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课时最多、花费精力也最多的板块,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了依然不会”的困惑,笔者提出四点思考,以期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自主

“明明上课讲过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其低效现象的确实让我们担忧。

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以问代讲”,且问题随意性大,缺乏深度和梯度,以及“教过当作学过”“个别表现看成整体学情”等惯性思维和习以为常的课堂现象,是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顾全六大能力,学习任务有“梯度”

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中设计出适当并呈现梯度的学习任务。

1.任务设置指向“能力培养”

香港理工大学祝新华博士提出“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概念,将认知能力分为“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六层次。设置阅读教学任务,应努力体现“能力指向”。以《秋天的雨》第

二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为例,可安排如下任务:

任务设计能力指向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秋天的雨把哪些颜色给了谁?复述:根据要求找出有关内容并连起来表述。

重整:从语段中找出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什么颜色,根据学习任务提取相应信息。

二、品味语言

课文不仅写了这么多颜色,还写的很美呢!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1:我喜欢“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秋天写得很美,好像真的是银杏叶把夏天的炎热扇走的。

学生2:“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句话可看出果子丰收了。

师追问哪儿看出来,生回答:橙红色说明成熟了,“你挤我碰”,说明果子长得很大。

学生3:“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菊花仙子颜色很美丽。

师追问:还会有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后,看图片,进一步感受菊花的颜色美丽,并积累表示颜色美丽的词语。

……解释:说说自己喜欢语句的原因,其实就是促使学生解释语句的优美之处。

伸展:通过“你挤我碰”读懂果子丰收了;通过“金色的海洋”,读懂稻子也丰收了。

品析“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时,补充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品析菊花时,补充图片,进一步感受菊花的美丽,学会中合适的语言形容菊花。

评鉴:这一环节设计基于“评鉴”这一能力目标,通过“你喜欢哪句话?说说为什么喜欢”来具体落实。学生找到优美的语句,说出喜欢的原因,懂得课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来写出秋天的颜色之美丽,写得生动活泼,很有味道。

这个学习任务很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感受,在这样具有操作性的学习任务中,学生深入文本,深入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总结梳理

1.用上合适的形容词,形容一下这些秋天的美丽景物。

()的银杏树()的枫树

()的田野()的橘子

()的柿子()的菊花

2.有感情朗读。划出这一段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复述:

通过“选择合适的词填空”这一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取重要信息,对“颜色美丽”留下深刻印象。

重整:梳理秋天的景物及颜色特点,明晰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安排,找出总起句,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段落结构特点。

四、拓展练习

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句或几句话。

(辅助:图片打开视野,教师示范说话。)创意:

运用课文的表达句式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秋天的景物颜色,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转化为能力。

以上教学任务设计突出“能力指向”。整个设计涉及六大能力,每种能力都有针对性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指向不同的能力培养。学习任务安排操作性强,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悦,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提高。

2.任务序列体现“纵向推进”

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一节课,总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这些任务就是一个个“知识点”,需要设置成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学习进程中,教师通过这些“点”形成“知识链”“能力链”,在此点与彼点之间筑起阶梯或架上跳板。

例如前一案例《秋天的雨》中的设计,笔者努力根据学生特点,纵向深入编织了学习任务“链条”:

先从整体感知引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雨把哪些颜色给了谁?”这是低层次的“检索”任务;转而引导学生进入“品析语言”环节,给足充分时间,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重点赏析,感受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之处,也为仿写做好铺垫。最后的拓展练习,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图片展示、示范仿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挑战新的任务。这样的安排环节环环紧扣,前后联系,纵向深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二、遵循学的路径,学习过程有“进度”

1.明晰主线,提纲挈领的学习

围绕主线设置一个个学习环节,能架构起明晰的学习思路。这样的学习,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领悟文本内容,体会蕴含情感,学习活动清晰、简洁、高效。

例如《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主要写了普罗米修斯为救痛苦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拿火种,却遭受宙斯严厉惩罚,在高加索山上被锁了整整三万年,赞扬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屈不挠、无私无畏、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甘愿为人类受苦”这一精神品质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初读课文,了解“甘愿为人类受苦”的表现。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把故事前因后果梳理清楚,初步了解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受惩罚却不屈服的英勇表现。

第二,细读课文,解读“甘愿为人类受苦”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