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从舌形的变化看疾病
全息诊疗~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健康!

全息诊疗~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健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这些舌苔要注意:一、白糙苔、白苔燥裂舌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中医舌诊要点

中医舌诊要点
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舌头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一些要点:
1.伸舌姿势: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
2.观察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3.舌诊内容:包括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舌色为淡红色。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苔为薄白苔。
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等都是常见的舌形变化。
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正常舌态为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
病理舌态包括强硬、震颤、歪斜等变化。
4.脏腑分属: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舌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5.舌象变化与疾病关系: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性质、病邪的深浅、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等。
例如,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邪由里出表,病情由重变轻。
舌苔干燥,表示津
液不足,多见于热证或阴虚证;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或湿证。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虽然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能完全依赖舌诊来诊断疾病。
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四诊(望、闻、问、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
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
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1)淡白色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
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
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
表示病人患热证。
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
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
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
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
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点,为温热之邪伤于心脾。
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将要发斑。
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
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3)绛舌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
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内伤之证。
绛舌的形成,是由于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
舌绛而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为里热炽盛,热入营血。
若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留气分。
舌绛有大红点者,为热毒攻心。
舌尖绛为心火炽盛。
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
舌根绛为血热内燥。
若舌绛也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为阴虚火旺之证。
如果舌绛而枯萎,光滑无苔,称为镜面舌,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
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
(4)紫舌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
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
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
舌质紫暗,为瘀血证。
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
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
舌诊中医舌诊历史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当时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涉及的舌诊相关知识,包括舌质、舌苔、舌觉等方面的内容。
汉唐时期舌诊在中医实践中又不断发展验证,东汉中医名家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将舌诊之重点放在观察舌质上,而唐代中医名家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则把舌诊观察舌象作为辩证脏腑的理论根据。
中医地图舌的名词解释

中医地图舌的名词解释中医地图舌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方法,在中医临床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湿润程度等一系列特征,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下面将对中医地图舌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概念。
舌体颜色:在中医地图舌中,舌体颜色包括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
舌质颜色通常用来判断脏腑功能是否健康,舌苔颜色则反映了消化系统的状况。
常见的舌质颜色有红色、淡红色、暗红色等。
红色舌质可能是热邪内盛的表现,淡红色舌质可能是虚寒的表现,而暗红色舌质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的体征。
舌苔颜色一般有白苔、黄苔、黑苔等。
白苔通常是正常状态,黄苔可能是湿热内蕴的表现,黑苔可能是胃火旺盛的迹象。
舌体形态:舌体形态主要包括舌质形态和舌苔形态。
舌质形态指的是舌头的大小、形状和弹性等特征。
正常情况下,舌体应该是湿润而柔软的。
舌苔形态则是指舌苔的厚度、颗粒状与否等特征。
健康的舌苔应该是薄而均匀的,颗粒状苔可能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迹象。
舌体湿润程度:舌体湿润程度是指舌体表面的湿润程度。
中医地图舌认为,舌体湿润程度与人体阴液的充盈与否有关。
正常的舌体应该是湿润润滑的,如果舌体过于湿润可能是湿热内蕴的表现,如果舌体过于干燥可能是阴液亏损的迹象。
舌体质地:舌体质地是指舌头的硬度和柔软程度。
正常情况下,舌头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如果舌体硬而僵硬可能是气血不畅的体征。
舌体形态变化:舌体形态变化是指舌头在不同疾病或健康状态下的表现。
例如,舌头的糜烂、齿痕、舌体肿胀等都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迹象。
舌苔变化:舌苔变化通常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舌苔的厚薄、湿润程度、颜色变化等可能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
综上所述,中医地图舌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湿润程度等特征,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舌体的各种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出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与否,进而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舌诊——35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史上最全1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 舌尖-舌中-舌根-舌侧 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
中医舌诊诊断

图1 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
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 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 示气血两虚。(淡白瘦瘪— —气血两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湿;)
2、红舌 :红舌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
红色。主热证。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
黄厚者,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 或舌起裂纹者,
属虚热证。
•绛舌 舌色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
②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 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 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
③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 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 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 的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第五节 望舌
舌诊: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 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诊察病人舌的颜色、形 态、性质、变化,来了解人体内脏的 寒热、虚实、气血盛衰、病情轻重等 情况,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舌诊概说
舌的形态结构 舌诊原理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老嫩 胖瘦 肿胀 点刺 裂纹
1、老、嫩舌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舌体坚敛苍 老,舌质较暗。
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舌体浮胖娇嫩舌色 浅淡者。
老嫩舌反映疾病重要标虚实的标志
图为 苍老舌。
老舌------多见实症 ,为体内阳热炽盛,伤津耗液所致。
嫩舌-------多见虚症,为气血亏虚阳不运水,水湿内停所致。┗舌绛无苔阴虚液枯
舌红干有裂纹
舌淡有裂纹
(四)望舌态
舌态--舌体运动时的状态。
中医学-舌诊

舌诊简史要点
1、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舌 诊的记载;
2、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舌诊用于中医 辨证施治;
(1)胖大舌:较正常 大而厚,伸舌满口, 常伴有齿痕;
(2)肿胀舌:舌体肿 大,色鲜红或青紫, 甚者不能缩回口腔。
胖大舌
肿胀舌
舌象:舌淡嫩胖大有齿痕, 舌象:舌红肿大,不能缩入
中部苔黄厚腻。
口内。中尖部黄瓣苔。
辨证:气血两亏,湿热交 辨证: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阻。
瘦薄舌
舌象:舌红绛瘦长,苔焦 黄厚垢,燥裂成块, 余处光剥。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
舌象:舌淡白瘦薄,舌尖 光莹,苔薄白而干。
辨证:肾阳不足,气血两 虚。
胖瘦
意义:瘦薄舌多为舌失充养所致。若舌淡瘦薄多为久 病气血两虚(质嫩,可有齿痕);舌红绛瘦薄,少 苔无苔,多为阴虚火旺。
胖大舌多为体内水液停滞。若舌淡嫩而胖大,多 为气虚阳虚(如脾肾阳虚);舌红胖大则多为里热 (如脾胃湿热)。
辨证:阳虚寒凝,肝胆血瘀。
淡紫
舌象:舌色淡青晦暗,苔 白腻而干。
辨证:阳虚湿滞血瘀。
瘀斑瘀点舌
舌象:舌边有黑点瘀斑。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
(1)寒凝。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 青紫或瘀斑点;
(2)热煎。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 舌绛紫;
(3)气郁气虚。肺失宣降,肝失疏泻, 气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 或瘀斑。其他如外伤、中毒以及先天性 心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
医学中医诊疗学舌诊图谱专题课件

※(二) 望舌质(病体:神 色 形 态)
※1.望舌神 是判断疾病预后关键.舌红活明 润为有神,舌干瘪晦暗为无神.
※2.望舌色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青紫色
※①淡白舌: 主虚,寒证.淡之气血亏虚, 白指血亏或寒盛.虚指气血亏虚和阳虚, 寒指虚寒和寒湿.
淡白湿润胖嫩
淡白光莹瘦薄
※②红舌:主热证.实热舌色鲜红有苔:
※④歪斜:主痰瘀阻络或中风.伸舌 时舌体偏向一侧.
※⑤卷缩:舌体卷缩不能伸长或不抵 齿.主虚实.虚(气血虚和热盛阴亏).实 即寒凝筋脉(舌胖粘腻).危重.
歪斜舌
卷缩舌
※⑥吐弄:吐舌伸出不能回缩,弄舌伸 出添唇再回缩.主热(心脾热),小儿惊 风,先天愚型及病危(吐舌).
※⑦麻痹:感觉异常和运动不灵.气血 不足或痰瘀阻络. ※⑧舌纵:舌伸出后难回缩.主痰热扰 心(舌红胀老)和气虚(舌体舒麻木).
◆燥苔津液已伤.主热盛津伤,阴虚 津亏,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过燥 为糙cao苔或燥裂苔,主津枯.
苔质:滑 燥 糙
※③腐腻:反映中焦邪实和胃气盛衰.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大且厚似豆 腐渣,易刮;主邪热内盛和胃气衰败.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较小,边薄中 厚似涂蜡,难刮去.主湿浊内盛,郁遏 阳气.食积 痰浊 湿热口糜
紫舌
青紫舌
青舌
五种舌体比较
※3望舌形(舌质的形状)
老嫩 胖瘦 芒刺 裂纹 齿痕 舌疮 舌下脉络
①老嫩:辨虚实.
◆老舌: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皱缩,舌色较暗,多实证.
◆嫩舌: 舌质浮胖娇嫩,纹理细腻, 舌色淡白,属虚证.
老 嫩
②胖瘦
◆胖:舌体胖大厚,伸舌满口.主虚实, 实证心脾热盛(红绛)和瘀血阻络(紫 暗);虚证脾肾阳虚.中毒肿大色鲜红或 青紫,或肿胀不能收缩回口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嫩舌
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实邪亢盛,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气血不足,
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以致舌嫩色淡白。
2.胖瘦舌
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舌红胖大者,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或平素嗜酒,湿热酒毒上泛所致。舌肿胀色红
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
燥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点刺舌
主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
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
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4.裂纹舌
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
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
5.齿痕舌
主脾虚、水湿内盛证。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
浊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