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

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

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努力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渐开始转变。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任务已不再停留在简单地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开展“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认识偏差且缺乏具体分析的方法支撑和经验积累。本论文即以“学情分析”的问题为出发点,尝试探讨“学情分析”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导。

论文的第一部分,从课堂教学实践入手,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情分析缺失、学情分析泛化、学情分析窄化等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教学价值的取向影响教师的学生观,二是学情分析的认识影响教师的学情分析,三是实践研究的能力影响教师的学情分析。

论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首先,梳理了中西方学生观发展脉络,并以“新基础教育”提出的当代学生观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阐述了“学情分析”的意义,学情分析是当代学生观重建的必然要求,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是提升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最后,探讨了学情分析的具体涵,包括对学生个体前在状态的关注,对学生个体潜在状态的关注及对学生群体差异状态的关注。

论文的第三部分,探讨如何进行“学情分析”。首先,论述了学情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即由经验型的了解学生转向研究型的学情分析,由静态的学情分析转向动态的学情分析,由一次性的学情分析转向持续多次的学情分析。其次,提出了研究学情分析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对学生个体前在状态、个体潜在状态、群体差异状态的分析。为了表述的合理与方便,本文将学生的差异分析融入在学生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分析中。在研究学生前在状态分析时,论文从不同年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学生前在状态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学生潜在状态时,论文从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潜在状态,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教学反思中关注学生的意外状态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学生观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focus in education is shifting from subjects or knowled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fundamental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 More attention is being given to students and their status has gained more enhancement* The task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promoted beyond the mere activity of handling down knowledge and has assum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as a platform for students5life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student intended to understand the beginning of students and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for teachers with student analysis. This paper is started with existing problems in student analysis and intended to find the right way, which may provide guidance or help for teacher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tudent analysis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 The common problems include lack of student analysis and improper widening or narrowing of student analysis range. The reasons lie in the improper view on students derived from improper teaching values, the incorrect knowledge on student analysis, and the limited ability of practical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y to make student analysis. Firstly, present the develop history of view on students and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view on students proposed by Ye Lan. Secondly, it is meaningful to make student analysis, which is the requiremen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view on students, the basic means to understand their starting point, the precondi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validity and the main approach to enhance teachers’ research ability on teaching practice. Thirdly, the deep content of student analysis is discussed, which mean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teaching condition of each student, the potential condition of each student, and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ce of students in groups.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how to make student analysis. First,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analysis by studying rather than by experience, dynamic analysis rather than static analysis, and constant analysis rather that one-off analysis. The detailed method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pre-teaching condition is analyzed with examples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grades, subjects and lesson patterns. The potential condition is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analysis on potential condition in teaching designs,attention to potentiality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process and attention to unexpected situ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 Classroom-teaching ;Student analysis ;View on student

赖...................................................... I 选题缘由..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2)

概念界定及研究思路 (6)

研究方法 (7)

第一部分学情分析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8)

一、学情分析的问题存在 (8)

(一)学情分析的缺失现象 (8)

(二)学情分析的泛化现象 (10)

(三)学情分析的窄化现象 (11)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5)

(一)教学价值的取向影响教师的学生观 (15)

(二)学情分析的认识影响教师的学情分析........................... I6 (三)实践研究的能力影响教师的学情分析.. (17)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19)

一、学生观的更新 (19)

(一)学生观的历史演进 (19)

1、国外学生观的发展与更新 (19)

2、我国学生观的发展及反思 (23)

(二)学生观的当代重建 (25)

1、学生个体具有主动发展的可能 (26)

2、学生个体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 (26)

3、学生群体具有差异发展的资源 (27)

二、学情分析A意义 (27)

(一)学情分析是当代学生观重建的必然要求 (27)

(二)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手段 (28)

(三)学情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 (29)

(四)学情分析是提升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 (30)

三、学情分析的容 (30)

(一)关注学生个体的前在状态 (31)

(二)关注学生个体的潜在状态 (33)

(三)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状态 (34)

第三部分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36)

一、学情分析的基本原则 (36)

(一)由经验型的了解学生转向研究型的学情分析 (36)

(二)由静态的学情分析转向动态的学情分析 (37)

(三)由一次性的学情分析转向持续多次的学情分析 (37)

二、学情分析的具体实施 (38)

(一)学生前在状态的分析 (38)

1、不同年段的学生前在状态关注 (39)

2、不同学科的学生前在状态分析 (47)

3、不同课型的学生前在状态分析.. ... . (52)

(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57)

1、教学设计中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57)

(1) 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设计开放的问题 (57)

(2) 分析学生的多种可能,设计互动的过程 (58)

(3) 估计学生的起点可能,设计弹性的目标 (61)

2、教学实施中学生的潜能开发的关注 (62)

(1) 重心下移,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扫除障碍 (62)

(2) 资源捕捉,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提供条件 (63)

(3) 多元互动,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搭建平台 (64)

(4) 回应反馈,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实现 (66)

3、教学反思中学生的意外状态的关注 (65)

(1) 意外状态处理状况的反思 (65)

(2) 意外状态处理经验的积累 (66)

结语 (68)

参考娜 (69)

JsiB (72)

一、选题缘由

选择“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这个选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的考虑。

(一)基础教育改革呼唤对学生的关注

近年来,“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新的课程改革也倡导“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正努力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教师的学生观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参与的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就是课堂教学。可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决定着学生在校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地主动健康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的。因此,我将研究的方向聚焦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上。

(二)参加“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的感触

本科阶段有多次去小学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当时便对课堂教学有所感触。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学的立场和新的教育理念,便如雾里看花。进入华师大以后,我接触到了“新基础教育”,并且有幸能跟随导师参与“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活动,多次深入真实的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交流探讨。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以及“人”的生命成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使得我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新基础教育”对于“人”的关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改变原来把学生至于“物”的被动地位的做法,建立起师生间“人”与“人”互动交往的关系。“新基础”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会进行“学情分析”,这些尝试与改变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潜在的能量逐渐被开发和挖掘出来。对比一些没有进行“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我深切体会到“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作用。于是,便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否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萌发了开展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研究的想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