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的胜利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优秀课件

—1936年 毛泽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 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然而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毛泽东认识到什么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存在问题: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影响。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4.从解放战争的结果中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
材料2: 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 最后一尺布 ,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 ,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
革命》
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淮海战役
(1948.11.7 -1949.1.10)
中间突破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 ,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结合统计表与图片说 说“奇迹”的原因?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与人民群众的全 力支持分不开的。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土地制度不合理
认识:
材料二:“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 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然而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毛泽东认识到什么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存在问题: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影响。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4.从解放战争的结果中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
材料2: 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 最后一尺布 ,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 ,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
革命》
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淮海战役
(1948.11.7 -1949.1.10)
中间突破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 ,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结合统计表与图片说 说“奇迹”的原因?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与人民群众的全 力支持分不开的。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土地制度不合理
认识:
材料二:“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毛泽东对战略反攻部署的生动比喻
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的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 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 得。
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 针对三个战役制定出了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阅读117页的材料研读,然后回答书上问题?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 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 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 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元首阶级革命家的 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略进攻的序幕
大 别 山
武汉
南京
三、发动三大战役的条件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万, 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作 战。
四、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起止时间
1948.9~1948.1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 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 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二、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时间 1947年
颁布机构 全国土地会议
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的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 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 得。
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 针对三个战役制定出了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阅读117页的材料研读,然后回答书上问题?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 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 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 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元首阶级革命家的 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略进攻的序幕
大 别 山
武汉
南京
三、发动三大战役的条件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万, 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作 战。
四、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起止时间
1948.9~1948.1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 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 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二、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时间 1947年
颁布机构 全国土地会议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精品推荐课件】

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 江,占领南京,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 的统治。国民党残 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总 统府
课堂小结 时间:1947年
土地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改革 结果:人民分得了土地,支持革命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C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土地改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
革总路 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
线
产
3.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 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 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 食和衣物。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 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对已讲 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 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的至宝 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诚友谊的 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 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处困境 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 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 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 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 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无论有多 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 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荡,不为 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点要求, 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 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距;表面 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心态决定 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知恩 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没什么道 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寒冷 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常心观不 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仅要为 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 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要 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 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 无私的人。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聂荣臻
平津平战津役战
役 1948年1(1月194—8.11.29--
1949年19419.月1.31)
1949年1月
31日 北
平
北平和平解
放
天 津
塘
罗荣桓 林沽彪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林 彪
罗
聂
荣
荣
桓
臻
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
三大战役概况
名称
指挥者
参战部 队
作方 针
结果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 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 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 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有利地保 证胜利;
• 解放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 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国统
区的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也为战 争的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辽沈战 林、罗 役
东北 关门打 解放东 解放军 狗 北全境
淮海战 役
刘、陈、中原、华 邓、粟、东解放军
谭
中间突 破分割
歼灭
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 中原地区
平津战 役
林、 罗、 聂
先打两
东北野战 军、华
北解放军
头后取 中间
华北全 境解放
三大战役情况汇总表
名 称
时
间
参战军 队
主要领 导
战果
历
史 义
淮海战役
粟 裕
邓刘 小伯 平承
陈 毅
谭 震 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8年11 月初
歼敌
徐
20万陈官 州
平津平战津役战
役 1948年1(1月194—8.11.29--
1949年19419.月1.31)
1949年1月
31日 北
平
北平和平解
放
天 津
塘
罗荣桓 林沽彪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林 彪
罗
聂
荣
荣
桓
臻
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
三大战役概况
名称
指挥者
参战部 队
作方 针
结果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 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 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 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有利地保 证胜利;
• 解放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 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国统
区的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也为战 争的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辽沈战 林、罗 役
东北 关门打 解放东 解放军 狗 北全境
淮海战 役
刘、陈、中原、华 邓、粟、东解放军
谭
中间突 破分割
歼灭
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 中原地区
平津战 役
林、 罗、 聂
先打两
东北野战 军、华
北解放军
头后取 中间
华北全 境解放
三大战役情况汇总表
名 称
时
间
参战军 队
主要领 导
战果
历
史 义
淮海战役
粟 裕
邓刘 小伯 平承
陈 毅
谭 震 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8年11 月初
歼敌
徐
20万陈官 州
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课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 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10.10)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土地问题?
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 什么土地问题?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3.意义: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二、攻守易位—战略进攻与战略决战
1.战略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 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 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导入新课
新课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旧:
23课 内战爆发
政治斗争
和平无望
军事斗争(解放战争)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战略防御(敌强我弱)
战争后续?
1945.8 1945.10 1946.1 1946.6
1947.3
1947.6
1949.4
重
政 全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庆
协 面 (中原解放区) (陕北、山东解放区)
解放区土地改革
358 万
204 万
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1月
乘胜追击
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
材料一:蒋介石在遭到 军事上的溃败和美国及 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 在1949年元旦再次发出 “求和”声明,要求重 开谈判。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土地问题?
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 什么土地问题?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3.意义: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二、攻守易位—战略进攻与战略决战
1.战略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 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 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导入新课
新课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复旧:
23课 内战爆发
政治斗争
和平无望
军事斗争(解放战争)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战略防御(敌强我弱)
战争后续?
1945.8 1945.10 1946.1 1946.6
1947.3
1947.6
1949.4
重
政 全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庆
协 面 (中原解放区) (陕北、山东解放区)
解放区土地改革
358 万
204 万
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1月
乘胜追击
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
材料一:蒋介石在遭到 军事上的溃败和美国及 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 在1949年元旦再次发出 “求和”声明,要求重 开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人教版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是在什么背
时间— 1949年春
景下召开的?
地点— 河北西柏坡
战略大决战,国民党的
毛泽东报告的内容 主力基本上被消灭,革
分为几层意思?
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1)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3)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总任务: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转为社---5)告诫:警惕“糖衣炮弹”。两个务必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的种种倒行逆施:
假和平真备战, 挑起全面内战, 召开伪国民大会, 镇压国统区民主运动, 迫害民主党派… …
国民党的反动 本质决定它必 然自绝于人民
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 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毛泽东
“劫收”
“三洋开泰”
(“捧西洋、爱东洋、要现 洋”)
“五子登科”
近代中国有哪些阶级、阶层 进行了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提 示 其结果如何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想一 想
阶级
为什 近 地主阶级
么党 代 农民阶级
领导
前 期
人民
资产阶级
探索
做一 做
结果
师夷长技
失败
平均主义
失败
资本主义
失败
维新变法
失败
走社
民主革命
失败
会主
党派
主张
结果
义道 近 路是 代
国民党 反方面:
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基础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是在什么背
时间— 1949年春
景下召开的?
地点— 河北西柏坡
战略大决战,国民党的
毛泽东报告的内容 主力基本上被消灭,革
分为几层意思?
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1)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3)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总任务: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转为社---5)告诫:警惕“糖衣炮弹”。两个务必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的种种倒行逆施:
假和平真备战, 挑起全面内战, 召开伪国民大会, 镇压国统区民主运动, 迫害民主党派… …
国民党的反动 本质决定它必 然自绝于人民
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 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毛泽东
“劫收”
“三洋开泰”
(“捧西洋、爱东洋、要现 洋”)
“五子登科”
近代中国有哪些阶级、阶层 进行了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提 示 其结果如何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想一 想
阶级
为什 近 地主阶级
么党 代 农民阶级
领导
前 期
人民
资产阶级
探索
做一 做
结果
师夷长技
失败
平均主义
失败
资本主义
失败
维新变法
失败
走社
民主革命
失败
会主
党派
主张
结果
义道 近 路是 代
国民党 反方面:
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基础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3.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 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 权。
4. 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 改革以前的债务。
……
评
河北阜平县易家庄的农民在墙上 书写《土地法大纲》
农民在丈量土地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作用 a. 政治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 求,巩固了解放区的后方,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b. 经济上,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发展了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关于土地改革问 题的指示》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措施 a.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9)
b.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4)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 讲话
中国土地法大纲
1.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
导
学习时间:2分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 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 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7-1949年,党中央在 此指挥了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 地会议,解放全中国, 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 来”、“中国命运定于 此村”的美誉。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 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 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两个拳头”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评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Βιβλιοθήκη 展学习时间:7分钟
1. 依据教材内容,将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格补充完整。
林彪 东北全境
陈毅 粟裕
华东野战军
聂荣臻 华北人民解放军
展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依据材料中的观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如何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识记《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 路线的内容;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理解解放区的土 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2、通过图片和材料,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解放区土地 改革的作用;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图片和材料,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确立“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唯物史观。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思(基础感知)
学习时间:13分钟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 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措施: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_______________;b.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 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_______________。 (3)作用: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__,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c. 人力资源上,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
(1)背景
进攻的序幕
1947年6月底,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 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 率领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评
学习时间:8分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将 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改 革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五四指 示》的提出,意味着解放区在土地问题上,开 始由抗战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逐渐变为废除 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2)三大战役
猛虎掏心
评
为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共向国民 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积极争取和平接管,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1. 依据教材内容,将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格补充完整。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 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 强大的敌人。
思(基础感知)
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背景:______年夏,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____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 也相继转入进攻。 (2)三大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3)七届二中全会:_______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________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_______;b. 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4)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 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 权。
4. 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 改革以前的债务。
……
评
河北阜平县易家庄的农民在墙上 书写《土地法大纲》
农民在丈量土地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作用 a. 政治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 求,巩固了解放区的后方,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b. 经济上,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发展了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关于土地改革问 题的指示》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措施 a.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9)
b.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4)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 讲话
中国土地法大纲
1.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
导
学习时间:2分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 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 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7-1949年,党中央在 此指挥了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 地会议,解放全中国, 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 来”、“中国命运定于 此村”的美誉。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 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 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两个拳头”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评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Βιβλιοθήκη 展学习时间:7分钟
1. 依据教材内容,将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格补充完整。
林彪 东北全境
陈毅 粟裕
华东野战军
聂荣臻 华北人民解放军
展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依据材料中的观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如何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识记《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 路线的内容;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理解解放区的土 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2、通过图片和材料,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解放区土地 改革的作用;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图片和材料,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确立“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唯物史观。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思(基础感知)
学习时间:13分钟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 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措施: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_______________;b.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 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_______________。 (3)作用: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__,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c. 人力资源上,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
(1)背景
进攻的序幕
1947年6月底,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 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 率领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评
学习时间:8分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将 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改 革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五四指 示》的提出,意味着解放区在土地问题上,开 始由抗战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逐渐变为废除 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2)三大战役
猛虎掏心
评
为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共向国民 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积极争取和平接管,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1. 依据教材内容,将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格补充完整。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 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 强大的敌人。
思(基础感知)
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背景:______年夏,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____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 也相继转入进攻。 (2)三大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3)七届二中全会:_______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________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_______;b. 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4)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