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纪年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纪年_

二 时












时 辰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 - - - - - - - - - -
时1 间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第二步,利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 第三步,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 被遗忘了或存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及时补救。对经 过努力还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等上课时听老师讲解。
第四步,读完教材后合上书本,围绕预习任务思考 一下,教材讲了哪些内容,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哪些是 新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哪些问 题不理解,等等。
单元教材研读法是指通过对单元教材的认真 阅读,研究教材的重点
难点和疑点,达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了解,并 能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
位及其相互关系。
3.图表整理法 图表整理法是指通过预习把涉
及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 图表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
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
根据古人名和字相关原则,解析第96页第二题 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
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2)曹操,字孟德:
孟,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3)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4)姜夔,字尧章。 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 “乐章”之意。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目录:一、必修一1. 课文:《阅读与表达》、《诗经》、《论语》、《汉赋三篇》、《古文观止》2. 知识点概要:古代文学、词语解释、阅读与表达技巧二、必修二1. 课文:《秦始皇》、《孔子的故事》、《唐诗选》、《唐宋词选》、《元曲选》、《寓言故事选读》2. 知识点概要:古代史、文学作品鉴赏、修辞手法、古文阅读三、必修三1. 课文:《西游记》、《红楼梦》、《山海经》、《全宋文》、《元杂剧选》、《儿女英雄传》2. 知识点概要:古典小说、传统文化、文学流派、写作风格四、必修四1. 课文:《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长江三峡》、《白鹿原》、《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作家》2. 知识点概要:现代文学、文学流派、文学史、写作技巧、文学鉴赏1. 课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言文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2. 知识点概要:神话传说、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现当代作品鉴赏六、选修二1. 课文:《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与鉴赏》、《中国现当代优秀作品选读》、《中国古代寓言与讽刺》、《古代文化名著精读》2. 知识点概要:古代戏曲、现当代作品、寓言与讽刺文章、古代名著七、选修三1. 课文:《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选读》、《中国古代史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经典赏析》、《中国近现代文化名著精读》2. 知识点概要:当代报告文学、古代史诗、传统文化、文学经典、近现代名著八、选修四1. 课文:《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精读》、《中国小说欣赏与鉴赏》、《中国古代诗歌名篇选读》、《中国当代文化名著赏析》2. 知识点概要:儿童文学、小说鉴赏、古代诗歌、当代文化名著1. 课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中国近现代诗歌选读》、《中国现当代小说名篇选读》、《中国古代散文名著鉴赏》2. 知识点概要:古代文学名著、近现代诗歌、现当代小说、古代散文名著总结:本教材目录涵盖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内容涉及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梳理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同样写于大历元年(766
年)秋天,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
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第三首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
不遇的情怀。
昭君Βιβλιοθήκη 杜甫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第一单元梳理
小说阅读考什么?
情节题:①梳理概括情节②分析情节作用③
情节设置技巧
人物题:①概括人物形象②刻画形象手法③
人物形象作用
环境题:①概括环境特点②分析环境描写手
法③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语言题(炼字、炼句):①词句含义②艺
术手法③表达效果
主旨题:①分析主旨②分析标题
具体内容参见《赢在微点》P208-P226
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喻
对比、反问
我国自古就有“君子登高必赋” 的传统,人登上高处,视野与心胸俱 为之开阔,往往神思激荡,即景抒怀。
登高诗的主要类型:
思亲怀乡
伤时悲己
抒怀励志
登高诗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鲁迅《祝福》,回答下列问题。
环境题 1.分别分析文章首尾两处环境描写的作 用。
开篇环境描写: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 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 有息,空气里 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段1)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 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 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段2)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基础知识梳理 (共11张PPT)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基础知识梳理 (共11张PPT)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zhènɡ)( 铮 )亮 (zhēnɡ)( 铮 )
课内词语 峥嵘岁月: 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
鹰击长空: 鹰在广阔的天上飞。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
展自己的才能。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江山,指国家。
近义词语
1. 寥廓/ 辽阔
易错字音
①沁( qìn )园春 ④寥廓(liáokuò) ⑦ 挥斥方遒( qiú )
(kōng)万人空巷 ⑧空
(kòng)空暇 (dāng)首当其冲 ⑨当 (dàng)安步当车
②橘( jú )子洲 ⑤携( jú )来
③ 百舸( ɡě ) ⑥ 峥嵘(zhēngróng)
易混字形
(xié)( 携 )手 ① (juān)( 镌 )刻
相同点: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空间大”的意思。 不同点:“寥廓”强调“广阔”,多用于空间范围,如“寥廓的天 空”。“辽阔”强调“广大”,多用于平面方向上,如“幅员辽阔”。
2.意气/ 义气
相同点:二者都与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性格有关。 不同点:“意气”侧重于表示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内在 的志趣性格、意志气概,或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等,如“意气风发”。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名句积累
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 (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 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6.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7.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8.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9.饥冻虽切. 急迫 10.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11.幼稚盈.室 满 12.犹望一稔. 庄稼成熟 13.时矫.首而遐观.. 举;远望 14.景翳翳..以将入 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船3.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4.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不时5.生生.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6.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7.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8.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9.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0.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11.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译文: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译文:农夫们告诉我春天来到了。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6.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译文:既然让心志被形体役使。

7.稚子候门。

(省略句)译文:小儿早就等候(在)家门口。

8.寓形宇复几时?(省略句)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9.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译文: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七、名句填空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八、课文化常识1.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晋代田园诗人。

2.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实际上二者仍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3.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4.三径:西汉末,衮州刺史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1.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2.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忧虑。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4.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年。

5.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①走上路程,动身;②上轨道。

6.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 (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③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⑤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仍然)⑦暮去朝来颜色故.(容颜衰老)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涸)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完,吃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尽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穷尽)3.穷⎩⎪⎪⎨⎪⎪⎧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处境 艰难)②岂效穷.途之哭 (走投无路)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走到…… 尽头)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处境艰难,走投 无路)⑤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竭,尽)4.临⎩⎪⎨⎪⎧①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光临,来临)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到某地)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从高处往下探望)④临.表涕零 (面对)5.即⎩⎪⎨⎪⎧①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③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6.胜⎩⎪⎨⎪⎧ 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才华出众)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盛大的,美好的)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景色优美的)④刑人如恐不胜. (尽)⑤不胜.其烦 (承受,承担)7.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反而,却)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四、重要实词1.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2.气凌.泽之樽 超过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序(春夏秋冬)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有蹉跎,有坎坷 5.纤歌凝而白云遏. 阻止 6.虽赊.远 7.云销雨霁. 雨过天晴 8.逸兴遄.飞 迅速 9.他日趋.庭 快步走 10.家君作宰.县令 11.潦水..尽而寒潭清 蓄积的雨水 12.披.绣闼,俯雕甍 打开,分开 13.彩彻区.明 天空 14.遥襟甫.畅 刚,顿时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变成废墟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看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6.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才8.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9.徐孺下.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10.屈.贾谊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1.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故郡,是现在的洪都新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判断句)译文:(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5.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判断句)译文: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之客。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而又不能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侍奉君王呢?7.爽籁发而清风声,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译文: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徐徐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被遏止而不能飞动。

8.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遇到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摸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息。

9.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宾语前置句)译文: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遥看在云间的吴会。

1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1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定语后置句)译文: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到洪州。

13.渔舟唱晚,响穷蠡之滨。

(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