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密社会党组织--青帮

合集下载

青帮:朝廷孵化出来的黑社会

青帮:朝廷孵化出来的黑社会

青帮:朝廷孵化出来的黑社会青帮:朝廷孵化出来的黑社会提起青帮,很多人都是通过电视剧《上海滩》知道的,它是清末到民国初年,上海著名的黑社会组织。

青帮的一些传奇领袖人物,比如黄金荣,杜月笙,也是各种影视文学里描写的对象,那么青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地下秘密组织与正常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最近著名历史研究家吴钩,就在公众微信号”今日值得花时间“上写了一篇文章,详细给我们讲了这个青帮,从形成到壮大的来龙去脉。

大家可能有这样一种印象,既然青帮是黑社会,那就是一批地痞流氓无赖,社会闲散人员为了抗拒执法,成立的犯罪团伙,不过您可想错了,青帮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的漕运水手帮。

宋代之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南方成了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那么往北方定期输送粮食,就成了历代朝廷的重中之重,沿着京杭大运河,南方产的水稻,由朝廷官府的运粮船,川流不息地输送到首都北京,还有北方的长城。

这项业务还有个专有名词,叫漕运。

这可是朝廷的生命线,大动脉,所以到了清代,漕粮押运,是由军事系统负责的,专门有一个漕运总督,官署在京杭大运河南边的起点,江苏。

沿岸各个码头站点仓库,还有粮船上,都有专门的军队护卫,叫旗丁,那么船上的水手呢,是另外雇佣的,每几十条运粮船被称为一个船帮,互相照应,集体管理核算,你看青帮的这个帮,最开始的意思,并不是黑帮。

那为什么这些运粮船上的水手,会逐渐变成黑社会呢?首先是因为待遇太悬殊,举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漕运衙门的官员,和旗丁,就是体制内有编制的公务员,有不错的工资还有津贴,这些水手就是体制外的临时工,收入非常少,一年才不过一二两银子,不够养家糊口,还经常遭到这个漕运衙门的刁难,克扣,可漕运又是个特别辛苦的高危工种,船工整年在大运河上往来,连家都回不了几次。

于是乎,大家知道,人在特别困难的时候,容易对宗教信仰产生依赖,这些漕运水手们,就纷纷加入了当时一种秘密的地下宗教,叫罗教。

从今天角度看,罗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漕运水手们自己组织的工会或者NGO,比如水手这一路运粮,要是没有住的地方,可以借宿在罗教的寺院,要是在运粮路上不幸因公身亡,罗教寺院还提供免费的墓地,罗教还通过水手的自发捐助,给受了工伤或者生病的工友同行发放一点临时救济款。

从青帮到红军--浙南青帮组织的历史变迁

从青帮到红军--浙南青帮组织的历史变迁

从青帮到红军--浙南青帮组织的历史变迁
张敏卿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 青帮是清初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青帮又称"清帮",或"安庆帮",据说最早是运河两岸码头的水手们秘密结社而形成的帮会.运河是隋唐以来"南粮北调"的水运大动脉,到了清代,每年经运河北运的粮食达400多万担,从事运输的水手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张敏卿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6
【相关文献】
1.浙南跨国移民潮的历史变迁 [J], 刘莹
2.20世纪初旅日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历史变迁研究 [J], 郑乐静
3.从漕帮到青帮运河上水手的生存之路 [J], 杨津涛;
4.红军挺进师在浙南实行的两个战略转变 [J], 张志坚
5.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浙南根据地的建立 [J], 张敏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滩最大的帮派,青帮只能称为老二,第一是谁?

上海滩最大的帮派,青帮只能称为老二,第一是谁?

上海滩最大的帮派,青帮只能称为老二,第一是谁?我们知道旧中国是一个小政府的社会,政府的管理是比较稀松的。

因为这,民间产生了很多自治式的团体,也就是所谓的三教九流,其中上海滩是盘踞着三教九流的集合地。

杜月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他就是青帮有名的大佬,在抗日战争事情,还资助过不少的我党人员,其中就连张学良也曾受过他的恩惠。

青帮以前主要业务是漕运,在雍正时期就非常的出名,乾隆登基后,还曾给予青帮一根龙棍,作为青帮的镇帮之宝。

到了同治年间,清朝运粮食不走运河改走海道了。

青帮立帮之本就不存在了。

帮众四散而走。

再出现时,就已经成了上海滩一大黑势力。

这个时候的青帮已经成了聚集黑社会成员的一个招牌,收徒什么的也随便了,只要给钱,就能入会。

最有名的有黄金荣、杜月笙、张啸天这些人。

据说蒋介石还拜黄金荣为师,那年蒋介石在上海炒股票,把老本亏了,欠一笔钱,实在无路可走,就拜在黄金荣门下。

由黄金荣出面借钱,才免了债。

当然,后面蒋介石再出现在上海,就是北伐司令,黄金荣当然识做,把当年拜师的帖子还给了蒋介石。

可即便就是这么厉害的青帮,在上海滩中所有帮派中,也只能排名第二,第一名则是洪门。

这是中国近代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个门派了,最初叫天地会,是一个反清复明组织。

始祖叫殷洪盛,是山西人,曾经组织一支抗清力量。

这股力量后面传到了郑成功、陈近南那里,逐渐转化为洪门。

洪门就是红的意思,因为明朝皇帝姓朱,朱元璋的年号叫洪武。

洪门的行事非常秘密,在各地又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袍哥、三点会、三合会、哥老会等等,其宗旨当然是反清复明,那么,到底有没有反清复明呢?其实是有的。

清末的时候,洪门这些帮派中人出力很大,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这些组织其实都是脱胎于洪门。

一些爱国华侨也属于洪门中人,他们称之为致公堂。

比如司徒美堂。

抗日战争期间,司徒美堂发动海外华侨以捐款捐物等各种方式积极支持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朽贡献。

民国时期今万盛境内的青帮

民国时期今万盛境内的青帮

民国时期今万盛境内的青帮民国时期今万盛境内的青帮孙龙英青帮,原名安清帮、清帮,又名安庆帮、三番子,创建于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

创始人为翁雍、钱坚、潘清(有的野史写为翁麟、钱保、潘安),青帮内部尊称翁、钱、潘“三老”。

青帮设4个总堂口和6个职能部门,4个总堂口的首位头领,被称为“四少”(具体人名不详)。

最初,主要成员是承运清政府漕粮的船工,分布在杭州至通州的大运河沿线。

青帮中最早的一派是以安庆为中心的“江淮四派”(因其设有4个总堂口),或称为“江淮泗派”。

随着其成员的增多,势力的扩大,按照各个不同河段,划为若干势力范围,逐渐形成江淮四派和嘉白、嘉海卫、杭三、兴武四、兴武六等6派,即江湖上称谓的青帮6大帮派。

青帮在各地的支系称为“旗号”,又名“堂口”,其所在地称为“码头”。

清末民国初,运河淤塞不畅,河运逐渐被海运所代替,再加上国内政局动荡,青帮转向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各省发展,势力进一步扩大,人员成份更加复杂。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江沿海人口大量内迁,青帮亦随之开始在川黔设堂口、收徒弟。

由于袍哥组织的势力在川黔比较雄厚,分布地区广,青帮渗入后,与其密切勾结,沆瀣一气,许多袍哥大小头目,也是青帮成员。

一、区境青帮的组织状况青帮传入今万盛区境,是40年代初期,故其活动地域不广,人数较少,势力远不及袍哥。

当时,他们主要活动在南桐煤矿、青羊市、兴隆场、东林煤矿等地区。

南桐煤矿(含桃子荡)地区:大约建立于1941年,帮系和人数不详,每年都要开山门、拜香堂、收徒弟,帮首是陈清和(南桐煤矿机电技术人员)和李永胜(南桐煤矿包工头),帮徒多为南桐煤矿职工,极少数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和桃子荡街上居民。

青羊市(含兴隆场)地区:1946年,四川省綦江县东溪镇青帮“江淮四派”帮首张我诚,为了竟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想在地方上多拉选票,通过青羊市袍哥义字旗号三爷刘清和介绍,来到青羊市开山门、立堂口、收徒弟,发展帮徒300人左右(绝大部分是袍哥成员),帮首为刘清和、陈荣清、陈荣章等人。

我国黑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帮会活动

我国黑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帮会活动

我国黑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帮会活动。

封建帮会就是模仿封建家族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但他们毕竟不是血缘的家族组织,具体来说,帮是以师徒宗法关系为纽带,是封建行会的变异形态。

19世纪末期以来,帮会互相渗透、混合生长,人们遂以帮会统称之。

从18世纪中叶清朝帮会到今日的黑社会犯罪,历时二百余年,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社会、港澳台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内地的社会主义社会四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清朝三大帮会即天地会(洪门)、青帮和哥老会(红帮),从组织形式、思想意识、文化传统、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对于今日黑社会犯罪的深远影响。

青帮主要活动范围:浙、赣、苏、皖、鲁、豫。

洪帮主要活动范围:遍布全国,以长江流域各地和福建、两广为多。

哥老会(红帮)也可以说是源出洪门,主要分布于:川、陕、两湖、两广、苏、皖、浙、豫、云贵、新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帮会组织组织和帮派分子的同时,对于依附国民党而又不肯悔改的反动帮会和黑社会势力,采取坚决打击和镇压,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25年间,黑社会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在中国内地绝迹。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出现的,它从一开始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境外黑社会的渗透,二是境内黑社会犯罪的孳生。

在其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切合作乃至最终的合流,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这也预示着中国黑社会犯罪组织或迟或早奖发展成为跨国犯罪组织。

境外黑社会来源也在逐渐扩大,主要来自香港、其次是澳门和台湾,然后是日本、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外的犯罪组织。

境内外犯罪活动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犯罪日益多样化,走私、贩毒、贩卖枪支、弹药、组织偷渡、贩卖人口、控制赌博卖淫色情行业、造假币、敲诈勒索、抢劫、杀人、洗钱等等。

境内外的黑社会势力的勾结和合作越来越严重。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的发展规律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一般表现为:一般犯罪团伙→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黑社会的犯罪组织。

【冷文】朝廷孵出黑社会

【冷文】朝廷孵出黑社会

朝廷孵出黑社会本文看点.png今日值得花时间.png青帮的前身是水手行帮说起青帮,大家都知道它是清末民初三大秘密会党之一(另两个是洪门、红帮),也是近代上海一支非常重要的隐秘社会势力,当时盘踞上海滩的军政要人如张仁奎、张树声(冯玉祥部下),世家子弟如袁克文(袁世凯次子)、阮慕白,商界闻人如虞洽卿、顾竹轩,黑社会大佬如黄金荣、杜月笙,等等,都是青帮中人。

青帮跺一脚,半个上海滩都会抖三抖。

青帮又名清帮、安清帮,其来历可以追溯到清初的漕运水手行帮,与明清秘密宗教罗教也有极深的渊源。

青帮秘籍《通草》是这样记述的:“康熙皇帝又为南漕朝夕踌躇,意将南方诸郡民税漕粮移运北京,以为满蒙禄食。

传旨午门外张挂皇榜,招募义士,护国匡漕。

翁、钱、潘三位老祖揭下皇榜,康熙皇帝下旨,命三位义士领帮匡漕,潘祖为正统,翁祖为左统,钱祖为右统。

三祖奉了皇帝圣旨,领运通漕,名为安清帮。

雍正四年,船齐下水,开始运粮。

翁、钱、潘三祖因人类不齐,殊难约束,经漕督何公立邦奏明,恩准三祖各开山门,广收弟子,支配各船服务。

再由徒传徒,人才日众。

全帮合力合心,漕运于斯为盛。

”但这一“奉旨护国匡漕”的“光明出身”,其实是帮会中人以讹传讹或故意杜撰出来的。

按清廷官方文件的记载,青帮的“翁、钱、潘三祖”原本是晚明的罗教信徒,从北方密云县到杭州府传教。

罗教宣扬“无生父母”为救世主、“真空家乡”为芸芸众生的最后归宿,信罗教者可得拯救,免堕轮回。

在杭州北新关外码头附近、漕船停泊之所,翁、钱、潘三人各修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经,后人遂将这三庵称为翁庵、钱庵、潘庵。

虽然三庵成了漕船“回空”(指漕粮运至北京后,空船返回)之时,水手们上岸驻足容留之所,但“三祖揭皇榜”之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漕运作为给京城与军队供粮的生命线,事关重大,也不可能交由民间义士“承包”领运。

所谓的“翁、钱、潘三祖”招兵买马、成立帮派,更是冒犯了朝廷的心腹大忌,岂可能获得皇帝的“恩准”?事实上,清代的漕粮押运,是由军事系统负责的,朝廷专设漕运总督驻在江苏,统辖与漕运有关的行政官员与卫军。

浙西青帮:辛亥革命前赴后继反清的黑社会

浙西青帮:辛亥革命前赴后继反清的黑社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浙西青帮:辛亥革命前赴后继反清的黑社会导语: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目前仍存在-些研究的空白点,以余孟庭为首的浙西青帮反清活动即是一例。

长期以来,红帮和浙东会党的活动情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目前仍存在-些研究的空白点,以余孟庭为首的浙西青帮反清活动即是一例。

长期以来,红帮和浙东会党的活动情况为学者们所瞩目,而浙西青帮则不仅在清朝官方文件中被嗤之为:“专事贩盐聚赌,有时亦抢劫勒赎之徒”,其活动大多被视为匪乱,也较少得研究者的眷顾。

青帮是从清代漕运船帮中脱胎出来的秘密结社,主要集中在江浙船帮中。

太平天国以后的青帮主要是由失业的漕运水平与长期依附槽船贩运私盐的盐枭组成,失去职业依托的青帮在粮船停废之后,与青皮党相结合,从事贩运私盐的非法活动。

太平天国后,太湖湖面上出现了枪船帮会组织,与青帮的联系十分密切,并采用青帮的办法开门收徒,并与清代水师通声气,光绪二十六、七年(1900、1901)之间,以余孟亭为首的青帮势力已深入散兵游勇之中,其头目大部分投入清军。

其残余则依附于青帮。

青帮内分三派:一是主帮,浙东温台人为主;一是客帮,皖北江北人为主;别号巢湖帮,在太湖上势力最大的青帮是“巢湖帮”,后南下人浙江一带活动,凡江南、皖南、浙西诸府之流氓光蛋,都属此流派。

丁术之冬,戍申之春,与清兵相角逐之余孟庭、夏竹林等,也属私贩党。

辛亥革命发生前的数年间,浙西地区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战争的蹂躏,已成了土地荒芜、瘟疫肆虐、人口锐减、赋税繁重、官场腐败之地,再加上二十世纪初,列强加快了对浙江的侵略步伐,使得以余盂庭、夏竹林为渠魁的浙西青帮活动加剧,他们常聚集在太湖附近,只因太湖地区,港汊较多便于匪船活动。

他们平日以生活常识分享。

由近代上海滩青帮探源秘密社会

由近代上海滩青帮探源秘密社会

由近代上海滩青帮探源秘密社会
左冲;高尹生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6)003
【摘要】近代上海滩青帮既不是土匪,也不是盗贼,也不是革命党,而是以秘密社会的钵体生存在政府管辖的社会中,在对立的同时谋求自身尊严和巨大经济利益,同时努力披上合法的外衣.多数或许说能够持续存在而不反政府.试图从对上海青帮这个中国最大的帮会组织起源的再研究入手,来揭示秘密社会产生的规律,或许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所贡献.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左冲;高尹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青帮头面人物的阶层分析——以《近代家里知闻录》为中心[J], 曹春婷;邵雍
2.上海滩十里洋场:青帮大亨们的时代和末路 [J],
3.上海滩十里洋场:青帮大亨们的时代和末路 [J],
4.当汉奸的上海滩青帮大亨被保镖枪杀 [J], 韩福东;
5.社会学视野下近代秘密社会生存模式变迁 [J], 陆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恭送祖师回仙山,香堂家礼已办完。有老祖 驾来降坛,望空谢祖跪平川。三位祖师头前 走,护法小爷在后头。祖师拨云往下看,看 见儿孙笑连天。
路漫漫其悠远
2、大香堂
[1]地点:圆门(和尚庙)、万门(道士庵)、 舱门(粮船上)、正门(祠堂内)、财门(店 铺内)、宅门(居家内)
[2]执事:置堂师、请祖师、陪堂师、上香师、 左护法师、右护法师、文巡堂师、武巡堂师、 值堂师、引进师、传道师、本命师。
路漫漫其悠远
二、组织结构和开香堂仪式
(一)组织结构 (二)开香堂仪式
路漫漫其悠远
(一)组织结构
1、家长制的纵向结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兄弟如 手足”。“义气团结、互帮互助。有饭大家吃 ,有衣大家穿。有福同享。”“师父领进门, 交情在各人。”
2、辈分: 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性、 元明兴礼、大通悟觉(或无学)。 万象依归、戒律传宝、化渡心回、普门开放、 光照乾坤、代发修行。
路漫漫其悠远
家法十条
第一,初犯帮规者,轻则申斥,重则请家法处治。再犯时 ,用定香在臂上烧“犯规”二字,并加斥革。如犯叛逆罪 ,捆在铁锚上烧死。
第二,初次忤逆双亲者,轻则申斥,重则请家法处治。再 犯时,用定香在胸前烧“不孝”二字,并加斥革。如犯逆 伦罪,捆在铁锚上烧死。
第三,初次不遵师训,妄言妄行者,轻者申斥,重则请家 法处治。再犯时,用定香在臂上烧“顽民”二字,斥革。 第四,初次不敬长上者,轻则申斥,重则请家法处治。 再犯时,用定香在臂上烧“不敬”二字,斥革。
中国秘密社会党组织--青 帮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4
青帮
一、青帮源流 二、组织结构和开香堂仪式 三、帮规和密约 四、青红帮合流及其罪恶活动 五、本章思考题 六、参考书目
路漫漫其悠远
一、青帮源流
1、帮内传说 2、形成过程
路漫漫其悠远
本资料来源
路漫漫其悠远
帮内传说
1、罗教。创始人罗清,道号净清,俗名罗鸿,在明正 德年间著《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 邪显证钥匙卷》(上下册)、《正邪除疑自在卷》 、《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卷》。
路漫漫其悠远
十戒
1、戒万恶淫乱; 2、戒断路行凶; 3、戒偷盗诈骗; 4、戒邪言咒语; 5、戒讼棍害人; 6、戒毒药伤生; 7、戒假正欺人; 8、戒倚众欺寡; 9、戒倚大欺小; 10、戒酗酒吸毒。
路漫漫其悠远
十要
►一、要孝顺父母; ►二、要热心公益; ►三、要尊敬长上; ►四、要兄友弟恭; ►五、要夫妇和顺; ►六、要和睦乡里; ►七、要交友信诚; ►八、要正心修身; ►九、要时行方便; ►十、要惜老怜贫。
1、十大帮规:不准欺师灭祖、不准蔑视前 人、不准扒灰捣扰(又叫扒灰倒笼)、不 准奸盗邪淫、不准江湖乱道、不准引法代 跳、不准扰乱帮规、不准以卑为尊、不准 开闸放水、不准欺软凌弱。
2、十禁、十戒、十要、家法十条。
路漫漫其悠远
十禁
1、禁止一徒投拜二师。 2、禁止父子同帮同辈。 3、禁止师过舫另拜师。 4、禁止关山门再收人。 5、禁止徒不收师竞收。 6、禁止兄为师弟为徒。 7、禁止与本帮作引进。 8、禁止师过舫代替。 9、禁止入道后辱骂人。 10、禁止香头高自夸高。
► 三代:曾祖崔福、祖崔阳春、父崔瑞亭 ► 门生崔书仙叩呈,民国二十年九月三日
路漫漫其堂 附图
2、 大香堂 附图1、2 刑事香堂 评事香堂 法停度香堂
路漫漫其悠远
小香堂
[1]对联:上联-未入会孝天伦名扬寸步;下联已进道尊师训誉满五湖;横批-安清护我。
[2]本命师、传道师、引进师。 [3]净三业:净面去尘、净口刷污、净心明性。 [4]进小香堂 [5]送祖:
2、通草。又名通漕、统抄,帮内秘籍,称康熙或雍正 或乾隆几朝由翁岩、钱坚、潘清创立。
3、名称其它来源: (1)安清道友会,江淮一带漕运水手组织; (2)安庆帮; (3)安清帮; (4)青皮党; (5)潘门、潘家、三番子。
路漫漫其悠远
本资料来源
路漫漫其悠远
通草
►内容记载青帮源流、粮船制度、帮规、 开堂仪式、切口等,很多是牵强附会的 。
路漫漫其悠远
刑事香堂、评事香堂、法停度香堂
►刑事香堂:审问帮中犯规的成员,公议处分 的办法。
►评事香堂:讨论解决同道的纠纷,帮丧助婚 、集金摊分等各种适宜。
►法停度香堂:为师因年高或其他原因,收大 法永不守徒,宣告闭山门
路漫漫其悠远
三、帮规与密约 (一) 帮规 (二) 密约
路漫漫其悠远
(一)帮规
[3]对联:上联-三皈五戒渡化三千贤弟子(安 清不分远和近),下联-千年万代传流百般好 师徒(三祖传留到如今);横批-义气千秋
[4]训诫:
路漫漫其悠远
►前人开香堂,后人上钱粮。不来不怪,来就 要戒。粮船跳板三丈三,进门容易出门难。 进门求的五个字,敬学求吃怕。敬的是天地 君亲师,学的是仁义礼智信,求的是四季平 安福,吃的是水木水火土,怕的是生老病死 苦。奉行的八德,就是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铁树不开花,安清不分家,铁树一开花, 分帮不分家。三分安帮,七分交情。前人领 进门,交情在个人……
►按照通草说法,青帮的创立是因为清政 府兴办漕运。
►翁钱潘创立青帮后,以达摩为始祖,金 碧峰(法名清源,清字辈)为第一代祖 师,罗清为第二代祖师,陆逵为第三代 祖师。
路漫漫其悠远
形成过程
1、漕运水手的行帮组织。证书、帮徽 2、水手帮会形成的转折。乾隆三十三年
(1768),清政府平毁苏杭的罗教庵 堂。
3、门生帖:1、2
路漫漫其悠远
► 某老夫子上某 下 某 惠 存


► 现生职业 永久住址
附1:门生帖格式
路漫漫其悠远
年 月 日 时建生
受业某某某年 岁 省 县
► 曾祖父
祖父

► 某老 夫子
座前
受业某某某谨拜
►年 月

附2:门生帖
►门生崔叔仙,32岁,江苏省高邮县人, 承杜风举军长,戴介屏师长介绍,自愿 拜在张老太爷金公麾下为徒,终身聆训 ,听候驱策。
路漫漫其悠远
第六,初次殴打帮中老少者,轻则申斥,重则请家法处治。再犯 时,用定香在臂上烧“强暴”二字,斥革。
第七,初次违国法所禁不道德之事者,轻则申斥,重则请家法处 治。再犯重大罪时,用定香在臂上烧“莠民”二字,斥革。
第八,初次诽谤仙、佛、菩萨以及一切宗教者,轻则申斥,重则 请家法处治。再犯时,用定香在臂上烧“妄为”二字,斥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