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姓名:学号:

单位:时间: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意义

●内容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

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七大报告同样明确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3500美元这个发展目标,实际上是分阶段落实邓小平所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的发展战略。即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际上,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已经出现,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根本不可能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中,谈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一句话,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一些创新型国家成功经验的榜样作用,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现在全世界在发展理念上已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路,实际上是资源型和依附型国家的路,客观地讲我们走这个路已经取得很大经济成就。资源型、依附型的路,不是太大的国家、没有天然垄断资源的国家,或许可以长期走下去。但是特定的国情决定我们不可能长期走资源型、依附型国家的路,中国要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只剩下一条路,就是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走科学发展的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二个重要意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

延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可以说,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我们总是创新不了新技术,总是在学习,我们相当多的产业都是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劳动,辛辛苦苦做完后赚一个辛苦钱,因为创新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我们引进技术后也不去消化,也不去创造。如此一代一代引下去,永远没有创新

三、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这个“挑战”和“竞争力”的意思通俗一点讲就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避免落后挨打和受人欺负。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体育的竞争,都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应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1956年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号召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本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时“创新型国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了政府的文件中。

在对创新型国家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被认为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会议部署实施国务院于2007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会议正式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温总理在题为《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新局面》的讲话中说:“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在政府的认识上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