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3、《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

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5、《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36(2020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基本级设计内容

1、项目内设置以下功能房间:

□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其他产生污染物的房间:。

简要说明防止以上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的措施:;

□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详见图纸:。

2、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1

简要说明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3、主要功能房间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详见图纸:。

□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简要说明采用的可控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4、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简要说明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布点情况以及控制策略:;详见图纸:。

5、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房间的平面位置、使用功能、使用时间和朝向,合理划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是、□否;

(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额定制冷量台数设备类型kW)(设计值标准要求

详见《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计算书》;

2

数计算书》。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6、根室内过渡空间:□门厅、□中庭、□走廊、□高大空间中超出人员活动范围的。空间、□其他:详见图;简要说明建筑功能分区、空调系统分区情况和空调系统分区控制方式:。纸:□直燃机房、□餐饮厨房、□锅炉房、场地内有以下建筑或设施:□地下车库、、7□其他易产生烟、□工业废气、□柴油发电机房、□垃圾运转站、□医疗废气、、□以上皆无。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如有,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

三、绿色建筑星级

说明、增加相关条款、图纸和报告。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3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暖通空调)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3、《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 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5、《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36(2020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基本级设计内容 1、项目内设置以下功能房间: □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其他产生污染物的房间:。 简要说明防止以上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的措施:; □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详见图纸:。 2、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规定: □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1

简要说明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3、主要功能房间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详见图纸:。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 简要说明采用的可控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4、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简要说明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布点情况以及控制策略:;详见图纸:。 5、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符合下列 规定: (1)根据房间的平面位置、使用功能、使用时间和朝向,合理划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是、□否; (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详见《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计算书》; IPLV计算表: 2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 一、建筑工程概况 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201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 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 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 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CSUS/GBC 05-2014 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 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50118-2010; 13、《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 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 3.1 场地规划 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围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3.1.3 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3.1.4 本工程场地建设强度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3.2 总平面交通 3.2.1 本工程机动车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及地面室外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

绿色建筑设计顾问合同(模板)

绿色建筑咨询认证服务顾问合同 项目:上海城开集团南方商务区项目 甲方:上海城开集团龙城置业有限公司 乙方: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签署日期:2011年11月30日 签订地点:中国上海

xxxxxxx项目绿色建筑咨询认证服务顾问合同 合同签订方: (1) 甲方:xxxxxxxxxxxx (2) 乙方:xxxxxxxxxxxxxxx 鉴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上海市有关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定,并符合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下,经甲方双方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上海城开南方商务区项目三栋办公楼(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认证之咨询服务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顾问服务合同。 现双方达成以下共识: 1. 定义 1.1.在本合同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合同” 指本文件,包括合同正文、附件一、附件二、本文件中明确提述的其它文件的若干部份; “甲方” 指本合同的签约方xxxxxxxx及其继承者或合法受让人; “乙方” 指本协议的另一签约方xxxxxxxxxxx; “酬金” 指乙方提供了本合同项下全部服务和履行了全部义务后甲方应支付的合同对价,即本合 同第5条; “本项目” 指xxxxxx项目。 “服务” 指乙方依据本合同附件一《顾问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提供的服务。 “日” 指日历天。 2. 聘用、服务范围及服务期限 2.1 甲方谨此委任乙方为本项目的咨询顾问,为本项目三栋办公楼(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国 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认证之顾问服务(含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双认证),详见附件一《顾问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乙方同意接受委托,依照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为本项目提供相 关服务和履行各项义务。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

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 单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 □夜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 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 装□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 □演播厅 □可调节外遮阳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

设计依据 1.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 2.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 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5. 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6. 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主要技术体系

技术方案 一、规划建筑设计分析(节地与室外环境) 1.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 2.场地噪声: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则得分。 2.停车位:场地规划设计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满足建筑地下室停车位要求。 3.屋顶绿化: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 4.交通合理: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公共建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建筑物配建的停车(位)场或库其设计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5.植物绿化: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 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 20.《建筑幕墙》GB21086 21.《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15-133 2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 2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 24.《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筑类型:建筑功能: 项目用地面积:㎡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 建筑高度: m;建筑层数:,其中地上:层,地下:层 三、绿色建筑设计自评表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湿地的保护)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内部潜在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结果及避让措施)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避免场地内存在排放超标污染源的措施) 4.1.4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已经批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措施,以及是否对周边住宅、幼儿园、学校、老人、医 院、疗养院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 4.1.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场地无障碍设计情况) 4.1.6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共㎡,人均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用地面积m2,居住人数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项目容积 率。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绿地面积m2,绿地率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公共建筑的 绿地对公共开放(说明开放管理措施)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公共建筑地下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例 ,地下一层面积总用地面积 比例。 4.2.4-1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 本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玻璃幕墙建筑,玻璃幕墙反射比。 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属于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值 和夜间噪声值。 噪声测试或预测报告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场地内冬季人行区风速m/s,放大系数 ;建筑迎风背风面风压差 Pa; 过渡季、夏季活动区(是/否)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的比例为 %。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的遮阳措施包括,遮荫面积m2,遮荫比例 % ;超 过 %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共 m2,达到用地面积的 %。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m,轨道交通站的距离 m;场地出入口800m 范围内设有条线路的公交通站;(是/否)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4.2.9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对外开放策略。) 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公共建筑说明功能类型、共享及对外开放策略。)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场地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措施) 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1.本项目共种植乔木株,平均每100m2种植乔木 株或榕树株(居住填写);采用 垂直绿化比例为,屋顶绿化比例为(公建填写)。2.项目(是/否)采用复层绿化,(说明选用的绿化 植物及其绿化方式,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的形式及其配比)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 技术措施说明:1.本项目绿地面积共m2,有调蓄雨水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共 m2,占绿地面积的 比例为;2.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3.(说明如何衔接和引导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采取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证明材料:□场地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场地超过 10万m2时)或综合利用方案专项说明;□设计图纸(专业、 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方式是:(说明控制雨水外排总量控制方式) 证明材料:□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4-2避免产生光污染——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本条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光污染限制规定。)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详节能设计说明部分 证明材料:□节能设计文件 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3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集中热水等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4 采用区域供冷、集中供热的建筑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5.1.5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照明系统采用高效光源、附件及控制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 5.1.6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本省及本城市的相关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用电指标的设计值,用电指标(负荷)规划要求等)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幕墙透明部分开启面积比例(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 幅度。 5.2.4采取措施增强建筑通风、隔热效果。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屋顶绿化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 %;东西外墙绿化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 积% ;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 % ; %以 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公共建筑非空调公共空间占公共空间面积的 % ;主要功能空间(是/否)采 用电风扇;建筑东、西面外窗和幕墙(是/否)均采取外遮阳措施;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遮 阳措施。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2.5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标 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设计空调采暖系统;相对于能效限值提高(降低)幅度为。 5.2.6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 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规定值低20%。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附件3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结构)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结构)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5、《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 6、《预拌砂浆》GB/T 25181-2010 7、《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36(2020年版) 8、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基本级设计内容 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及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 的陡坎、河坎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 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的危险源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是、□否 2、抗震防灾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及《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是、□否 3、建筑结构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结构设计符合以下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其他:。 4、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连接牢固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实用模板(公建)

设计依据 1. 《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 2. 《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3. 《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 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06); 5. 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6. 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标准。 主要技术体系

技术方案 一、规划建筑设计分析(节地与室外环境) 1.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 2.场地噪声: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则得分。 2.停车位:场地规划设计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满足建筑地下室停车位要求。 3.屋顶绿化: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 4.交通合理: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公共建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建筑物配建的停车(位)场或库其设计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要求。 5.植物绿化: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电气)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建筑类型:;总建筑面积:; 2.建筑单体概况 3.节能概况 1)能耗监测系统:□有、□无。 2)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无。 3)室外夜景照明:□有、□无。 4)导光系统:□有、□无。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无。 6)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无。 7)其他:。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公建或住宅评分表)

四、 电气绿色建筑设计 1. 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2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 2.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kVA ,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值为 VA/m 2 。 3)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要求。变压器 低压侧设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0.9。(江苏省项目尚应满足过零自动投切和分项补偿的要求) 4)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有 、□无, 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 5) 电动机容量超过 kW 时,采用中压供电。 3. 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 强迫通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5。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 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低速运行状态。 4. 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目标值设计。照明设计参数详 见表6: 2) 道路照明控制 光源种类: ;□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5版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9.《建筑幕墙》GB21086-2007 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1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项目总分50.57分。 其中:①节地与室外技术:8.61分;②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10.77分; 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13.72分;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03分; ⑤室内环境质量技术:10.44分;⑥提高与创新:0分。 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751.51m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50971.93m2,地下15410.9m2,建筑层数32层;建筑高度99.85m。 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住建筑□ 5.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措施 规划专业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切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估计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用地现状为一块开阔地,经核实,项目不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无自然水系和有价值的生态植物,室外的面设计了大量生态绿地,有效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补给地下水含氧量。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备用发电机尾气通过专用管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显著;垃圾收集房封闭处理,降低垃圾收集房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同时在垃圾收集房附近种植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利用绿化掩蔽部分恶臭气体,进一步减少恶臭对附近居民住户产生的影响。项目餐饮业油烟废气采用静电法对油烟进行处理,预留油烟排放口,商业建筑餐饮业饮食抽油烟经过上述措施防治后,对周围环境及周围住户影响不大。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各户型的日照时间均能满足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规划专业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地用地。(得2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绿地面积为6787.2m2,用地面积为15751.51m2,绿地率43.1%。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设计了地下室,用于人防、停车库、设备房;地下建筑面积15410.9m2,地上建筑面积50971.93m2,比率为0.302。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得5分) 技术措施说明: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过度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50%以上建筑的可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与0.5Pa。 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实际了轮椅坡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且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了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设计了地下室停车库,同时也设计了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和活动场所。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设计了商铺;商业部分和文化活动站集中设置并向中变居民开放;场地1000米范围内有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社区服务等五类公共服务设施。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技术样本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技术 1、定义 从采用技术的层面考虑, 绿色建筑技术包涵: ①软技术: 即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利用设计专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热岛、建筑热工、风场、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进行精细设计。 ②硬技术: 采用高性能的围护结构部件、节能的冷热源系统、高效的暖通空调设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例如: 太阳能集热器、沼气、地下蓄能(地下风道、地下水直接利用); 海水供能、污水废热利用; 太阳能光伏板、光导管、风能发电机等。 绿色/节能建筑应该采用: 产出投入比高的技术, 而不是盲目采用昂贵技术, 应重视软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 深入、充分的方案论证, 精心仔细的设计是保证, 否则再昂贵的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 只是聋子的耳朵, 软技术比硬技术的成本低得多, 但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新奇。”先进”体现在适宜和高效, 不是”高新”。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就是因地制宜的节能/绿色建筑的典型, 如土窑洞、徽居。 对于关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问题, 如果需要低品位能源, 应该直接利用太阳能。生活热水: 太阳能热水器(平板热水器、真空管热水器); 采暖: 直接利用太阳热( 保证日照、太阳房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保证高品位能源的需要。北京, 10m2最大输出功率1。2kW, 能瞬时带动1。5匹空调, 价格约6~8万元。建议用途: 室内

(如楼梯间、 地下车库)照明、 路灯; 电视机、 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水景与绿地浇灌水泵( 不需要蓄电池, 是最好的选择) 。 2、 绿色建筑设计 ( 1) 改变传统设计流程 事实证明, 这种接力棒式的设计流程弊病极大; 国外调研表明: 建筑能耗特性的30%以上决定于建筑设计阶段( 剑桥) 。 (1) 设计方法 设计理 模拟 设计 建筑师的主观控 制技 术 工 程 师 的 客 观模拟结果 重复深入过程 充分 完 善构总体细节建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绿色建筑目标 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 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 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 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 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 □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方案阶段-上海版

***项目方案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 一、设计依据: 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 ; 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 ;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 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 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 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 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000 2. 2、项目绿建要求: 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 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 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_______ 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 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 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 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 筑设计标准》相关标准,本项目满足_____ 星级绿色建筑目标。项目评估见下表***星级部 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 (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 1、场地规划: 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 一、建筑工程概况 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 ,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201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 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 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CSUS/GBC 05-2014 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 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 3.1 场地规划 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内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3.1.3 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