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说课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说课稿

在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

江天际流)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繁花似锦的烂漫春光,是不是同样勾起

了我们对扬州的无限向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词人姜夔的《扬

州慢》,随词人一起游览扬州,解读词人的心情密码,。

展示《扬州慢》全文。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

会吟”,强调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先听一听名家是怎样朗

读这首词,在听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

透过哀婉的音乐,饱含诗情的句子,我们似乎触摸到作者内心深

沉而复杂的情怀。这首词到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能谈谈自己

的感受吗?(指名回答)在词的小序当中,就指出了整首词的感情基

调和主旨。大家找一找是哪句话。(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这首词表现的就是黍离之悲)

盛今衰之感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就点出扬州是历史上有名的繁华

都会,风景秀美,勾起了美好的回忆。作为诗的起笔,看起来似乎平

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发现韵味无穷,因为它巧妙的化用了前人的典

故。

有没有谁知道?这句诗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谁知

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指“竹西亭”,是扬州城郊的一处风景,因杜牧的这两句诗而得名,后来人们就把它作为名胜古迹的代称。由此可见,竹西在古代是非常令人向往的。

于是,作者这次来到扬州才要“解鞍少驻初程”,打算好好欣赏

一番。这样,一路走,一路想,又联想到扬州繁华的街道,就有了“过

春风十里”一句。过去的扬州十里长街,一派繁华热闹的场景,可如

今却变成了“荠麦青青”,衰残不堪。作者内心万分悲痛,极力想要

找回扬州在自己心中的美好模样,不由缅怀起其他描写扬州的诗词。

请大家找找这些句子,想想他们出自哪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豆蔻词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

年,豆蔻梢头二月初),当时是为了送给13岁的少女,因为她美丽如

画,一路走来,一城的女子都不如她。扬州自古出美女,这是佐证。

青楼梦出自《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它表现的

是杜牧在扬州过的是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有自悔之意。让我们从另

一个侧面看到了扬州曾经的风月繁华。

既然“昔盛”不是眼前实景,是虚写,那么作者的所见所闻到底

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由虚入实,看看真实的扬州是怎样的境况。请大家找出今衰的景物描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

角”、“空城”、“二十四桥”、“寒波”“冷月”,有同学说“红药”也体

现了衰败的意味,“扬州芍药甲天下”,芍药是什么时候开花?(春天),

而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小序中,至日,夜雪初霁,写的是冬天,

可见红药非眼中所见),那么为什么要写红药呢?(红药让人想到了

盛景,代表繁华,现在衰败荒芜,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寄寓度的

是作者的悲怆情怀。)

本来作者想象中的扬州是那么美好,可真到了扬州,却发现扬州已经面目全非、一片萧条。放眼望去,到处是荠麦青青,野草丛生,还有废池乔木这样的战争遗迹,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仿佛天地之间都笼罩了一层悲凉肃杀之气。这就是作者眼中的扬州城。如此衰败残破的情景又怎能不让人感慨痛惜呢?

衰败之景和作者心中之情相交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全词深沉感伤的整体意境,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悠扬的音乐中,一起朗读《扬州慢》,结束今天的课程。篇二:说课稿《扬州慢》

《扬州慢》说课稿

高二年级语文组谢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扬州慢》

一、说教材

姜夔的《扬州慢》是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而《扬州慢》在写景抒情上又具有代表作。她上片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感慨万千。

二、说学情

1、诗歌鉴赏一直是学生考试中难啃的“骨头”

2、高二年级学生已有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必修三诗歌单元与选修教材诗歌部第一单元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3、培养学生对词的认知水平与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本班学情和教材分析,同时,同时在《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语文修养;要求课堂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通过把握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能力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3)通过体会词中忧国伤时的情感,把握怀古类诗作的共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词作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

巧。

◆教学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情境法——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对扬州这一历史名城普遍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回顾相关的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展示一定的扬州城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来了解词中扬州城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原由。

2、引导法——设问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在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