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概要论文修订稿
丝路论文必过版

略论丝绸之路贸易的衰退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前138)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称为“丝绸之路”名称的友通路线)因为有这条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
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友通路线。
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再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的输出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顺这条路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学家都称赞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通道在汉唐处于及其繁华的况态。
而后期被在中原的大地停止了它的脉搏我认为原因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而导致,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主权丧失是最关键因素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开始走入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向世界各地疯狂扩张,殖民主义者将矛头直指东方。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中国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大国必然就是列强们侵略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恩格斯曾指出:“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拳头为后盾的”。
1840年,以英国卫首的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发动了可耻的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大肆侵略中国的序幕就此拉开。
中国社会和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被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毛泽东主席就曾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掠去了利益与特权,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也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过去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被半殖民地贸易政策所取代。
文化的桥梁丝绸之路的作文范文

文化的桥梁丝绸之路的作文范文文化的桥梁: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通道,不仅承载着物品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了桥梁。
丝绸之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象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交流的要道。
起初,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主要是中国、中亚各国、印度和罗马帝国等。
后来,丝绸之路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渗透至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不仅各国之间的商品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1. 艺术交流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艺术传统,包括壁画、音乐、舞蹈、建筑等。
通过丝绸之路,艺术家们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使得东西方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
例如中国的壁画和波斯的艺术,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文学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西亚各国,成为了这些国家重要的文化瑰宝。
同样地,中亚和西亚各国的文学作品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3. 宗教交流丝绸之路也在宗教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扩散都借助了丝绸之路这一交通要道。
宗教的传播带来了对于艺术、哲学、礼仪等方面的交流和影响,使得各国之间的宗教信仰相互了解和融合。
4. 科学技术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着独特的科学技术成就。
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传播。
例如,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亚洲其他地区、西方的数学和医学也在丝绸之路上传至中国,丰富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三、丝绸之路的影响1.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丝绸之路的沿线成为了文化多元的宝库,丰富了整个人类文明。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的崛起摘要: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促进了各国的商品交流。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丝绸之路,在世界上有重大的意义,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文化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非洲和欧洲。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史学界对丝绸发明的时间及创始人一直在争论之中。
中国的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
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
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于1958年考古时发现的,距今约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 的丝绸织品是最早的说法。
丝绸之路演讲稿精选范文15篇丝路精神演讲稿通用模板

丝绸之路演讲稿精选范文15篇丝路精神演讲稿通用模板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
长安(今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条银色飘带,把中国、印度、希腊、古罗马和波斯文化联结起来。
把古老中国发明的丝绸、火药、造纸、印刷术传到西方。
又把古代西方的黄瓜、胡萝卜、芍药、石榴、核桃等,沿这条古道传入我国。
这条主要运送丝绸的路,人们把它称之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也是对古代中国与外部及西方往来通道的通称。
它随着历史长河流淌而变化万千。
它不是今天公路贯通的概念,实际上,也不是只有一条固定的道路。
从广义上讲,是指古代中国丝绸输入西方的通道,也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物资贸易互动的一条时间跨度久远、宽而大的线路。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古长安),西至地中海的东岸。
长安是汉、唐都城,各地丝绸集中于此组成驼队,用数月甚至数年,经甘肃河西走廊敦煌一带进入新疆。
然后分南、中、北道穿越新疆,共分三条主要线路出境:一是南道,自敦煌沿昆仑山北麓,经若羌、和田(古代称于阗)抵莎车,越帕米尔高原;二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经吐鲁番(古称高昌)、焉耆、库车(古称龟兹)、喀什(古称疏勒)翻越帕米尔;三是北道,经哈密(古称伊吾卢)沿天山北麓过吉木萨尔(古称北庭)、伊犁(古称阿力麻里)出境,西抵里海沿岸。
丝路文化作文

丝路文化作文
这片广阔的土地,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所经之地。
想象一下,当年的商队浩浩荡荡地驼着重重货物,在这片蓝天白云之下穿梭往来,那景象一定是相当壮观的。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文化瑰宝,其实都源自于这条贯通古今的丝绸之路。
你看看这些绚丽的丝绸,这些精美的瓷器,还有这些奇珍异宝,它们都曾在商队的脚步中流传开来,融汇着东西方的艺术智慧。
这些美妙绝伦的物件,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使者,讲述着人类文明交流的动人故事。
它们带来了异域的风情,丰富了我们的审美视野,让我们拥抱着多元的文化。
老实说,有时候我都会开怀大笑,想象着当年那些老实巴交的商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是如此重要的文化使者。
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做生意赚钱,谁知道却成了文明交流的奠基人。
这不正说明了文化交流的偶然性和巧合性吗?
所以,让我们珍惜这份丝路文化遗产吧,它承载了人类文明对彼此的好奇心和欣赏之情。
让我们学会像古人那样,用开放包容的心胸,去拥抱世界的多元文化,去倾听他人的声音。
这样,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村,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的家园。
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作文

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作文
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那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人们靠着骆驼和马匹,驮着满满的货物,在漫漫的沙漠和崇山峻岭之间穿梭,那场面,多壮观呐!
这丝绸之路啊,可不单单是一条路,它更像是一条神奇的纽带,把咱们中国和世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等宝贝,通过这条路走向了世界各地,让外国人都惊叹不已。
而外国的香料、珠宝、新奇玩意儿,也顺着这条路来到了咱们中国,丰富了咱们的生活。
走在这条路上的商人们,那可都是真正的勇士!他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可能会遭遇沙尘暴的袭击,说不定还会遇到土匪强盗。
但是,为了赚钱,为了交流,他们勇敢地踏出了每一步。
丝绸之路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传入中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音乐、舞蹈。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盛大的文化派对,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创造出了更多的精彩。
如今,丝绸之路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它留下的宝贵遗产永远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它让我们知道,人类的交流和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力量。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保护和珍惜丝绸之路这份文化遗产,让它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伟大!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丝绸之路更感兴趣啦?。
演讲稿:如何将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

演讲稿:如何将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非常荣幸能在此为大家分享如何将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话题。
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千年文化交流的桥。
如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这条古老的通道和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加大对历史的研究和保护力度要加大对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历史的基本情况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如意大利的博物馆将漫画形式与历史遗产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教育性的展览;又如莫三比克的文化节,把当地传统文化与各国文化相结合,让多元文化在这里互融互通。
这些方法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二、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让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了解和传承。
在这里,我们要注重平台的创新和升级,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等现代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展览、文化旅游体验、文艺演出、学者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让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宣扬多元文化。
三、激发创新的前沿力量比如,在新型科技、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寻求更多的创新切入点。
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重塑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址,让它们更加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也可以让人们现场亲身感受到那些历史的刻痕和文化的信息。
又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沟通,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打造一个丝绸之路的数字平台,让人们在线上参与到历史和文化的交流中去。
在这里,我们还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关注文化传承的意识。
打造一支年轻、有活力、敢于创新的前沿力量去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
要将丝绸之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好,必须要用心去发掘和挖掘。
在加大对历史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激发创新的前沿力量等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将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又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丝路文化作文

丝路文化作文
驼铃声声,风沙猎猎,丝绸之路,这条历史更遥远的岁月的商道,就连接上上着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也刻下了无数的故事。
阳光洒落在戈壁滩上,印照做斑驳的城墙,那一次的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却仍然散流出着历史的光芒。
想像之上着商旅摩肩接踵,驼队行进,丝绸、瓷器、香料,也有一个思想、文化,在路上流动,观者不绝。
时间仿若融化在那一刻,丝路上的文明交界处,碰撞,融合,蕴育出独特的地方的地方的文化瑰宝。
敦煌壁画,精妙绝伦,在五彩斑斓的中,讲叙着远得的地方年代的故事;莫高窟的佛像,慈眉善目,传信着信仰的力量;西域的音乐,美妙动听,带了异域风情,令人心醉神迷。
在丝绸之路上,我注意到了坚韧,一眼就看到了了你坚强勇敢的,见了认同自己和包容和认同自己,再注意到了高等文明种族的传播与融合。
丝绸之路,反而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纽带,它将华夏文化与世界文明连接上上上在一起,人类创造出出了荣光的历史,也下了了无尽的的思考。
如今,丝绸之路一直都在一直,新的丝路也在铺使出炸裂开来,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热烈的拥抱世界,给他新的机遇。
我,站在丝路起点,能感觉到着历史的厚重,也蕴满着对未来的期待。
丝路文化,将永远永远不可能散发出着光芒,照向前朝前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
丝路文化概要论文
2012秋 届 _____建筑施工与管理 专业
办学单位_______农八师电大___________
学号
姓名 汪迪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
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
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
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
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
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
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
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
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我国西部发展奠定了基
础。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
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
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
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
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文明 经济 意义
正文:
浅论丝绸之路对中国西部发展的深远意义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
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
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
阳关。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
洲。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 或乘牛车”。即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
的景象,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
车;百姓家中 更是毫无积蓄。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
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范围很大,东至辽河,西至
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征战,匈奴多
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政权。公元前
200年,匈奴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决心以武力解除北方的边患。但是,
刘邦一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后因贿
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因此,怎样解除匈奴为祸的边患,成了西汉政
权急待解决的问题。建信侯刘敬提出和亲的妥协政策,他主张与匈奴和亲以换取边境上
的安宁,刘邦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一建议。汉初对待匈奴以和亲的方式,赠送大量财物求
得暂时的相宁,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不断南下入侵,掠夺和破坏。
文景之治采取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帝时“太
仓之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为
打击匈奴 ,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
土的大月氏。公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
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
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在身毒(今印度
次大陆)的市场上,张骞蓦然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古罗马)国的海西布,尤其
是四川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此他推断从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公元前126年张
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堂邑父。司马迁称张骞的首次西行
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
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
印度次大陆)等国。张骞通西域,让西汉政府对西域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汉武帝也从开始的联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进而向广地万里,重九泽发展,威
德遍于四海。
为了促进西域与西汉的联系,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
域各 国经商。这些商人出西域后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
上的贸易活动,剌激了边贸经济的发展,进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物质
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
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
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
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自此,今新疆广阔
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
影响,对于当代西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是来
往商贾进行贸易活动和贸易联络的处所,互助的集市贸易中既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中原地
区的物 产,也可看到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
增多,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如哈密瓜、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 为人们的餐桌提
供了丰富的佳肴,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中
原的商队输出铁器、金器、银器等奢侈品。所有的贸易活动都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
融合提供了契机。这些都为当今西部繁荣与发展有着前车之鉴。
军事方面,由于汉在此地屯田,首先解决了边陲驻军粮食问题。古代凡有军事行
动,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漫漫古道运送粮草的艰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
且不谈劳民伤财 ,兴师动众,仅是一路的损耗也是数以千万计,造成了惨重的浪费。
自屯田始自给自足 后勤保障充裕,纵然西进也无需长途舟车劳顿运输粮草,朝廷将一
个个屯田地域作为一个个 桥头堡不断向西延伸。汉班超经营西域30余年,以战养战使
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增加
了国家物资储备,大大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日后中国前
进与发展深受启发。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
更好地带动了我国西部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
荣阶段 ,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了东
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
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国的丝绸之路边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
意义。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代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交往的繁荣。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
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
[2]周匡明.“嫘祖”发明养蚕说考异[J].科学史集刊,1965,(8).
[3]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