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精神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 (1)

合集下载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日茶道的异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道的异同,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道的异同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三为一体。

三者之间是互相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了中国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的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清。

静寂”。

公开申明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这也无处不体现着庄晓芳前辈所提出的中国茶德“廉、美、和、静”之精神。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

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道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着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更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

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宗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

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人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人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我们所知道的日本茶道文化,提倡的是和、敬、清、寂四种境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

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随。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日本茶道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属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

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

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

日本茶道文化的观念(一)和、敬、清、寂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说到“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奉行的四谛、遵循的四规、坚守的四则。

这四个字是对日本茶道所有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

只要一说到茶道人们从内心联想到的情景意蕴其实就是这四个字的抽象意念。

在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宗旨是: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偶然间读到“一期一会”几个字,上网查了一番才知道,原来这“一期一会”源于日本茶道用语,意指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极富禅意。

茶道中的“一期一会”是指即便主客曾多次相会,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读罢,脑中不禁闪现出那些“很多年以前……”的老故事。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却并不被张学良看重,婚后也只被称为大姐,于凤至却不以为意。

张学良后与赵绮霞轰轰烈烈地走到了一起,于凤至待赵如姐妹。

西安事变后,于凤至为张积劳成疾不得已赴美治病,并主动退出,成全了有情人。

在美期间,于凤至拼命炒股,并将所有的钱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张学良自由的时候,这房子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

1990年,于凤至去世,财产全部留给50年未见的张学良,张学良到于凤至墓前拜祭时叹道:生平无憾事,唯负心上人。

这不是一个“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故事,与张学良、赵绮霞的那段佳话相比,可以说既不唯美,也不精彩,更是知者甚少。

然而,于凤至为人生中这一次的相会付出了全部心力,虽然这缘分只是与她擦身而过。

于凤至珍视这“一期一会”,但与张爱玲的那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的卑微不同,是不卑不亢的,因为她深知:情谊来时,好生珍惜;情谊走时,含笑相送。

这一路上,也只需念着,无愧于心,就好。

世间上还有很多“一期一会”的缘分,可能是一个人,一段感情,一处风景,在遇到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就是那个“一期一会”,我们也不会知道,他最终会消失在茫茫人海。

这正应了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学会珍惜。

小时候,我们习惯在作文里写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句子,但并不懂得它的含义,真正了解了“时光匆匆”的意义后,却总会因为不懂得珍惜,平添很多遗憾和悔恨。

很多故事,我们并不能预知结局,但对待生活,却应该怀抱美好希冀,一路走下去……如于凤至一般,学会珍惜,学会付出。

有很多感人的老故事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

日本茶道精神的内涵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

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和: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

茶道十分讲究主客之道,主客之间的和睦亦是至关重要的。

整个茶道过程都应该是和睦地进行的,这也表达了支配茶道进行的精神,只有在整个气氛和谐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真正的主客之间的和睦。

故而和睦是广义的,是整个茶道过程的和睦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终达到主客之间的和睦。

敬: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

对长辈,对同辈和对晚辈之间有着不同的礼仪。

还有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也有各自规定的礼仪,遵守这些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敬。

对比我们中国来说,日本茶道的这些礼仪可能显得比较复杂甚至繁琐,但却是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分明各种关系,体现自己的礼节,还可以使人的心安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减少心中的浮躁。

清: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

在茶道中,茶具和环境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更重要的是人的心里的清静,不应将尘世的污垢带入茶室中来,这意味着人应该怀着纯洁无垢的心来进行茶事。

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的对比研究

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的对比研究

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的对比研究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是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部分,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都是中国和日本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成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社会教化。

而在日本文化中,四字熟语也是一种极富有意义的短语,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对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异同之处。

一、数字成语与四字熟语的共同点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共同之处。

它们都是由固定个数的字组成,表达一定的含义或者哲理。

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简练性和概括性,能够通过简短的语句传达深刻的意义。

“一心一意”和“一期一会”都是以数字“一”为开头的成语和四字熟语,它们都表达了专注、坚定的精神内涵。

数字成语和四字熟语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数字成语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它们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诗词歌赋、历史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而日语四字熟语也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七転び八起き”(七次倒下,八次站起)、“一期一会”(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逢)等四字熟语,都表达了日本人的坚韧不拔、礼仪美德和处世哲学等传统文化观念。

虽然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有着共同之处,但它们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

在语言表达上,中国数字成语以汉语为载体,日语四字熟语则以日语为载体。

汉语和日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数字成语和四字熟语在语言表达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数字成语更加注重历史、典故和哲理的传承,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而日语四字熟语则更加突出礼仪美德、处世哲学和日本人的精神追求。

这些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态。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数字成语与日语四字熟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花火大会,一期一会

花火大会,一期一会

花火大会,一期一会作者:吴雨伦来源:《畅谈》2018年第16期在日本,一切短暂而美好的东西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春赏樱花、秋狩红叶、冬游雪祭……而花火大会则是夏日的代名词,这个夏天,上千场绚丽多彩的花火大会在日本各地举行。

烟火,与夜间的河岸,穿着浴衣的少年少女,挤满游戏和小吃摊档的屋台,共同谱写着属于夏日的歌曲。

花火大会中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也成为人们对这夏日仪式最大的牵挂。

三大花火会各有各的韵味每年夏天,从九州的鹿儿岛到北海道的札幌,日本全境的城市与乡镇的夜空都会被绚烂的烟火点亮,而其中以秋田县的“大曲全国花火竞技大会”、茨城县的“土浦全国花火竞技大会”、新潟县的“长冈祭大花火大会”最为出名,被称为日本三大花火大会。

每年8月第四个周六,大曲全国花火竞技大会在秋田县大仙市大曲地区雄物川河川敷运动公园举行,被认为是日本最具权威的花火大会。

从日本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烟火师聚集于此,献上自己的力作,堪称烟火界的奥斯卡,综合获胜者将被授予内阁总理大臣奖。

大曲花火大会分为自17时开始的白天部分和自19时开始的夜间部分,也是日本唯一有在白天举行部分的花火大会。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在现场观赏花火大会的游客超过40万人。

1997年秋田新干线开通以来,这一数字更是大幅增加,去年达到了74万人。

而大曲地区人口不足4万,大量涌入的游客也给当地交通与住宿造成了混乱。

与大曲花火大会相同,土浦花火大会也是一场烟火竞赛大会,每年10月第一个周六在茨城县土浦市樱川畔举行。

土浦烟花比赛由快速连续发射烟火、30公分直径烟火弹、独创烟火三个部分组成,综合优胜者也将被授予内阁总理大臣奖。

而与其他单纯的花火大会不同,长冈花火大会带有几分悲伤色彩。

“每年华丽举行的长冈花火大会的起源,被刻在长冈的历史上。

73年前的8月1日夜晚,数架大型轰炸机来袭,从22点30分开始进行连续1小时40分钟的轰炸,长冈市八成土地化为焦土,1486名生命死于火海。

从_一期一会_考察日本人的思想

从_一期一会_考察日本人的思想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这首诗从平安时代起就被日本人广泛传诵,第一句「] 去る者は日 に疎し」遂成为谚语而广泛流传开来。「広辞苑」对这有两种解释: ①死んだ人は月日のたつに従って次第に忘れるものである。 (死去的人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人忘记的) ②親しかった人でも、遠ざかると次第にその人の情が薄れる。 (曾经亲密的人也会随着远离而感情变得淡薄) 这诗里叙述, 在人生的旅途里伴随了许多的相逢而后又别离的,对 这种聚散,是无可奈何的。分析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日本人之所以喜欢 这句诗,是因为对此产生了共鸣,对人生的无常而有同感才加以引用以 抒情怀的。 4.日本人的「甘え」思想 日本著名精神病学者土居健郎提出了「甘え」的说法,意思是指人 的依赖心理结构。他断言依赖心理不仅是理解日本人精神构造的关键 概念,也是理解日本的社会构造的关键概念。依赖心理结构的原型是人 类在婴儿期时,所表现出的完全依赖母亲的一种心理。婴儿在心理上极 力抗拒与母亲的分离,总是不断寻求能与母亲成为一体化。 日本人这种依赖心理的感受性在审美观方面可以说是表现到了极 致。日本人在审美上追求「侘び」(闲寂,恬静)「寂」(古色古香,朴素优 美,幽雅)的意境。这种审美观,也体现了「甘え」的心理表现。他们追求 与审美对象的一体化。在此他们追求的不是与人类的一体化,相反地是 追求一种恬静的,幽雅的精神世界,到达这种境界的人不是孤独的,他 们和这个美丽的环境融为了一体,他们体会到的是与外界环境的奇妙 的统一。 日本人的依赖的心理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母婴范围一直延伸扩大 到家人以外,延伸到社会上广泛的人际关系网里。 5.结论 从以上对日本人依赖心理结构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也是日本人 无常观的具体体现之一。世事无常,人生短暂,我们人类这种社会动物, 需要依赖彼此才能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有生的相聚的时刻,趁 着这美好时刻,努力奋斗,勤勉工作。享受这一刻的快乐。日本的经济高 速增长就是靠着日本人的这种赌博式的拼搏精神实现的。因此,日本人 又被称为「働きばち」。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至今让人敬佩。在茶会这 样一种场合,他们也是想借助这短暂的两三个小时来使宾主的思想境 界达到统一,因此是全身心地投入,诚心诚意地对待彼此,借助饮茶,共 同享受这和谐的,恬静幽雅的时刻。灿烂的樱花开得虽短暂,开得却壮 丽。人生就如这樱花一样,我们在创造物质世界,享受了丰富的物质的 同时,精神上也应该享受一下,体味这人生的美好,让精神能有短暂的 释放和休憩,以便积蓄再继续工作的力量。日本人的无常的人生观,透 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在精神上享受这短暂,但有辉煌的瞬 间,也体现了茶道的「一期一会」追求的美好境界。

日语谚语名言-日本(企业)文化的金钥匙

日语谚语名言-日本(企业)文化的金钥匙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和格言,这些谚语和格言往往能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很大影响。

日本人自古就相信语言本身都是有灵威的,日语叫「言こと霊だま」,就是说,话一旦被说出来就会自然发挥威力,使得所说的话变成现实。

且不说现代科学是否已经证实这一点,但在与日本人长期的接触和在日本的长期生活中,我发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里,的的确确深深刻有谚语的烙印。

这也许就是语言威力的体现吧。

如果你正准备去日本,或是正准备进日资公司,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先读读我的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很多事情,日本人是不会当面告诉你的。

日语里有句话叫「言いわぬが花はな」,即不说为好。

因为怕说出来会引起不愉快,甚至产生冲突,日语叫「角かどが立たつ」。

日本人因此也以“暧昧”著称。

其实他们的“暧昧”是为了避免冲突的一种策略。

一般来说,日本人不喜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即使心里对你有什么意见和不满,一般也都不会当你的面指出来,但却很有可能在心底里给你打了个叉,把你归于不齿的那一类。

所以,生活在日本社会,需要有极其敏锐的悟性,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们格格不入。

但一旦找到了融入日本社会的诀窍,那你有可能就会发现其实日本社会也是一个能够让你感觉到很舒适的社会。

而我的这篇文章里出现的日语谚语和名言中,就隐藏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诀窍,因此我称其为“金钥匙”。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拨云见日,透过表面的所谓“暧昧”,了解日本人的真实想法,从而让你能够顺利融入到这个看似与中国人同文同种却又有很大不同的日本社会。

(一)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或是一个新的城市,刚开始谁都会有不习惯的地方,不过没关系,无论是一个怎么样不方便的地方,住惯了也就会习惯了,这在日语里叫做「住すめば都みやこ」。

一般来说,中国人到日本,除了会觉得道路比较狭窄、很多地方太安静、刚开始有些孤独以外,其他应该只会觉得更方便、更舒适吧。

我的一个朋友10岁的天才女儿去了日本住了一个月以后,总结出日本有“四jing”:安静、干净、(人)文静、(相互)尊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期一会精神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体现摘要:“一期一会”是日本人将佛家思想引入茶道后的茶道用语。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一会的精神也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一期一会,意在人世际遇无常,相逢的缘分可能一生只这一次,命运只给予这一次的施行,故茶会主人应当倾全部真情待客,珍重这无常中难得的相逢之缘,这个过程尽显苍凉寂寥。

茶会参与者思人世离合之无常、机缘相聚之欢娱,借助茶道仪式进入冥想中的禅境。

“一期一会”渗透着日本人的无常观,也体现着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向。

关键词:一期一会;无常;茶道;甘え;一、引言最初听到“一期一会”的说法,是在与日本友人喝茶时她提及的,酷爱茶道的她,自幼随父亲研习茶道,此时可谓茶道中人。

她轻轻讲起幼时父亲对于茶道的精研与沉迷,伴随着袅袅茶香,语调苍凉。

在茶香中我只觉有种别样的惆怅与哀凉。

回来翻阅典籍,发现一期一会的含义深广,简直可以说与日本文化紧密相联,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日本人对于人世无常的观感,探寻日本茶道中蕴含的一期一会的精神与情感,或者可以窥见日本人对于人生、世事、茶道的独特思想与文化价值观。

二、“一期一会”精神的内涵“一期一会”本为佛家用语,“一期”意指世人短暂的一生;“一会”则意味着人生仅有一次的相聚。

佛家认为,人世际遇无常,相遇乃是难得的缘分,人们应当珍惜此机缘,因为相聚之后便是永久的离散。

日本人深悟此佛家思想的哲理内涵,并逐渐将此精神引入茶道中,“一期一会”逐渐发展为日本茶道的用语,并成为日本茶道要传达的精神精髓。

茶会的宾主能在广袤的人世相遇,就在此时此地,或许是人生唯一仅有的机缘,错过了将是永久的遗憾。

所以茶会宾主双方应当珍惜这相聚的珍贵瞬间,彼此应倾注全部的真挚情谊相待。

“一期一会”强调人生每个瞬间的不可重复性,提醒人们珍重每次相遇的机缘,并为这人生中或许仅有一次的相聚付出全部的感情,以免造成擦肩而过不复相遇的遗憾。

“一期一会”是绍鸥(武野)流之义理所提出的重要茶之道,在后来的发展中,经七哲、速水宗达等茶道中人人传修,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期一会”的精神在《山上宗二记》内有清楚的表述,记述为“一期に一度の会”,在《细川三斋茶书》等其他著作中亦有相关说明。

此后因其富于禅意,发展为日本禅宗与茶道的重要精神。

一期一会,其含义已做概述。

此精神融会在日本的茶道中,就是通过仪式感,借助有章法的茶道仪式,经由水、饭、谈、茶四个步骤,仪式完结时,达到宾主都心智清明的境界,从而由内及外都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期一会”的机缘相惜之感,让人深觉人生无常之苍凉。

转而感念短暂相聚之欢愉,使茶会的宾主双方的精神都得以升华,进入冥想的禅境。

这就是“一期一会”的真意,也是茶道的精神。

三、“一期一会精神”与日本人的无常观1.“无常”的概念无常是佛教的教义,世间万物(事物和思维)都处于不断变化生灭的过程中,难以长久留存。

正因为世间一切皆难以常住不变,故称为“无常”。

世间无常故苦。

无常并非消极的,无常只是告诉人们万事变化的规律:好的可以转化为坏的,坏的也能变化成好的。

无常涵盖着宇宙万象的真理,无常使得生灭相续、顺逆互转,从而在困境中燃起生机,重获光明与希望。

2. 日本人的无常观;无常思想很早就渗透入日本文化中,在《源氏物语》、《平家物语》之类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并成为众多日本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

日本人这种以无常观认识世界的模式,往往会被日本人引用到自身的际遇中,故此日本人多感叹人世变迁和欢愉短暂。

日本人深谙无常并非消极的,他们在感叹无常的同时,努力从无常中寻找着积极的专机,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着崭新的开始。

佛教教义重在否定现世而寻求来世,日本人则把“无常”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日本原为岛国,地震及海啸等天灾频繁,这既让日本人有真切的危机感,又使他们滋生出对抗天灾的勇气和自强精神。

他们勤劳刻苦,富于革新精神和放手一搏的勇气,处处体现着不服输的精神。

危机感虽然让他们否定自己,但同时,又给了他们革新精神和勇气。

他们把赌博的精神拿出来,勤劳地工作着。

水稻这种很费劳力和时间的作物的成功种植就体现出日本人的勤劳,不服输的精神。

3. “一期一会”与日本人的无常观;日本人自中学时代就开始接受“无常观”的引导,日本人将无常观作为人生观的指引,认为无常是人生的精髓。

表现在日本文学里,则是处处可见无常观的影子,文学作品宣扬的主题往往充满悲悯色彩,与无常关联紧密。

日本国土是远离大陆且四面环海的岛屿,国际统一后,在汲取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营养的同时,逐渐孕育出日本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人文思想。

孤独感深入内心,无常观渗透入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日本文学和美术都追求静寂之美,艺术追求折射出日本人内心的孤独。

“一期一会”的理念与日本人的无常观相契合,之所以被引入茶道精神,也是于人世无常中寄托了人们对于短暂欢愉的追寻。

世事无常,未来莫测,茶会主人倾尽心力招待宾客,宾客领受茶会主人的诚挚心意,感念于心并予以回应。

倘若哪方轻慢了这次机缘,那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正如我国《古诗十九首》里表达的情怀: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因这首诗表现的情怀引起了日本人的共鸣,所以在日本被广为传诵,并翻译了多个版本。

首句被翻译为“去る者は日に疎し”,这句话后来成为在日本广泛流传的谚语。

四、“一期一会”精神对日本茶道的影响1.日本茶道的核心是“禅”何谓“禅”?禅是佛教“htyana”的音译,是各种宗教中通过静坐冥想,祛除杂念后进入的无我境地,是一种普遍的宗教体验。

禅否定肉体和精神的自我,并由此获得无形无相的自我,从而到达无生无死、无是非真妄、无美丑善恶的境地。

禅是自我求悟的过程。

日本的茶道与禅宗是并列关系,可谓禅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

这是由日本哲学家久松真一对于茶道的定义。

日本茶道是禅的外在表现和化身。

日本茶道以禅为核心,以茶道为载体,是“禅茶一味”的宗教新形式。

在日本,茶人都需在禅寺参与禅修,数年后可获得法名,然后才回到茶室专注于茶道和茶人生活。

茶室是茶人修炼的道场,饮茶文化将禅从孤立的禅寺带入寻常人家,形成了“在家禅”的日本茶文化。

“在家禅”使原本局限于寺院和禅僧的禅走出了禅院,打破了禅俗的界限,无分贫富贵贱的草庵茶人替代了传统的僧侣,茶庭茶室代替了禅院,茶艺、茶礼和茶道具代替了禅院的规矩和一应器物,可谓对禅的创新。

2.日本茶道的审美取向:缺憾美①茶室设计与摆设的不规则草庵茶道的茶室设计和茶具陈设是不对称的,体现了不对称美的特点。

草庵茶道设置茶室的标准为四叠半大小,后来又简化为三叠半与两叠半的茶室,从而形成不对称的美感。

茶室内花瓶仅插一只花,壁龛所挂字画也仅一幅。

日本茶室窗户设计成高高低低的错落样式,类似于拼图。

茶室风格追求错落变化,以示与传统宫殿建筑的平直设计相区别,彰显茶人鄙薄功利的品格。

②茶道时间的限制;草庵茶道对茶道时间有清楚的限定,体现着日本人追求缺憾美的民族情趣。

日本茶道讲究茶喝完、艺术赏鉴完后,仪式已经完结,人们已经经由俗世进入了禅境,茶会主人应当起身立炭、立水,放下还残存的留恋送客人离去。

这就使茶会在高潮时落幕,保留了回味余地,成全了缺憾之美。

这正如烂漫的樱花,绚烂过后瞬间凋落。

这和日本人“寿多则辱”的观念都是一致的,显示着日本人对于缺憾美的执迷。

3.3日本茶道的”型”①茶器的型之美以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为代表的日本茶人,鄙弃时人推崇唐物的豪奢,推崇和物的质朴之美。

和物色泽较暗,茶器造型朴拙,自成一种风味。

为了追求和谐,茶室的布置和设计也追求质朴错落,花器造型也以质朴为美,色彩也趋向于黑灰色为主。

②茶道的内在追求所谓的茶道之型,指的是茶道的整个仪式,包含了所有的茶器选择、茶室布置、饮茶流程等细节。

这些外在的规则和形式的重复,其内核在于追求“道”,也可以说是为了进入禅的境界。

茶道追求的是物我两忘、进入无我之境。

3.4 日本茶道的“気”①日本茶道精神的仪式感草庵茶道不注重喝茶的实用性,而注重茶道仪式。

草庵茶道有很严格的仪式。

陪客在收到主人发出的请柬之后要拜谢主客,主客代表所有客人向主人登门致谢。

客人在点茶之前,需先步入露地。

赏玩园中景色之后,方可进入茶室。

茶会开始后,客人应先赏鉴壁龛所挂高僧字画,体味字画里所含哲理,以示不负盛情。

而后把玩茶室内的艺术品,吃一点特色料理,后主人方可点茶。

但即便是点茶过程,客人品茶的时间也很有限,只是简单品尝一两杯。

主人为了举办茶会,需仔细打理洒扫庭院、茶室布置和并做好点茶敬茶一系列细节。

整个茶会过程中,注重主客之间的精神沟通,茶客要体味主人的盛情和布置之用心,并适当予以赞扬,主人应体察客人心意,尽量满足客人所需。

整个茶会中,不重视饮茶解渴的实用性而偏重精神交流。

主客都郑重其事,借由茶道仪式,进入禅的境界。

这体现了“茶禅一味”的茶道真谛。

正因人生无常,更要珍惜相聚的一分一秒,郑重对待茶事。

每个瞬间都将不可重复,所以主客都有不可再现的紧迫感。

在这种紧迫感中,珍惜当下,完成从俗世到禅境的精神升华。

②日本茶道对于氛围美的追求草庵式茶道的理念是“和敬清寂”。

其中的“和敬”源自日本唐物占有热潮中的日本道德观。

镰仓时代之后,大量唐宋艺术品和茶具小销入日本,日本出现了崇尚唐物的豪奢之风,本土风物被鄙弃。

以村田珠光为代表的茶道艺人,倡导日本器物的清寂之美,并推崇茶会主客及茶人与茶炭的和谐一体性,追求茶具、茶人、道具之间形状和色彩的和谐,谓之“和之美”。

以和为美,以敬为礼。

茶室设置和茶室氛围以“清寂”(わび)”唯美为美。

③日本人虔诚的精神宿求日本茶人不仅仅在茶事中追求禅,在自我生活中也注重自我修炼。

茶道精神是茶人的人生信仰,宁可死都要保持信仰不移,曾经的草庵茶道宗师千利休就是例子。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有茶道精神的影子,日本民族推崇精神崇拜,而非物质依赖,武士们宁可自残肉体也要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草庵茶道的虔诚精神,与日本文化轻物质而重精神追求的品格一致。

茶道,是借助茶这种载体,经过仪式完成从俗世到禅的追求,这是茶道根本的精神追求。

在日本茶道中,茶是抽象的精神象征。

五、日本人的“甘え”思想“甘え”,指人的依赖心理架构,最初由居健郎(日本精神病学者)提出。

依赖心理原指婴儿时期人对于母体的依赖,因婴儿抗拒分离而求能与母体成为一体。

居健郎认定依赖心理乃是了解日本人主要的精神架构的关键性概念,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日本整体社会架构。

日本人的依赖心理架构体现在审美上,是追求“侘び”的意境,也就是古朴静雅之美,追求人与审美对象的统一化,追求人融入静美之境,从而远离自身的孤独。

依赖心理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审美追求上,也体现在日本人际社会的各个环节。

六、结论日本茶道中展现的无常观念和审美意向,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已经根植于日本人民灵魂深处,成为其民族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