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 论文
赖氨酸发酵研究进展

发酵科技通讯第42卷赖氨酸发酵研究进展王欣许宏贤段钢(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8)摘要:赖氨酸是仅次于谷氨酸的第二大氨基酸,目前主要用发酵法生产。
本文从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工艺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生产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赖氨酸发酵营养因子溶氧建模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一种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而植物中所含的赖氨酸很少,被称为植物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约90%的赖氨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约5%用作食品添加剂,其余5%用作医药中间体I”。
L一赖氨酸最初是从蛋白质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后来又出现了化学合成法和酶法,但是化学合成法使用己内酰胺和环己烯等剧毒原料,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而酶法也存在酶活不稳定,规模小和成本高的缺点。
直到1960年H本采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生产赖氨酸获得成功,才真正推动了赖氨酸生产的研究开发,直接发酵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赖氨酸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聊城希杰、宁夏伊品、山东金玉米、安徽丰原生化等[21,其中长春大成集团的赖氨酸生产能力已经居于世界首位。
国外生产赖氨酸的企业主要有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美国A D M公司、韩国希杰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
工业生产中最高产酸率已经提高到1809/L,提取收率也达到90%左右。
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主要微生物有棒状杆菌、短杆菌、念球菌、诺卡氏菌、埃希氏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加斯酵母等。
目前国内外用于上业大生产的菌株多为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杆菌及其突变株【3】。
本文笔者主要从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发酵过程的放大与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1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1.1碳源在赖氨酸生产中,能够提供碳源的物质很多,有淀粉、糖蜜、葡萄糖、醋酸、苯甲酸、乙醇和烃类等,但是日前实现产业化的只有糖蜜、淀粉和醋酸三种原料路线。
赖氨酸高产菌株选育论文

赖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摘要]:赖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用氨基酸,需求量一直在不断增长。
传统的赖氨酸生产菌株都是多年来是经过多轮随机突变和筛选得到,而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及对生物代谢过程的了解,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代谢途径,提高赖氨酸产量。
目前有不少成功将野生菌株改造为高产菌株的案例,他们都可以作为合理设计代谢途径并结合各种组学进行微生物代谢途径改造的基础。
本文主要描述通过代谢途径改造并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得到赖氨酸高产菌株的方法。
[关键词]:赖氨酸菌种选育基因改造高通量筛选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12- 0052 -03l-赖氨酸作为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被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强化剂和医药产品等方面。
随着l-赖氨酸的需求量急剧增加,l-赖氨酸的生产开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选育出优良菌种是其技术的关键。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微生物依靠其代谢调节系统,趋向于快速生长和繁殖。
但发酵工业需要培养微生物使其积累大量赖氨酸。
所以要采取种种措施打破微生物的正常代谢,积累更多的赖氨酸。
菌种选育的目的是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一个合适的赖氨酸高产菌株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培养条件易于控制;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菌种不易变异退化;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在菌种选育中,若采用传统的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1,2],微生物可遗传的特性发生变化称变异,是微生物产生变种的根源,也是育种的基础。
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基因变化。
但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往往不能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因此要利用诱变剂提高菌种的突变频率。
虽然人工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和扩大变异谱,速度快,方法简便,但是由于基因突变为随机突变,必须与大规模的筛选工作相配合,因此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筛选;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使一些未发现有转化、转导和结合等现象的原核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不同种、属、科甚至更远缘的微生物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新物种。
赖氨酸

赖氨酸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赖氨酸是合成脑神经、生物细胞核蛋白及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份,是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之一,营养学家把它列为“第一缺乏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若缺乏,其它氨基酸利用效率将明显降低,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使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赖氨酸在生物体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饲料等工业。
赖氨酸工业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谷氨酸的第二大氨基酸工业。
1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在实际生产及应用中,游离的L-赖氨酸非常容易产生潮解现象,发黄变质,且带有刺激性的腥味,不便于长期贮存。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把L-赖氨酸制成L-赖氨酸盐酸盐或L-赖氨酸硫酸盐的颗粒状的物料形式以便于贮存、运输与使用。
除非特殊需要,则以液体的物料形态被直接快速应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生产赖氨酸的主要方法有提取法、合成法、化学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共4 种。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微生物发酵法,其次是化学酶法。
但化学酶法在国外仅有几家规模均不太大的企业在生产,目前为止国内还未有一家。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主要用微生物直接发酵法和化学酶法两种工艺生产赖氨酸。
现在以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应用,年总产能已达近160 万t。
我国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年产能也已突破60万t,仅饲料级的赖氨酸产量就已突破了45 万t。
目前国内最好水平为产酸可达17%,转化率62%,综合收得率98%,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1.1 L-赖氨酸盐酸盐的生产方法98.5%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工艺:淀粉浆制糖→赖氨酸发酵→膜滤离交→酸化、蒸发结晶→赖氨酸盐酸盐产品。
1.2 L-赖氨酸硫酸盐的生产方法65%赖氨酸硫酸盐生产工艺:淀粉浆制糖→赖氨酸发酵→酸化浓缩→喷雾造粒→赖氨酸硫酸盐产品。
2 賴氨酸的應用情況2.1賴氨酸在醫藥上的應用賴氨酸是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合成人体激素、酶及抗体的原料,參与人体新成代謝和各种生理活動,賴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各种氨基酸輸液配方中基本上都有。
赖氨酸生物学功能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赖氨酸生物学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学中,赖氨酸被认为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即人体无法自行合成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的一种营养物质。
赖氨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对赖氨酸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概述和解释,深入探讨赖氨酸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缺乏或过剩可能对人体带来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主题和目的;接下来章节将详细介绍赖氨酸的生物学功能、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缺乏或过剩带来的影响;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赖氨酸生物学功能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赖氨酸在生物学中扮演的角色,并强调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赖氨酸生物学功能的概述与解释,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作用机制及其合理摄入对人体的益处。
深入研究赖氨酸的功能与代谢调节,可以为临床治疗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提供启示。
2. 赖氨酸生物学功能2.1 定义与特性赖氨酸(Lysine)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意味着人体无法自主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赖氨酸具有许多特性,包括它是蛋白质的构建块之一,参与身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调节。
2.2 生理作用赖氨酸在细胞和组织中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
首先,它是合成和修复蛋白质的关键组分。
赖氨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二级结构形成,在维持身体健康和修复受损组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赖氨酸也在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是抗体产生所需的材料之一,对于保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赖氨酸还能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并促进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理作用是赖氨酸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及神经系统功能维持。
赖氨酸在合成和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肾上腺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些神经递质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调节情绪以及促进神经传递至关重要。
2.3 代谢途径与调节机制赖氨酸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进行降解和利用。
L-赖氨酸的生产工艺研究

L-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研究摘要: L-赖氨酸是人体和动物所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中最重要的一种。
L-赖氨酸是国际市场上发展前景良好的产品,消费需求每年以7-10%的速度递增,国内年产量则以每年20-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
目前生产赖氨酸最主要的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
本文从赖氨酸的生产现状、生产方法,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调控以及赖氨酸生产菌种的选育和生产赖氨酸的前景展望这几个方面综述了赖氨酸生产工艺。
关键词: 赖氨酸;发酵;菌种;展望前言赖氨酸(Lysine) 的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有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 型(消旋)三种旋学异构体。
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不能参加转氨作用[1]。
人类和动物可吸收利用的只有L型。
它对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改善人类膳食营养和动物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
L-赖氨酸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
全球约9 0%的赖氨酸用作饲料添加剂,约5%用作食品添加剂,其余5%用作医药中间体[2]。
目前,全球赖氨酸年总需求量约为85万t/a,年增长率为7%一8%。
现全球赖氨酸总产能约为80万t/a,产量较大的是日本味之素公司(26万t/a)、美国ADM公司、BASF韩国公司和协和发酵工业公司等。
国内赖氨酸需求量估计在13万t/a左右。
赖氨酸应用范围较广,2003年以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大国。
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赖氨酸厂主要有广西赖氨酸公司、福建大泉赖氨酸有限公司、四川川化味之素有限公司、大成赖氨酸厂、肇东赖氨酸厂等。
文章从赖氨酸的生产现状、生产方法,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调控以及赖氨酸生产菌种的选育和生产赖氨酸的前景展望等方面论述了赖氨酸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1赖氨酸生产现状L-赖氨酸最初是从蛋白质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蛋白质水解法一般以动物血粉为原料,此法最多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但是原料来源很有限,仅适合小规模生产。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赖氨酸是生命体中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是多样而复杂的,涉及到多个酶催化的反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对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第一节:赖氨酸概述赖氨酸是一种必需的氨基酸,仅能从食品或其他有机物中获取,人和动物体内都需要赖氨酸来合成蛋白质。
在植物体内,赖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组成部分,还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如DNA合成、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
第二节: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根据研究,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主要有四条主要途径:Shikimate通路、转移RNA途径、鸟氨酸途径和Orn转移酶途径。
其中,Shikimate通路是合成赖氨酸的重要路径,可以说是植物细胞中其他途径的基础。
Shikimate通路的开始是7个碳酸分子与3个磷酸甘油酸分子的缩合反应,生成苯丙酮酸。
随后经过多种催化反应,最终合成出赖氨酸的前体-5-碳基-磷酸化酮酸。
在后续的转化过程中,5-碳基-磷酸化酮酸可以通过C_4小分子酰辅酶作为底物形成多烯酸、甜菜碱和赖氨酸等。
第三节: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其中,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成为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转录组学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识别出参与赖氨酸合成代谢通路的基因以及其定量表达的差异。
代谢组学技术则能够直接检测出参与赖氨酸合成通路的各种代谢产物,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体内代谢反应的动态变化。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导入人工设计的基因,为植物细胞中赖氨酸合成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对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个领域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例如,植物细胞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调控机制、不同信号通路与赖氨酸产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植物细胞代谢网络的深入探索。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__综述)

L-赖氨酸的生产工艺研究摘要: 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的9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并且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
目前生产赖氨酸最主要的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
本文从赖氨酸的生产现状、生产方法,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调控以及赖氨酸生产菌种的选育和生产赖氨酸的前景展望这几个方面综述了赖氨酸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赖氨酸;发酵;离子交换;菌种;超滤Abstract: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for human beings andanimals, Lysine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harmaceutical ,food and forage. At present, the fermentation is the frequently usedmethod of Lysine production . This artic stated the research evolutionfocused on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situation,production method,metabolic control and regulation and prospect of Lysine. Keywords: Lysine; fermentation; ion exchange; strain; ultrafiltration目录前言 (2)1 赖氨酸生产现状 (2)2 赖氨酸工业生产方法概述 (3)2.1 合成法 (3)2 .3 酶法 (3)2 .4 发酵法 (3)3 发酵法生产赖氨酸工业技术 (4)3.1 生产菌种 (4)3.2 发酵 (5)3.3 提取 (5)3.4 浓缩和结晶 (6)4 微生物生产赖氨酸的前景展望 (6)[参考文献] (7)前言赖氨酸(Lysine) 的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有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 型(消旋)三种旋学异构体。
犊牛论文:犊牛 代乳品 氨基酸模型 赖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犊牛论文:0~2月龄犊牛代乳品中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适宜模式的研究【中文摘要】本论文以新生荷斯坦犊牛为试验动物,研究犊牛代乳品(MR)中不同的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及苏氨酸(Thr)比例和含量对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得出犊牛MR中适宜的Lys、Met、Thr模型,为犊牛的AA营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试验一MR中不同的Lys、Met、Thr比例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采用AA部分扣除法。
选取24头新生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A 相对平衡(PC)组MRLys、Met、Thr含量依次为2.34%、0.72%和1.80%;其余3个处理组是依次将PC组中的Lys、Met和Thr扣除30%,非扣除的AA保持不变。
研究日粮中不同Lys、Met、Thr的添加模式对0~2月龄荷斯坦犊牛的生长性能、物质代谢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试验持续8周,分别在试验的0、2、4、6和8周龄晨饲前称重、测定体尺、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分析,并分别在犊牛2~3周龄和5~6周龄期间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犊牛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G/F)均显著提高(P<0.05);PC(AA相对平衡)组全期G...【英文摘要】Newborn Holstein calves were used in a series of trial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ys, Met and Thr ratios and levels in milk replacers (MR)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and serum biochemicalparameters, to estimate the proper pattern of Lys, Met and Thr. The specific experiments were listed as follows:Experiment 1 : Effects of different Lys, Met and Thr ratios in MR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calves....【关键词】犊牛代乳品氨基酸模型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英文关键词】calves milk replacers amino acid pattern Lys Met Thr【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0~2月龄犊牛代乳品中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适宜模式的研究摘要6-7Abstract7-8第一章绪论15-24 1.1 犊牛对氨基酸需要的特点15-16 1.2 氨基酸对犊牛的营养作用16-18 1.2.1 赖氨酸16 1.2.2 蛋氨酸16-17 1.2.3 苏氨酸17-18 1.3 犊牛氨基酸需要的研究进展18-19 1.4 动物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方法19-22 1.4.1 析因法19 1.4.2 剂量效应法19-20 1.4.3 氨基酸部分扣除法20-22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2 1.6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1.6.1 研究内容22 1.6.2 技术路线22-24第二章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4-39 2.1 材料与方法24-27 2.1.1 试验设计24-25 2.1.2 动物选择与饲粮配方25-26 2.1.3 饲养管理26 2.1.4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26-27 2.1.5 统计方法27 2.2 试验结果27-36 2.2.1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27-29 2.2.2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29-31 2.2.3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1-33 2.2.4 代乳品中氨基酸的适宜比例33-36 2.3 讨论36-38 2.3.1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36 2.3.2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36-37 2.3.3 不同氨基酸比例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7-38 2.3.4 代乳品中氨基酸的适宜比例38 2.4 小结38-39第三章不同氨基酸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9-49 3.1 材料与方法39-41 3.1.1 试验设计39 3.1.2 试验日粮39-40 3.1.3 饲养管理40 3.1.4 样品采集40-41 3.1.5 测定指标41 3.1.6 统计方法41 3.2 试验结果41-46 3.2.1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41-43 3.2.2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43-45 3.2.3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血清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45-46 3.3 讨论46-48 3.3.1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46-47 3.3.2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47-48 3.3.3 赖、蛋、苏氨酸水平对犊牛血清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48 3.4 结论48-49第四章全文结论49-50 4.1 论文总体结论49 4.2 创新点49 4.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9-50参考文献50-56试验照片56-57致谢57-58作者简介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