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调水调沙利弊之我见

合集下载

黄河调水调沙给河口湿地保护区带来的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给河口湿地保护区带来的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给河口湿地保护区带来的影响摘要:通过对黄河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描述,以及调水调沙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说明了调水调沙不仅增加了湿地面积,而且改善了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各种珍稀鸟类数逐渐增多,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1 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概况1.1 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保护区,行政区划隶属山东省东营市(118°33′-l19°20′E,37°35′-38°12′N),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属于典型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

下辖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现行黄河入海口)和一千二管理站(1976年前黄河入海口)三个管理站。

保护区内现有林地13649hm2,草地55480hm2,滩涂38534hm2,水域39280hm2。

1.2 地形地貌地貌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形是指叉状河床为特征的起伏地貌,海拔0~8m,本区的土壤因成土母质和成陆时间的不同而有分异,共包括五个土类: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水稻土。

其中,潮土和盐土分布最广。

主要地貌类型有古河滩高地、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洼地、海滩地等[115]。

1.3 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无霜期196d,年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冬季有三个月结冰期。

年均降水量为530~630mm,年均蒸发量1962mm。

水温平均14.2℃,盐度30.6‰,潮汐为无规则的半日潮,潮差2m。

1.4 生物资源保护区内分布的高等植物有43科、123属、193种[116],湿生、水生植物92种,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如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tpigejos)、獐茅(Aeluropus sinensis)等;盐生植物73种,占总种数的37.8%。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³,排沙效果有多显著?黄河是我国著名的多沙河流,水少沙多加剧泥沙淤积,中下游河道形成了“地上悬河”。

为降低泥沙的淤积率,我国在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建造了小浪底水库,通过水库调水调沙重塑水沙关系,黄河的生态出现明显的改观。

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运用,库区当年即出现泥沙淤积;2002年,我国首次在黄河进行调水调沙试验,目标就是冲沙减淤,提高水库的运行年限,并为供水、灌溉、发电等效益提供条件。

经过20年的验证,黄河的调水调沙无疑是成功的: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排沙减淤超出预期,下游河道主槽稳定,黄河口湿地也成为了生命的天堂。

小浪底水库:水库减淤超出预期,排沙效果有多显著?在三门峡水库之后,小浪底水库因庞大的库容而被寄予厚望,水利专家将其视为治理黄河的骨干工程。

根据规划,小浪底水库按千年一遇的洪水频率设计,万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总库容多达126.5亿m³,其中:淤沙预留库容75.5亿m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³。

不难看出,淤沙库容的占比更大,这也是结合黄河的泥沙现状所做出的特殊设计。

根据水利专家的分析,小浪底水库最终可拦截100亿吨的泥沙,至少为下游河道减少78亿吨的淤积量。

而通过智慧调度,水库实际发挥的作用大大超出了“减淤”的初始设定。

事实上,调水调沙进行4年后就已经初显成效。

从泥沙的冲淤情况来看,小浪底水库并非单纯地减轻了淤积,而且还冲刷了下游的河床,避免了中小洪水对滩区的淹没。

根据水文监测结果,2006年黄河下游的最小平滩流量已从原来的1800m³/s增加到了3500m³/s,这意味着河道主槽改善,过洪能力增强。

更为难得的是,小浪底水库的作用并非局限于“前期”,时至今日仍有成效。

截至2021年,黄河调水调沙运行了20余次,减灾效益愈加明显,下游主槽基本实现了全线冲刷,平滩流量提高到4480m³/s,河床的高程平均下降了2.6m。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关键问题探究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关键问题探究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关键问题探究发布时间:2022-10-19T07:51:45.75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11期第6月作者:姬秀明,尚美珍[导读] 本文根据建立并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的必要性,分析了黄河骨干工程建设现状,并且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完善与规划策姬秀明,尚美珍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摘要:本文根据建立并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的必要性,分析了黄河骨干工程建设现状,并且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完善与规划策略。

关键词: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问题;对策引言:由于黄河具有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特征,全方位考虑到防洪、降淤、水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任务,并根据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弊端问题,分析了在建工程在水沙调控体系中的重要优势和作用,阐述了待建骨干工程的建设最佳时机。

通过换个号水沙调控体系的规划和完善,在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不仅要重点塑造和协调水沙管理,还要确保各干流河段生活工业供水需求,为农业灌溉提供足够的用水量。

1、建立并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的必要性由于黄河具备水沙特性、资源环境等特点,为了全方位考虑防洪、处理和协调水沙关系,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率、对河道水生态进行保护等整体利用要求,其建立并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控制和利用洪水,对水沙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和修理,进而为抗洪、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保障[1]。

如;对大洪水进行有效控制、削弱洪峰流量,降低黄河洪水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程度。

其次,对中常洪水进行合理利用,整合调水调沙,避免河道产生淤堵问题。

(2)有效利用骨干水谷的拦沙库容拦蓄泥沙,尤其是拦截对下游河道淤积危害最大的粗泥沙。

(3)对调度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保证河道流水不间断,确保有足够的生态用水,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黄河调水调沙(水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

黄河调水调沙(水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

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及实践黄河⽔利委员会1、前⾔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

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黄河⽔少沙多、⽔沙异源、时空分布不均。

特别是进⼊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资源的需求⽇益增⼤,⽔少沙多的⽭盾更加突出。

黄河调⽔调沙(⽔沙联合调度)技术的基本设想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的前提下,利⽤⽔库(单库或⽔库群)的调节库容,对⽔沙进⾏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达到不淤积或冲刷的效果。

按这⼀设想在黄河⼲流上修建的⼤型⾻⼲⽔库,不仅要调节径流,还要调节泥沙,使⽔沙关系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排沙减淤效果。

长期的治黄实践使⼈们认识到,⽔沙关系协调是改善下游河道排沙条件、提⾼排沙效果的有效措施。

利⽤⼲流⽔库进⾏综合调节,可提⾼⽔流输沙能⼒,节省输沙⽤⽔,减少河道淤积。

但由于当时没有靠近下游的⼤型⽔库去调配合理的⽔沙过程,调⽔调沙只能是⼀种科学设想。

2001年,⼩浪底⽔库建成并投⼊运⽤,为调⽔调沙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程条件,也使调⽔调沙的技术应⽤成为可能。

在2002年7⽉4⽇9时⾄7⽉15⽇9时进⾏了黄河⾸次调⽔调沙试验。

2003年9⽉6⽇9时⾄9⽉18⽇18时30分结合防洪预泄⼜进⾏了黄河第⼆次调⽔调沙试验。

2004年6⽉19⽇9时⾄7⽉13⽇8时,进⾏了黄河第三次调⽔调沙试验。

2、技术路线2.1⽔沙联合调度的⽅式在黄河调⽔调沙过程中,⽔库⽔沙联合调度的⽅式主要有以下⼏种:2.1.1 单库调度⽅式单库调度⽅式是指⼩浪底⽔库蓄⽔为主单库调节⽔沙的调控⽅式,即⼩浪底⽔库调蓄加上河道来⽔总量满⾜调⽔调沙总⽔量要求,并利⽤⼩浪底枢纽不同⾼程泄流孔洞组合调控出库含沙量,达到调⽔调沙调控指标要求。

单库调度⽅式在⼩浪底⽔库运⽤初期适⽤于清⽔下泄,所能调控的含沙量有限;当⼩浪底⽔库进⼊正常运⽤期后,可调控⼀定幅度的含沙量。

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措施一、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针对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1.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土壤是黄土高原,这种土壤具有较强的易蚀性。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人类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农村地区的过度人工取水、草地过度放牧等问题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沉降,降低了水资源的储存和供应能力,加剧了洪涝和干旱的频繁发生。

2. 河道治理不彻底黄河河道的治理问题也是导致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黄河的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工作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导致河道淤积加剧。

河床堆积的泥沙会减少河道的容积,使得河水的流速加快,增加了河道的冲刷力。

这不仅对沿岸农田造成了威胁,也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3. 跨流域调水工程影响为了解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问题,黄河上游进行了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

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给黄河流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大量的水资源被调走,导致下游地区的水位下降,影响黄河本身的涨落。

其次,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土资源,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跨流域调水工程还可能引起水质变化,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二、黄河存在问题的措施为解决黄河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

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了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包括建立和完善植被覆盖体系,推行合理的农作耕种制度,开展梯田工程、林草工程等。

同时,还需提倡农村生态农业,减少过度放牧和过度使用化肥等不良农业行为,保护黄河流域的水土资源。

2. 强化河道治理工作为改善黄河河道的情况,需加强清淤、堤防加固等河道治理工作。

可以增加河道清淤频次,确保河床的通畅,并加强对河道疏浚设备的投入。

同时,可以采用草木覆盖和石子加固等方法来加强河岸的稳定性,减少冲刷和崩塌的风险。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
黄河调水调沙是指通过人工干预,调节黄河水流的水量和泥沙含量,以保持河道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量调节:通过水库的调节和引水工程,控制黄河的水量。

在干旱季节或需要增加水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水等方式增加水量;而在雨季或需要减少水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水库调节、泄洪等方式控制水量的流出。

2.泥沙调控: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容易形成淤积和冲刷,对河道的稳定造成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之一是通过建设泥沙分水工程,将泥沙与水分开,保持河道的通畅。

此外,还可以通过疏浚、挖沙等方式,及时清理和调整河道的泥沙分布,防止淤积和冲刷现象的发生。

3.水沙平衡:黄河水沙关系密切,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平衡对于保持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还包括通过合理的水沙调控,保持水沙的平衡状态。

这需要根据季节和地区的特点,合理安排水量的供应和泥沙的运移,以维持黄河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是通过水量调节、泥沙调控和水沙平衡等手段,对黄河水流进行人工干预,以维持河道稳定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并为沿岸地区提供可靠的水资源。

1/ 1。

新时期黄河调水调沙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黄河调水调沙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黄河调水调沙思考与建议高兴;朱呈浩;刘俊秀;陈翠霞【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23(45)2【摘要】黄河调水调沙连续开展二十余年,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减淤、塑槽、生态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

但新时期黄河水沙情势异变,水库及河道边界条件也发生调整,调水调沙面临冲刷效率下降和后续动力不足两个突出问题。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变化,有必要对调水调沙进行优化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其长期综合效益。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调度经验,提出基于现状水沙调控工程体系优化调水调沙的措施,包括小浪底水库多排沙提供沙源以及挖掘干流水库群潜力为调水调沙补充后续水流动力。

从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角度,提出完善调水调沙的建议:一是加快推动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二是积极创新调水调沙运用模式,动态优化调控指标。

上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可有效解决黄河泥沙治理难题。

【总页数】5页(P42-46)【作者】高兴;朱呈浩;刘俊秀;陈翠霞【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黄河流域水治理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2;TV882.1【相关文献】1.挟沙能力多值性及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特性分析——"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与巨大潜力"之五2.黄河调水调沙的效益——"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八3.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九4.对调水调沙理解的几个误区和有关质疑的讨论——"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十5.黄河防总实施2012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滚动分析,精细高度,统筹调水调沙和抗旱保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调水调沙原理(一)

黄河调水调沙原理(一)

黄河调水调沙原理(一)黄河调水调沙介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位列世界第六,流域范围广阔,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一。

•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不足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应运而生。

黄河调水•黄河调水是指将黄河的水资源通过人工渠道引入其他地区,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工程措施。

•黄河调水的原理是利用黄河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将水输送到需要的地区,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需求。

•黄河调水的关键是水的调度和管理,通过科学的水资源配置和合理的调度方式,确保黄河调水工程的稳定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黄河调沙•黄河调沙是指利用黄河的泥沙资源,通过调度和利用的方式,解决黄河流域泥沙淤积问题的工程措施。

•黄河调沙的原理是通过科学的泥沙输送和分布方式,将黄河的泥沙资源引导到需要的地方,以减轻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和泥沙冲击的问题。

•黄河调沙的关键是准确判断黄河上游的泥沙供应情况,合理调整黄河河道的泥沙输送和分布过程,确保黄河下游的河床稳定和泥沙冲击的减轻。

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黄河调水调沙工程不仅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泥沙淤积的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黄河调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支持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黄河调沙减轻了下游河床的淤积和泥沙冲击,维护了河道的通航条件,保障了水运业的发展。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还能满足当地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并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结论•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在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泥沙淤积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工程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和泥沙资源,通过科学的调度和管理,满足了当地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调水调沙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黄河调水调沙工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黄河水量变化大、泥沙浓度高、河道曲折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调水调沙利弊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黄河 调水调沙 利与弊 解析
【论文摘要】黄河泥沙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是黄河治理的难
点。黄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术、防洪战略决策都着眼于这一点。为
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和沿
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水利委员会创立了举世瞩目用水治沙的
历史先河。“调水调沙”的设想经过实践的考验,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效益。但是,
笔者认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因素,
现结合实际,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利弊问题谈几点粗浅的
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1黄河泥沙的危害
黄河水患,根在泥沙。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
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
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
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
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
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什么是调水调沙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
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
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
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
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3调水调沙有益方面
3.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
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
而9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
刷。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
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
“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
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
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
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
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3.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
整。9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
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
力为1800 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
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
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同时, 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
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
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3.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
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没有湿地,
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由于上世
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通过9
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
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2008年,湿地
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3345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1.8万亩;2009
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
万亩,地下水位抬高0.15米。同时植物繁茂,纵多两栖动物和鸟类
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3.4升华了先贤们的治黄理论,丰富了治黄方略。在千百年的治
黄过程中,治黄方略纷呈,理论不断。有的理论束之高阁,有的方略
欲施即止,有的理论局部实施,有的方略难以转化。而目前黄河水利
委员会实施的调水调沙,应该说是传承了先贤们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
和理论,并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黄的伟业高端攀登,但又与时
俱进,实施了大胆的创新,升华了先贤的理论。今天,黄河人能够借
鉴先人的理论和经验,准确地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大
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治黄探索了新途径,不能不说在传承中有发展,
在弘扬中有升华,在实践中有创新。4调水调沙不利方面
4.1河床刷深一米,引水成了难题。据笔者了解到,黄河最下游
的东营市的当地一些地方官员和村民反映:“调水调沙”刷深了河道,
过水能力大大提高,可是我们原来的引水设施却用不上了。因为我们
当地的引黄闸、引水渠、桥涵管道等设施都是按河床逐年提高设计的,
调水调沙后河道一下子下切了近1米,不少引水设施一下子没法用
了,这是其一;其二,东营区垦利县胜坨镇、西宋乡的情况也比较严
重,原来五六十个、七八十个流量立方米每秒,我们就能从黄河里引
到水,现在200个流量以下那些设备没法用,由此造成了一些乡镇
又过上了守着黄河用不上水的日子。同时,像情况比较严重的刁口河
流路几乎引不进水,而要更换设施又不是一个小投入,当地一直还没
法解决。
4.2河床下切带来的不利因素
4.2.1首先是对靠河工程造成一定威胁。河床下切导致靠河工程
的根石暴露,致使工程的稳定性下降,东营河务局辖区三处靠河工程
根石暴露高度均高于工程主体高度,一旦发生500立方米每秒以上
的洪水就极易发生根石走时、坍塌等险情。
4.2.2其次对引黄闸放水造成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
的引黄闸全部能自流引水,但现在闸底板全部高于水面,自流引水已
不在可能。
4.2.3另外对一些跨河建筑和沿河群众的农业生产及临水作业
带来一定的安全隐忧。
4.3因“调水调沙”影响,河道发生了变化,造成主河槽摆动无规
律,防守困难,从而加重了国家对河道防守、养护及工程在建的投入
加大。
5结束语
总之,本人通过以上粗浅的见解,“调水调沙”对引水、河床下切、
河道的防洪管理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等来说,利弊同在,得失兼
有。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放其随意,也不能因为“有弊”就因噎废
食,阻止其发展。论问题、看实物应该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出发,不要
因局部损失就放弃了成功。为此,调水调沙的成功伟业,实现了黄河
10年不断流的伟大壮举,维持了黄河水资源的健康生命,为我国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及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支撑,促进
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