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口结构概况(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人口结构概况

开埠通商之后,济南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而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活动,使得济南在城乡人口流动中的拉力大大增强,“富商大贾麟萃麋至,即负贩小民亦皆提携妇孺,侨寓其间,以谋生计”,造成了农村人口特别是腹地的农村人口大量向济南集中,城市人口规模随之不断扩大。

一、人口规模

济南在1904年开埠后,人口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1909年—1911年,济南府及城郊由246000人增加到275300人,年均增加9767人。1914年下半年,日军沿胶济线进军济南,局势恶化,经济萧条,许多居民离济谋生。这时,济南人口减少,与1911年相比,减少29322人,是济开埠以来人口数量第一次下降。随着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1929年,市区已达379549人,同1914年比,增加133571人,增长54.3%,平均年增8905人。1930 年前后,由于济南工商业发展较快,人口流动量较大。迁入多于迁出,据1930年5月份统计,迁入4949人,迁出3303人,迁入比迁出高48%。至1936年,全市人口增加到435136人,较1929年增加了55587人。资料显示,开埠前的1771年到1837年,济南城区和近郊人口由46134人,增加到127717人,平均年增1236人。开埠后,从1906年到1936年的30年间,济南增加人口185136人,平均年增约6171人,可见,济南在开埠后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37年因日军入侵,为躲避战火,大量的济南居民或流入乡下,或逃到内地,再次验证了“小难避城,大难避乡”这一说法,造成城济南城市人口的锐减。

二、人口的自然结构

人口自然结构是按人口的自然标志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济南人口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人口自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人口性别构成。性别结构是指一定地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人口的性别结构后面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1914 年,济南城区和城郊人口共245 978 人,其中,男:146206人,占59.4%;女:99772人,占40.6%;1925年,城区和近郊人口297269人,男:181051人,占:60.9%。女:116218人,占:39.1%;1937年,市区人口311243人,男:179340人,占:57.6%;女:131903人,占:42.4%。从上述几年的人口性别比来看,1914年为146.5:100,1925年为155.8:100,1937年则是136:100。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是105:100,可见济南人口的性别明显偏高。这是因为济南开埠后,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活动,使得济南在城乡人口流动中的拉力大大增强,造成了农村人口特别是腹地的农村人口大量向济南集中。大量外来青壮年男性人口进入城市谋生,导致城市出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这也是近代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之一。比如,同期上海男女之比是135:100,天津是161.9:100,广州是141.6:100,汉口是55.1:100,南京是164.8:100。城市性别比普遍偏高。

第二,人口的年龄构成。据1936 年对全市435136 人的统计:0—5岁,42 935人,占总人口的9.87%;6—12岁:4 300人,占10.87%;13—19岁:69781人,占16.04%;20—40岁:163934人,占37.67%;41—60岁:89545人,占20.58%;61—80岁:1201人,占0.28%。从年龄结构看,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占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据此大致可以看出近代济南城市人口为年轻型人口。大量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源于就业量增加。新型文化教育机构的建立,也吸引了大批青年。可见,一直到1930年代,是经济和城市发展促进了人口向济南的急速聚集。

第三,迁入济南的外籍人口比重大于本地人口。据统计,1936年全市人口435 136人,其中本市籍贯人口185199人,仅占全市人口的42.6%,其他57.4%的人口来自外地,显示济南具有移民城市的特征。其中来自省内的有190 962人,占44%,外省以河北人数最多,有36253人,其余依次是河南6975人、江苏4952人、安徽3176人、山西1227人。另有部分人口来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察哈尔、绥远、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北平市、天津市等22个省市。可见,在迁入济南的外籍人口中,大部分来自与山东相邻的几个省份,距离迁入地的远近与其有关省份

籍贯人口的大致成正比。大量外地人口迁入城内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对近代济南城市社会变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大批移民为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一般而言,主动迁移者大多为未婚、年青或有一技之长的男性。这从前面对济南人口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这种性别、年龄结构非常有利于济南的经济发展,它保证了济南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劳力后备资源。

其次,移民的大量迁入为济南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资本。济南开埠之后,一些地方绅商、富豪、地主,携资金迁入济南,进入工商业从事经营活动以博取利润,较有影响者如章邱帮、桓台帮、掖县帮、寿光帮等等。这为济南的社会经济提供了货币“血液”。

再次,人口迁移促使血缘社会解体,推动济南更快地向近代业缘社会演进。在宗族社会里,中国人以家为本位展开其生命活动,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们“只是在偶然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和广被的团体。”人口迁移则改变了这一状况。移民初来乍到全然陌生的济南,他们疏离了血缘家庭体系,只有在横向的地域性、行业性的社会组织中求得庇护。移民除了参加同乡组织外,还以各自的教育、职业、财产、收入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似而纳入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于是,近代济南出现了众多行会、公会、协会工会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或组织。据济南市公安局在1929年的调查,全市共有各类民众团体180个,其中商民团体24个,工友团体34个。这极大的促进了济南由原来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向以业缘为纽带的职业社会转变,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三、城市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按一定的社会标志和经济标志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民族结构、婚姻家庭结构、教育程度结构、在业人口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等等。

随着济南开埠通商和由此带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居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获得逐渐转变为通过不同的职业来实现,相应的一些新的职业和阶层应运而生。当时的人口调查也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