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浅谈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科学技术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其主要理
念有五个: 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自然;④关爱生活;⑤个性发展。
它所培养的目标是: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
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对社会有利的四有人才。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
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
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
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
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
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
失了……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
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
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
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
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
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
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
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
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老师成了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
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
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
观。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讨论的形式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
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
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
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
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二、课堂活动体验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
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
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
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
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可谓是荒了自家的地,
种了别人的田。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
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
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
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体态语言也要适当,要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
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备受鼓舞。但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老师评价语言
单一,苍白。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
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
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
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
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多的表
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
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评价不客观。我们倡导赞赏,但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
现了错误,对其中的点滴创新思维也要肯定。但对于错误,老师要真诚地纠正学生的
错误,使学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知对错要有明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
词。课堂上老师对
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抓住要害,对其精彩处给予赞扬,对其不当处给予点评,总是
以“不错”“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论。
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
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
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
自评和互评。
四、课堂老师地位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
谐的师生关系。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
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产生了一种 “自主”变 “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想怎么
学就怎么学,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也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讨论更多的
停留在表象、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怕一提
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
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
师不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老师不敢讲授。课堂上,老师全由学生发表看法,不管学生发表看法是否全面,是
否清晰,到最后老师来个模糊结束,让学生不知所云。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
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
什么时候讲。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出现在自
己的教学中、曾在听课学习中发现到,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
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让我们一些人走
了形式化和绝对化的路子。我们有的太急噪冒进、有的不懂要旨、有的走了极端,
提倡了新的,便否定了旧的……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
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
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新课改,让我们不再“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
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
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
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