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一、高频超声检查的原理和特点高频超声检查是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在人体皮肤表面对浅表部位进行检查,通过形成的超声图像来观察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和血流情况。
它具有无创伤、无辐射、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直观显示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包膜完整性以及血流情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二、高频超声检查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 对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测量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对浅表淋巴结的增大、增厚、变形等情况进行定量化评估,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
对于恶性淋巴结增大的情况,其大小通常超过正常淋巴结的2倍以上,表面不规则,形态不规整,边界模糊,结构不均匀,内部回声不均匀等特点;而良性淋巴结的增大一般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
通过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初步判断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
2. 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回声特点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浅表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回声特点,通过观察淋巴结的内部回声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质。
恶性淋巴结一般呈现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部结构不均匀,甚至呈现空洞样改变或出现坏死和囊性变化;而良性淋巴结一般呈现规则的等回声或低回声,内部结构均匀。
通过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回声特点,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三、高频超声检查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优势1. 高频超声检查无创伤、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浅表淋巴结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
2. 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浅表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有利于医生判断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质,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高频超声检查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无创伤、无辐射、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成为临床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您不熟悉的这些事儿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您不熟悉的这些事儿提及淋巴系统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循环系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淋巴结可产生免疫细胞可对经由人体循环系统转运至淋巴结的毒素等进行抑制甚至清除,淋巴结会因此而发生增生或肿大情况,并且免疫细胞若没能将人体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而产生的细菌毒素有效抑制住则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进一步蔓延,这也是临床诊断淋巴结病变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人体淋巴结数量达到600-700个,如果淋巴结发生病变,医生通常会选用超声检测浅表淋巴区域,其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便是二维超声。
一、什么是淋巴结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结和淋巴管组成的网状内皮系统,它作为静脉的辅助系统,是全身组织回收体液的第二条渠道。
就功能而言,产生免疫细胞阻止外界异物与病源微生物的入侵,在人体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上文提及人体淋巴结数量约有数百个,其中浅表淋巴结分布除了我们熟知的颈部以外,人体咽窝、腋窝、以及腹股沟等也是淋巴结的主要分布部位。
引发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有多种,除了淋巴瘤与全身脏器恶性肿瘤向淋巴转移等疾病以外,细菌病毒入侵以及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发生,其中感染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
二、淋巴结的分类由于从解剖解角度进行划分,淋巴门、皮质以及髓质构成了淋巴结,因而淋巴结病变诊断时可通过病理学分析皮质与淋巴结门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此外,淋巴结与淋巴结门二者纵横比也是超声检查中较为重要超声形态学指标。
从解剖特征角度进行划分也可分为缺少型、狭窄型以及宽阔型三种。
当淋巴结门呈现为缺失型和狭窄型时,患者多为转移性淋巴结病变或淋巴瘤情况,淋巴结门的缺少样类型则以结核性病变患者较为多见。
淋巴结又可以分为浅部和深部,浅表淋巴结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这是根据病理学来划分的,如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症等是较为常见的良性淋巴结病变,而转移性恶性肿瘤以及恶性淋巴瘤则属于恶性淋巴结病变。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淋巴结是比较软的,而且比较小能够滑动,用手按压不会出现痛感。
正常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正常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在我们临床工作中,颈部彩超检查是常见项目,患者大多是无意中摸到自己的颈部长肿块了,有时还是多个地方长了多个肿块。
有经验的医生马上就猜到是淋巴结肿大,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当感冒或者咽喉炎时也常常伴随着颈部淋巴结的肿大。
淋巴结就像个勇敢的哨兵,总是坚守在人体免疫的前线,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侵犯时,哨兵们就会启动防御反应,召集大批军队来剿灭外敌。
军队多了,局部就出现了拥挤的情况,看起来就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
说到这里,到底什么是浅表淋巴结呢?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在我们的全身,它的数目有很多,都是成群分布的。
根据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我们所说的浅表淋巴结主要是指分布在头颈部、上肢还有下肢区域的一些淋巴结。
其中,头颈部淋巴结包括了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及锁骨上淋巴结;分布在上肢的有腋窝淋巴结和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下肢区域的包括腹股沟及腘窝淋巴结。
知道了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我们还要熟悉淋巴结它长得怎么样,也就是它的解剖结构。
淋巴结是一个扁圆形小体,质地柔软,颜色灰红,跟肾脏的结构很像。
淋巴结的大小不等,直径通常在5-20mm之间,淋巴结的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就是淋巴结门,和肾脏的肾门是同一个概念,也是神经、淋巴管和血管出入的地方。
淋巴结周围的皮质区和中央的髓质区一起组成了淋巴结的实质部分。
图1 淋巴结的解剖结构一般来说,锁骨上窝淋巴结、腘窝淋巴结及滑车上淋巴结都不容易被超声扫查发现,因此当超声在这些地方发现有淋巴结声像时,检查医生都需要对它进行描述或提示。
例如猫抓病,由汉塞巴尔通体经过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就可以表现为滑车上淋巴结的肿大。
而在正常情况下,超声在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都是可以扫查到正常淋巴结的,下面我要讲的就是关于这三个部位的淋巴结超声检查。
首先,我们来看看超声下的正常淋巴结是怎么样的。
第一步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形态,正常淋巴结的形态是很规则的,大多呈梭形、长椭圆形或者长卵圆形;第二步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并计算纵横比(L/T),就是指淋巴结最大纵径与最大横径的比值,正常淋巴结的纵横比≥2;接下来就是观察淋巴结门,正常淋巴结门位置居中、轮廓规整;还要注意正常淋巴结皮髓质的分界清晰,皮质厚度小于淋巴门直径的1/2;另外,从回声看,正常淋巴结回声均质,内部没有钙化、液化和其他异常的回声结构;最后,不要忘了打上彩色血流,正常淋巴结的血流信号是淋巴门型。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2

[2 ] M artiniF .Hf undamentalo & Physiology .7thed .California :Benjamin‐
Cum mings ,2005 [3 ] 武忠 弼 ,杨 光 华 .中 华 外 科 病 理 学 [M ]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 .2 结核性淋巴结炎 :中国为结核病高发国 ,有文献报道 ,在颈部肿 大淋巴结的病理活检中 ,结核性占 1 /5 [13] 。 病变淋巴结外形不规整 ,表面 不光滑 ,多呈圆形 、椭圆形 ,可粘连呈串 、液化坏死 、融合成团 ,部分与周边 组织分界不清 [13] ,长径 /短径 ≤ 2 ,内回声欠均匀 ,髓内结构被挤压至淋巴 结边缘或显示不清 ,淋 巴 结 门 消 失 。 当 结 内 合 并 液 化 时 ,中 心 可 见 液 化 区 ,加压扫查时液化区内见光点回声漂浮 。 因淋巴结内淋巴 门血管受 结 内液化坏死灶压迫明显向边缘移位 ,彩色多普勒显示仅于淋巴结周边见 血流信号环绕 ,液化坏死区内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这是结核性淋巴结炎 的血流特征 ,也是与其他淋巴结疾病特别 是恶性淋巴结鉴别的要点 。 血 流频谱为低速低阻血流 ,血流速度均值约为 17 .29 cm /s ,血流阻力指数均 约为 0 .63 。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概述淋巴结是一种特殊的组织,负责清除体内的细胞代谢产物和过敏原等,它也是身体对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淋巴结位于全身各处,其中浅表淋巴结是最容易被发现和检查的。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检查手段,它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前提下,准确地观察组织结构和功能情况。
在浅表淋巴结相关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超声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是一种依靠回声模式来观察组织结构和功能情况的技术。
在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时,医生会采用高频超声探头,通过皮肤表面将超声波射向淋巴结,然后观察其回声图像。
浅表淋巴结通常被分为三部分:皮肤下淋巴结、浅筋膜下淋巴结和深筋膜下淋巴结。
在超声检查时,医生会仔细观察这三部分的淋巴结,以判断其结构、形态和大小等。
在回声模式中,淋巴结通常呈现为中等回声,其形态应为圆形或卵圆形。
如果淋巴结表面光洁、回声均匀,呈现深灰色,表明其结构正常。
但是如果淋巴结在超声检查中呈现过大、异常结节、占位或者回声不均或异常,都可能提示其存在疾病。
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等信息,进而判断其是否存在疾病。
比如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如感染、血液病、肿瘤等。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淋巴结的大小和性质,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或其他疾病。
在医疗领域,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诊断,如感染、淋巴结增大和淋巴结发育异常等。
它不仅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快速地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为医患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浅表淋巴结是一种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超声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淋巴结相关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查,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
浅表淋巴结定位定性超声诊断

辅助特征
F 有助于评价淋巴结病的伴随特征是临近软组织 水肿及淋巴结融合成团。在超声上,软组织水 肿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回声区及筋膜层次的消失 。而淋巴结融合成团是指多个异常的淋巴结浸 及周围软组织而融合在一起的团块。
定性诊断
辅助特征
F 临近软组织水肿和淋巴结融合成团是结核性淋 巴结的常见特征,这些征象在转移性及淋巴瘤 的淋巴结中相对较为少见。结核性淋巴结的软 组织水肿及淋巴结的融合的高发生率被认为是 由于淋巴结周围的炎性反应。但是,我们也应 该注意:在先前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其淋 巴结也可出现这种特征。
F 在淋巴门分出微动脉, 通过淋巴结髓质并在其 内分支。
F 通过小梁到达皮质的微 动脉较少。
F 一些分支最后到达包膜 下皮质的毛细动脉弓。 偶尔有动脉穿过包膜。
定性诊断
淋巴结的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正常淋巴结动脉血供显示为门部纵行的、对称 放射状分布的结构,而不显示边缘血供。这和淋巴结的上述血供结 构是对应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偶可见两支。
F 有时也可因皮质内的 肉芽肿或局灶性的滤 泡增生所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性诊断
淋巴结内部回声
主要观察内部的回声强度和分布情况。 回声强度有增强和减弱之分。
定性诊断
淋巴结内部回声
实性高回声可见于大 的转移性淋巴结。
无回声常由甲状腺囊性 乳头状癌、鼻咽部癌的 转移性淋巴结囊性变所 致。
定性诊断
淋巴结内部回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或髓样癌
定性诊断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 体炎、牙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二维超声
F 淋巴结呈椭圆形均匀性肿 大,长径>5mm,通常为 10mm左 右, 85%的淋巴 结纵横比>2。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并鉴别肿大的性质。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淋巴 结是否肿大。同时,根据肿大的淋巴结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表现,可以初步鉴别 出炎症性肿大、反应性增生肿大、肿瘤性肿大等不同性质的肿大。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有助于诊断淋巴结炎,并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淋巴结炎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强等特征。通过定期进行超声 检查,可以观察炎症消退和恢复的过程,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诊断准确率的局限性
浅表淋巴结位置较浅,易受皮下脂肪 、肌肉、骨骼等干扰,影响超声图像 的清晰度,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如肿瘤 转移、淋巴瘤等,浅表淋巴结超声 诊断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超 声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浅表淋巴 结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随 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将会更 加精准和实用。
05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未来展 望
新型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频超声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获取更 清晰的淋巴结图像,有助 于发现微小病变。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 强淋巴结血流信号,提高 诊断准确性。
三维超声
利用三维超声技术重建淋 巴结立体结构,提供更全 面的信息。
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浅表淋巴结是人体淋巴系统中最易触及的一类淋巴结,其形态、大小、质地等特征可
以通过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评估。
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良性淋巴结病变与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明显的区别。
高频超声检查在浅
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评估浅表淋巴结的形态特征。
良性淋巴结通常呈椭圆形或豆状,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内部回声均匀。
而恶性淋巴结通常具有不规则形状,边界
模糊,并且有时可见周围组织粘连。
恶性淋巴结内部的回声变异,可以观察到囊变、坏死、钙化等不同的特征。
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评估这些形态特征,为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
提供重要的依据。
高频超声检查可以评估浅表淋巴结的大小。
根据研究表明,恶性淋巴结的平均径向增
生速度较快,而良性淋巴结增大较慢。
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并结合
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对于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浅表淋巴结的质地特征。
恶性淋巴结通常质地坚硬,触摸类
似于硬结,而良性淋巴结质地相对较软。
高频超声检查可以通过评估淋巴结的质地,来判
断淋巴结的良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FI:彩色血流信号减少 多环绕在瘤体周围
PWD:为低速小动脉频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管瘤-单纯性淋巴管瘤
椭圆形强回声肿块 轮廓清 内回声不均 内见散在小片状低回声区 CDFI: 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颈部单房囊性淋巴管瘤
肠 系 膜 囊 性 淋 巴 管 瘤
病理声像图 恶性淋巴瘤
CDFI: 在淋巴结周围 中心均可见到彩色血流
信号 从淋巴结门主干出发 分出较多分支伸向皮
髓质 分布整个淋巴结 血流信号为所有肿大淋巴
结最丰富
PWD: 为高速低阻频谱 RI:通常≤0.6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淋巴瘤彩色多普勒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普勒频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转移癌-临床表现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转移癌
PWD: 淋巴结转移癌与一般恶性肿瘤相似 血流阻力指数较高 通常RI:>0.70
舌癌颏下转移淋巴结
喉癌颈部转移淋巴结
舌癌左颌下转移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左颌下淋巴结转移癌多普勒频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临床表现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急性淋巴结炎
CDFI: 结内血管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淋巴结髓质部可见较丰富 较规则树 枝状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进入
PWD:淋巴结内呈低速低阻血流 高于正常淋 巴结内血流速度 速度高低与肿大程度呈正比
急 性 淋 巴 结 炎
急 性 淋 巴结 炎
急性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超声鉴别
根据淋巴结纵横比值 以往大多数学者提出
L/T≥2 多良性 L/T<2多恶性
但目前有学者认为此比值在良恶性之间有较大 交叉现象 与病种及病程均有一定关系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超声鉴别
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发展 淋巴
结内血流分布对淋巴结在良恶性鉴别上可提供较丰 富诊断信息 可据CDFI及CDE对浅表淋巴结血流状态分5种类型
急性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增大 L/T≥2 边界清
内部回声髓质皮质均匀扩大 与急性较难区别
CDFI: 内多无血流信号 或仅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慢 性 淋 巴 结 炎
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慢性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由于淋巴结多聚集在一定部位 收纳一定区域淋巴 所以在临床上发现某部位淋巴结肿大 可推测其收纳 区有病变可能 因此 及时发现肿大淋巴结 正确区分 病变性质 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对恶性肿瘤病人制定治疗计划 恶性肿瘤病人分期
恶性肿瘤病人疗效随访非常重要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深淋巴结收纳深筋膜以内各结构淋巴 多沿动脉排列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分布 浅表淋巴结包括颈 腋下 乳腺 腹股沟及其它浅表部 位淋巴结 腹股沟下浅淋巴结约4-20个 多为7-10个 分为上外侧 上内侧 下内侧 下外侧 中央区 分为近侧群 远侧群 颈部淋巴结约300个 分颏下 下颌下 颈浅 颈深
同前一病人
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上肢 腋部 肩胛部 面部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
多呈椭圆形 形态相对完整 无包膜回声 边界多
欠清 内部回声为不均匀的蜂窝状或囊实混合结构 蜂 窝间隔回声较强 蜂窝腔大小不一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系统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从组织间隙起始 收
集组织液 进入淋巴管 沿淋巴管径路上有许多淋巴 结 向心输送淋巴 经右淋巴管和胸导管注入颈根部 大静脉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全身淋巴结分为浅 深2种 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位于浅筋膜内 收纳浅筋膜 皮肤 淋巴 多沿静脉排列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肿大 多为圆形 椭圆形 不规则形
长径与横径之比(L/T<2) 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
部分为液实性混合回声或无回声 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 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转移癌 较小淋巴结(<1cm)边界多较清晰光滑 较大淋巴结(>1cm)特别是融合淋巴结边 界多较模糊不清 CDFI: 淋巴结转移癌有多血供与少血供 结内血管失去正常分布形态 也有周边 型和无血流型 为淋巴转移癌常见改变 当多个淋巴结融合时 血流可位于融合 间隔上
以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多见 30岁以上少见 轻者无自觉症状 或稍有乏力 低热 食欲不振 盗 汗等中毒症状 以颈部一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常见 双侧颈部淋巴结同时受累 多系血行播散 肿大淋巴结可与皮肤粘连 典型病灶为一侧颈部串珠状结节 大小不一 活 动 推之可滑动 压之不痛或稍痛 常多发亦单发或相 互融合 或与周围组织炎症粘连或边界不清 与皮肤粘 连常固定边界不清 常因颈部包块就诊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另一侧向内凹陷
该处有血管 神经穿入及淋巴管穿出 淋巴结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 内部分为皮质及髓质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血液供应
血液供应很丰富 小动脉由淋巴结门进入1-3条
形成细长直之 直之多进入髓质
进入皮质分支细长而直 无侧枝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功能
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 过滤淋巴液 阻截对机体有害物质
腋淋巴结约15-20个 分外侧 胸肌 肩胛下 中央 腋尖
颈 及 舌 淋 巴 管 和 淋 巴 结
乳 腺 淋 巴 管 及 腋 淋 巴 结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呈椭圆形和蚕豆形
小1mm 大25mm 常聚集成群 位于淋巴管汇入静脉途中 与淋巴管相通
一个淋巴结可有若干输入管及输出管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超声鉴别
Ⅰ型淋巴结门型
Ⅱ型树枝状血流型
Ⅲ型周围型
Ⅳ型网状血流型
Ⅴ型无血流型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超声鉴别
再根据淋巴结形态 大小 内部回声 淋巴结内 血流分布状态 加以区分良恶性较为客观 良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有非特异性炎症和特异 性炎症
恶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有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 转移癌
多见于婴幼儿颈侧锁骨上方和颌下 也可见于口底
腮腺嚼肌区 颞下窝 大多数为多房性 小的略硬 大的柔软有波动感 与表面皮肤粘膜无粘连 边缘不清 表面光滑有弹性 继发感染可突然增大 疼痛 炎症消退后缩小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 肿块呈菱形 壁薄 呈呈线装强回声 后方回声增强 囊内呈无回声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明显肿大 多呈圆形 类圆形或相互融合
不规则状或呈串珠状排列
增值期内部回声不均 可见不全的淋巴结门
干酪坏死期见不归整无回声区 淋巴结门大多
消失 多伴斑片状 蛋壳样钙化斑 可多个融合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结核
CDFI: 增值期见血流信号
干酪坏死 几乎无血流信号 结周边可见 包绕血流信号 串珠状淋巴结在结之间隔上有血流信号 伴有液化坏死 血流信号位于实质部分 PWD: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结核性淋巴结炎彩色多普勒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 仅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
如囊内见较厚分隔 则为多房 多房者形态不规则 向周围浸润 合并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密集细点状回声 CDFI: 内部多无血流信号 周边及个别分隔 暗带内有少许低速静脉血流信号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
多椭圆形 形态相对规整 无包膜回声
边界多欠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蜂窝状或囊实混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正常声像图
纵横比(L/T) 同一切面淋巴结纵径除以横径 是声像图鉴别 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于梭形 长椭圆形 长卵圆形
L/T≥2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趋向于圆形 纵横比
L/T≤2
正 常 淋 巴 结 声 像 图
正常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正常淋巴结多普勒频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探头选择:7.5-12MHz 线阵
超声诊断仪条件:小器官或表浅结构条件 取样容积大小1-5mm 使声速与血流方向夹角为零
பைடு நூலகம்
体位:头颈部及腋下检查 仰卧或侧卧 腹股沟检查取仰卧位 下肢略分开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检查方法 在对称部位 做自身对照 多切面扫查 取淋巴结最大长径及门部清晰切面 冻结 测量同一切面最大长径(L)横径(T) 观察淋巴结部位 形态 包膜 内部回声 与周围脏 器大血管关系 CDFI:观察血流信号分布形态 CDE:清晰显示淋巴结内更小血流信号 PWD:测量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
发病急 常伴全身症状 如发热 疼痛 白细胞增多 淋巴结局部红肿热痛 或波动感 穿刺有脓液 以颈部淋巴结多见 多由口腔或头面部局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