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课件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课件

认识叶的构造和作用 叶脉 叶柄
2021/5/5
叶片
认识叶的构造和作用
2021/5/5
叶的作用:制造养料。
巩固与拓展
植物的器官 根 茎 叶
2021/5/5
作用
吸收养料 输送养料 制造养料
thanks
2021可以图文并茂!)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2021/5/5
学生猜测
认识茎的作用
学生实验
2021/5/5
横切 纵切
认识茎的作用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 (2)注意用刀安全。 (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芹菜纵切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显微镜下用红墨水浸过的芹菜茎的横切面图
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021/5/5
根的作用
3. 观察胡萝卜、甘薯的根,说一说根的作用。
根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021/5/5
牛刀小试
1.( 根 )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 土壤 )中,同时 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水分和养料 )。
3.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 根 )吸收,然后 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解释:双色花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树干、树枝也是茎
2021/5/5
认识茎的作用
变态茎
2021/5/5
认识叶的构造和作用
仔细观察每一片树叶,看一看它们的正 面与反面有什么不同之外?
2021/5/5
认识叶的构造和作用
观察一片树叶
颜色 形状 大小 轻重 软硬
2021/5/5

《幼苗长大了》精品教案

《幼苗长大了》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幼苗长大了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节《幼苗长大了》。

上节课认识了种子,并进行了正确播种。

本节课在种子发芽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依次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根、茎、叶进行研究。

本课内容较多,建议两课时完成。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学生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可以直观地看到,只需细心照顾,按时测量,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即可。

对于根、茎、叶的外貌特征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但对于它们的功能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实验和教师讲解加以辅助说明。

对于根的作用,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学习的《栽小葱》,启发学生总结出根的作用;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习目标: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三、学习重点: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四、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烧瓶、红色素水、植物的茎、水果刀、三种植物的叶子等)、实验记录单。

六、学习过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2课《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2课《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2课《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绘一颗幼苗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幼苗从小到大的一系列变化,如种子发芽、长出绿叶、开花结果等。

同时,教材还配以富有童趣的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原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幼苗、发芽、绿叶、开花、结果”等词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诗歌,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植物生长的喜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学会关爱大自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诗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颗幼苗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生长的?”2.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植物生长的喜悦。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它都经历了哪些变化?”3.观察与思考:展示一系列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幼苗长大了》

三年级科学下册《幼苗长大了》
这是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 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二、探究新知
认识茎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颜料水中,过一段 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变化。
这是横切开来的茎,表 现茎输送水分的功能。
二、探究新知
认识叶
二、探究新知
认识叶
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
三、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2幼苗长大了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我们发现种子发芽后会不断生长,那么它成长 的营养来自于哪里?
二、探究新知
探究根的作用
将左图的植物放入试管中,加入 适量的水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放在太 阳下。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苗长大 了,水位下降了。说明植物的根有吸 收水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研究根的作用

《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XXX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并描述西红柿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

通过回顾二年级下册《载小葱》一课中“小葱喝水”实验探究根有吸水的作用,通过玉米不定根的认识了解根有固定等作用。

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和叶,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输送作用。

通过讨论认识叶的作用。

以猜想的形式制造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XXX用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苗长大了》这一课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通过《载小葱》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有了初步探究。

学生周围植物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更容易展开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的学习。

但是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观察、描述西红柿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

2.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

2、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重】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认识叶的构造【教学难点】探究茎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资源。

学生材料:自己种养的植物【教学时间】1课时一、复习导入XXX课1.种子发芽必备条件有哪些?2、检查预习情况:①植物的根、茎、叶各有什么作用?②叶由哪几部分组成?(同时展示学生实验作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幼苗的成长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得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坚持到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可能还不够理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直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幼苗,并进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变化。

4.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苗生长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了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以农作物为主题,通过描绘田野中的幼苗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农作物生长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对田野的认知也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为主,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田野的美丽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出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田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欣赏农作物: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5.表达情感: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田野、幼苗、农作物、生长过程等。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2.幼苗长大了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2.幼苗长大了课件

二、探究新知
研究根的作用
这是玉米的支持根,数 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 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其 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 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二、探究新知
认识茎
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 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 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茎尖与根尖类似,具 有无限生长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四、拓展提升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2.幼苗长大了
一、新课导入
种子发芽后 会长成幼苗,幼 苗又会继续长大。 那么幼苗是怎么 长大的?
二、探究新知
你认为幼苗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阳光 水 土壤 空气 肥料
二、探究新知
我们发现种子发芽后会不断生长,那么它成长 的营养来自于哪里?
二、探究新知
探究根的作用
将左图的植物放入试管中, 加入适量的水在水位处做好标 记,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 我们发现小苗长大了,水位下 降了。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 的作用。
这是横切开来的茎,表 现茎输送水分的功能。
二、探究新知
叶,是维管植物营 养器官之一。其功 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有机物,并有 蒸腾作用,提供根 系从外界吸收水和 矿质营养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
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提升
四、拓展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 1

2.幼苗长大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 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 2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 一、种植展 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 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回顾根的作用 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叶子变大了。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 3

绒毛(软刺),长高后茎有了分岔。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2.师:观察真细致!孩子们你们刚才提到的根、茎、叶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探究。 3.出示小葱根吸水的实验图,师: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做的小葱吸水的实验,谁来简单描述一下这个实验? 4.学生根据之前的记忆描述实验过程。 5.师:在这个实验中小葱的根有什么作用? 6.预设生:吸收水分。 7.植物的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根。 8.预设生:抓紧土壤(稳固植株),吸收养料、贮藏养料和水分等作用。(相机板书) 9.师:我们一起看看植物博士是怎么说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实验,学生回忆根吸收水分的作用,欣赏不同植物的根,感受根的不同作用。再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认识植物的茎 1.师:根的作用还真多呀。根会帮助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了土里,同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后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 2.预设生:储存起来;通过茎输送到植物“全身”。 3.师:摸一摸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的茎。通过平板中老师推送的课件,将植物的茎描成红色。 4.师点评学生上传的课件,总结:连接根和叶之间的这个部分就是茎。 5.师:仔细观察西红柿的茎,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 6.预设生:圆圆的;直直的;挺粗壮的;挺立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刺”。 7.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西红柿的茎是直直的,是直立茎。还有不同的形态的茎,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各种各样植物的茎。 8.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哪些部分是植物的茎。展示不同形态的茎,让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四、猜测茎的作用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形态的茎,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呢? 2.预设生:直立茎能支撑植物;茎能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师: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个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下节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 4

我们继续探索茎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为探究植物的茎的输导作用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红色墨水,一株油菜,小刀,放大镜,镊子,彩色笔、记录单、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知识对对碰 1.师: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茎,现在先来一场植物根茎知识大PK,看看谁是根茎知识小达人。 2.学生玩游戏。 3.师:掌声送给两位勇士,还有不足的继续努力!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吧。茎是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的器官,树干、树枝、藤蔓都是茎呢,西红柿的茎是直立茎,而牵牛花的茎则属于缠绕茎,植物的根也是形态多样,吸收水分是根的作用之一,根茎叶都是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4.出示一棵小油菜,师:这是一株油菜,你们能指出这株油菜的根茎叶在哪里吗? 5.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指出油菜的根茎叶。 二、探究茎的作用 1.师:上节课,我们猜测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是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全身”,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是茎中的哪个部位能运输水分?我们该怎样验证呢?出示试验器材:红墨水、试管、油菜、放大镜、小刀。 2.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试验方法。 预设生:将油菜的茎浸泡在装有红色墨水的试管中,看看红色墨水是否被运输到油菜的上部。如果油菜的上部呈现红色,就能说明油菜的茎能吸收水分;可以将茎切开,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结构。 3.师:实验方案很完整,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课视频,了解实验的步骤。 温馨提示: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一要注意用刀的安全,二要将油菜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把切开后观察的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 5

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5.师:组长将记录单拍照上传到大屏幕,我们一起交流。 6.小结:我们提前一天将油菜的茎浸泡在红色墨水中,发现油菜没有浸泡在红色墨水中的部分也变成红色。将油菜茎横切看到一圈整齐的红色小点,将油菜的茎纵切,看到红色小点成为像红色管子一样的一条直线。我们猜测在油菜的茎中有一种像管子一样的部件,让茎在根和叶之间就像一座桥梁,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子中。 7.师:我们了解了茎的运输水分的功能,茎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8.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茎的作用。 师小结:茎不仅有运输的作用,还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茎的运输作用。用微课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观察叶的结构 1.师:在茎的上面有规律得分布着叶子,(出示各种叶子的图)植物长了很多的叶子,这些叶子都有什么共同的结构?请大家在小组内一起观察之前收集到的叶子。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仔细观察同学带来的叶子,说一说这些叶子有什么共同的结构。 3.预设生:都有叶片,还有里面像网状的脉络,还有一根柄。 4.师小结: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直观感知,植物的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了解叶的作用 1.师:我们认识了叶的结构,植物长了这么多叶有什么作用? 2.预设生: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需要的“食物”,叶也会呼吸,蒸发水分。 3.观看微课视频讲解叶的作用。 4.师小结:叶担负着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营养物质。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根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汽形式从叶面扩散到体外。 5.师: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部分去的呢? 6.预设生: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了解叶具有制造养料的功能,从而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是都有重大作用的。] 四、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