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材料及成型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聚氨酯pu生产工艺

聚氨酯pu生产工艺

聚氨酯pu生产工艺
聚氨酯(PU)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聚氨酯的主要原料是异氰酸酯(如MDI、TDI 等)、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和链延长剂等。

这些原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制,并进行精确称量和混合。

2. 预聚合反应:将异氰酸酯和聚醚等原料进行预聚合反应。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异氰酸酯与聚醚中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酯酰基和尿素结构的中间产物。

3. 加热反应:将预聚合物进行加热反应,使链延长剂与预聚合物中的异氰酸酯的尿素化产物发生反应。

这一步骤主要是进行链延长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到增加,并形成聚氨酯的主链。

4. 凝固和成型:将反应得到的聚氨酯混合物进行凝固和成型。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聚氨酯的液态物质固化成为固态材料。

5. 放热和固化:聚氨酯在凝固和成型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控制和排热。

同时,聚氨酯的固化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使其达到稳定的性能。

6. 后处理和检验:对聚氨酯制品进行后处理和检验。

后处理包括除胶、修整等工序,以提高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检验包括常
规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以上是聚氨酯的基本生产工艺,具体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以确保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聚氨酯制品。

聚氨酯泡沫塑料——高化实验报告

聚氨酯泡沫塑料——高化实验报告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2011011743 分1 黄浩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反应原理。

2. 了解各组份的作用及影响。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使用聚醚与异氰酸酯扩链生成预聚体,并利用水和异氰酸酯的反应来发泡并进一步延长分子链,最终生成多孔松软的发泡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合成可分为三个方面:1. 预聚体的合成。

由二异氰酸酯单体与聚醚330N反应生成含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

2. 发泡与扩链。

在预聚体中加入适量的水,异氰酸酯端基与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随机分解生成一级胺与CO2,放出的CO2气体上升膨胀,在聚合物中形成气泡,并且生成的一级胺可与聚氨酯、二异氰酸酯进一步发生扩链反应。

3. 交联固化。

游离的异氰酸酯基与脲基上的活泼氢反应,使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在本实验中,合成的是软质泡沫塑料,交联反应相对较少,但也存在。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软硬取决于所用的羟基聚醚或聚酯,使用较高分子量及相应较低羟值的线型聚醚或聚酯时,得到的产物交联度较低,制得的是线性聚氨酯,为软质泡沫塑料;若用短链或支链的多羟基聚醚或聚酯,所得聚氨酯的交联密度高,为硬质泡沫塑料,伸长率小于10%,复原慢;此外还有半硬质泡沫塑料,性能在上述两种之间。

除了软硬之外,泡沫塑料还有开孔和闭孔之分,前者类似于海绵,具有相互联通的小孔结构,而后者则是由高聚物包裹起来的气囊所构成。

在发泡塑料中,多孔结构可以由聚合本身放出,也可以加入发泡剂,如碳酸氢铵、挥发性溶剂,或者直接在预聚物中吹入气体。

聚氨酯属于聚合反应本身产生气体,异氰酸酯可以与任何带有活泼氢的物质反应,当与水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胺类,后者会继续与异氰酸酯反应,即扩链。

在泡沫塑料的制备过程中,也会使用催化剂,二价的有机锡、锌盐或三级胺,都能活化异氰酸酯。

聚氨酯泡沫塑料有三种制备方法,分别是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和一步法,前两者是先聚合、扩链生成预聚体,再进行发泡、交联等,适于制备硬质泡沫塑料。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艺,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海绵制品,
如床垫、沙发垫、汽车座椅等。

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弹性、透气性和舒适性的海绵制品,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青睐。

首先,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的原料主要包括聚醚型或聚酯型的聚氨酯原料、气
体发泡剂、助剂和颜料。

其中,聚氨酯原料是主要的成型材料,气体发泡剂用于在制品内部形成气泡,助剂则用于调整发泡体系的性能,颜料则用于为海绵制品着色。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聚氨酯原料与气体发泡剂、助剂充分混合,形成均
匀的发泡体系。

然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利用模具的特定结构和加热系统,使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发泡反应。

在发泡过程中,气体发泡剂释放气体,使混合物体积膨胀,形成具有开放细胞结构的海绵制品。

发泡反应完成后,海绵制品需要经过一定的固化和后处理工艺,以保证制品的
稳定性和品质。

在固化过程中,海绵制品会逐渐凝固和硬化,形成最终的产品形态。

同时,海绵制品还需要进行切割、修整、磨光等后处理工艺,以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

总的来说,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是一种高效、灵活和环保的生产工艺,可以生
产出各种类型的海绵制品,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医疗等领域。

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海绵制品。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
二、原料混合
将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水和辅助剂等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混
合桶中,使用搅拌器将原料充分混合,确保原料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团聚
或分层现象。

三、发泡
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发泡器中,通过氮气的压力将原料喷射到模具中,使其在模具内部充分膨胀发泡。

发泡过程中需要控制发泡时间和发泡量,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四、成型
在发泡后,聚氨酯硬泡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过程中可以采用压力成型
或真空吸塑成型等方法,将发泡体与所需形状的模具相贴合,并施加一定
的压力或真空,使其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五、固化
成型后的聚氨酯硬泡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化才能获得最终的硬度和
强度。

固化过程中可以采用自然固化或加热固化等方法,根据产品要求进
行选择。

六、后处理
固化后的聚氨酯硬泡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工序,如修整、打磨、清洁等,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

七、质检
最后,需要对生产出的聚氨酯硬泡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硬度测试、密度测量等,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聚氨酯硬泡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原料混合、发泡、成型、固化、后处理和质检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聚氨酯硬泡制品。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

聚氨酯发泡工艺一、发泡聚氨酯的优点发泡聚氨酯由双组分组成,甲组分为多元醇,乙组分为异氰酸酯,施工时两组分进入喷涂机械中混合喷出,呈雾状,一分钟发泡凝固成型。

这种材料近几年才引进,用于建筑保温防水经过二、三年的使用,有较多的了解,优点很多,使用范围很广。

1.保温性能好。

导热系数0. 025左右,比聚苯板还好,是目前建筑保温较好的材料。

2.防水性能好。

泡沫孔是封闭的,封闭率达95% ,雨水不会从孔间渗过去。

3.因现场喷涂,形成整体防水层,没有接缝,任何高分子卷材所不及,减少维修工作量。

4.粘结性能好。

能够和木材、金属、砖石、玻璃等材料粘结得非常牢固,不怕大风揭起。

5.用于新作屋面或旧屋面维修都很适宜特别是旧屋面返修,不必铲除原有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只需清除表面的灰、砂杂物,即可喷涂。

6.施工简便速度快。

每日每工可喷200多平米,有利于抢进度。

7.收头构造简单。

喷涂发泡聚氨酯收头,不用特别处理,大为简化。

如使用卷材,在女儿墙处,需留凹槽,收头在凹槽内;若不能留凹槽,需用扁铁封钉收头,还要涂嵌缝膏。

8.经济效益好。

如果把保温层和防水层分开,不仅造价高,而且工期长,而发泡聚氨酯一次成活。

9.耐老化好。

据国外已用工程总结和研究测试获知,耐老化年限可达30年之久。

二、发泡聚氨酯的应用1.平屋面防水保温不上人屋面加喷一道彩色涂料,作为保护层;上人屋面,在上坐浆铺面砖。

2.瓦顶坡屋面将发泡聚氨酯喷在望板下沿,瓦块座浆在望板上,不会发生滑动。

3.墙体保温发泡聚氨酯用作墙体保温更具优越性装。

配式大墙板,喷在板肋间,粘结好又严密。

如用空心砌块,可将发泡聚氨酯喷在孔洞内,塞充饱满冻库的墙壁,喷涂尤佳。

目前墙体改革很关键的是保温技术,发泡聚氨酯可以大展宏图。

4.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是发泡聚氨酯大显身手的部位,既能保温、防水,又省去其他保护层,一举二得。

三、发泡聚氨酯的缺点虽然发泡聚氨酯有如此多的优越性,但也不是万能的,存在短处和不适宜之处。

聚氨酯绿色发泡实验报告(3篇)

聚氨酯绿色发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3. 分析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保温、隔热、隔音、密封等领域。

绿色发泡聚氨酯是指采用环保型发泡剂、助剂等原料制备的发泡材料,具有低毒、环保、高效等优点。

本实验采用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等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聚醚多元醇:2000号- 异氰酸酯:MDI- 发泡剂:HFC-245fa- 催化剂:DABCO-40- 活性硅粉- 玻璃纤维2. 实验仪器:- 高速混合机- 压缩试验机- 拉伸试验机- 热重分析仪- 水分测定仪- 红外光谱仪四、实验步骤1. 按照配方比例称取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等原料。

2. 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预混合。

3. 将预混合好的原料转移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加入催化剂。

4. 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混合物的颜色、粘度等变化,调整反应条件。

5. 反应完成后,将产物倒入模具中,进行发泡成型。

6. 成型后的发泡材料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充分固化。

7. 对固化后的发泡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导热系数、水分含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缩强度:实验制备的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压缩强度为0.6MPa,符合GB/T 8813-2005标准要求。

2. 拉伸强度:实验制备的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为0.4MPa,符合GB/T 528-2009标准要求。

3. 导热系数:实验制备的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25W/(m·K),满足GB/T 10294-2008标准要求。

4. 水分含量:实验制备的聚氨酯绿色发泡材料的水分含量为2%,低于GB/T 8810-2005标准要求。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聚氨酯硬泡配方及计算方法之袁州冬雪创作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外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思索在内.实际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 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5)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必定不止这个数,比方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别的,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阿谁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克不及认真!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1、活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能够”平均.首先要思索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活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节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节制防止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活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布局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不难懂得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思索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包管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防止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自己单独发泡其泡孔布局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平均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即是所谓的4110商标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分歧,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别: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别的:聚醚生产时的工艺节制-----温控、抽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节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布局)第三,可以思索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平均(直观诠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能够相差不大,持续的近似的空间布局要稳定得多.)4、粘结性好.所谓粘结性概况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布局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5、成本较低.今朝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思索(比方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6、平安性.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懂得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平安隐患)7、包管发泡生产工艺的持续稳定性冰箱、冷柜持续生产线一般节制很稳定,但不解除偶然的工艺参数动摇,比方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动摇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8、黑料配伍.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分歧,那末,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异常需要.(配合5005的没事,毫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主聚醚聚酯的选取方向1、相溶性.指“ 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剃头泡剂”所组成的体系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克不及分层.2、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感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度等)就越“抱负”,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草率虎可以对付了;别的,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布局(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感性能.3、反应活.含有伯羟基布局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应的中后期活动性.所以,其加入量一定要节制在某环围内.4、羟值搭配.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范围,一般为380-410mgKOH/g5、经济性.不但是指聚醚、聚酯推销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思索黑白料比例,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企.6、市售推销之方便性.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成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他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个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克不及包管就只得看“交情”浅薄.匀泡剂(硅油)的选择1、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这个不难懂得,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末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分明节制导热系数低限化.2、与黑料的配伍性、核化才能.这个关注的人未几.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欠好”就是硅油对“黑白料整个体系的乳化才能不敷”所致.3、活动性.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分明提升发泡活动性,同时别的一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快.4、稳定性及用量.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蜕变;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 2.5%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5、价位.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出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猜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水份额的确定1、粘结性.水用量多,泡体概况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水用量1.7-2.3%(专指141B体系和环戊烷体系)3、经济性.水确实很便宜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还是分歧算的机会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催化体系确定1、前期要求.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其实否则,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布局,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 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2、中期活动.在发泡定型期间,中期活动时间段(拉丝减去乳白时间)越长越好,可以包管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严重.最抱负的状态是拉丝开端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分明逸料出现.3、后期固化.这个要求不必太严,反正持续生产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如果生产线有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4、建议搭配.Am-1 + 环己胺 .工艺确认1、发泡体系确定:141B的还是环戊烷的.水量/物剃头泡剂量的范围预定2、首先闹清楚方针生产线的工艺细节:发泡机类型、灌注流量、灌注前的温控数值、炕道保温温控值及保温时间、箱体灌注口在哪及发泡料流经道路行程、灌注后合模封洞操纵过程.3、今朝(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变更情况.4、向现场作业员、质检员求询今朝现行工艺、原料有什么缺陷和请他们提出什么其他详细要求详细试验1、相溶性:①100ml小烧杯加一短玻璃棒,归零,依次倒入主聚醚(聚酯)搅匀看是否透明.②加入硅油、催化剂、水,搅匀,看是否透明.③加入物剃头泡剂搅匀看是否透明(注意搅拌后挥发的物剃头泡剂要补回).④预配的组合料样品要存放至少3天透明不分层才好.⑤组合料样分别放在35、15℃下贮存24hr看是否透明⑥有条件时,需要测设计中的组合料粘度(25℃及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温度)看是不是粘度随温度变更有大幅度的动摇.2、抗收缩:自由发泡样1hr后切成规则方形体,量取定边尺寸后放在-20℃冰柜中24hr看尺寸变更情况,2%以内的线性收缩可以承受3、自由发泡:按设计的黑白料比例、温控执行自由发泡,关注料速、芯密度和拉丝痕迹.4、活动性:自由泡密度、速度确定后,一定要停止活动性试验. 简易方法是:定量发泡料(一般为200g)搅匀后当即在发泡杯口套上稍大一点的长筒塑料袋,拉直垂直向上任由泡料向上生长直至定型(要两个人操纵).杯口至顶高度L与料重G的比值将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来评估组合料的活动性,L/G越大,活动性越好,此后还要分段测取芯密度作为辅助参考(自低向高密度差不克不及太大,否则活动性也不克不及视作杰出,特别是最高点那一段)其实,如果试验做多了,在正常自由泡发泡时,可以看杯中残留泡的形状来大致断定活动性的优劣:泡提出杯后越象蘑菇越好,越象直棍则越差.5、工艺条件宽容性:①执行预设温控+3、-3℃的发泡,看是否还坚持杰出的活动性及泡孔布局(“快料”与“慢料”的泡孔不克不及落差太大)②停止白料恒定量,黑料量+10%、-10%的自由发泡试验,常温下30min时泡体没有分明收缩的就算过得去.[试产] 之“冰箱、冷柜”类这个简单了,整桶料子上机试产,按预定(或现实执行)的工艺条件生产,成品装机打冷,看箱体收缩情况和保温情况.一般程序:试产箱中成品泡体要取样测试导热系数等综合数据.现场需要微调的一般是:泡料温控、黑白料比例、添加催化剂、熟化温度调整仿木产品之组合料/工艺节制(外部讨论版)[白料体系要求及制品要求]1、白料粘度:涉及到出枪后的初始活动性(机发泡型)、搅拌混合效果(包含手工发泡型)以及出枪流量大小和黑白料比例,原则上不该高于2000mPa.S(25℃,以下同),高密度的(自由泡密度130kg/m3以上者)破例.2、相容性:除非现配现用或是白料整桶上机边搅边打,白料应该均相透明不分层(如果选用浊点较低的硅油白料低温状态下也能够不透明,但不成以分层),手工料更是如此.3、活动性:一般仿木材活动性要求不太高,这取决于其自身生产工艺的合理安插.对于特型尺寸闭模浇注产品还是要求料子发泡过程中要有不错的活动性,至少它会影响产品密度分布.4、适应黑料品种与黑白料比例变更:白料体系最好能在稍作工艺参数(料温、管压等)调整的情况下切换黑料品种(M20S、44V20、5005等)或是在黑白料比例合理动摇范围内包管制品合乎要求.5、制品外表结皮厚度与硬度:仿木制品至少要包管概况“够硬”,一般都要求表皮有一定的厚度以包管概况硬性.详细指标由于涉及到产品密度要求和作业环境温度、湿度变更等因素而难以量化.有些特型产品则要求里、外都要刚硬,甚至能打自攻螺丝而不滑丝.6、制品概况光洁度与气泡:制品概况应光洁,不克不及有气泡、针眼、暗泡(有些产品的反面可以降低要求,如画框、壁挂)7、白线:这是最容易出现的缺陷(制品概况出现不规则的偏白块斑、长线斑,该处分明偏软),要尽能够防止,至少白斑处要足够硬.8、泡孔细密度:制品外部泡孔致密、匀称,鹤立鸡群的大泡眼(直径以上)越少越好.9、上漆及贴金箔:制品喷漆或粘贴金箔后不剥落、鼓泡.10、耐形变:制品稳定,长尺寸毛胚品开模后不但不克不及“见冷回缩”,终产品飘洋过海历经严寒盛暑也不克不及变形.11、抗冲击:有足够的韧性(通常可耐1米高的平摔、抛摔).12、制品概况耐溶蚀:上漆贴箔前,制品往往需要用溶剂洗去脱模剂、粗糙化处理,过不了这关必定不成[原料选取简述]一、主聚醚(聚酯):①多数情况是“4110”为主(多数份额是60%以上).作为一个最为广泛应用的硬泡聚醚品种,它具有较为抱负的刚性骨架和柔性长链(蔗糖与二元醇为起始剂接枝环氧丙烷),价格也合适.市场上适用于仿木的其实未几,至少要求质量稳定,那些掺杂的、羟值/粘度随PO价格阴晴不定的、泡孔不敷细密的最好不要选用. 就4110的生产配方来讲,最适合做仿木的是[蔗糖+甘油]起始型(惋惜,截止今朝我只用过两次,现在好像没得卖),其次是[蔗糖+丙二醇]起始型,剩下的是[蔗糖+乙二醇或二甘醇]起始型.其他勾兑型的真的欠好用.4110的规格指标也有讲究,粘度:一般是2500-3500mPa.S,用作全水发泡体系的还要低一些.羟值:高于430mgKOH/g的做出来的产品只硬不韧,需要掺加其他低羟值的聚醚配合,最好是380-420mgKOH/g这个范围内的. 色度外观:颜色太深的自己就说明聚醚生产过程中节制欠好,再者由此做出来的产品外观也会偏暗并使白线对比更刺眼,多数客户对此不会称心.②403. 建议多少要加一些(3-12%).有了它,泡孔会细密,产品概况的气泡、针眼、暗泡就少得多,产品的整体硬度也会提升.弊端是太粘晦气于白料粘度节制.今朝市场上的403也是良莠不齐,真正的403应该是乙二胺起始的,原料确实贵了一些(好像是超出20元/kg),就有人打歪主意,起始剂里加有尿素、甘油,或是把PO量加大来降低成本.加尿素的氨气味很重,泡孔偏粗,加甘油的硬度受影响,多接PO的403粘度较低也是硬性不敷.③山梨醇型.以635系列为代表(10-20%).成本思索可以不加,但是用后也可以分明改进产品整体硬度和概况效果(光洁、针眼等什么的).费事:这类聚醚粘度不小价格也偏高.④软泡聚醚.220、210、330N、甚至接枝聚醚(36/28之类).普通硬质仿木材可以不加.做高档品、花盆类的一定要加.这类聚醚羟值低,产品柔韧性好,产品的概况结皮厚度会改善.缺点:除了210外,其他的与主聚醚互溶性差,爱分层闹独立.⑤聚酯类.芳香聚酯类(视原料的质量、品性,5-20%).原则上不鼓励使用.添加最大的目标是成本“合算”,不过要是小料配合不当费事也多多.酸值偏高会造成泡孔粗、针孔多甚至制品概况会出现“白雾”⑥其他多元醇.(8%以内).有多种天然植物油或其改性衍生物可以用,能改进产品柔韧性,还可以稍微降低成本.风险同⑤,用欠好后果自负.⑦其他思路:如果产品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思索用出口的相似聚醚,特别是全水发泡体系的,国产聚醚原料很难达到Dow的水准.二、辅助小分子物:(0.5-3%)有甘油及其起始的小分子聚醚、N乙醇胺(N:一、二、三)、小分子二元醇类、甚至MOCA(这个致癌,最好别碰)功用是先期反应、整体加硬、或是加表皮厚度硬度、缩短生产周期.也是要选取合适型号、用量合理.三、硅油:( 1.5-2.5%)这个是跟着其他原料走的(原料搭配),一般的硬泡硅油都可以用,但要想改进产品的一些品性(泡孔细密、白线、活动性)还是应该费点.价格24元/kg以下的最好不要用.尤其注意聚醚(酯)主体变更后硅油型号能够要换.四、催化剂:①前期型的:A-1、Am-1,功用是节制起发时间,带动其他催化剂发挥功效、改善泡孔细密度、改善发泡过程的活动性.用量0.5%以内,视“水”的用量而定,天气状况稳定时最好是个“定数”②平稳型的:环己胺,用量0.3-0.6%,今朝性价比最高的硬泡催化剂,各期催化才能很平均.③主催化剂:A-33仿木猜中必不成少的催化剂,直接影响结皮效果和产品硬度,用量至少0.4%.这里的A-33是指固胺(三乙烯二胺)加小分子二元醇溶解的,不是市售的海绵上用品(有很多假冒品).④有机锡:出口的T-12最好,用量极少(万分之一)便可以分明改进结皮效果和缩短开模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小心白料的储存周期,因为普通有机锡都是不耐水解的,会渐渐失效,像T-12,用在组合猜中一周以后失效迹象就很分明了,建议动用耐水解型的T-120/T-6.⑤三聚类的:最好用PC-41 (0.3-0.5%)加硬而不影响泡孔布局.有一段时间用过DMP-3达0.5% 效果不太抱负.有人用二甲基乙醇胺,听说蛮好用的,我试验一下发现泡孔有变粗迹象就没敢玩火(不过那时所用4110也太不像是人做出来的).⑥其他类型的:二甲基苄胺(0.5%)改进制品品质其实欠好,除非用于较低密度的、尺寸偏长的、闭模灌注的装饰用线角板,可以改善料子的活动性.资料显示:“N-甲基、二环己胺”可以加厚结皮,惋惜找了好几年我连样品都没弄到手!DBU试用过,可以加厚结皮,太贵了还不如加大A-33用量划算.五、发泡剂配合现在多数是 141B/水发泡体系.水量0.2-0.7%,普通仿木材141B一般不要超出10份.141B的使用量会直接影响结皮厚度与硬度,用多了也会造成概况有暗泡六、其他助剂降粘度、色料、抗黄变等可以加点不反应的东西降低白料粘度,比方DBP之类的来个3% .色料、抗氧化剂等直接加出来就好了,无须多虑.七、填料这里只针对手工发泡. 可以加惰性细粉类的东西加强刚硬性.注意:不克不及加含水量过高的东西嘿嘿,学会设计配方了(如果懂得当量,那更容易懂得,惋惜现在的高中大学教材都不教当量,都叫摩尔比,晕死)接下来向教师请教几个问题:1.硬泡聚醚的选择4110,403之类的如何配比2.催化剂选择:三乙醇胺,DMEA,DMCHA,PMDETA如何选,比例大概多少3.硅油和发泡剂的选择4.NCO指数可以在什么范围,为什么有指数2.5的5.%含量。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聚氨酯海绵是一种常见的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吸震、吸音、隔热等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家具、汽车座椅、鞋垫等。

聚氨酯海绵的制作过程中,发泡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聚氨酯海绵的发泡工艺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的基本步骤:(1) 原料准备:聚氨酯发泡材料主要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增发剂等。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比例,并搅拌均匀。

(2)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制作合适的模具,确保发泡后的聚氨酯海绵符合尺寸和形状要求。

(3) 发泡过程:将原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触发发泡反应。

发泡过程中,原料逐渐膨胀,填充整个模具空间。

(4) 固化和冷却:发泡完成后,聚氨酯材料需要经过固化和冷却,以保证海绵材料的稳定性和质量。

(5) 脱模和修整:待聚氨酯材料完全固化和冷却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如剪裁、打磨等。

2. 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的注意事项:(1) 原料配比:聚氨酯海绵的质量和性能与原料的配比关系密切。

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合适的原料比例,以确保发泡后的海绵材料具有合适的硬度、弹性等特性。

(2) 发泡条件:发泡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对聚氨酯发泡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发泡材料和产品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发泡温度和压力,以获得最佳的发泡效果。

(3)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同时,模具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粘性,以便顺利脱模和修整。

(4) 固化和冷却时间:发泡后的聚氨酯海绵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化和冷却,以确保材料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性能的发挥。

固化和冷却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以上是聚氨酯海绵发泡工艺及相关参考内容的简要介绍。

发泡工艺对于聚氨酯海绵的制作至关重要,不同的产品和要求将对发泡工艺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合理配比原料、控制发泡条件、优化模具设计以及适当的固化和冷却时间,可以生产出具有高质量和性能的聚氨酯海绵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泡沫材料 一、概况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凡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聚氨基甲酸酯。一般聚氨酯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通常为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得。由于聚氨酯的结构不同,性能也不一样。利用这种性质,聚氨酯类聚合物可以分别制成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近二十年来,聚氨酯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都发展很快,特别是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涂料发展更加迅速。 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较小,质轻,隔热隔音,比强度高,减振等优异特性。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几种。

图1 聚氨酯泡沫合成主要原料 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化学机理

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生成聚氨酯的反应,是所有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都存在的反应。发泡过程中的“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因为泡沫原料采用多官能度原料,得到的是交联网络,这使得发泡体系能够迅速凝胶。基团反应如下: —NCO+—OH→—NHCOO— 在有水存在的发泡体系中,例如聚氨酯软泡发泡体系、水发泡聚氨酯硬泡体系,多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不仅生成脲的交联(凝胶反应),而且是重要的产气发泡反应。所谓“发泡反应”,一般是指有水参加的反应。 —NCO+H2O+OCN—→—NHCONH—+CO2↑ 上述几个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促使反应体系温度迅速增加,是发泡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反应热为物理发泡剂(辅助发泡剂)的气化发泡提供了能量 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软泡)是指具有一定弹性的一类柔软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它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聚氨酯产品。聚氨酯软泡的泡孔结构多为开孔的。一般具有密度低、抗氧化老化、耐油耐溶剂、弹性回复好、吸音、透气、保温性能,主要用作家具垫材、交通工具座椅垫材、各种软性衬垫层压复合材料,工业和民用上也把软泡用作过滤材料、隔音材料、防震材料、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及隔热保温材料

发泡原理及工艺 预聚体法发泡工艺原理 预聚体法发泡工艺通常应用于聚醚型泡沫塑料。而聚酯型泡沫塑料因聚酯本身粘度较大,生成预聚体后粘度更大,在发泡时不易操作,一般都不用此法。 预聚体法发泡工艺既是将聚醚多元醇和而异氰酸酯先制成预聚体,然后在预聚体中加入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添加剂,载高速搅拌下混合进行发泡。固化后在一定温度下熟化即软质泡沫塑料。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聚醚多元醇 二异氰酸酯 水

预聚体 图2 预聚体发泡流程示意图 预聚体工业制法及其发泡工艺 实例:在带有搅拌的干燥反应釜中加入聚酯,然后在室温下,在搅拌的同时加入异氰酸酯,由于异氰酸酯和聚酯的反应放热,因此必须根据釜的批量大小来控制异氰酸酯的加入速度,是反应温度不超过90℃,加完后继续在90℃温度下,保持反应1h左右,冷却后装入干燥容器中即为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最好能始终通入氮气,以排除系统中的水分。 发泡工艺:实验室小量发泡一般采用手工发泡,即将预聚体、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等一次加入,在高速搅拌2~3s后倾入模具内进行发泡。 半预聚体发泡工艺。

图3 半预聚体发泡工艺流程图 聚醚多元醇 二异氰酸酯

叔胺及其他催化剂

预聚体

表面活性剂 发泡 催化剂

添加剂

泡沫制品 表面活性剂

聚醚多元醇 水 半预聚体法发泡工艺目前在一般软质泡沫塑料中采用较少,大部分用于制造半硬质制品。目的是为了较好的调节物料粘度和泡沫凝胶强度。 一步发泡工艺 一步发泡工艺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制造工艺,主要是将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水、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及其他添加剂等原料一步加入,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后进行发泡。由于使用了有机锡等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放热时温度较高,不需要在发泡后在进行加热熟化,并采用了有机硅泡沫稳定剂,因而在聚醚等物料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泡孔较为均匀的泡沫制品。加上不需要预聚体的反应装置,因而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操作管理等优点。由于物料粘度较小,对制造低密度和模塑成型制品尤为有利,因而目前绝大部分生产已采用一步法发泡工艺。其流程图如下

图4 一步发泡工艺示意图 箱式发泡工艺 小规模生产块状软泡通常采用箱式发泡工艺,这是一种间歇式生产工艺,这

表面活性剂

聚醚(或聚酯)多元醇 多异氰酸酯

水 催化剂

外发泡剂及其他添加剂

混合 发

泡沫制品 种发泡方法适用于实验室手工发泡。 反应物料混匀后立即倒入一只木制或铁皮制成的箱子一样的敞口模具中发泡成型,故得名“箱式发泡”。箱式发泡的主要设备包括:①电控机械搅拌器,混合料筒;②模具(箱);③称量工具,如天平、台秤、量杯、玻璃注射器等计量工具;④用于控制搅拌时间的秒表。生产时,需在箱内壁涂用少量脱模剂,使泡沫容易脱出。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其他品种 高回弹软质泡沫塑料 高回弹软质泡沫塑料,又称“HR”泡沫(high resiliency foam)。由于这类泡沫制品可以冷熟化,加工工艺简单,物性优良,因而引起各工业部门的重视,应用也日益广泛,它和常规热熟化泡沫塑料相比有诸多优点。 (1) 优良的机械性能 高回弹泡沫制品和一般制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弹性;低的滞后损失;较高的压缩复合比值;类似乳胶表面的手感和良好的透气性。 (2) 消耗能量低 高回弹泡沫由于可以冷熟化,因而在生产中耗能低。 (3) 具有较好的耐燃性 高回弹泡沫塑料由于其特有的内在分子结构,因而比一般泡沫塑料有较低的可燃性,不含或含少量阻燃剂的制品即可达到自息级标准。 阻燃性软质泡沫 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都为可燃性聚合物。特别是软质泡沫塑料,开孔率较高,密度较小,对空气接触面积大,因而较其他非泡沫聚氨酯更易燃烧,这给工业及生活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一般将阻燃性软质泡沫分为两种:一种是添加型,即在泡沫制品中加入阻燃性物质,如各种含磷,氯、溴、硼等化合物,特别是几种阻燃物质的混合物,更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制品的阻燃性能;另一种是结构型,它在聚醚(或聚酯)多元醇或多异氰酸酯中引入磷、氯、溴、硼、氮等元素来达到阻燃目的。 半硬质泡沫 半硬质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塑料的一大品种。该制品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压陷硬度和较高的密度。它的交联密度远高于软质泡沫塑料而仅次于硬质制品 超柔软泡沫塑料 超柔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特点是密度小压缩强度低,一般都用于床垫、低负荷垫子和枕头芯等方面 高密度泡沫橡胶 高密度泡沫橡胶,又称微孔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其通常密度为240-960kg/m3,根据需要可制成开孔或闭孔型等各种产品。它与其他微孔橡胶相比,其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较高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能,它的避震性能也较好,承载负荷性能也优于一般通用橡胶。 亲水性软质泡沫塑料 亲水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大部分应用于制造海绵、地毯或织物衬里、耐火绝缘层等,最近在农艺、花卉种植方面用于人工土壤,它对水有较大的亲和力和较大的吸水率。

三、硬质聚氨酯泡沫 硬质聚氨酯泡米塑料是指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不发生明显形变。当负荷过大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泡沫塑料。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绝热材料和结构材料。其主要特点是:质量轻、比强度高、热导率小、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绝缘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耐化学腐蚀和隔音效果好。在聚氨酯各类产品中,产量仅次于软质泡沫塑料。 主要合成原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中异氰酸酯常用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MDI)。 发泡方法 生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有三种方法:预聚法、半预聚法和一步法。 (1)预聚法是把全部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预聚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预聚体与水反应生成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的密度取决于游离异氰酸酯基(NCO)的含量和水的用量。 (2)半预聚体法制备预聚体,首先把过量的多异氰酸酯和配方中的部分多元醇反应,所得预聚体的游离NCO含量范围在20%-35%之间。发泡时,把预聚体和剩余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发泡剂、稳定剂、催化剂等混合,反应而得到泡沫塑料。 (3)一步法发泡是指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经过计量全部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硬质泡沫塑料的方法。大部分的一步法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所以,用于一步法反应的各种原料在室温下最好是液体,并要求各原料相互间的混溶性好。

成型工艺 手工发泡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最简便的成型方法是手工发泡(浇注发泡)。把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置于一容器中,然后立即把这些原料混合均匀,注入到模具或需要填充泡沫塑料的空腔中去,立即发行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得到泡沫塑料。手工发泡的原材料利用率低,一般约有5%-10%的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手工发泡只适用于现场临时施工或生产少量不定型的制品或制作泡沫塑料试样。 喷涂发泡 喷涂发泡成型是指把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原料直接喷射到无间的表面,并在表面上发泡的成型方法,喷涂发泡主要应用于硬质泡沫塑料。 反应注射模塑(RIM) 就是把多种反应性较高的液体原料,通过混合头,注射到密闭饿模具中成型的方法。RIM过程对原料要求是反应活性大,黏度小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应用 (1)食品等行业冷冻冷藏设备:如冰箱、冰柜、冷库、冷藏车等,聚氨酯硬泡是冷冻冷藏设备的最理想的绝热材料。

(2)工业设备保温:如储罐、管道等。 (3)建筑材料: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用聚氨酯硬泡占硬泡总消耗量的一半左右,是冰箱、冰柜等硬泡用量的一倍以上;在中国,硬泡在建筑业的应用还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普遍,所以发展的潜力非常大。

(4)交通运输业:如汽车顶篷、内饰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