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分析及施工要点讲解

合集下载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及技术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及技术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强度合理管控的时候,要求对混凝土配比适当管控,才可以较好的确保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可能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此种状况下,对于施工质量必须重视,与此同时施工全过程里唯有管控好强度,才可以保证之后的运用成效。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难题(一)深基坑工程问题。

超高层建筑本身的体积大,承重量高,需要有着坚固的受力结构,需要完善深基础的建造。

在建造深基础时,首先需要挖掘微风化岩层,基坑的维护工作是首要实施步骤。

要想能够让地面的水位降低,基坑里也应该将明排水等管道设置完善。

水位降低往往应用井点降水策略,这种方式要点就是将集水总管、滤管、泵的位置确定好,确保降水系统高效运转。

第二,开挖基坑。

土方开挖需要做好分层,确保基坑周遭、内外两侧的排水作业。

第三是人工挖孔作业。

因为挖进深度较大。

这就需要基地做好安全管理,要划出一个安全区范围,这样才能够避免有物体坠落时伤到人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桩芯砼浇筑时,尽量保证能够一次成型、振捣密实,确保桩基的质量过关就是确保超高建筑的一大基础。

常规而言超高层建筑物基础施工应用的是“逆做法”,这种方式在我国早就获得广泛运用。

尤其是各大城市中不断开发地下空间,这让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施工,能够极大地避免一些约束施工的规定。

(二)地下室防水工程问题。

高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深度大、层数和空间多且大。

在建筑承载力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同时也能达到建筑结构的抗浮要求;地下室的停车位数量也非常充足,能够充分达到职能要求、人防策略等满足好。

地下室的防水工程要求减少地下水位,防水混凝土材料一定要利用好,要使材料能够满足抗渗透要求。

防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等问题。

(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问题。

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式较多,更多的是混合型,比如钢管砼结构、全钢结构等等。

此类结构相似之处很多,也就是施工工期比较短、结构性能比较好和能够节约建材,也是高层建筑群的结构模式中最为实用的一种。

超高层建筑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构、机电、消防等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结构系统难点1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

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

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难点

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难点

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难点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 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缺点是造价高、成本高,电梯设备,结构、材料设备,安全性、保障性都会带来建设成本的提高。

超高层建筑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集约化,垂直发展,形象突出,可以作为地标建筑;特别是在商业非常密集的地区,超高层建筑可以充分展现自己‘高’的优势和特点。

超高层施工特点:
(1)超高层基础采用深基础。

由于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

(2)超高层地下室深度大、层数多、面积大。

一是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二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3)超高层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

如型钢砼、钢管砼、钢钢砼结构或全钢结。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且大大节约建筑材料,目前已成为超高
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结构形式。

(4)超高层装饰工程装饰富于变化,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的装饰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重要,抗风压,风、水、气的密闭性要求高。

(5)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攻克策略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攻克策略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攻克策略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00米,且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建筑。

它具有节能环保、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攻克。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物流运输、安全保障等方面,对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结构设计与质量控制在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难点:1. 钢材选型与连接技术:钢材在超高层装配式建筑中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钢材选型及连接技术的选择非常关键。

不仅需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还要考虑腐蚀性、耐久性等问题。

2. 系统整体力学性能: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要承担相应的荷载。

如何保证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是一个难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前期设计:针对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前期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钢材、优化连接技术、进行系统整体力学模拟等。

通过科学设计来解决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的难题。

2. 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经验,引进和吸收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

例如,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安装相结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二、物流运输与组装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材料运输和模块组装工作,其中存在以下难点:1. 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由于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材料供应,在采购和仓储管理方面会面临挑战。

关键材料的及时供应以及安全存放是一个难题。

2. 模块运输与组装: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通常需要将各种模块从生产地运输到建筑工地进行组装,而模块的运输和组装会面临复杂的环境,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前规划好物料采购计划,并密切跟踪物流运输情况。

同时,在现场设立临时仓库,加强物料管理和监控。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及技术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及技术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及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超高层建筑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

超高层建筑因其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备受行业重视,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超高层建筑的投资、建设力度。

但超高层建筑施工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一些施工难题,需要我们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为此,本文从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难点入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难题;技术前言近些年,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很快,建筑结构也比较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施工时间长,对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

所以,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控制好技术要点,提升施工质量和水平。

1 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难点超高层建筑大部分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外形独特,施工难度很大,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地基深度深。

超高层建筑本身高度就很高,为了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就必须让地基深度更深,基础埋深一般超过20m。

因地基深,在处理地基问题时,存在的难度更大,施工起来更加复杂。

第二,规模大,施工时间长。

超高层建筑规模非常大,覆盖面高,造价也很高,施工时间很长,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以上。

大规模,长工期,加大了施工风险。

在整个施工阶段,必然会面临各种恶劣天气,且随着施工高度的上升,高空作业环境更加复杂,施工难度也随着提升,这些都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1]。

第三,工程量大。

超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很多,工程量很大,其中就牵制到多个单位、部门及相关人员,这样进一步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难度。

所以,在实际工程重,必须系统处理好各环节工作,做好集中管控。

第四,结构超高,技术要求很高。

超高层建筑同一些长阿贵的建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高度高、外形特别、材料新颖、技术水平高。

正因为如此,加大了施工难度[2]。

第五,空间窄,专业穿插多。

现在的超高层建筑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多为商业综合体,系统复杂,功能多。

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难点要点(二)

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难点要点(二)

HOUSING AND REAL ESTATE ·住宅与房地产55(接上期)(八)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电可靠性。

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机组的配置。

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楼层,以减少低压配电的损耗。

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千伏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压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高层。

在超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上,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大小的适当调整以及安装时的施工工艺也是难题之一。

由于超高层面积大、楼层多,自然会出现远距离供电的问题,因此后备电源可考虑采用高压发电机来发电,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遇到强风时,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摇摆度,在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将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以减低超高层建筑物在摇摆时对铜母线槽接驳组件位置的拉扯压力,减少发生故障及维修的机会,也相对地增加了主干系统的寿命。

建成后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电气设备的空间安排方面要有可调整的空间。

作为超高层建筑,楼层多,机电方面的设备自然也多,为了让业主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在排布电缆和竖井方面要尽量减少转换竖井和缩小竖井等所占用的空间,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间给业主使用。

(九)消防设计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隐患大。

消防设计要点包括防火、控火和耐火。

1、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不发火地面等。

2、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

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难点、要点(一)

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难点、要点(一)

|理论•研究I THEORY RESEARCH雖点、要点(—)文/Article>卞守国一.引;T《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寸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与此同时,与—般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存在极大难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超高层建筑的前介服务及后期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和后期运营全流程各个阶段特点和难点及管理要点进行了解和掌握。

为此,本文采用对国内有关超高层建筑论文和著作进行检索归纳,与对典型超高层建筑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出本文,以供同行参考。

二、超高层建筑特点(一)体量巨大超高层建筑一般都超过二十万平方米。

功能复杂,—般包括酒店、公寓、办公、商业、会所和观光功能等其中的几种。

(二)资金投入大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回报周期长,除部分办公、公寓可销售外,酒店、商业、观光等作为持有物业来考虑,近年来所建超高层则考虑部分销售。

(三)运营和管理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成本也比一般项目要大得多,年能源费用在数千万不等,由于超高层综合体功能复杂,除了大型物业以外还有商业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等专项管理物业,未来的运营整合比较复杂,尤其涉及持有和销售部分,后期运营管理难度就更大。

(四)建设周期长经济形势与政策调控对项目影响大。

从目前已经建成的超高层来看,大部分建设周期都在5~8年,往往会经历至少—次的经济危机和政策调控。

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

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

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超高层建筑工程特点难点及监理重点一、工程特点概述南海长城和平大厦工程项目由一幢68层(地上68层、地下3层)超高层塔楼建筑和一幢18层(地上18层、地下2层)高层建筑组成,功能主要以办公为主另配公寓,用地面积18812.7㎡,总建筑面积约210000㎡。

其中: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约45000㎡;超高层塔楼为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42000㎡,建筑物总高度约310m;高层建筑为配套公寓,总建筑面积约23000㎡,建筑物总高度约75m。

结构形式主塔楼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公寓塔楼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主要难点及重点如下:(1)深基坑专项工程;(2)人工挖孔桩;(3)建筑节能工程;(4)定位放线与沉降观测;(5)地下室防水工程;(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7)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8)玻璃幕墙工程;(9)通风空调安装工程;(1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11)钢管柱、型钢柱制作安装工程;(12)电梯安装工程;(13)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14)建筑防水工程;⑧资料及时收集并签证。

1.井点降水(1)监控要点①复核井点管位置;②监控井点管的埋设;③检查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和标高;④督促施工方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降水系统正常运转;⑤监控井点管降水系统拆除;⑥基坑内明排水设置。

(2)方法及措施①参加设计交底,并记录;②审核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③检验降水设备、机具;④检查人员资质;⑤旁站记录。

2.基坑监测(1)监控要点①审查基坑围护监测方案;②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③复核沉降观测点标识位置;④检查监测设备仪器;⑤检查人员资质;⑥监控基坑水平位移;⑦监控水位管的水位线;⑧监控基坑四周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情况;⑨监测成果上报。

(2)方法及措施①检查材质;②检查沉降观测点标识个数;③监控围护体水平位移监测记录;④监控地下水位线记录;⑤监控基坑四周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分析及施工要点讲解 随着建设科技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建设超高层建筑的难度较大,在实际施工中有诸多难点须解决。 工程难点 施工顺序 (1)超高层施工时,应按先塔楼后裙楼的顺序施工,施工方法选择须结合场地平面布置考虑。 (2)合理划分流水段,如采用劲性钢骨柱,普通现浇楼板的框筒或框剪结构可按标准层结构进行统一分段,施工时可同时逐层进行楼板与剪力墙施工;布置核心筒的建筑在划分流水段时须“先核心,后外围”,以确保结构安全。 垂直设计 (1)如考虑建筑整体使用空间广阔,可以采取“单核”模式,将电梯、楼梯、设备间等服务用房在平面中央集中,提高建筑内部的通畅感。 (2)如建筑内部设计普遍采用智能化,建筑内部复杂程度增加,将占用更多的设备空间及其他配套设施,同时为避免后期装修、运维等增加更多的内部配件,可采取“多核”模式,分散配置,在满足建筑设备使用的基础上,增加可调节性。 电梯布置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电梯在超高层建筑中发挥的作用远大于一般建筑,且关乎使用安全与居住体验。由于电梯的增加或改型在建筑竣工后难以实现,故须在设计阶段做好把控,结合核心筒的位置考虑电梯布置。 (2)应加强局部电梯的综合运用,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增加多部电梯之间的协调效果,避免不必要的空梯运行,提高运送效率与运输能力。 塔吊选型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合理配置塔吊,确定构件分节,明确分节后构件数量(即吊次)对进度的影响;计算分节后的焊接成本增量;考虑现场运输供应能力与成本。此外,还须分析高空吊装超重构件时的容绳量,做好吊重分配,提升吊装效率。 混凝土泵送 (1)由于超高层建筑所需混凝土量大,强度高,泵送距离长,泵送时间久,故须控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水灰比,逐车检测坍落度、扩展度、入模温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2)泵送时应选择料斗容量小但输送压力大的泵车,缩短混凝土在泵管经过的时间,且应根据层高合理选择承压泵管。 (3)适当添加外加剂,通过控制外加剂的含量,在不影响混凝土浇筑与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其流动性。 管道施工 (1)垂直管道配管前须精密测量,避免因超高层建筑层数多导致逐层累计误差过大。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不同管道承压能力不同,管道系统试压冲洗应分层分系统进行。 (3)应分两次进行消防喷淋支管的安装,分别为吊顶施工前与装饰吊顶龙骨时穿插安装。 (4)各专业管道安装完成后,须再次复核安装位置、安装标高、构件连接等是否规范,验证无误后方可配管。 注意要点 01施工部署 1.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上,应该采用先塔楼后裙楼的安排,在场地狭小的前提下,为了便于平面布置,裙楼地下室宜采用逆作法施工。 流水分段上,对于劲性钢骨柱、普通现浇楼板的框筒或框剪结构,楼板与剪力墙同时逐层施工,所以可以按标准层结构统一整体分段,对于核心筒剪力墙-外钢柱组合楼板的框剪结构,应按先核心筒,后外框的顺序组织流水施工,各分项工程的先后顺序为:核心筒劲性钢柱→核心筒剪力墙→筒外钢柱→钢框架梁→楼板施工,每个工序相差3层。 2.电梯布置 施工电梯布置上,超高层项目交叉作业较多,主体、砌筑、装修会同时施工,所以电梯需求量较大,虽核心筒内不是必须布置直达核心筒作业面的电梯,但如果全部布置在建筑物外侧的话,又会影响幕墙施工进度,所以最好是建筑内外同时布置,并以高区、低——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区或停层区分。电梯宜从地下室生根,可以解决电梯减震器的高度影响,便于上下料,但是应做好未封闭地下室的排水工作。 另外,不管采用何种部署,核心筒内的楼梯必须逐层跟上,作为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3.塔吊选型 塔吊选型上,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结构布置为关键控制因素,欲选塔吊先确定构件分节,构件分节考虑3点。 (1)分节后的构件数量(即吊次)对工期的影响或与其他工艺时间的匹配。 (2)分节后的焊接量对钢结构安装带来的成本增加。 (3)运输车辆的长度限制和场内场地限制。 在这些问题确定后,可初步选择塔吊型号,另外必须考虑在塔吊位于高空吊装超重构件时的容绳量问题,容绳量的不足导致塔吊不能在高倍率的状态下工作,会严重影响吊重。 02混凝土施工 1、核心筒超厚墙体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裂缝控制 (1)合适的水灰比控制裂缝。 (2)适当的外加剂保证泵送,逐车检测坍落度、扩展度、入模温度。 (3)养护过程注意保温,建议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木模。 2、超高层泵送混凝土 泵车选择料斗容量小但输送压力大的型号;泵管选择专用高压——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泵管,为了节约成本,低层施工时可不投入高压泵管,只采用普通泵管,待输送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再用高压泵管替换;截止阀布置在正负零位置,防回流冲击弯头每30层布置一次。 3、高性能混凝土对泵送性能及外加剂如何控制 坍落度、扩展度为考量混凝土流动性、和易性的指标,个人认为坍落度应在220mm以上,扩展度应该在600mm以上。外加剂为适量减水剂,宗旨为提高流动性。 4、钢管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 钢管混凝土分压力注浆和塔吊吊浇两种方案,压力注浆施工工艺复杂,但是浇筑速度较快,且能保证质量,适合截面较小、根数较多的项目采用;塔吊吊料斗,施工简单,但是危险性较大,质量难以保证,占用塔吊,适合单根截面较大且根数较少的情况。总体来讲,采用压力注浆还是要优越一点。 03模板及支撑体系 1、铝模使用的优缺点、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劳务承包方式等 优点:施工速度快、成型质量好、周转次数多、损耗低、支撑体系简单。 缺点,一次性投入大、不适合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保温养护裂缝控制。 铝模适合在标准层结构简单、标高变化不大、特殊功能房间少的情况下使用,采用专业队伍单独分包的方式。 2、爬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及承包方式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防高空落物为重中之重,其他的注意要点包括:操作平台的设计及安全性考虑、爬升装置的维修保养、爬轨防变形及数量上的富余量考虑、变截面爬升或倾斜爬升时的爬锥位置计算、爬锥的预埋及挂座的拆除。 承包方式采用主体劳务施工,爬模厂家技术指导。 04钢结构 1、钢结构复杂构件深化设计、钢筋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的优化方案、水平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连接节点优化方案 钢结构复杂构件的深化设计除考虑分节重量、安装标高、吊装措施、焊接措施、栓钉及防腐涂装由厂内施工或现场施工等问题之外,主要应考虑钢筋与构件交叉的问题及箍筋绑扎的简化问题,在设计方同意的前提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节点处理:设置穿筋孔使钢筋通过,焊接套筒或连接钢板与受力钢筋形成连接,在构件上焊接带孔的钢板与非受力钢筋形成不需施焊的挂钩连接。 2、混凝土核心筒与外框钢柱之间的变形差控制要点 对于确实有必要进行变形差控制的项目,应预先模拟计算变形量,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预测数值的有效性,并对后期的施工做出适量调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结构竖向变形量在高度上不是均匀分布的。 3、伸臂桁架及环臂桁架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适当位置的起拱,从下到上、从固定端到非固定端的分片施工顺序,能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跟进,能减少焊接应力并选择合理焊——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接顺序及工艺,确定临时支撑结构的卸载时间,保证空间定位测量的准确性。 4、钢板墙施工控制要点 钢板墙的吊装、垂直度控制为施工控制要点。由于钢板墙的阻断效果,使墙体模板对拉丝杆的精确定位及墙体箍筋施工都产生了一定困难。 05其他事项 1、超高层如何控制测量误差,测量仪器的配置要求 根据施工经验,超高层的测量施工工作并不难,首先应保证施测平台,随楼层墙体同时施工的楼梯休息平台是很好的选择。配备垂准仪(控制点的竖向传递)、经纬仪(楼层控制线的施测)、全站仪(外框钢结构的施测)、水准仪(标高控制),各仪器精度没有特殊要求,与普通高层施工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GPS不能提供高精度及稳定性,所以不建议采用。 2、冷凝水设计 (1)最好采用上、中、下3个独立的循环水体系,因为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因深度不同而不同,且峰值区会逐渐上移,所以这样更加便于根据实测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来控制各层的循环水量,控制内部温差。 (2)如果采用S形支管的话,进出水口应该具有互相转换的功能,即由于循环水带来的热量转移效果,应该在下部混凝土温度高时,采用低位入水口,上部混凝土高时,采用高位入水口,才有利——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于减小混凝土内部温差。 新技术应用 多吊机廻转平台 应用案例:成都绿地中心 该平台由支撑顶升系统、廻转驱动系统、钢桁架平台系统和塔机组成。塔机置于廻转平台系统上,依托平台廻转驱动系统可进行360°圆周移位,实现塔机吊装范围对超高层建筑的360°全覆盖,并可根据吊装需求选择大小级配的塔机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每台塔机的工作性能,节省30%~40%的费用支出。平台支撑顶升系统为微凸支点形式,依托平台可以实现多塔机整体、连续、快速、安全顶升,简化各塔机附着、爬升工艺,每层可节省约20%的工期。 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 应用案例:武汉中心(438m)、深圳华润总部大楼(400m)、北京中国尊项目(528m)项目 智能顶升钢平台体系由钢框架、支撑与顶升、挂架、模板和附属设施五大系统组成,总用钢量约2300t,最重构件逾41t,解决了超高层塔楼核心筒施工中常见的墙体内收、吊装需求空间大、安全要求高等施工难题,实现了模板、操作架、材料、机具同步顶升。该模架支点布置灵活、承载力大、适应性强、封闭性好、施工速度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