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水势
1.概念
μ w-μ
w
0
Δμ
w
ψ w=
Vw

Vw
是不能用于做 束缚能(bound energy)
物质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有用功的能量。 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能够作功的那部分能量。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
分子量为25~30KDa、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 水分子的膜水通道蛋白称为水通道蛋白或水孔 蛋白(aquaporins)。 水孔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 谢物通过,半径大于水分子(0.15nm),小于 最小溶质分子半径0.2nm。
膜内在蛋白 ,几乎都含有六个跨膜区段,分别 由五个环相连。
四、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指标
(一)水分占鲜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鲜重 干重 ×100% 鲜重
鲜重 干重 (二)水分占干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100% 干重
(三)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饱和含水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渗透装置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渗 透 装 置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图1-1 渗透现象
1.实验开始时
2.由于渗透作用纯水通过 选择透性膜向糖溶液移动, 使糖溶液液面上升。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6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A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hysiology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植物保护、动植检、园艺、林学等总学时:48h 理论讲授48h 实验学时20 实习学时0 总学分:3 + 0.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植物生理学除了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外,主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为植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阐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规律、机理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思维科学素质的培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细胞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代谢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基础;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表达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逆境生理--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表现与抗性。

重点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规律和机理,掌握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植物与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本章重点:1. 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2.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4 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第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细胞水势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 蒸腾作用与气孔运动的机理;3.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1.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2.1.2 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2.2 水势2.2.1 自由能与化学势2.2.2 水的化学势与水势2.3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3.1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2.3.2 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2.3.3 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2.4 水分跨膜运输的途经2.4.1 扩散2.4.2 集流2.5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2.5.1 根部吸水的区域2.5.2 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2.5.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2.6 蒸腾作用2.6.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6.2 蒸腾部位及蒸腾作用的生理指标2.6.3 气孔的蒸腾作用2.6.4 影响蒸腾的因素2.7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2.7.1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速度和动力2.7.2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机理2.8 合理灌溉与农业生产2.8.1 植物的水分平衡2.8.2 作物的需水规律2.83 合理灌溉的指标2.8.4 合理灌溉与作物的高产、优质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生理功能;2.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及其特点;3.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3.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3.1.1 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种类3.1.2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概述3.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2.1 电化学势梯度与离子转移的关系和特点3.2.2 扩散作用与被动吸收3.2.3 膜传递蛋白与离子运转3.3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3.1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3.3.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3.3 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3.4 叶片营养3.5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3.5.1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5.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3.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与意义3.6.1 合理施肥的含义3.6.2 作物的需肥特点3.6.3 合理施肥的指标3.6.4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第4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2. C3、C4途径的异同点;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4.1 光合作用及生理意义4.1.1 光合作用的有关概念4.1.2 光合作用的意义4.2 光合色素4.2.1 叶绿体的结构4.2.2 光合色素的结构与化学性质4.2.3 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4.2.4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3 光合作用的机理4.3.1 原初反应4.3.2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4.3.3 碳素同化作用4.4 光呼吸4.4.1 光呼吸的生化历程4.4.2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4.4.3 C3植物、C4植物、C3-C4中间植物和CAM植物的光合特征比较4.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5.1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5.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6 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1学时)4.6.1 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优质高产4.6.2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5章植物的呼吸作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表现及其生理意义;2. 呼吸代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5.1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1学时)5.2.1 呼吸代谢化学途径的多样性及其调节5.2.2 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5.2.3 呼吸代谢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5.2.4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意义5.2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学时)5.3.1 呼吸作用的指标5.3.2 呼吸商及其影响因素5.3.3 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5.3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1学时)5.4.1 种子的呼吸与贮藏5.4.2 果实的呼吸作用与贮藏5.4.3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育种第6章植物体内同化物质的运输与分配(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同化物的装载;2. 同化物的分配;3. 同化物分配的调节6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6.1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6.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及研究方法6.1.2 韧皮部溶质的种类及研究方法6.1.3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率6.2 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6.2.1 同化物在源端韧皮部的装载6.2.2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6.3 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机制6.4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6.4.1 同化物的配置6.4.2 同化物的“源”、“库”、“流”6.4.3 同化物分配的特点6.4.4 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6.5 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6.5.1 代谢调控6.5.2 激素调控6.5.3 环境因素调控第7章植物生长物质(7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其区别1. 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2. 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7.1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7.2 生长素类7.2.1 生长素类的发现过程7.2.2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7.2.3 生长素的分布7.2.4 生长素运输7.2.5 内源生长素水平的调控7.2.6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机理7.3 赤霉素类7.3.1 赤霉素类的发现过程7.3.2 赤霉素类的结构7.3.3 赤霉素类分布和运输7.3.4 赤霉素类的生物合成7.3.5 赤霉素类的代谢7.3.6 内源赤霉素水平的调控7.3.7赤霉素的信号转导7.3.8 赤霉素类的生理效应及其机理7.4 细胞分裂素类7.4.1 细胞分裂素类的发现和结构7.4.2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物合成7.4.3 细胞分裂素类的结合、氧化7.4.4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7.4.5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理功能7.5 脱落酸7.5.1 脱落酸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5.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7.5.3 脱落酸的代谢7.5.4 脱落酸的信号转导7.5.5 脱落酸的生理功能7.6 乙烯7.6.1 乙烯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6.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7.6.3 乙烯的氧化代谢7.6.4 乙烯的信号转导7 .6.5 乙烯的生理功能7.7 油菜素甾醇类7.7.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过程7.7.2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7.7.3 油菜素甾醇类的分布与运输7.7.4 油菜素甾醇类的代谢7.7.5 油菜素甾醇类的信号转导7.7.6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理功能7.8 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7.8.1 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的协同作用7.8.2 生长素对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的调控第8章植物的生长生理(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光敏色素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的水势。

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诱导酶: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

营养元素临界含量:作物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低养分含量。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吸收光谱:反映某种物质吸收光波的光谱。

增益效应: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和效率的现象。

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水解并放出氧的反应。

反应中心:是光能转变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包含参与能量转换的特殊叶绿素a.聚光色素:聚光复合物中的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量,这个时候外界的co2含量就叫做co2补偿点。

呼吸作用:指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再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细胞质基质中的己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巴斯的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

能荷:A 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代谢源: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指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库强度:等于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

植物生长物质: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三重反应:乙烯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

不同冻害程度对香梨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冻害程度对香梨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冻害程度对香梨生理指标的影响作者:林彩霞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索冻害与香梨枝条生理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测定不同程度冻害处理的库尔勒地区香梨枝条相关生理指标(电导率、自由水/束缚水、可溶性糖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结果]库尔勒香梨受不同程度冻害,其1年生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冻害样品相比都有所增加,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均有显著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试验结果为香梨种植地区制定抗逆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冻害;生理指标中图分类号S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21-03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correlation between frost damage and the change of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fragrant pear. [Method]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fragrant pear were detected, such as conductivity, the ratio of free water to bound water,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free proline content.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amples without freezing injury, the electrolyte leakage rate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Korla fragrant pears annual branches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zing injury were increased, and the ratio of free water to bound water were decreased. The free proline content had no obvious chang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ragrant pear planting area to make resista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measures.Key words Korla pear; Frost damage; Physiological indexes库尔勒香梨属蔷薇科(Rosaceae)梨属(Pyrus L.),原产新疆库尔勒地区,为瀚海梨(新疆梨的原始种)和鸭梨的自然杂交种[1]。

本科课件-植物生理学实验(完整)

本科课件-植物生理学实验(完整)
平衡。 3. 往乙组溶液(白色)中释
放蓝色液流时,不可震动小瓶。
12
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 曾汉来 2012.03.12
一、实验目的 • 理解植物根系活力的内涵 • 掌握TTC法测根系活力的原理与方法
提供合成所需能量; 合成氨基酸和植物激素 (ABA、CTK、GA等)
H2O 无机盐
硫酸,其他 操作相同。
加入1mol/L硫酸2ml
取出根吸 干水分
与3~4ml乙酸乙酯在研钵 内磨碎
查标准曲线, TTC还原量(mg)
空白试验作参比测 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且 485nm下吸光度 用乙酸乙酯定容到10ml
五、实验结果
TTC还原能力 (mg/g(根鲜重)/h)

四氮唑还原量(mg) [根重(g)×时间(h)]
(5)手持测糖仪4 分别测定蔗糖原液浓度(C )
四、结果计算 自由水的含量(%)=
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 组织总含水量 - 组织中自由水含量
5
注意事项: 1. 清洗植物组织后应注意用
吸水纸擦干其表面的游离水分。 2. 植物组织与外部溶液之间
达到充分平衡。
6
实验01-2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小液流法)
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测定根系活力,为植物生长状况、营养供应研究提供依据。
二、验原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标准氧化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 原物质,获得H的能力强。溶于水为无色溶液,还原后即生成 红色而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腙 (TTF)。

生成的TTF比较稳定,不会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可用 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
实验01-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 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2011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刘向莉高丽红刘明池摘要在对测定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常规方法阿贝折射仪法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测定糖液的浓度改为直接测定叶片的质量通过测试不同蔬菜的组织材料确定了改进后的测定方法称重法
○研究论文 ○ 中国蔬菜
5 Lawrence A R iss, Moffitt T. Costs, field survial, and yields of four of handing tomato transp lants. Hort Science, 1982, 14 ( 2) : 226~237
Stud ies on Toma to Seedling Qua lity M a in tenance Ind ices under S im ula ted Storage and Sh ipm en t Cond ition s N ing W ei, Ge Xiaoguang, L i Tianlai, et al. (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2005 (4) : 9~11
CH INA VEGETABLES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 测定方法的改进
刘向莉 高丽红 刘明池
摘 要 在对测定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常规方法 ———阿贝折射仪法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 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将测定糖液的浓度改为直接测定叶片的质量 ,通过测试不同蔬菜的组织材料 ,确定了改进 后的测定方法 ———称重法 。称重法操作简便 ,误差小 。
8
54. 61 c 64. 90 b 44. 27 c 49. 29 c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计算:按ψw = -RTiC 计算组织的水势值
其中:
ψw 为组织的水势,MPa;
R 为气体常数=0.0083L·MPa /mol.K T 为绝对温度,K, 即 273℃+t℃ I 为解离系数,NaCl 的 i 值是 1.8 C 为等渗溶液的摩尔浓度。
所以,ψw = -RTiC=-0.0083*(273+16)*1.8*0.3=-1.295MPa≈-1.3MPa
五、实验结果:
1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下沉。 现象:出现蓝色线条。 2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下沉。 现象:蓝色液滴下沉速度较 1 号慢。 3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基本静止。现象:基本不动,有下降趋势。 4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向上升。 现象:向上浮动,速率较 3 快,较 2 慢。 综上,取试验溶液的浓度=3 号对照溶液浓度。
题目:实验一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实验二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实验一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植物组织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方法。 2、学会电子天平和阿贝氏折射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 W:蔗糖溶液重量 C1:处理前蔗糖溶液浓度(%) C2:处理后蔗糖溶液浓度(%) Wy:植物组织鲜重
4、3,4 号瓶各加入蔗糖溶液 5mL,盖上瓶盖,称重,放在实验台上进行水分交换约 2~3 小时,
其间不时摇动,用阿贝氏折射仪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蔗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
5、将阿贝氏折射仪的进样旋钮打开,用吸管吸取待测蔗糖溶液 1~2 滴,加入到射仪进样棱镜 的磨沙表面上,将棱镜关闭,调节色散旋钮至色散消失,调节读数旋钮,将黑白分界线调 到望远镜筒的十字交叉点上,然后在读数镜筒中读出蔗糖的重量百分浓度。

自由水和束缚水测定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以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的高低与植物的生长及抗性有密切关系。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植物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活动旺盛,生长也较快,抗逆性较弱;反之,则生长较缓慢,但抗性较强。

因此,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植物组织代谢活动及抗逆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一、原理自由水未被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吸附而可以自由移动、蒸发和结冰,也可以作为溶剂。

束缚水则被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吸附而不易移动,因而不易被夺取,也不能作为溶剂。

基于上述特点以及水分依据水势差而移动的原理,将植物组织浸入高浓度(低水势)的糖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自由水可全部扩散到糖液中,组织中便留下束缚水。

自由水扩散到糖液后(相当于增加了溶液中溶剂)便增加了糖液的重量,同时降低了糖液的浓度。

测定此降低了的糖液的浓度,再根据原先已知的高浓度糖液的浓度及重量,可求出浓度降低了的糖液的重量。

用浓度降低了的糖液的重量减去原来高浓度糖液的重量,即为植物组织中的自由水的重量(即扩散到高浓度糖液中的水的重量)。

最后,用同样的植物组织的总含水量减去此自由水的含量即是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二、试剂与仪器设备(一)材料白菜叶片(二)试剂重量百分浓度为60 %~65 %的蔗糖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60 ~65 g ,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40 ~35 g ,使溶液总重量为100 g ,溶解后备用。

(三)仪器设备测糖仪,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感量0.1 mg ),注射器,打孔器(直径0.5 cm 2 左右),烧杯(200ml),量筒。

三、实验步骤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的测定( 1 )注射器称重W 1。

( 2 )选取部位、长势、叶龄一致有代表性的叶片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50 片(注意避开粗大的叶脉),装到注射器中,盖紧并精确称重W 2。

( 3 )加入60 %~65 %的蔗糖溶液5 mL 左右,再分别准确称重W 3。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一)目的植物组织中水份以两种不同状态存在:一种是和原生策胶体结合紧密的束缚水,它不参与代谢作用;另一种是与原生质胶体结合得不紧密,可自由移动的自由水,它参与种种代谢作用。

自由水/束缚水比率的大小,标志着植物代谢活性及抗逆性和强弱。

因此研究作物生理状态常要测定作物的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含量。

(二)原理把一已知重量的植物组织放入已知重量的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那么植物组织的自由水便会扩散到糖液中去,而束缚水是原生质胶本昆密结合在一起,不会扩散到糖液中去。

由于植物组织中的自由水扩散到糖液中去,这样降低了糖液的浓度。

因糖液的重理及原来的浓度是已知的。

根据糖液浓度降低的数值可计算出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即扩散到糖液中去的水)的含量。

另外,再测定同样植物组织中的总含水量,并由总含水量减去其中自由水的含量,这就是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三)材料及设备(1)待测的植物组织(最好是叶片),(2)公析天平,(3)折光仪,(4)注射器(10毫升),(5)称时瓶,(6)打孔器,(7)烘箱,(8)干燥器,(9)90%蔗糖溶液,(10)小橡皮塞(塞注射器小口用)。

(四)实验步骤1. 测定植物组织中总含水量选取一定部位及一定叶龄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小圆片(避开粗的叶脉)50片,立即装入称好重(Wo)的称量瓶内精确地称重W1(克),置90℃烘臬至恒重(大约烘5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W2(克)。

按下列公式计算含水量(%):式中:W0—称量瓶重W1—称量瓶+鲜叶重W2—称量瓶+干叶重2. 测定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1)取1支干净的注射器在连接针头的口上塞上小橡皮塞(或用细橡皮管制一帽状小套也很好用),一起放在分析天平上称期重G2(克)。

(2)选取一定部位及一定叶龄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避开粗大的叶脉)50片,立即装入注射器内,连同注射器带叶圆片一起在天平上称重量G2(克)。

(3)用折光仪精确地测出60%蔗糖溶液的(G1),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已知浓度的糖液5毫升左右。

生理实验0102-自由水及水势的测定

测定方法(烘干法):将叶圆片置105℃烘 箱中烘15min以杀死植物组织细胞,再于80~ 90℃下烘至恒定质量 后,计算总含水量(%)。
Designed by XK Wang
3
(二)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的测定
(1) 取带密封皮头的干燥注射器于电子天平上准 确称质量:W1。
(2) 用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50片(植物材料的选取 同上),装入注射器中,带皮头称质量为W2。
2. 甲烯蓝粉末。
Designed by XK Wang
9
四、实验步骤
1. 甲、乙小瓶溶液准备
Designed by XK Wang
10
四、实验步骤
2. 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混合均匀。 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蓝色的糖液瓶中(甲组)。 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 约20-30min,应经常摇动小瓶。
1.判断和计算等渗溶液的浓度 2.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 ψπ = -iCRT
七、分析讨论
14
注意事项: 1. 叶片表面不能有游离水分。 2. 植物组织与外液之间达到平衡。 3. 往甲组溶液中释放蓝色液流时,不可震动
小瓶。
Designed by XK Wang
15
Designed by XK Wang
1
三、材料、设备与试剂
(一 )实验材料 小白菜
(二)设备 打孔器;注射器;手持测糖仪等。
(三)试剂 蔗糖溶液(≥60g/100g)
Designed by XK Wang
2
四、实验步骤
(一)植物组织总含水量的测定
小白菜叶片的总含水量:87.00%(已由实验 员提前完成)。
(3) 用注射器吸入约5mL蔗糖溶液,带上密封皮 头再准确称质量为W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
植物组织中水份以两种不同状态存在:一种是和原生策胶体结合紧密的束缚水,它不参与代谢作用;另一种是与原生质胶体结合得不紧密,可自由移动的自由水,它参与种种代谢作用。

自由水/束缚水比率的大小,标志着植物代谢活性及抗逆性和强弱。

因此研究作物生理状态常要测定作物的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含量。

(二)原理
把一已知重量的植物组织放入已知重量的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那么植物组织的自由水便会扩散到糖液中去,而束缚水是原生质胶本昆密结合在一起,不会扩散到糖液中去。

由于植物组织中的自由水扩散到糖液中去,这样降低了糖液的浓度。

因糖液的重理及原来的浓度是已知的。

根据糖液浓度降低的数值可计算出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即扩散到糖液中去的水)的含量。

另外,再测定同样植物组织中的总含水量,并由总含水量减去其中自由水的含量,这就是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三)材料及设备
(1)待测的植物组织(最好是叶片),(2)公析天平,(3)折光仪,(4)注射器(10毫升),(5)称时瓶,(6)打孔器,(7)烘箱,(8)干燥器,(9)90%蔗糖溶液,(10)小橡皮塞(塞注射器小口用)。

(四)实验步骤
1. 测定植物组织中总含水量
选取一定部位及一定叶龄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小圆片(避开粗的叶脉)50片,立即装入称好重(Wo)的称量瓶内精确地称重W1(克),置90℃烘臬至恒重(大约烘5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W2(克)。

按下列公式计算含水量(%):
式中:W0—称量瓶重
W1—称量瓶+鲜叶重
W2—称量瓶+干叶重
2. 测定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
(1)取1支干净的注射器在连接针头的口上塞上小橡皮塞(或用细橡皮管制一帽状小套也很好用),一起放在分析天平上称期重G2(克)。

(2)选取一定部位及一定叶龄的叶片,用打孔器钻取小圆片(避开粗大的叶脉)50片,立即装入注射器内,连同注射器带叶圆片一起在天平上称重量G2(克)。

(3)用折光仪精确地测出60%蔗糖溶液的(G1),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已知浓度的糖液5毫升左右。

再把注射器针口向上,轻轻推动活塞排出器内空气,即将针口塞冯,用纱布将注射器外沾染的糖粹擦试干净。

用天平称取液射器及内盛的糖液、叶片的总重理G3。

(4)注射器的针口塞紧之后将活塞反复抽拉5-6次,可以吸出叶片组织中细胞间隙的空气使糖液渗入,以加速糖液的吸水作用。

以后每隔5分钟将注射器摇荡1分钟,经0.5-1小进后,将注射器内浸过叶片糖液取出2滴在折光仪中测定其浓度(G3)。

(5)实验结果计算与讨论
1. 组织中自由水含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代入下列计算:
式中:G3—G2:糖液重(克)
G2—G1:叶小圆片重(克)
G1:糖液原浓度(%)
G2:浸过叶片组织后的糖液浓度(%)
2. 植物组织中束缚水的含量
植物组织中束缚水含量(%)=总含量(%)—自由水含量(%)。

3.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含量的比例不同,在生理上有体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