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VET包括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两种类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及早诊断是治疗、改善预后效果关键[1]。
纤溶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之一,亦是维持正常血液流动必须的产物,以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为主要功能,亦可修复组织、去除纤维蛋白沉着引起的血管阻塞,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可准确反映血栓形成后溶栓的活性,为明确其诊断VET价值,本文就相关知识进行论述。
1D-D的形成机制D-D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XI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物质,其可反映体内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
究其原因是当体内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时,无活性的纤溶酶原会被激活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致使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被激活;其次将纤溶酶降解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时,会出现各种可溶性片段,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纤维蛋白产物,研究发现可溶性片段包括:X-寡聚体、D-二聚体、片段E、中间片段等,前两种片段中含有D-D单位,因此通过D-D检查可明确机体内纤溶状态,亦可作为评估机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关键原因[2]。
2D-D的检测方法目前检测D-D的方法较多,但不同检测方法使用的试剂、标准不同。
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检测D-D的方法有30多种,但却使用20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D-D检测方法包括抗体靶向的D-二聚体表位、捕获、检测方、仪器要求等几个方面。
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程中通过将在血浆中加入D-二聚体抗体包被的微量滴定孔中,而后结合固定的D-D分子并加入特异性的标记抗体,从而产生比色反应。
该方案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因此被临床公认为测定D-D的金标准,但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耗时、对操作要求高等缺陷。
2.2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ELFA)检测D-D的设计原理与ELISA相同,但该方案属于全自动方案,可直接检测特异性荧光抗体、D-D结合后的荧光产物,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周转时间快、可在单个样品上检测的优势。
D-二聚体的测定对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测定对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闫福春;孙荣华;崔秀华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8(005)005
【摘要】@@ D-二聚体(D-dimer,D-D)是血栓形成的特异分子标志物,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测定有助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药物治疗的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1].特别是对AMI、DI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1页(P282)
【作者】闫福春;孙荣华;崔秀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肿瘤医院,253004;山东省德州市肿瘤医院,253004;山东省德州卫生学校,25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J], 欧永强
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J], 严敏;陆晔;潘湘涛
3.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IL-6、IL-10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J],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
4.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 [J], 王桂叶;李罡灿;江燕
5.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J], 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D一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效果评价

血浆D一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效果评价
背景:血浆D一二聚体(D-dimer)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
成的生物标志物。
然而,单独使用血浆D-dimer或Hcy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因此,
联合检测血浆D-dimer和Hcy可能能提高血栓性疾病的检测准确度。
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共招募了100名疑似患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
其中男性为45人,女性为55人,平均年龄为55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浆D-dimer和Hcy联合检测。
在检测中,我们使用了商用的D-dimer和Hcy测量套装。
同时,我们将所有检测结果与传
统的超声检查和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联合检测的准确性。
结果:在100名患者中,合并血栓性疾病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共有45人。
通过联合检测血浆D-dimer和Hcy,我们检测到了41例患者的异常结果,其中有38例被
确认为实际存在血栓性疾病。
因此,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93%(38/41),敏感性为84%(38/45),特异性为97%(57/59),阳性预测值为93%(38/41),阴性预测值为88%
(57/65)。
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imer和Hcy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血栓性疾病和DVT的存在,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联合使用D-dimer和Hcy可能有
助于诊断和管理血栓性疾病。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响应 。 参 考 文 献
【 1 】 涂 学亮 , 王坤 , 李玲 , 等. 临床生物化学 检验标本 的采 集与处 理f J ] . 检验 医学与临床 , 2 0 0 7 , 4 ( 6 ) : 8 2 . 【 2 】 彭海亮 , 方宗君 , 杨官。 不同采血部 位及放 置时问对样品检测
检测 4 ~ 8 o C 冰箱存 放 5 d的血清不 能反映 C A1 2 5准确
3 1 . 8 2 %, 与 当天 比较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1 ) 。
3 讨 论
C A1 2 5是一种糖类抗原 ,广泛存 在于间皮细胞组织 , 包
值 ;检测 4 ~ 8℃存 放 2 d以上 以及 冰冻后 血清都 不能 反映 N S E准确值。所 以在临床要求 检测 4 8 o C 存 放血清时 , 应根
映其准确值。
较为接近。6 2例 中有 5 8 例在 4 8 o C 存放条件下 N S E检测值 随存 放时间延长而 明显 降低 。4 ~ 8 c C 第 2天检测值 比当天下 降8 %。 至第 5天其检测值已 比当天减 少 2 1 %。 4 ~ 8℃存放 2
d 、 5 d与 当天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分别 为 P < 0 . 0 1 ) 。值得 注意的是冰冻后 7 d检测值也明显 下降 ,检测值 比当天减少
融对检查结果无影响 , 不加盖冻融所测值明显下降I 引 。
烯 醇化酶检测 的影响l J ] . 检验 医学 , 2 0 0 7 , 2 2 ( 3 ) : 3 0 3 .
【 4 ] 公益 明 , 付煜 , 刘标 , 等. 血清存 放条件对 f P S A的影响『 J 1 . 标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中的意义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健康体检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和炎症情况,对于正常人群健康体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角度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硫氨基酸,在人体的蛋白质合成和维持正常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的风险,因此对于健康体检来说,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还与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联,因此在健康体检中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有助于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对于炎症和感染状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健康体检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常用于评估慢性炎症和风险因素的检测,如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评估、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以及肿瘤的筛查等。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还可以反映个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并且与许多慢性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健康体检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能够为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重要的帮助。
通过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中对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因素,促进个体健康的管理和维护。
对于那些存在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这两项指标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单独依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不能对个体健康状况作出绝对的判断,因为这两项指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和其他慢性疾病等。
在健康体检中,还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全面情况,结合其他指标和病史,进行科学和综合的健康评估。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是最常用的生化指标之一,可以为及早发现慢性疾病风险因素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型半胱氨酸、hs-CRP、D-二聚体和eNOS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检测意义

group signif icantly increased,but t he content of eNOS d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ased signif icantly(P <0.05).Hey,hs—CRP and
D —D increased gradually w ith th 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and th e content of eN OS decreased gradually.The
February 2017.At the same time,50 cases of healt 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 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of
patients w it h atherosclerosis w as collected,and th e contents of Hey,hs—CRP ,D —D an d eN OS w ere m easured. Results Com pared wit h the control group,th e levels of Hey,hs—CRP an d D —D in the blood of th e observation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白娟;王德启;蔡忠贵【摘要】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三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8例临床确诊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91例、三支病变38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对hs-CRP和D-D进行测定,采用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测定.结果AMI患者血浆hs-CRP、D-D及Hcy水平分别为(18.3±6.4)mg/L、(553.2±148.7) μg/L、(45.6±8.4)μmol/L;UAP患者血浆hs-CRP、D-D及Hcy水平分别为(11.3±4.8)mg/L、(491.7±136.9)μg/L、(33.6±7.2) μmol/L;SAP患者血浆hs-CRP、D-D及Hcy水平分别为(6.9±3.3)mg/L、(304.3±124.5)μg/L、(27.8±6.8)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UAP、AM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UAP、AMI组分别与SAP组相比较、AMI组与U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4页(P516-519)【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作者】白娟;王德启;蔡忠贵【作者单位】277100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心内科;277100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心内科;277100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1]。
骨科创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 摘 要】目的 探讨 同型半 胱氨酸 ( H c y ) 、 高敏 c反应 蛋 白( h s — C R P ) 水平 与骨科创伤 患者深静脉血栓 形成 ( D V T ) 的关 系
及检测意义。 方法 选择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年 5月 的 创 伤 性 骨 折 合 并 D V T患 者 3 7例 为 观察 组 .选 择 同 期 无 D V T的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3 年 1 2 月 第 l 0 卷 第 3 4 期
・临床 研 究
骨科创 伤患者血 浆 同型半胱氨 酸 、 高敏 c反应蛋 白的表达及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高峥 嵘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地 坛 医 院骨 科 。 北; 深静脉血栓形成 ; 同型半胱氨酸 ; c反应蛋 白 【 中图分 类号】 R 5 4 3 .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2 1 0 ( 2 0 1 3 ) 1 2 ( a ) 一 0 0 3 5 — 0 4
h i g h s e ns i t i v i t y C -r e a c t i v e pr o t e i n Ex p r e s s i o n o f h o mo c y s t e i n e l e v e l s a n d i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o r t h o pe di c t r a u ma a nd r e l a t i o ns h i p wi t h d e e p v e i n t hr o mb o s i s
对 照组分别 为 ( 7 . 5 5  ̄ 1 . 4 2 ) 、 ( 9 . 9 4  ̄ 2 . 3 8 ) 、 ( 1 0 . 2 2  ̄ 2 . 4 0 ) 、 ( 5 . 4 7  ̄ 1 . 8 4 ) mg / L , 术前两 组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术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103期 139
·医学检验·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乔晓梅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3
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再
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在术后24h、48h、72h对两组患者的
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将两组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24h、48h、72h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D-二聚体、同型
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三者结合可为临床中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深静脉血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3.101
0 引言
深静脉血栓是创伤患者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严重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可见,临床对其发生、发展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受血流速度、高凝状态等影响,且损伤、凝血因子、炎症因子等共同作用促进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发展[2]。
本文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12.8)岁。
再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2±12.3)岁。
入选标准:(1)均为下肢骨折患者,并采用手术治疗;(2)意识清晰,具有较高的依从性;(3)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者;(2)资料不全者;(3)意识障碍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液2ml,加入枸缘酸钠抗凝,4000r/min离心处理,15min后取出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所用仪器为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试剂盒说明严格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2)表示,经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4h、48h、72h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3 讨论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人体血浆D-二聚体含量不超过0.4mg/L[3],但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纤溶功能亢进时,其水平迅速升高,出现异常。
临床中D-二聚体超过0.4mg/L,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可高达97%以上。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24h迅速升高,达到0.7mg/L左右。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动脉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产物具有破坏患者血管内皮,抑制蛋白C等作用,若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则极易形成血栓。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48h、72h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反映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可激活机体单核细胞、促进组织分娩组织因子,从而使患者凝血机制被激活,加速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患者超敏C-反应蛋水平越高,其病情越严重。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均比对照组高。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
D-二聚体
(mg/L)
同型半胱氨酸
(μmol/L)
超敏C-反应
蛋白(mg/L)观察组
对照组
37
37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0.68±0.07*
0.79±0.13#
0.73±0.10$
0.52±0.05
0.47±0.07
0.44±0.05
12.15±1.27*
17.03±1.80#
16.43±1.72$
8.65±1.14
9.16±1.27
8.91±1.32
26.11±3.67*
36.54±3.87#
34.37±3.36$
14.35±1.36
18.27±1.69
13.36±1.78
注:与对照组术后24h、48h、72h相比,*#$均为P<0.05。
综上所述,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可为临床中深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欧永强.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对深
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90-2291.
[2] 徐利,尹志超.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
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1(20):3055-3056.
[3] 邓勇莹,李富,黄洁颜,等.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
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