控制比较复杂。
针对各种温度控制对象,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最经典的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最优控制等等,这些控制算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
由于实验的条件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最经典的PID控制算法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温度控制算法。
整个控制流程为:由温度加热器的自带的温度传感器Pt100实时测量温度,再由温度加热器内部调理电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S7300型号PLC的模拟量输入端,通过PLC内部自带的FB58温度控制PID模块控制,然后通过PLC的模拟量输出口采用0-10V(实际程序控制只需输出0-5V)方式电压输出控制温度加热器的加热电压,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此外实验中还通过WinCC组态软件来实时监控温度控制过程,包括实时温度,PID三个参数(Kp、Ti、Td),以及输出控制流量,绘制实时曲线,棒图等。
PLC通过DP总线与PC连接,WinCC组态软件通过配置PG接口与PLC连接,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
以此,一个PID温度控制以及实施监控的控制的系统叙述完毕。
3方案设计3.1现场总线系统概述随着微处理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所有的工业领域。
现代社会要求制造业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反应,生产出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高质量的产品。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可编程序控制器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出现的,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控制装置。
本章主要介绍西门子S7-300系列PLC以及其它的硬件、软件、通讯网络组成与选型。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将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各自具有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讯能力,采用可进行简单连接的双绞线等作为总线,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连接成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各种适应实际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微处理器与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和价格的降低,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现场总线可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实施综合自动化,形成工厂底层网络,完成现场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多点数字通信,实现底层现场设备之间以及生产现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现场总线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基金会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LonWorks现场总线CAN现场总线HART现场总线ControlNet现场总线DeviceNet现场总线WorldFIP现场总线 INTERBUS现场总线本设计采用德国标准(DIN19245)和欧洲标准(EN50170)的PROFIBUS现场总线中的PROFIBUS-DP。
PROFIBUS-DP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信,专门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O的通信。
使用PROFIBUS-DP可取代24V DC或4~20mA信号传输。
ROFIBUS-DP用于现场设备级的高速数据传送,主站周期地读取从站的输入信息并周期地向从站发送输出信息。
总线循环时间必须要比主站(PLC)程序循环时间短。
除周期性用户数据传输外,PROFIBUS-DP还提供智能化设备所需的非周期性通信以进行组态、诊断和报警处理。
3.2WinCC+S7-300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S7-300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功能模块组合一个CPU 最多可以组合11个模块,S7-300模块式PLC ,主要由机架、CPU 模块、信号模块、功能模块、接口模块、通信处理器、电源模块和编程设备组成,各种模块安装的机架上。
通过CPU 模块或通信模块上的通信接口,PLC 被连接到通信网络上,可以与计算机、其他PLC 或者其他设备通信。
3.2.1PLC 硬件配置使用STEP7软件需要建立一个S7300站点,然后需要进行硬件配置,打开硬件窗口后配置的步骤如下:1. 配置机架。
S7300机器必须配置机架,因为S7300的电源、CPU 以及各个模块都是安装在机架上的。
2. 配置电源。
电源为第一个位置编号为1。
3. 配置CPU 。
此系统采用与实验设备相同的CPU-315-2DP ,此型号CPU 有一个MPI接口和一个DP 接口。
CPU 自带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信号。
下图是已经配置好的硬件截图图2.硬件配置图 表1. S7-300硬件配置详细信息3.2.2CPU 参数设置硬件配置好后,可以根据程序的需要对CPU 的参数进行设置,打开如下图的对话框。
可以设置的参数总共有十大类,分别为:时钟中断、循环中断、诊断/时钟、保护、通讯、常规、启动、周期时钟存储器、保存存储器,中断。
需要修改时,可以通过选项切换至该选项。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修改了循环中断OB35组织块的循环时间,修改为100ms 。
3.2.3模拟量参数设置温度加热器采用的是0-5V 单极性电压输入,4-20mA 电流电流输出。
因此为了使系统电参数配合,需要对PLC 的模拟量输入输出进行设置。
此处应该配置模拟量输出为0-10V 电压输出,模拟量输入为4-20mA 电流输入。
配置模拟量的对话框见下图。
CPU 参数设置对话框模拟量输入输出配置对话框3.3WinCC+S7-300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系统中使用的的软件有STEP7以及WinCC组态软件,这两款软件在同类领域都是主流软件,各类参考书籍都非常的多,因此以这两款软件作为此次课程设计的应用软件极大的方便了同学们的完成此次课程设计。
3.3.1STEP7软件配置STEP7编程软件用于SIMATIC S7、M7、C7和基于PC的WinAC,是供它们编程、监控和参数设置的标准工具。
STEP 7具有以下功能:硬件配置和参数设置、通信组态、编程、测试、启动和维护、文件建档、运行和诊断功能等。
在STEP 7中,用项目来管理一个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STEP7用SIMATIC管理器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它可以方便地浏览SIMATIC S7、M7、C7和WinAC的数据。
实现STEP 7各种功能所需的SIMATIC软件工具都集成在STEP7中。
在STEP 7中,用项目来管理一个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STEP 7用SIMATIC 管理器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它可以方便的浏览SIMATIC S7、C7、和WinAC的数据。
因此,掌握项目创建的方法就非常重要。
首先双击桌面上的STEP 7图标,进入SIMATIC Manager窗口,进入主菜单【文件】,选择【新建项目向导】,弹出标题为“STEP7 向导:新建项目”(新项目向导)的小窗口。
(1)点击【NEXT】,在新项目中选择CPU模块的型号为CPU 315-2DP。
(2)点击【NEXT】,选择需要生成的逻辑块,至少需要生成作为主程序的组织块OB1。
(3)点击【NEXT】,输入项目的名称,按【Finish】生成的项目,进入STEP软件后采用梯形图(LAD)编程语言。
3.3.2WinCC软件配置1.WinCC概述1966年,西门子公司推出了HMI/SCADA软件—视窗控制中心SIMATIC WinCC,它是西门子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与Microsoft相结合的产物,性能全面,技术先进,系统开放。
WinCC除了支持西门子的自动化系统外,可与AB、Modicon、GE等公司的系统连接,通过OPC方式,WinCC还可以与更多的第三方控制器进行通信。
WinCCTV运行于个人计算机环境,可以与多种自动化设备及控制软件集成,具有丰富的设置项目、可视窗口和菜单选项,使用方式灵活,功能齐全。
用户在其友好的界面下进行组态、编程和数据管理,可以形成所需的操作画面、监视画面、控制画面、报警画面、实时曲线等。
它为操作者提供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操作环境,不仅缩短了软件的设计周期,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WinCCExplorer项目WinCCExplorer以项目的形式管理着控制系统所有必要的数据。
单机“开始—所有程序—SIMATIC—WinCC—WinCC V6.0 ASIA”启动WinCCExplorer浏览器,也称为WinCC 项目管理器。
即可开始一个WinCC项目的组态。
首次启动WinCC,将打开一个没有项目udeWInCC项目管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