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

合集下载

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分析

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分析

十大网络流行语及分析1.88:表达祝愿快乐或鼓励,代表发声8下有福气,字面上理解为“bye bye,88”,根据传统文化,888是发财、发大财的意思,因此88也常常用来代表发财的祝福,意为祝人发大财、生意兴隆。

2.啃老:指现在的年轻人把(经济条件发达的)老人当靠山依赖,因此老人处于被照料的地位,也就是“啃老”的现实状况。

比如说把自己的吃喝全都靠父母赡养,经常让家里人打气,挠老人的头等。

此外,啃老也常常指年轻人在社会状态、职场上拼尽全力希望在老人家的“啃老”带动下取得成功,得到期望中的结果。

3.大拇指:表达赞同、肯定或表达赞扬意思,是网络世界里讲究礼仪传达情感的一种表示方式,用一句话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赞赏之情。

4.666:一般用于表达祝福、赞扬、召唤、庆祝之意,也可用来表示对某人、某件事物的肯定。

字面上的意思是风马牛不相及,丰衣足食,招来好运。

5.收到:指得到某种回应、消息等后表示肯定和接受,有收到你的消息的意思。

6.沙发:指一种网络语言行为,当一个论坛或者博客刚被创建时,会有人留言自称是“第一个抢沙发”。

不断得到发言回应的概念,表达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象征。

7.顶:用于表达赞同、肯定或表达谢谢的礼节性表示,表示同意某人的观点或者感谢别人的发言,表示网友之间的认可和尊重。

8.转RR:表示邀请朋友回应一篇文章,全称Reply Request,表达请求回复、鼓励大家参与讨论的意思。

9.IT:意思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信息技术。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是让人类进步最快的技术之一,各种工业产品及服务都是借助信息技术而完成的,因此IT概念为人们创造了非常多的便利。

10.小黄花:指出现在的小黄人、小小的黄花,相当于家养的小黄花,象征着对孩子的宠爱。

用小黄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乐于把生命的某段美好时光捧给孩子,这也是网络世界里最温馨的词语之一。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

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

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

”[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

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

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汉语拼音简略型“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广为流传,如何看待? 毫无疑问的是,使用这些流行语是一种时尚, 无论你是谁。一 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 并传播的。二 反映现实和当前的时代。三 可以被快速复制。这些语言已经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尽管这些流行语会影响 到我们的汉语文化,但是你不能全盘否定。
How to deal with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In nowaday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basic way for netizens to communicate.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begin to come up. There is no doubt that using the languages is a fashion.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language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are created and spread by the netizens. Secondly, they reflect the reality and the current timbe copied rapidly. It seems that the languages have become essential in our daily life , no matter who you are. However, how to deal with them?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lthough these languages can affect the culture of Chinese, you can not deny them completely. After all, the languages that can last till the end will be the useful ones.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流行语是指基于一定的交流环境基础上,人们所广泛使用的文字和语言。

流行语是对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社会存在的记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社会制度等。

时代发展至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网络发展而诞生的的网络流行语又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它可以单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诸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个层面上的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年度流行语”。

第二,它还可以理解为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比如,PLMM 是“漂亮美眉”全拼的缩写,GG 是“哥哥”全拼的缩写。

这一层面上的网络流行语时效性不是很强,一旦被网民接受后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除了上述作为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外,网络流行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语句而为人所知的,即专指第一个层面上的意思。

这些流行语多是由于社会上的某件事情触发的,先经过一小部分网民的传播、点评、品位,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最终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具有偶然性和时效性。

这类流行语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对侵害民众权益现象的一种嘲讽。

如“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这句网络流行语,出处是2010年11月3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QQ 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

这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商家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2、触动公众情思,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贾君鹏只是个网络虚拟人物,但是在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里的魔兽世界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短短几个小时就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的回复。

网络流行语语义浅析

网络流行语语义浅析

网络流行语语义浅析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

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

本文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新词,语义变异一、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以因特网为媒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顾源,2009),泛指在网络传播中使用的语言,是为满足网络交际需求而应用的词汇、数字、字母、图形等。

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

网络流行语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其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二、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一)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而开放的言论平台,各式语言层出不穷。

对于各种新生事物及社会现象,网络的即时播报和人际互动,促使了各类流行语的形成、发展和扩散。

或自嘲、或批判、或针砭时弊,这些流行语也增添了一份轻松、随意的味道。

1 新词(1)高富帅/白富美“高富帅”指身材高挑、富有多金、外形帅气的男性,是女性中意的白马王子。

“白富美”指皮肤白皙、家境良好、相貌出众的女性,是男性的理想追求目标。

对应“高富帅”。

这两个词最早都风靡于贴吧,后经网络传播为大众所熟知,现在甚为流行。

语义浅显直白、一目了然。

现多用这两个词赞美心仪的对象。

(2)屌丝“屌丝”指年轻男性,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

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

爱网游、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

与“矮穷搓”语义相近,却与“高富帅”形成鲜明对比。

“屌丝”自2012年11月3日出现在《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后,引发了网络和社会热议。

“语义清晰简洁,可以是二代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青年产业工人,也可以是不满现状的企业小雇员、无产者、困厄的学生等,无奈和自嘲意味十足。

浅析网络流行语“XX系”

浅析网络流行语“XX系”

浅析网络流行语“XX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XX系”作为其中之一,已经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从“XX系”流行语的起源、使用方式及相关背后含义进行浅析,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一网络流行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XX系”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其中“XX”代表的是某一特定的主题或者人物,而“系”则代表着一种类型、风格或者归属的意思。

而这一用法最初出现在二次元文化中,用来形容某种类型的动漫、游戏或者角色。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XX系”这一短语逐渐成为了网络用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使用方式。

而“XX系”流行语的背后含义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种戏谑或者调侃。

比如“学渣系女友”可能就是在开玩笑地形容一个女生学习差、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却很可爱。

或者“宅系男生”可能是在调侃某个男生比较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

这种用法本身带有一定的幽默感,能够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也是网络流行语得以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XX系”流行语的使用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而“XX系”则可以用来形容这些独特之处。

比如“霸道系老板”、“温柔系妹妹”等等,这些用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个体的特质,强调不同于众的一面。

“XX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众对于多元化、个性化的认可和追求,即使不同于主流,也依然值得尊重和关注。

“XX系”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价值观。

比如“吃播系主播”、“网红系达人”等等,这些用法恰好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于网络直播、自媒体的关注和热捧。

而“屌丝系男生”、“女汉子系女孩”则可能反映了对于性别、角色的重新认识和重新界定。

这些都是“XX系”流行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是它能够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XX系”流行语的流行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和模糊边界。

当代网络流行语浅谈(全文)

当代网络流行语浅谈(全文)

当代XX络流行语浅谈随着互联XX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互联XX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于是“XX络语”作为新的语言现象应运而生。

XX络的进展,产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词或词义引申,它们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稳定地保留下来,这是词汇进展的基本特点。

本文采纳狭义上的XX络语,即产生和使用于XX络交流,它虽脱胎于现代汉语,但又有独特之处,其普及之势既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又给现代汉语带来严峻挑战。

一、XX络语的形式XX络交流依赖打字,文字表达一方面影响交流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难免枯燥。

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形式多样、随意生动的XX络语言应运而生,主要形式包括:1.谐音。

如9494(就是就是)、88(bye-bye)、为虾米(为什么)、围脖(微博)等。

2.省略。

有的省略无视现代汉语语法,用形容词、名词或不及物动词直接作谓语,如“我晕、我汗”;有的利用古代汉语,如“无语”;有的杂糅了英语语法,如“忙ing”;还有些脏话用首字母缩写委婉表达,如BT(变态)、TMD(他妈的)。

3.假借。

XX络游戏、论坛中有些类似行话、黑话的专用语,使用人群较固定,重新造字造词的意义不大,于是假借一些现成的词语,如“潜水”(隐身登陆聊天工具)、“灌水”(在论坛上发帖)。

4.符号。

符号增加了文字交流的娱乐性和直观性,如:^_^(笑脸)、= =(双眼阖闭,表示无奈)、orz(像一个小人拜倒的侧身,表示心服口服)。

二、XX络语的特点除上文提到的简单快捷、娱乐直观的书写特点外,XX络语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语言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特点。

(一)鲜亮的时代性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传媒,互联XX为人们提供了更大容量、更及时的信息,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都可以在XX络中迅速传播,因此XX络语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校园飙车撞死学生的李启刚,被众人拦截责骂时毫不畏惧地喊出一句“我爸是李刚”。

这句话立刻被无数XX民转载讥讽,随之出现“富二代、官二代、拼爹、坑爹、炫富”等XX络语,这些XX络语的流行充分暴露出当代社会金钱当道、权利当道、青少年教育缺陷等弊病。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论文
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普遍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交流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多与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交平台紧密相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越来越频繁地进行文字和图像交流,而网络流行语则成为了一种简洁、幽默并能够准确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流行语很快被大量用户接受和使用,从而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丰富多样且易于传播。

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相比,网络流行语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

它们往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语言符号。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用户群体中,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

最后,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交流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网络流行语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起源、特点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的语言交流方式,从而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 现代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张艳芳 学号:20091080127 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用传统规范汉语的人们突然感受到网络语言带来的新奇、幽默、活泼、富于情趣和个性化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也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影响、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最终还影响现实社会。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分析。网络流行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新生物,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应,也与网络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网络传播媒体 不断推进 由于网络交际时间的紧迫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交际方式的书面性,交际场景的分隔性,语言使用的自由性等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网民在使用语言进行网上交际时,一方面难以完全照搬现实语言,一方面又想表现出个性,创造某种氛围,就只有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寻求突破,而网络的客观环境又给这种突破创造条件。再加上大众传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一些经典流行语流传开来,比如,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给力” 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神马都是浮云”就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 “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还有每年春晚都会出现一些经典流行语:“人这一辈子多短暂呀,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心就黑了”、“经济问题背后,都是作风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鼠标,我却用它游戏到天明”。 2、网上交流自由 、沟通方便 达成共识 网络流行语可以大行其道,畅通无阻,除了网络焦急的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网民的相互影响和广大的网民的主观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网民绝大多数是18-35岁的青年人,这正是敢于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的年龄,他们追求新奇、表现自我具有反叛精神,再加上网络环境的自由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得一些网民在语言使用上突破传统规范。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靠”不满。“顶、狂顶”指支持、强烈支持。 三、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猛进的发展,使得传统语言发生变异。网络语言的构成手段主要有谐音、形变、比喻、借代、仿拟、重叠、拆字、象形、引进、创造等这些手段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实际是相互交叉的。网络词语从构成理据看大部分属于修辞学构词,它不像主体语言那样容易领会,但是仍然含有理据性,一旦领悟就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因此广受网民的欢迎。 根据网络词语的构成形式看可分为如下几类:⑴ 比喻构词,如:“0001000”比喻人的孤独感;“楼主”指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⑵ 夸张构词,例如“恐龙”形容长相差一点的女性;“青蛙”形容长相差的男性。⑶ 双关构词,如“520”表示我爱你;“886”拜拜喽;“4242”是啊是啊;“卖糕的”谐音my god.⑷ 节缩构词,节缩汉语拼音或英文单词,如:汉语拼音“pl”表示漂亮;英文“GF”表示“girl friend”;“飞白”故意使用错别词构成词;你用“泥”;我用“偶”代替等。⑸ 用符号模拟,*^ˍ^*表示笑;=^_^= 表示温馨的微笑;★~★表示 见到偶像眼睛为之一亮;Q_Q 表示流眼泪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明显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网络流行语,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 1、混杂性 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融合了其它语言(主要是英语),夹杂了大量的字母,汉语拼音,数字、数学符号等;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语言表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语言要理解是需要在即时环境下,通过分析或意会,有时表达思想不是很准确,如果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可能就会让人产生歧异或干脆无法理解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2、阶段性 一般来说,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或者说短暂性是流行语时间性的一个特点。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基于多数“网民”的交往习惯,相互间对于某类公共事件进行浓缩并加以传播,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抽取一个代表性的词语,大家一听则晓,一看便知,讨论起来观点容易一目了然,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旗帜鲜明。这些网络词语都有自己的寿命周期,他们会随着某种公共事件的逐渐降温逐渐、淡化,一旦过了流行阶段,还会迅速沦为逝去。曾几何时,大家就会开始了对另一个流行语的青睐。如果继续使用,就会有人说,你OUT(落伍)啦!和传统”。 3、高频性。 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所喜闻乐用的。高频是针对流行面而言的,主要在网络上具有高频性使用,具有明显的多媒体特征,大量使用多媒体的一些动画手段,比如在一句话中带有图片,FLASH动画等;大量使用在互动聊天中,在QQ等聊天工具上使用最为频繁;换句话说,只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具有高频性。高频性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流行语的“流行”都有一个过程,而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修养、不同语言习惯的人使用流行语的态度也不相同,流行语的使用有很大的选择性,高频只是相对于一般词语的平均使用频率而言的。 4、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涌现,预示着某种新力量、新思潮、新观念的崛起。使用网络的主流人群从80后延伸到90后,90后这一新兴网络主体,在思想上、生活上有着更多的创新意识。“新”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结构新,如道别时用“88”,鼓励时用“+U”等。第二是语义新,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天才(天生的蠢材)”、“驴友”(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凉粉”、“玉米”,源自于当年娱乐界的大事件”超女”。第三是感觉新,如“∧_∧”代表欢呼,“︰】”表示高兴,嘴巴向上翘着笑,等等。 5、开放性 网络流行语没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和规范,谁都可以创造和发明,只要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就行;在这个言语社团里,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会在网上传递开来。 正是网络的这些特点刺激容忍了人们求新求异求怪诞的心理,起初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心理,尝尝新鲜,满足自己的一点好奇心,但是这个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神速的网络传递着每一个另类的表达。后来者也深受感染,为了跟上所谓的潮流,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加辨别分析,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与众不同,在使用前人的词语时也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词语。后来者的这种盲目追求、盲目崇拜也为网络流行语快速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迅猛发展,首先得益于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查资料、聊天或游戏,甚至可以到网上模拟现实中的某些活动和行为。“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因为方便、简洁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再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也是语言魅力的一种体现。 1、网络流行语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

彰显人性化的延伸。 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普及,网民队伍日益壮大,网络语言的使用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手机短信飞速发展的推波助澜,使网络流行语和现实生活再度贴近。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补救了网络世界里的人际交流的缺陷和空白,以简单的符号、惟妙惟肖的形象性和创意十足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了网络时代特有的身势语,比如在聊天中,不好用文字表达时只要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等等”,输入几个“k”字母,就表示要对方快点,输入两个“ ”号,就表示让对方“醒醒”,等等。说再见,只打一个88就可,谁都能理解,简单方便。网络语言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字母缩写、数字谐音、动画图片来简单直观的表现思想,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同样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