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oc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正在成为新的建筑趋势。
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建筑的绿色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还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海南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应当利用这些优势来打造绿色建筑。
首先,建筑设计师需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
在海南省,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例如木材和竹子,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设计建筑。
海南省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因此,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方向和适当的遮阳措施来减少建筑对气候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的南侧添加阳台或凉廊,可以遮挡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可以通过设计绿色屋顶和立体花园来改善建筑的环境性能。
绿色屋顶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并提供自然的隔热保温效果。
立体花园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绿化面积。
另外,建筑设计师还应该关注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海南省,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来利用太阳能资源。
同时,应该采用高效的节能电器和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最后,建筑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海南省的居民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通风系统,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
此外,可以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涂料和家具,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综上所述,海南省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绿色屋顶和立体花园的设计、节能性能以及室内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保护海南省的自然环境。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说明1、为更好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我省绿色建筑设计,依据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 335-2017),编制我省《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2、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的绿色民用建筑的设计,各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参考使用。
当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时,可依据《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专篇(示范)》执行。
3、本《设计专篇》为通用格式,所有设计阶段参评的条文全部列出,各工程可根据项目功能和工程设计内容,将项目得分项和不参评项在措施表中列出,并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内容编写相应设计作法,不参评项应说明不参评理由。
4、《设计专篇》中斜体字为对技术措施描述要求的说明解释,实际工程设计专篇中应删去,以具体措施描述代替。
5、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汇总各专业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说明纳入施工图中。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建筑功能:5、建设情况:(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6、总用地面积:m2,净用地面积:m2。
7、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
8、容积率:,绿地率:%9、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10、建筑高度:米11、结构型式:结构12、抗震设防烈度:13、居住户数:户(注明:用于住宅)14、居住人数:人(注明:用于住宅)15、机动车停车位:个16、非机动车停车位:个二、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情况:本项目所有控制项均满足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 2 —(DBJ04/T335-2017)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总得分达到____分,自评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____星级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简况1.建筑总量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案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案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简况表建筑单体简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技术简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效益。
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的“花园理想城市”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理查德·卡森设计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社区。
整个项目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灯具、太阳能板等。
建筑物的设计还考虑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室内能耗并提高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花园理想城市成功实现了环保和节能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宜居的社区。
另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是荷兰的“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工作场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绿色屋顶、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
建筑物还设置了很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元素,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成为了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恩大楼”和中国的“北京国贸三期”。
这些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地下循环系统等。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这些绿色建筑物成功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利用效率。
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精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5、《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年7月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二、设计概况1、项目名称:2、区域位置: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北为新泺大街,东侧为奥体中路,西南位城市公园,基地大体呈三角形。
3、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0.7公顷,建筑面积5.3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4、项目工期:5、绿色建筑主要指标:6、申报阶段及星级:本次申报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
三、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星级划分对一般项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四、本项目按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进行设计后的达标情况:5.1节地与室外环境5.2节能与能源利用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室内环境质量5.6建筑电气五、本项目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后,其达标汇总情况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共六个方面的控制项全部达标,符合标准要求。
2、本项目的A类一般项和B类一般项的达标情况如下:()内为达标项数六、结论:本项目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计,经初步审查自评符合二星级标准,望建设及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严格按照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依据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完善其他条款,确保本项目在建成后达到二星级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一、建筑工程概况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 ,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201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CSUS/GBC 05-2014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3.1 场地规划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内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3.1.3 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3.1.4 本工程场地建设强度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3.2 总平面交通3.2.1 本工程机动车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及地面室外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库为主(878辆)、地面室外停车位为辅(113辆).3.2.2 场地内采用步行系统联系各单体建筑,与车行系统不交叉,除消防车外其它车辆不进入场地内部,实现人车分流。
4、建筑设计4.1 本建筑体形系数为0.25,满足不大于0.28的限值,窗墙比设计值为:东:0.01,南:0.34,西:0.01,北:0.25,窗墙比限值为:东:0.3,南:0.45,西:0.3,北:0.25,设计值均小于各方向窗墙比限值,屋顶的设计值为0.3,小于0.4的限值规定,外墙设计值为0.39,小于0.6的限值规定,建筑节能设计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的65%节能率的要求,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4.2 外窗采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外窗气密性为7级,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
4.3 每户住宅均有直接采光,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
4.4 电梯前室均能满足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住宅房间均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4.5 本工程采用的外窗隔声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规定的5级,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要求。
4.6场地内人行道及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规定,每个住宅单元入口处均设宽为1.2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
每个单元使用的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4.7设备、管道均设置有专门的检修井和设备房,均布置在公共部位,并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方便检修、改造和更换。
4.8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应采用国家和新疆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淘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4.9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
4.10本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控制均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要求。
1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工程为地上十八层地下二层的剪力墙结构住宅楼。
嵌固层在负一层顶板。
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形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30;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剪力墙混凝土等级均为C30,梁板混凝土为C30。
钢筋:梁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12mm以下)HRB400(12mm以上)。
3结构专业暖通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50668-2011(5)《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 JGJ/T346-2014(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2、气象条件奇台县气候属性:严寒(C)区。
室外气象参数如下:3、采暖系统设计(一)、热源系统设计:本工程住宅户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热源由位于地下车库换热站提供采暖用水,地暖供回水温度为45~35°C,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45~35°C。
采暖总负荷:634.11KW,热指标: 45W/m2。
(二)、采暖系统分区:(1)、本工程的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
(2)、本工程除楼梯间其余部分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三)、采暖系统控制:(1)、热计量总表设置在地下一层热计量间内。
(2)、采暖系统管道的绝热层厚度符合规范的要求。
(3)、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具备室温调控功能;室内各集、分水器均装有恒温阀,与室内温控器联动,可根据室温高低调整阀门开度,通过调节流量来控制室温。
4 暖通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给水排水专业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2)《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50668-20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年版(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36-20022.生活水源由于市政水压不稳定,本工程高低区用水均由地下车库内生活用水泵房提供。
3.给水系统(1)给水总管上设置给水入户装置,设置在车库消防及给水泵房内,做法详车库给水入户大样,采用机械式水表计量。
(2)给水分区:室内给水系统分三个区,低区为1~6层,中区为7~11层,高区为12~18层。
低区、中区、高区由地下车库内变频给水设备统一供给。
采用一户一表,住宅水表设于每层管道井内。
以上满足控制项4.3.1和交叉专业控制项4.6.2。
(3)水质安全保证: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给水管道采用PPR铝塑稳态管S4系列,热熔连接,阀门采用铸钢闸阀,室内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管。
住宅户内排水支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采用以上管材不易生锈,基本无二次水质污染情况,且不易渗水漏水。
满足控制项4.3.6。
4.用水器具(1)本设计所选用卫生洁具及用水设施均为节水节能型。
5.管网漏损控制(1)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工作压力不大于产品标准标称允许的工作压力。
(2)建筑给水实行按入楼、入户二级计量,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3)在保证不低于用水器具最低工作压力的前提下,将其供水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超过部分设置支管减压阀。
以上满足控制项4.3.2和4.3.3及一般项。
6、排水系统(1)小区建设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将生活污水集中排至污水厂统一处理。
5 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4(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3)《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50668-2011(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36-200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项目概况:2.1本工程项目2.2变配电所位于地下车库,常用电源采用一路10kV市政中压电源供电,备用电源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
2.3变压器出线侧设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数为0.95,无功补偿带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400V线路供电范围不超过200m。
2.4三相供电变压器采用D,yn11接线形式,变压器型号为SCB10,具有节能、环保、低损耗、低噪音、自带强迫通风装置的功能。
2.5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附录B的相关规定。
2.6建筑内照明采用T5、LED、2U~4U等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建筑内各类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照度值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9-2014的规定。
楼梯间采用人体感应灯具,地下停车场等场所采用Hdl-BUS智能照明系统,定时、集中控制。
疏散指示选用高亮度LED做为光源。
2.7提高电源质量确保用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安全运行,高、低压低压配电进线及,出线柜每回路均设置多功能仪表,并设置有电力系统后台,能进行谐波、功率、电流等多项技术参数进行计量、检查、存储、分析表监视。
电能耗计量采用分户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