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京剧旦角表演风格

京剧旦角表演风格
京剧旦角的表演风格通常具有细腻、委婉、华丽、大气等特点,注重唱、念、做、打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唱方面,京剧旦角的唱腔要求清晰、婉转、富有感染力,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演员需要通过准确的发音、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来展现唱腔的魅力。
在念方面,京剧旦角的念白要求清晰、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演员需要通过对念白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展现角色的魅力。
在做方面,京剧旦角的表演动作要求细腻、婉转、富有美感,能够表现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演员需要通过准确的动作和优美的姿态来展现角色的魅力。
在打方面,京剧旦角的武打动作要求矫健、灵活、富有节奏感,能够表现出角色的英勇和果敢。
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武打技巧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展现角色的魅力。
京剧旦角的表演风格注重细节、委婉、华丽、大气,要求演员具
备全面的表演技巧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通过唱、念、做、打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来展现角色的魅力。
京剧小生唱腔艺术分析

京剧小生唱腔艺术分析京剧中的小生唱腔艺术是指一类最能体现“艳丽”、“奇妙”、“多彩”的唱腔形式。
小生唱腔艺术的表现是京剧鲜明个性和复杂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这一类唱腔的学习与表演对于京剧表演者来说非常重要。
小生唱腔艺术的特点之一是艳丽,其表现主要通过高亢的激昂感和声调上的滑移跳跃来实现。
小生唱腔的高亢激昂感是该唱腔独特风格的体现,通过声音的高度和力度的运用,配以肢体动作,能够突出角色的优秀处,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声调上的滑移跳跃是小生唱腔的另一重要特征。
在小生唱腔中,声调上常常不加修饰地跳跃变换,这种跳跃运用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唱腔的表现手法,而且也增加了角色的个性化和可塑性。
小生唱腔艺术另一重要特点是奇妙。
这里的“奇妙”指的是一种神秘而莫测的气场,它通过声调的上升和下降以及声音的变幻实现。
小生唱腔的情感和气息往往难以快速掌握和理解,这是因为小生唱腔唱腔具有一种难以把握的唱腔感。
当观众听到这种唱腔时,常常感觉自己陷入了某种神秘而莫测的气场之中,这种气场增强了角色的神秘感,从而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效果。
小生唱腔艺术的另一特点是多彩。
小生唱腔经常以饱满的声线与丰富多彩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它的变化包括嗓音的高低、音量、节奏以及音韵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经常是戏剧性的。
例如,同样的唱腔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因为声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做好小生唱腔表演需要对唱腔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多彩而奇妙的魅力。
综上所述,小生唱腔艺术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艳丽、奇妙和多彩的表现方式,小生唱腔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个性和情感变化。
了解和掌握小生唱腔表演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可以提高京剧表演水平,增强演员的表演魅力。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京剧程派优美唱词

京剧程派优美唱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其中,程派是京剧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其优美的唱词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程派唱词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程派唱词的特点程派唱词以其优美、流畅、含蓄、抒情等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律婉转,节奏感强程派唱词注重音律和节奏的运用,使其唱腔婉转动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如《霸王别姬》中的“临别赠言”一段,唱腔流畅、节奏明快,让人听后感到非常舒适。
2.语言含蓄,意境深远程派唱词的语言含蓄,表现出深邃的意境。
如《昭君怨》中的“乍见如故,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唐朝公主昭君的孤独和无奈。
3.情感真挚,表现细腻程派唱词表现情感真挚,细腻入微。
如《红楼梦》中的“黛玉闺怨”一段,通过对黛玉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她对生命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
二、程派唱词的历史渊源程派唱词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代的戏曲艺术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唱词形式。
清代初期,京剧逐渐成为戏曲艺术的主流,程派唱词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程派唱词的创始人是程长庚,他是清代著名的京剧演员、唱腔家和剧作家。
程长庚的唱词风格清新、婉转、含蓄,深受观众喜爱。
后来,程长庚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艺术传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唱词风格,形成了程派唱词的流派。
三、程派唱词的代表作品程派唱词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霸王别姬》、《昭君怨》、《红楼梦》等。
《霸王别姬》是程派唱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唱词中充满了悲剧色彩,表现了两个男子之间的爱情。
如唱词中的“临别赠言”一段,唱腔婉转、节奏明快,表现出霸王的深情和对伴侣的留恋之情。
《昭君怨》是另一部程派唱词的代表作品,它讲述了唐朝公主昭君被迫嫁给匈奴的故事。
唱词中表现了昭君的孤独和无奈,如“乍见如故,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公主的心酸和无奈。
京剧艺术赏析15页PPT

《儿行千里母担忧》(老生) 《猛志在胸催 解缆》(青衣)
《趁夜晚》(花脸 净) 《这一封书信来得 巧》(老生)
《智斗》(花脸 青衣 老生)
京剧和普通高校
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
全国普通高校京剧教育研究会(筹)
讲授京剧课的大学(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北 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内蒙古 大学、中山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师范 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吉林大学
• 理论介绍与赏析实践 • 每节课欣赏各种代表性折子戏 • 整场戏(2):《锁麟囊》《赵氏孤儿》(暂定) • 举办京剧活动(代定) • 考试内容:课堂所讲内容 • 考试方式: 开卷
京 剧
传 统
:
戏
《 柳
曲
荫
与
记 》
古
梁
典
山 伯 与
爱 情
祝
英
台
中国的爱情(散文诗)
中国的爱情不好用语言来表达 中国的爱情只好用眼睛来传递/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手和手不敢碰一下/嘴和嘴 不敢亲一下/ 中国的爱情像一株含羞草/开放着许多心事/轻轻地一触/就收敛起来/脸上飞红 /手儿发颤/心儿跳个不停 中国的爱情细腻得像那些小巧精致的信物/一把桃花扇/一笺薛涛诗/一丝鬓发/ 一块手帕/微不足道矣/却舍不得丢弃 传说中有一根红丝线/是月下老人用来拴住两颗心的/中国情人们就是这样脸 上淡然/心底里却藕断丝连/挣不脱剪不断 中国的情人们只能梦里相见相知相亲相爱/于是有牡丹一梦/红楼一梦——梦 里来梦里去/梦里一夜春风/梦里巫山云雨/梦里花落知多少/醒来仍是一枕黄粱 梦 每个人的心里都怨着/对月伤心/见花落泪/每个人的心里都叹着/偶尔在水里看 见自己的面容/只好爱上自己/自怜自叹 中国的情人们也偶有心电感应的/抚一曲琴/做几句诗/高楼深闺/湖畔江边/共 享一轮月/在月里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于是/一个墙头/一个马上/才瞥一眼就爱上了 也有遁入空门的 唉/中国的爱情
京剧陈超京剧如何赏析

京剧陈超京剧如何赏析一、京剧是啥京剧啊,那可是咱中国传统艺术里的一颗超级闪亮的大明星呢。
它把唱、念、做、打这些表演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你想啊,那些演员们在台上又唱又说,还做着各种超酷的动作,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啥技能都有。
京剧的唱腔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西皮、二黄啥的。
就好比西皮听起来特别的欢快、明朗,就像你在春天的草地上蹦跶那种感觉。
二黄呢,就有点深沉、悲怆了,就像你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委屈巴巴的那种情绪。
二、怎么看京剧的表演1. 看演员的身段京剧演员的身段那可不得了。
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讲究。
比如说云手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好多的小细节呢。
手臂要像云朵一样轻盈地飘动,手指也要有那种优美的弯曲度,就像古代的仕女图里的美人一样。
再看他们走台步,那小碎步走起来,就像脚底踩了风火轮似的,但是又稳稳当当的,还特别好看。
2. 听唱腔唱腔是京剧的灵魂所在啊。
当演员开口一唱,你就能感觉到那种韵味。
像贵妃醉酒里的唱腔,就特别的婉转悠扬,仿佛把杨贵妃那种娇嗔、哀怨的情绪都唱出来了。
你要是仔细听,还能听出不同的角色在唱腔上的差别呢。
老生的唱腔就比较醇厚、苍劲,小生的唱腔就比较清脆、明亮。
3. 看脸谱脸谱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
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
红色的脸谱通常代表着忠诚、勇敢,像关羽那样的大英雄。
黑色的脸谱代表着刚正不阿,像包公。
白色的脸谱呢,往往代表着阴险狡诈,像曹操。
你一看脸谱,就能大概知道这个人物是好是坏啦。
三、京剧的故事内容京剧里的故事可多了去了,很多都是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里来的。
像空城计,讲的就是诸葛亮超级聪明,用空城计吓跑了司马懿的故事。
你在看的时候,就会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也会被那种紧张的气氛所感染。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是一个超级感人的爱情故事,当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时候,你心里肯定会觉得又凄美又感动呢。
京剧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无限魅力啦。
京剧旦角流派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 美,在纽约、芝加哥、旧 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 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 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 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 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 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 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 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 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梅 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 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 排演《抗金兵》、《生死恨》 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 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 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 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 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 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 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 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 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 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创始人:张君秋 张君秋,京剧表演艺 术家,四小名旦之一, 旦角张派创始人,1920 年生于北京,卒于1997 年,原名滕家鸣,字玉 隐,祖籍江苏丹徒。 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 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 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 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 攻青衣。
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 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 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 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 “四小名旦”)。报界评价其 “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 唱功,有一 条好喉咙,似尚; 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 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 “娇、媚、脆、水”,甜润清 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 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 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 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 格之中。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 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 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 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 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 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 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 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 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 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 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 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 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 大的影响。
京剧欣赏浅议

京剧欣赏浅议摘要: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段在过去更是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众多名家在都在中华历史上贡献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
然而,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败已是既定的事实,在各种流行音乐形式的冲击下,京剧、书法、古文诗词等等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正在被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在现代都市的孩子,对于京剧总是陌生的,既感觉不到心灵上的享受,也没有感官上的享受,更谈不上理论的认识。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会欣赏京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京剧欣赏一、名家赏析中国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各有各的特色。
特别是梅兰芳老师,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1915年,梅先生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等地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更令人钦佩的是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他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全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先后担任了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从他那里我们学到更多的是京剧艺术家对待艺术、对待人生的态度。
二、名段欣赏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军事、政治和宫廷斗争,故事大多源于小说和历史演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徐策跑城”“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贵妃醉酒”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
京剧中的经典形象宣传了中国古代社会所宣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花木兰的孝亲爱国,穆桂英、佘太君的委曲求全、胸怀大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红娘的热情助人;精忠报国的文天祥、岳飞;刚正不阿的海瑞、包拯;义薄云天的秦琼、关公;舍己为人的程婴、徐策等等,同时,也揭露了很多的社会黑暗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派形成于风格,没有风格即无所谓
流派。 风格即个性,京剧的艺术个性具体体 现在演员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气 韵风采、独特技巧。 流派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某个流派的 创始人,肯定是该群体中艺术成就最 高、风格最为突出的标志。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后逐渐 地发展,至光绪年间形成流派。
张二奎(1814-1861) 本名张胜奎,字子英,排行 老二,艺名张二奎。直隶(今河北)人,是清代专 攻老生的京剧演员,曾在北京主持和春班。清道 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 24岁开始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生得伟岸英 武,举止庄重,气度不凡,并且扮相雍容,嗓音 淳朴,不尚花腔,艺术造诣较深。代表剧目有 《上天台》、《打金枝》、《金水桥》、《牧羊 圈》、《桑园会》等。 “四喜一句‘把王催’,三庆长庚也皱眉,怜他 春台余三胜,《捉放》完时饶《碰碑》。” 后因为其母办丧事逾矩触犯清廷禁律,被定罪发 配时气闷难舒,病死通州,年仅47岁。
不同时期的老生流派
京剧三鼎甲 也成京剧三杰、老(前)三鼎甲。指的是京 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 :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后) 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 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 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 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 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 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 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 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 南麒、北马、关东唐 上海的麒麟童(周信芳),北京的马连良,沈阳的唐韵 笙,都是以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 ,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 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
在唱念的行腔吐字上,谭鑫培结合中州韵与湖广 音,使其念白清晰流畅,琅琅上口。他的做工扎 实,武功深厚,所以无论是“安工”(唱工老生)、 “衰派” (做工老生),还是“靠把”(武打老生), 他都能胜任,其艺术成就对后来京剧界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 谭鑫培的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计》、 《李陵碑》、《洪羊洞》、《桑园寄子》等。
1、老生三杰(“三鼎甲”) 大约在清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有了最早 的“三鼎甲”,即第一代的三个杰出京剧 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程长庚(1811-1880),徽班先驱米喜子弟 子,祖籍安徽潜山,幼坐科徽班,出科后 随之入京,搭三庆班成名后执掌三庆班, 演唱用徽调。嗓音高、宽、亮皆具备。声 腔高亢、沉雄。神完气足,端庄肃穆。感 人动听。剧目以《文昭关》、《战长沙》 等见长。
汪桂芬(1860—1906),原名谦,字艳秋, 号美仙,湖北汉川人,“汪派”艺术创始 人。 汪桂芬的演唱朴实无华,刚劲激越,尤善 表现悲愤慷慨的感情,有独特的唱腔韵味 与表演风采。程长庚去世后,汪桂芬成为 “小三鼎甲”中的首席老生,有“长庚复 活”之誉。他的代表剧目有《文昭关》、 《取成都》、《战长沙》等,风格别致, 功力不凡,时称“汪派”艺术。
孙菊仙(1841—1931),名濂,又名学年,号宝臣, 天津人。青年时代,由于酷爱京剧,经常加入业 余京剧演出活动。三十岁(清同治九年)军职革除 后赴上海经营“升平轩”茶园。茶园倒闭后,以 “孙处”票友名出演于“丹桂茶园”,一蹴闻名 于沪上。清光绪二年,他三十五岁,回到北京投 程长庚为弟子。正式下海。艺术上学张二奎。继 承“奎派”衣钵。享名半个世纪。九十岁方辞世。 孙嗓音宽亮,唱腔淳朴苍劲,善于表达慷慨激昂 的情感,世称“孙派”。主要代表剧目有《逍遥 津》、《骂杨广》、《完璧归赵》、《三娘教子》 等。
余叔岩的拿手戏甚多,其中《桑园寄子》、 《八大锤》、《搜孤救孤》、《盗宗卷》、 《定军山》、《战太平》等戏,尤为脍炙 人口。 余派的传人有很多,杨派老生创始人杨宝 森就是成就卓著的一位。余叔岩的入室弟 子有“三小四少”共7人:其中“三小”是 孟小冬、小小朵(杨宝忠)、小谭(谭富 英),“四少”是李少春、王少楼、陈少 霖和吴少霞(吴彦衡)。
余三胜(1802-1866) 名开龙,湖北罗田人。 因他原系“汉调”演员,所以又称 “汉调 老生”。道光时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 台班台柱。他在徽剧、汉调合流的京剧形 成过程中,创造了不少老生唱腔,受到当 时许多京剧演员如刘赶三、孙菊仙等模仿, 甚至谭鑫培也曾受到其影响。他的代表剧 目有《四郎探母》、《捉放曹》、《定军 山》、《当锏卖马》、《李陵碑》等。
首先是王瑶卿极大地影响了旦行。在
他的教导和影响下,先后出现 “四大 名旦”即梅(兰芳)、尚(小云)、程(砚 秋)、荀(慧生)四大流派,改变了京剧 舞台上以生行为主的演出格局。 而谭鑫培则风靡了生行,产生了“无 生不学谭”的巨大影响。此后的余叔 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奚啸 伯、谭富英、高庆奎等著名老生,都 是受到谭派的影响,从谭派中衍化出 来的。
3.刚柔相济的“余派” 余叔岩(1890—1943),名第祺,湖北罗田 人,“梨园世家”子弟。其祖父余三胜是 清末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余派艺术的创始 人。 他能在研习谭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的条件,创造出一种既清健儒雅、刚劲凝 重,又细腻深沉的唱腔,使谭派艺术向细 致、深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从而形成 了自己的风格——余派。
பைடு நூலகம்
2、老生新三杰(小“三鼎甲”) 清同治、光绪年间,第二代京剧演员中又 出现了新的“老生三杰” —— 谭鑫培、 汪桂芬、孙菊仙,又称“小三鼎甲”。 谭鑫培(1847—1917) 原名金福,字望重, 堂号英秀,湖北江夏(武昌)人。在谭派形 成以前,老生唱腔总体上简单质直,唱法 上讲究气大声宏,而谭鑫培则广泛地吸取 了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的唱腔及河北 梆子、京韵大鼓的曲调,并根据自己的嗓 音条件,创造出一种悠扬委婉、韵味深长 的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