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格分析

合集下载

大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

大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K 0 0 2 ) 教 育 部 博 士 点 新 教 师 基 金 ( 0 9 0 2 20 7 江 B 2 14 8 ; 2009101)
作 者 简 介 : 臻 (9 1) 男 , 教 授 , 士 , 要 从 事 大 跨 空 间结 构 研 究 ,Emalsuj 13 cr。 周 1 8一 , 副 博 主 ( - i eh@ 6 .o ) n
8 6
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第3卷 4
新 型 的大 跨 空 间 网格 结 构 体 系 : 单 层 折 面 空 间 网 “
格” 构 , 平 面 尺 寸 达 2 5 m×2 0m, 长 接 近 结 其 8 7 周
10 _ 00 m 2 j

担 ; 挑折板 结 构 的倾 覆 弯 矩 则 通 过 圆 形平 面 的 环 悬 向力来 承担 , 现 为 由于各 标 准 单 元 之 间 的 相互 作 表 用而产 生 的空 间效应 。
( 南 大 学 混 凝 土 及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结构 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2 0 9 ) 东 南 1 0 6
摘 要 : 以深圳 大运会 体 育场 大跨屋 盖 为 工程 背景 , 分析 了新 型“ 单层 折 面 空 间 网格 结构” 受 力特 的 点 ; 于大跨 空 间 网格 结 构的 矩 阵力 学模 型 , 基 考虑 结构在施 工过程 中几何 时 变、 束 时 变、 载 时 变 约 荷 等 特征 的基 础上 , 立 了考虑 时 变效 应 的施 工状 态非 线 性 求 解 分析 方 法及 其 步 骤 , 利 用 ANS S 建 并 Y 的 AP DL语 言编制 了单 层折 面空 间 网格 结构 的施 工全 过 程 分析 程 序 。分 析 结 果表 明 : 构 在施 工 结 过 程 中的 最大位 移 、 大应 力均 随之 出现 一 定程 度 的 波 动 ; 最 支撑 内力在 卸 载过 程 中均 有较 大 波动 ,

空间网格结构连续倒塌分析的瞬时移除构件法

空间网格结构连续倒塌分析的瞬时移除构件法

Pr g e sv l p eo p c i t u t r o r s i eCol s fS a eGrd S r cu e a
D1 G n , GE Jn g n LI h n — in , N Ya g i — a g , o g x a Z
(. c o l f iiE g er g i j ie i ,Taj 0 02 hn ; 1 Sh o vl n i ei ,Ta i Unvr t oC n n nn s y i i 3 0 7 ,C i nn a 2 Ke a oao f osCvl n ier gS utr ae Taj iesy ,M iir f d ct n . yL b rtr o at iiE gn ei t c e ft ini Un ri ) y C n r u S y( n v t ns yo u ao t E i Taj 0 0 2 hn ) ini 3 0 7 ,C ia n
n n a l r , i wa o u t b e f rs c rd sr c u e wi n m b r . s d o h u et i e t f u sn t ia l o pa e g i t t r t ma y me e s Ba e n t e c mu a i e d m a e a h s u h l t a g st e v
失效位置 ,不适 用于杆 件众 多的空 间网格结构 . 以损伤 累积作 为构件 失效判别 准则 ,考虑材料 非线性和 几何 非线
性 ,提 出实时删除失效构件 的瞬时移 除构件法.采 用动 力非 线性 分析 ,对比双杆模 型和 悬臂 梁节点位移 ,验证 瞬时
移 除构件 法的正确性
考虑杆件 失稳和损 伤 累积对地震作 用下单层柱 面网壳进 行连续倒塌分析 ,结果表 明,瞬 时移

方格网法的实施步骤是

方格网法的实施步骤是

方格网法的实施步骤是1. 简介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模式识别。

该方法使用网格作为空间单位,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小方格,通过对每个单元格的统计分析,探索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方格网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网格划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内容。

2. 网格划分方格网法的第一步是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分析的结果,因此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网格大小。

常用的网格形状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数据整理在进行方格网法分析之前,需要整理和准备好相应的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地理数据、统计数据、遥感数据等。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空间参考、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转换操作,确保数据符合分析要求。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方格网法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对每个单元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相关性。

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

5. 结果解释分析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

可以通过制作统计图表、地图和报告等方式展示结果,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

同时,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或者优化方案。

6. 优缺点方格网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简单易懂,易于实施。

•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研究领域。

•对数据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充分利用,能够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然而,方格网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网格划分的精度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非规则形状的地理现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方格网法忽略了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联性。

7. 应用实例方格网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方格网划分和统计分析,研究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某科创中心钢结构空间折面网格复杂节点设计与分析

某科创中心钢结构空间折面网格复杂节点设计与分析

1工程概况某科创中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由展示区和科创孵化楼组成。

其中科创孵化楼地下1层,地上4层,房屋高度23.5m ,平面呈扁长不规则形状,其屋面板上方为折面状的山形建筑表皮。

根据建筑形态特点及下部结构可提供的支承条件,支撑表皮的结构采用钢结构折面网格,网格紧贴建筑表皮。

随建筑表皮而起伏的山形构架造型独特不规则,由三角形折面呈起伏状构成,平面长约125.6m ,宽12.0~24.0m ,最高点高度29.9m 。

其主要由三向斜交网格、树状柱以及V 型撑杆组成。

其中,斜交网格杆件(背部斜交杆件、顶部斜交杆件)与封边杆件组成整个折面,落地杆件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相连,背部网格通过V 型撑杆与主体钢框架相接,顶部网格通过树状柱支撑在主体结构上。

斜交网格单根杆件的长度在2.5~4.5m ,如图1所示。

山形构架的脊线杆件及斜交网格杆件均采用矩形钢管,杆件汇交节点刚接,相互约束形成一定的刚度,杆件以受弯为主。

在主体结构屋面适当位置设置树状柱作为网格结构支座,树状柱及其分支柱采用圆管截面,树状柱上端与网格杆件连接点及V 型撑杆两端均采用销轴节点。

落地杆件采用铰接支座。

2节点设计准则节点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其强度与刚度,应防止连接部位开裂引起节点失效,或节点变形过大造成结构内力重分配,在抗震设计时,还应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钢结构的节点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节点传力应简捷、明了;(2)节点受力的计算分析模型应与节点的实际受力情况相一致,节点构造应尽量与设计计算的假定相符合;(3)保证节点连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由于节点强度或刚度不足而导致整体结构破坏;(4)节点连接应具有良好的延性,避免采用约束程度大和易产生层状撕裂的连接形式,以利于抗震;(5)尽量简化节点构造,以便于加工、安装时的就位和调整,并减少用钢量[1]。

节点的计算分析可以遵循以下准则:(1)最不利设计内力准则,即取最大组合工况下的内力来进行节点设计,保证节点承载力大于设计内力;(2)节点与杆件等强准则,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节点与杆件承载力相同[2]。

基于SAP2000的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

基于SAP2000的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

基于SAP2000的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SAP2000应用编程接口即CSi OAPI的功能特点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我们以空间网格结构建模分析过程为例详细阐述了CSi OAPI在结构参数化建模、分析及后处理中的流程和方法。

本文对应用编程接口及Python语言在结构分析方面的使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CSi OAPI;Python;参数化建模;结构分析;空间网格结构引言SAP2000是美国CSi公司(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开发研制的通用结构分析程序,是一款集成化、高效率的通用结构分析设计程序,在世界各国的结构分析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SAP2000采用基于对象的有限元技术,可以实现方便的建模,并具有稳定的分析内核,可对其他分析程序的结果进行对比和校核。

CSi OAPI (CSi 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CSi 开放应用编程接口,原名SAP2000 API,是SAP2000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

它包含了SAP2000中大部分功能的函数,通过调用可以实现与SAP2000等效的操作或扩充SAP2000的功能。

并且,通过程序操作可以方便地实现批处理、参数化等过程。

CSi OAPI目前支持C#、Visual Basic、Fortran、Matlab和Python等常用编程语言和应用程序。

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解释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其语法简洁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Python属于脚本语言,具有丰富和强大的函数库,它常被昵称为胶水语言,能够把用其他语言制作的各种模块很轻松地联结在一起。

基于这一特性,很多程序将Python作为二次开发的接口语言进行支持,结构分析中常用的Abaqus即支持Python进行二次开发,新版本的CSi OAPI也开始支持Python。

空间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网壳设计

空间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网壳设计

210-19
(2) 网壳的受力特点
TONGJI University
网壳结构是一种空间曲面杆系结构, 同时具有杆系结构
和薄壳结构的特征。
杆件-直线型杆?; 节点-位于设计曲面上? 杆件的屈曲可用欧拉压杆屈曲的概念来描述, 而网壳的 整体屈曲乃至屈曲后性能及缺陷敏感性, 需应用(类似于薄壳 的)非线性稳定理论来描述。 缺陷敏感性: 如何描述 ? 屈曲性态的变化;
210-24
TONGJI University
球壳
球冠壳
Mar.2016
空间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
TONGJI University 网壳曲面扁率与整体稳定性态的关系: 下页图示为均匀外压作用下周边固支球壳的荷载-位移曲
线随扁率 的变化趋势, 也即球壳的整体稳定性态与矢跨比的
关系。 其中, 扁率 定义为(Bushnell, 1985)
TONGJI University
0<<3.5, 荷载-变形曲线中没有水平切线, 也不存在
分支点, 因而, 在屈曲前平衡路径中也没有失稳问题;
线性屈曲
完整球壳分支屈曲临界点 球冠壳分支屈曲临界点
210-29
非线性屈曲
Mar.2016
空间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
TONGJI University
46, 球壳出现轴对称变形模态, 平衡路径出现跳跃
Mar.2016
空间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
210-22
TONGJI University 周边支承网壳结构:
双向曲面网壳, 由于结构曲面的不可展性, 相对于单向
曲面网壳具有更高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 负高斯曲率曲面网壳, 由于网壳曲面在两个相反的方向 弯曲, 在外荷载作用下, 有一个方向的杆件受拉, 对另一个 方向受压的杆件具有支撑作用, 因而, 相对于正高斯曲率曲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功能的软件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分析。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数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人员组成的综合系统。

它可以收集和管理各种地理数据,包括地图、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分析、数据展示和输出等。

数据输入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和数据格式的转换。

数据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数据的存储、索引、更新和共享等。

数据查询和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它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地理分析等方法,从海量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数据展示和输出可以通过地图制作、图表生成、报告输出等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二、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帮助人们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趋势和变化趋势。

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网格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等。

网格分析是一种基于网格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它将地理现象分割为一个个格网单元,并通过对单元内的属性进行计算和统计,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

缓冲区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数据上,以某个点、线或面为中心,创建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缓冲区,并分析缓冲区内的地理现象。

插值分析是通过已有的离散点数据,预测和填补缺失的空间数据,以获得连续和平滑的空间表面。

栅格分析是指将连续的地理现象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并对栅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网络分析是指在地理网络上进行路径分析、设施选址等操作,以解决交通、物流等问题。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价值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管理等。

空间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程序中边界约束条件的分析研究

空间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程序中边界约束条件的分析研究

Ab ta t sr c :Ta ig t evru l a eo o n ay s p o t n ie r gp a tc n oa c u t n m po ig kn h it a s fb u d r u p rsi e gn ei r cieit c o n d e lyn c n n a s in iial n a in l h fa u e o e me rc s mme r t h p t ln t r tu t r , t e ce t c l a d r t al t e e t r fg o ti y f y o y ty wih t e s a i ewo k sr cu e h a
建筑工程公 司. 甘肃 兰 州 70 5 ; .广 州市 广重金锤建筑设计所 ,广东 广 州 300 4 505) 12 g
摘 要 :结合 工程 实践 中的边 界 支承 实际情 况和 科 学合 理 利 用 空 间网格 结 构 的几 何 对 称性特 点 , 对 几种 空间 网格 结构 的边界 约 束条件进行 理论 分析 , 在 此基 础上提 出 了与 工程 实 相 符 的数 学模 并 型. 以便 于在 空间 网格结 构优化 程序 中计 算 简化 和保证 结果 的准 确性.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2 期
20 0 2年 6月








V。_ 8 No 2 l2 .
J u n l f n uUnv ri fTe h olg o r a o Ga s ie st o c n o y y
J 2 0 u 02
文 章编 号 :10 8 9 20 }20 9-4 0 058 ( 0 2 0 -0 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2
结点号 从弧段
L2 L1 L2
至弧段
L1 L1 L3
角度
90 180 -90
时间阻强(s)
60 30 -1(不允许拐弯)
L1
34
L3
34 34 34
34
L1
L3
0
0(无阻强)
3)站点、中心
站点:直接在相应的结点上附上需求量属性,负 为下卸,正值为装载.
中心:属性为资源最大容量、服务范围和服务延 迟数(在其它中心达到某个数量时才提供服务)。
起点 v0
终点 v1 v2 v3 v4 v5
最短路径 无 (v0,v2) (v0,v4,v3) (v0,v4) (v0,v4,v3,v5)
路径长 度 10 50 30 60
(二)中心选址问题
中心点选址问题中,最佳选址位置的 判定标准,是使其所在的顶点与图中其它 顶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达到最小。 这个选址问题实际上就是求网络图的 中心点问题。这类选址问题适宜于医院、 消防站等服务设施的布局问题。
在四种类型要素中提取其中要素2的聚类
五、空间聚合
空间聚合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聚合条件,
在同一图层上进行数据类别的合并,以
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
1、2 类合 并为b, 3、4 类合 并为a 2、3 类合 并为c, 1、4 类合 并为d
空间聚合的结果往往将较复杂的类别转换为较简 单的类别,并且常以较小比例尺的图形输出。 当从大比例尺图形向小比例尺图形转换时,常使 用这种方法。
方法。
目标层
工作选择
贡 准则层 献






工 作 环 境
生 活 环 境
方案层
可供选择的单位P1’ P2

Pn
选择旅游地
目标层
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 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
O(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C4 饮食
C5 旅途
方案层
P1 桂林
P2 黄山
P3 北戴河
AHP基本步骤
1.构建层次结构
2.构建判断矩阵并赋值
3.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 检验
检验: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 接受的,如果CR>0.1,认为判断矩阵不符 合一致性,判断矩阵需要重新构建。
4.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5.结果分析

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来看,建地铁的 权重远远大于建高速路的权重,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建地铁。


(一)最佳路径选择


就是求两个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选择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定 义为实际的距离,也可定义为两点间的时 间、运费、流量等,可定义为使用这条边 所需付出的代价。 最佳路径求解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 Dijkstra算法是求单源最短路径的有效方法。
例子 第一步只考虑下图:
中心选址问题的图论描述
设 G=(V,E) 是 一 个 无 向 赋 权 连 通 图 , 其 中 V={v1,v2,…,vn},E={e1,e2,…,en}。连接两个顶点的 边的权值代表该两顶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每个顶点vi,它与各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为 di1,di2,…,din。顶点vi的最大服务距离是这几个最短 路径长度中的最大值,记为e(vi0)。 e(vi0)=max(di1,di2,…,din) 那么,中心点选址问题,就是求图 G的中点vi0,使得 该顶点的最大服务距离达到最小,即 e(vi0)=min{e(vi)}
4 6 2
7
2.以邻域为统计单位
邻域统计的计算是以待计算栅格为中心,向其
周围扩展一定范围,基于这些扩展栅格数据
进行统计函数运算,从而得到此栅格邻域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围内的数据统计值。
邻域统计通过窗口分析获得指定邻域的数据统 计信息。

如右图红色线范围就是 一个3×3邻域统计分析 窗口。

邻域统计
邻域统计计算

一、网络组成要素: 结点(Node):网络中任意两条线段 的交点,如港口、车站等。 链(Link):连接两个结点的弧段, 是网络中供物体运营的通道。链间 的连接关系由弧段-结点拓扑数据结 构来表达。如街道、河流、水管。
结点中的特殊类型




中心(Center):网络中位于结点处,具有沿着 链接收和发放资源能力的设施,如邮局、电站、 商业中心、水库等。 站点(Stop):网络线路中资源装、卸的结点点 位,如邮件投放点、公共汽车站等,其状态属 性有资源需求,如产品数量。 拐点(Turn):链路相交处,资源流向发生改变 的点。通常限制资源在网络中的运移 (如在8 点到18点不允许左拐) 障碍(Barrier),禁止网络上流动的点。
网络结点 网络链 拐角
站 障碍 网络中心
二、基本概念


阻强:资源在网络中运移阻力的大小。 对不构成通道的链或转弯赋予负的阻强。 资源需求量:是指网络中与链和站点相联系资源的 数量。如在供水网络中每条沟渠所载的水量,在城 市网络中沿每条街所住的学生数,在站点装卸物的 件数等。 资源容量:是指网路中心为了满足各链的需求,能 够容纳或提供的资源总数量。如学校的容量是指学 校能注册的学生总数,停车场能停放机动车的空间, 水库的总容量等。
中心选址问题的实例
例如,某县要在其所辖的 8 个乡镇之一修建一 个消防站,为 8 个乡镇服务,要求消防站至最 远乡镇的距离达到最小。
假设该 8个乡镇之间的交通网络被抽象为下 图所示的无向赋权连通图,权值为乡镇之 间的距离。下面求解消防站应设在哪个乡 镇,即哪个顶点?
v8 3 6 8 v1 9 7 3 7 v4 5 v3 v2
Standard Deviation:计算在数值的标准差; Variety:找出不同数值的个数; Majority:统计在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Minority:统计出现频率最低的数值; Median:计算中值 。
1. 以栅格单元为统计单位
3 4 1 9 5
6 8 2
7
3 求最小值 5 8 5 3 1 2 4 6 8 1 4 3 1
100
V0
V5
30
10 V2 50
V4 V3
第二步,我们把与v2直接连通的点考虑进来。这时V0跟 v2直接连通到的点v3 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再是无穷大。 而是mindistance[v0][v2]+dis[v2][v3]。
这时V0与各点的距离变为:
[0 ∞ 10 60 30 100]
除10以外,30是最小的(V0与V4间的距离)。
100 V0 10
V5
60
30
10
V4 20 V3
100
V0 10
V5
30
V4
V1
5 V2 50
V2
100 V0
V5
30
10
V4
V2 第一步,考虑与V0直接相连的点,并计算它们之 间的距离: [0 ∞ 10 ∞ 30 100] 通过比较,mindistance[v0][v2]=10,(v0-v2) 即v0与V2间距离最小,为10。
学校
结点号 45 46
需求量 35 -20
结点号 24 …
资源最大容量 1000 …
服务范围 200 …
服务延迟数 0 …
三、网络分析的用途

选择最佳路径:是指从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 或花费最少的路径。如公共交通运营的线路选 择、紧急救援行动线路选择; 最佳布局中心确定:是指各中心所覆盖范围内 任一点到中心的距离最近或花费最小。如,城 市消防站分布、医疗保健机构的配置等。 网流量分析:是指网络上从起点到终点的某个 函数,估计排水系统在暴雨期间是否溢流、河 流是否泛滥。
第七章 空间分析 (continue)
第五节空间网络分析
空间网络分析(spatial network analysis),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 质沿着路径在空间上的运动。 例如,城市的道路系统、各类地下管 网系统、流域的水网等,都可以用网 络来表示,形成各种物质、能量和信 息流通的通道。

三、系统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是对一系列数据观测点的属性变 量,按其性质上的亲疏远近程度进行分类。 聚类的步骤一般是根据实体间的相似程度,逐 步合并若干类别,其相似程度由距离或者相 似系数定义。进行类别合并的准则是使得类 间差异最大,而类内差异最小。
四、空间聚类


空间聚类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聚类条件, 使符合条件的区域输出在图上,不符合 条件的区域为空白。 通俗来说,就是提取符合条件的栅格。
3 v7
v6
2 v5 5
中心选址问题的实例
首先,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每一个顶点vi至其它各顶点vj
的最短路径长度dij(i, j=1,2,…,6),写出距离矩阵:
中心选址问题的实例
其次,求距离矩阵中每行的最大值,即各个顶点
的最大服务距离,得
e(v1)=14, e(v2)=15, e(v3)=20, e(v4)=12,
六、层次分析法(AHP)

AHP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它把人的
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AHP法把相互关联的要素按隶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
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给 出定量指标,利用数学方法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各
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作为综合分析的
基础。

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
过程中,对于
邻域的设置有
不同的设置方
法,常用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