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价值观”的失落:空间狭窄使得我们、 在借助于框架体认本国的语文课程与教 学、考察国外语文课程与教学时,很大 程度上失落掉黏附在知识技能上的教育 政策、文化意识和课程取向上的“价值 观”。 三.观念的虚脱:在诸多讨论乃至采取实 际行动时,在倡导观念更新之余,人们 却忽视了对进入中小学语文科的文学 “知识”“技能”状况的考察。
分析框架的三个标准:1清晰地概念内涵 。2框架的“中义性”3框架的解释力。 一.力求消解袭用框架的两级状态:1语言 文字2动态把握 二.对袭用框架提出质疑: 朱绍禹:“什么样的目标也就反映了什么 性质” 甘其勋:1暂时搁置不做争议2分别界定 倪文锦:向前探索,并不断出现新观点
经过修订的替代框架:
四.变形的过滤:政治语言对课程语言的高 度渗透显示了政治对教育的高度支配。 五.人为的分裂:原有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 都将导致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人为分裂。 新《标准》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2.2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二:分析能力的残缺
一.空间的狭窄:原有框架过多关注课文内容、 语言本身和听说读写能力,缺乏分析“价值观” 的功能。
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中的潜层次 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 教育政策
文化意识 课程取向
知识状况 态度(知识)
“选文”学习目标
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中的显层次
技能(知识)
新建框架与《标准》的三个维 度
一.原则上一致
二.统一定性所遗留的问题: 1对统一含糊其辞 2似有张冠李戴之嫌 3在理论上,老的困境没能解脱 ,又可能引发新的混乱.
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 能力 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 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 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 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1.“分析框架”概说 2.袭用分析框架的批判 3.层叠蕴含分析框架的建立
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 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 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1)目标的连续性与 阶段性。(2)目标的明确性与模糊性。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 展。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分类: 1.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 方面的要求。 2.关于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 3.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关于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 5.学习语文重在探究和实践。 6.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 7.阅读能力。8.写作能力。9.口语交际能 力。 10.使用工具书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分析框架:指观察、解释、思考语文课程与教 学目标所在的“概念和命题的网络”,所依赖 的“语言支柱”。 语文的性质:工具性(基本性质)、思想性、 文学性、知识性。 语文的任务:听说读写的语言 教学、思想教育、 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 明确语文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并根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 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的关 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 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2.1袭用分析框架问题之一:两级 概念的实体化
一.两级的对峙:人文性与工具性 二.概念的实体化: 人们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讨论涉及两个方面:1“语文 教学大纲”的总述部位及对“语文教学目的”的原则 表述。2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内容以及对课文“分析”的 “标准”结论。 实际上是选取什么样的课文以及从什么观点来解说课 文的问题。对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古今中外都是有 政策性限制的。 三.研究层面的混淆:1课程政策研究2学校课程设计的 研究3每个教师的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这三个层Biblioteka Baidu的 区别与联系混淆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