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金属硫蛋白2A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重组载体构建的方法和步骤

重组载体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组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用来将特定的基因插入到目标细胞中,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重组载体构建的方法和步骤。
一、选择载体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载体作为基础,常见的载体有质粒、病毒、原核生物等。
在选择载体时需要考虑载体的大小和特性,以及目标基因的大小和需要表达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考虑载体的复制原点、抗生素抗性基因等相关元件。
二、线性化载体接下来我们需要将选择的载体进行线性化处理,以便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
线性化可以通过受控的限制酶酶切处理来实现,将载体的环状DNA骨架切割成线性DNA片段。
三、插入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与线性化的载体进行连接。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内切酶切割连接法、PCR扩增连接法、接头连接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并确保插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四、转化目标宿主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导入到目标宿主细胞中,使其稳定地存在和复制。
转化的方法多样,包括热激转化、电穿孔转化、化学法转化等。
转化效率和载体稳定性是评价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五、筛选重组子对转化后的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子。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荧光筛选、酵素检测等。
筛选过程中需要注意筛选压力和筛选条件的优化,以提高筛选效率。
六、鉴定重组子对筛选出的重组子进行鉴定,确保其构建正确。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PCR扩增、酶切鉴定、序列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验证重组子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确,确保后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表达目标基因对鉴定合格的重组子进行表达。
通过选用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元件,可以实现目标基因的高效表达。
表达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转染法、感染法、转基因法等。
表达的效果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酶活性测定、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检测和验证。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筛选和鉴定

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11243224 周雨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材料:E. coli DH5α菌株: Rˉ,Mˉ,Ampˉ;pBS质粒DNA: 购买或实验室自制,eppendorf 管。
2、设备: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无菌工作台,低温冰箱, 恒温水浴锅, 制冰机, 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枪。
3、试剂: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Amp母液,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Maconkey Agar),0.05mol/L CaCl2溶液,含15%甘油的0.05mol/L CaCl2。
4、受体菌的培养: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E. coli DH5α单菌落,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
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0.5左右。
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CaCl2 法)将培养液转入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弃去上清,用预冷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10ml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5-30分钟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弃去上清,加入4ml预冷含15%甘油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
感受态细胞分装成200μl的小份,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二、转化1、DNA和感受态细胞都置于37度恒温水浴锅中激活,然后将DNA转移到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反复吹打,使其均匀接触(由于细菌可以从环境中直接吸收DNA);2、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混悬液放在冰水浴中半个小时到40分钟(最短时间),使得DNA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3、轻轻的将混悬液置于37到45度的水浴锅45秒;4、平稳快速的转入冰水浴中2分钟;5、取出,加入900ul 的37℃预热的LB培养基,混匀;6、放入37度的培养箱1小时,让菌苏醒,恢复生长;7、取适当离心(3000至4000r/min,1min,弃部分上清液200微升)的管中细胞均匀地接种在选择培养基(LB培养基+某种抗生素);8、提前一天进行抗生素平板,培养基灭菌,之后,加入抗生素(青霉素),分布均匀,冷却至60度以下,适当摇瓶,摇着冷却,混匀后,涂平板,冷却凝固,再放入冰箱充分凝固,再在37度培养箱1 小时,烘干水,离心,3000-4000 r/min 1 min ,去上清;9、挑选部分的菌落,至少5个(随机)单菌落,进行扩大培养,以便于鉴定;10、将菌作为PCR模板进行扩增(菌落PCR);11、进行菌种保藏,在液体培养基上;12、再将菌种送到公司测序,如果是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变化等,就需要重新开始做。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筛选和鉴定 (2)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摘要本实验通为了验证重组质粒的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PUC19的单酶切、连接、转化、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转化子的菌落PCR、平板复证、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所用的酶有Hin d Ⅲ核酸内切酶,T4连接酶和Taq酶。
由于Hin d Ⅲ单酶切质粒产生的片段多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筛选、副证与电泳鉴定来最终确定酶切片段的类型。
关键字酶切连接转化重组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引言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因此,供体、受体、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本实验的供体是λDNA,受体是E.coli DH5α,载体是PUC19。
DNA的酶切通常是DNA重组技术的第一步,酶切是指将不同来源的DNA上将待克隆的DNA片段特异性切下,同时在载体DNA分子(一般为质粒DNA)上打开相应的缺口,然后将两者连接成重组DNA分子。
这一特异性的切割过程常由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完成。
目前在细菌中发现有600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Ⅰ、Ⅱ和Ⅲ类:Ⅰ类酶的识别部位和切点不同,切断部位不定;Ⅲ类酶的识别部位和切点不同,但切断特定部位;Ⅱ类酶切断识别部位或其附近的特定部位,酶切后的双链DNA的末端是粘性末端,某些限制酶产生平末端。
因此,应用于基因工程研究用的限制酶,一般全是Ⅱ类酶。
酶切又分为单酶切和双酶切,单酶切就是只用一个限制性内切酶去切质粒,使环状的质粒被切割为一条或多条线状DNA,单酶切操作简单,但是后期筛选工作复杂;双酶切用两个限制性内切酶,质粒上就产生了两个缺口,环状质粒变成两段线状DNA了片段,双酶切前期酶切操作复杂,但是重组效率高。
本实验所选用的限制酶是Hin d Ⅲ,选用方法是单酶切法。
重组质粒的构建解析

【器材】
水浴锅、灭菌Tip头、0.5mlPCR管、加样枪
【试剂】
Buffer、限制酶1、限制酶2、重组质粒、灭菌水
【实验步骤】
第一次使用本试剂盒时,请将RNase A1混浊液全部加入到SolutionⅠ中,均匀混合后4℃保存。实验操作前请将Solution Ⅲ置于4℃(或冰上)预冷后使用。
1.大肠杆菌的培养。
从平板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接种至1~4 ml的含有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
注)培养液不宜过量,培养液过量时,会因菌量太大而溶菌不充分,纯化时会影响质粒的纯度。
5.当电泳后片段需回收时,选用大孔胶,当电泳只起检测作用时,选用小孔胶。
6.若电泳产物需要回收,则需换新的缓冲液。
7.本实验室有两种常用Marker,分别为DL2,000 DNA Marker和λ-EcoT14Ⅰdigest DNA Marker。Agarose电泳图像示意图如下:
4.PCR
【器材】
6.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及转化...........................................................8
7.菌种保藏…………………………………………………………...9
8.双酶切反应..10
实验流程——质粒构建
基因提取——1、2、3
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4、3
【试剂】
琼脂糖(Agarose),TAE电泳缓冲液,EB,Marker
【实验步骤】
1.称取1g琼脂糖(Agarose)粉末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TAE。保鲜膜封口,扎孔。
2.在微波炉中加热,沸腾两次,直到看不出油滴,形成均一的溶液。
3.倒入污染区的锥形瓶中,待冷却至60℃时加2ulEB,混匀。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转化2解析

实验目的1.掌握通过酶切与PCR扩增鉴定重组DNA分子的基本方法。
2.学习和掌握PCR扩增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1.酶切法鉴定重组DNA重组质粒是外源基因通过单酶切(或双酶切)与用相同的(或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质粒载体连接后获得的,因此在连接处仍保留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用该酶(或两种酶)再次切割重组质粒,能把插入片段切离载体,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见有载体片段和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并可知插入片段的大小。
2.PCR扩增法鉴定重组质粒PCR反应可以用来鉴定载体上是否重组了外源DNA片段,并可估测外源插入片段的大小,。
根据载体多克隆位点上下游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两引物之间的距离即是空载体PCR扩增的大小,如果在多克隆位点内插入外源DNA片段,就会改变PCR扩增产物的大小,扩增产物的大小减去两引物之间的距离即是插入片段的长度,也可以直接基于外源DNA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分分别以空载体和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只有重组质粒能扩增出一定大小的产物,则该产物的大小即是插入片段的大小。
3.PCR扩增原理具有模板DNA,寡核苷酸引物,Mg2+,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DNA聚合酶和缓冲液所有组分的PCR反应体系中,在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后,模拟体内半保留复制过程——即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变性单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在引物的3’端加入合适的核苷酸分子,不断延伸直至完成新DNA的合成。
新合成的DNA分子也可以作为模板,参与后续的扩增反应,使目的分子呈指数增长。
因此,变性、退火和延伸循环反复25~30次后,即可以从少量的模板DNA中扩增出大量的目的产物。
PCR扩增产物可分为长产物片段和短产物片段两部分。
短产物片段的长度严格地限定在两个引物链5’端之间,是需要扩增的特定片段。
短产物片段和长产物片段是由于引物所结合的模板不一样而形成的,以一个原始模板为例,在第一个反应周期中,以两条互补的DNA为模板,引物是从3’端开始延伸,其5’端是固定的,3’端则没有固定的止点,长短不一,这就是“长产物片段”。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步骤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步骤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质粒中。
以下是同源重组构建质粒的一般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质粒载体,通常选择含有适当多个限制酶切位点的质粒。
2. 执行酶切反应:将选定的质粒载体进行限制酶切反应,使用限制酶切酶将质粒切割为线性片段。
3. 扩增外源基因:使用PCR等技术扩增所需的外源基因片段,同时设计引物使得其两端带有与质粒载体的酶切位点相同的序列。
4. 接头连接:将扩增的外源基因片段与酶切后的质粒片段进行连接,使用连接酶将二者进行连接。
连接酶可以是T4 DNA连接酶等。
5. 转化宿主细胞:将连接后的质粒导入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中,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等。
6. 选取转化子:利用筛选法选择成功转化质粒的宿主细胞,可以使用抗生素等抗性筛选方法。
7. 确认质粒插入:通过PCR、酶切等方法对转化细胞进行筛
选和验证,确认质粒中外源基因的插入情况。
8. 提取质粒:从筛选验证通过的细胞中提取质粒,通常使用质粒提取试剂盒等方法进行质粒提取。
9. 验证质粒:通过测序等方法验证质粒中外源基因的序列,确认构建成功。
以上步骤仅为一般的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步骤,具体实验操作可能因实验设计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实验四.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四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 限制性酶切概述 • DNA片段的回收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实验仪器设备 • 实验试剂 • 实验步骤 • 注意事项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 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 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 或单链DNA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 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 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 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 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别提供各自的 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 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 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 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 切酶水解。
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 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和2倍体积无水乙 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 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 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 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A序 列分析、基因组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 的基础上。
4、 观察DNA离不开紫外透射仪,可是紫外光对 DNA分子有切割作用。从胶上回收DNA时,应 尽量缩短光照时间并采用长波长紫外灯(300360nm),以减少紫外光切割DNA。 5、 EB是强诱变剂并有中等毒性,配制和使用时 都应戴手套,并且不要把EB洒到桌面或地面上。 凡是沾污了EB的容器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 后才能清洗或丢。 6、 当EB太多,胶染色过深,DNA带看不清时,可将 胶放入蒸馏水冲泡,30分钟后再观察。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原理及方法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原理及方法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旨在构建具有特定序列或基因的质粒,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等领域。
这种技术利用了同源重组在细胞中的自然发生机制,而不需要DNA 修饰或特殊的酶切酶或连接酶。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的基本原理是将目的 DNA 片段与载体 DNA 片段
的两端引入相同的特定序列,然后将两者共同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利用同源重组的机制完成质粒的重组。
在重组过程中,同源序列的两端会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目的 DNA 片段与载体 DNA 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目的基因或 DNA 片段的质粒。
由于同源重组构建质粒不涉及酶切酶或连接酶的使用,因此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
同源重组构建质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 DNA 片段和载体 DNA 片段的两端同源序列,将两者共同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完成质粒的构建。
另一种是将目的 DNA 片段和载体 DNA 片段的两端同源序列合成,并利用 DNA 合成技术将其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完成重组。
需要注意的是,同源重组构建质粒的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同源序列的长度、同源序列与非同源序列之间的比例、转化效率、质
粒长度等。
因此,在进行同源重组构建质粒之前,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和控制,以提高质粒构建的成功率。
总之,同源重组构建质粒是一种简便、低成本、高效的基因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源重组构建质粒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3月第33卷第5期 Int J LabMed,March20
12,VoL 33,No.5
・基础实验研究论著・ 重组金属硫蛋白2A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刘振杰 w,赵树勇 ,周 静 ,骆艳婷 ,郑慧玲 ,陈维春 ,熊兴东 。,徐 宁 ,刘新光 (1.广东医学院衰老研究所,广东东莞523808;2.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广州510370; 3.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
・ 513 ・
摘要:目的 构建重组金属硫蛋白2A(MT一2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T一2A 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骨骼肌细胞cDNA文库中PCR扩增MT-2A基因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MT2A-pET32a,PCR与 DNA测序法鉴定插入序列;重组细菌用IPTG诱导表达,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MT-2A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特性。 结果扩增获得的MT一2A基因片段长186 bp,DNA测序证实MT2A—pET32a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 约为29×10。,Western blotting证实为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MT2A-pET32a,在大肠埃希茵内诱导表 达并纯化获得MT一2A。 关键词:基因表达; 金属硫蛋白2A; 重组质料; 大肠埃希菌 DOI:1O.3969/j.issn.1673—4130.2012.05.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O12)05—0513一O2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of metallothionein 2A Liu Zhenjie ’。 ,Zhao Shuyong ,Zhou Jing ,Luo Yanting ,Zheng Huiling , Chen Weichun ,Xiong Xingdong ,Xu Ning ,Liu Xin guang ’。 (1.Institute of Aging Research,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Guangdong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Guangdong 510370,China; 3.Key Laboratory for Med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of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of metallothionein 2A(MT-2A)and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constructed plasmid in E.coli BL2 1(DE3).Methods The MT-2 A c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skeletal muscle library and in— sert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pET32a.The recombinant plasmid MT2A-pET32a,which could express the fusion protein of MT一2A, was then transferred into E.coli BL21(DE3).The target protein was identified using SDS-PAGE.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for protein purification.The immune reactivity of purified MT-2A wa8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using anti—MT2A specific antibody.Results A gene fragment of 186 bp was acquired by PCR,and th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plasmid MT2A—Pet32a was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The expressed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with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29×10。,and was identi— fled to be target protein by Western blotting.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MT2A—pET32a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nd the fusion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in E.coli. Key words:gene expression; metal1othionein 2A;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金属硫蛋白(metal1othionein,MT)最早从马肾中分离而 来,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富含半胱氨酸,无芳香族氨基酸, 能与金属离子结合,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独特的蛋白质口 ]。 哺乳动物组织中主要含有4种MT,即MT_l、MT一2、MT~3和 MT一4。MT一2A是MT一2中惟一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 质[3-4]。研究表明MT一2A不仅具有重金属解毒、清除自由基、 抗辐射、修复组织损伤、抗衰老及调节微量元素等作用,也与细 胞增殖、凋亡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密切相关[5 ]。本 研究构建了MT-2A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 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pET32a质粒和JM109、BL21菌种均由本室保存。 人骨骼肌细胞cDNA文库AD质粒由本课题组构建¨8 ;Taq 酶、T4 DNA连接酶、EcoR I、Xho I和DNA分子标记物购自 TAKARA公司;蛋白分子标记物、PCR产物纯化试剂盒购自 上海生工公司;His6多克隆抗体购自Tiangen公司;His・Tag 融合蛋白纯化试剂盒和BugBuster裂解液购自Novagen公司; 抗MT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 1.2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MT一2A序列(NM~005953.2) 采用OLIGO软件设计引物。上游引物MT2A1为:5'-CCG GAA TTC ATG GAT CCC AAC TGC TCC T一3 ,其5 端包含 EcoR 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MT2A2为:5._CCG cTC GAG TCA GGC GCA GCA GCT GCA C一3 ,其5 端包含Xho I酶切 位点。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1.2.2 MT一2A的扩增与表达质粒MT2A—pET32a的构建 用所设计引物,从人骨骼肌细胞cDNA文库AD质粒中扩增 MT一2A DNA片段,反应体系总体积为5O L,其中引物 MT2A1、MT2A2各25 pmol、10×PCR缓冲液5 p_L、Taq酶 1 U、dNTP混合物(10 mmol/L)4 L、AD质粒1 I 。反应参 数为:94℃5 min,94℃30 s、58℃30 s、72℃1 rain,循环35 次,72℃10 rain。取1 L PCR产物进行1 琼脂糖凝胶电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o6722O5,30871440,30971620,8117032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252402301000002,7301506);广东省高 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015);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B2009191);湛江市科技局招标项目(ZZ0605)和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8108101045)。 通讯作者,E—mail:xgliu64@126.corn。 ・ 516 ・ 表2 各组小鼠血清IL一6、IL一8检测结果( ±s)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3月第33卷第5期Int J LabMed,March 2012,Vo1.33,No.5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O.05; :与黄 芪组比较,P<0.05; :与赤芍组比较,P<O.05。
3讨 论 IL一8水平升高与肝脏炎性损害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肝损伤程度 ]。BCG联合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 伤模型类似于人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或亚急性损伤过程,是研究 病毒性肝炎的理想模型[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O.05),表明造模成功。 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对细胞、体液及非特 异性免疫和细胞因子活性均有调节作用_7]。有研究显示,赤芍 可抑制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对体液和细胞免疫有较强抑制 作用,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肝脏移植术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 病等 ”]。3个给药组小鼠血清IL一6、II 一8水平低于模型组 (P<O.05),说明黄芪、赤芍及黄芪赤芍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免 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IL一6、IL-8水平。与黄芪、赤芍组比 较,黄芪赤芍合剂组血清IL-6、IL-8水平更低(P<O.05),说明 黄芪赤芍合剂比黄芪或赤芍单一用药更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 血清IL-6、IL-8水平。 综上所述,黄芪、赤芍、黄芪赤芍合剂均能降低免疫性肝损 伤模型小鼠血清IL-6和IL一8水平,黄芪赤芍合剂优于黄芪、赤 芍单独用药;监测接受黄芪或赤芍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血清 IL一6、IL一8水平有助于合理用药、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邢杰,陈英利,陶淑华,等.免疫性肝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7卜72. [2]Kanzler S;Galle PR.Apoptosis and the liver[J].Semin Cancer Bi— ol,2000,10(1):173—184. [3]吕跃山,邢杰,陈英利,等.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抗氧化 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02—303. [4]陈英利,邢杰,吕跃山,等.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 作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4):357—359. [5]吴戊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IL-8,II.-10水平 检测及临床意义口].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30~32. [6]赵骥,郑敏,鲍翠玉,等.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及 肝组织AI T、AST的影响E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9 (1):24. [7]陈蔚,李益明,俞茂华,等.黄芪多糖对糖尿病鼠T细胞亚群的免 疫调节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8—31. [8]张永艳,赵文霞.赤芍防治肝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J].陕西中医, 2003,24(7):655-656. [9]许惠玉,华东,于晓红,等.赤芍总苷对荷瘤鼠体内I卜10、IL 1 2、 TGF一61分泌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0(22):2737-2739. [1O]张瑞宣.加味黄芪赤芍饮对RRI的远期免疫作用研究[J].实用中 西医结合杂志,1998,I1(I):53. [11]许惠玉,官杰,吴艳敏,等.赤芍总苷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免 疫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193— 3195. [12]华东,吴明嫒,于晓红,等.赤芍总甙对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 响EJ].中医药学报,2004,3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