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的形成及危岩体的稳定分析

合集下载

新疆伊吾县崩塌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新疆伊吾县崩塌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新疆伊吾县崩塌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作者:孙弋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4期本文以新疆伊吾县北侧的崩塌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掌握灾害发生的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在实习中通过对该地区崩塌易发区的详细勘察和测量,总结其灾害发育特征,并收集研究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多种影响因素的资料,对各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了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提出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给条件相似地区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

前言(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新疆伊吾县北侧常年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生命和经济的损失,为了给灾害防治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的科学依据,本文在通过实地勘察,收集各种防治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崩塌灾害形成机制及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崩塌区稳定性进行评价及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对伊吾县崩塌勘查区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有直接意义,给条件相似地区崩塌灾害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二)防治区概况伊吾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东部北麓,伊吾县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南北倾斜,县域地处高寒。

勘查区位于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与斜坡地质灾害相关的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

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崩塌灾害广泛分布于伊吾县县城北侧的山体,通过多种工作手段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崩塌点性质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三)防治区危害对象及等级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伊吾县县城北侧的山体,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经过实地勘查与分析,勘查区发生了20处以滑移式崩塌类型为主的崩塌灾害,其中2处为中型崩塌,其余18处均为小型崩塌。

一、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根据本次勘查成果,勘查区山体海拔为1725-2056m,地形高差较大,最大高差在330m左右,勘查区环城路北侧山体呈陡崖、陡坡状,陡崖(坡)面长约3km,一般高差20—200m不等,山体坡度在50-80°左右,岩体结构面发育,主要发育有三组节理裂隙,深部岩体结构面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表层岩体风化破碎较严重,主要以风化裂隙为主。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许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等工程的兴建,崩塌灾害日益显著。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的准确性,对防治工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工程实例,对危岩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崩塌落石进行计算,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Collapse rockfall and unstable rock mass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stability analysis of unstable rock mass and collapse rockfalls calculation by the example of concrete engineering.【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4页(P609-612)【关键词】崩塌;落石;稳定性;计算【作者】许可【作者单位】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1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于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危岩是发生崩塌的初始物质条件,是由多组结构面切割并位于陡崖或陡坡上稳定性差的岩石块体及其组合。

危石指已脱离母岩,残留于坡面并有滚落可能性的块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等工程的兴建,崩塌灾害日益显著。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的准确性,对防治工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危岩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崩塌落石进行计算。

某工程于坡脚铺设管道,北侧山体基岩裸露,且坡体残留大量危石,该区域呈带状分布于山体中上部。

其变形迹象主要表现在岩体受构造及风化作用发育多条裂隙,在前缘临空条件下,产生卸荷裂隙,岩体经结构面切割成块,在外部营力作用下失稳并发生崩塌。

玉井小学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玉井小学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 文献标识码】 B
形 成 裂 隙面 的 贯 通 ( 1~罔 3 。 图 )
性较差的岩体 ”
。破坏形式有滑塌 、 坠落和倾倒 3种 。
玉井 小 学 位 于 巴中 市 , 岩 总 体 上 表 现 为 沿 陡崖 带 呈 进 危 南北 向带 状 展 布 。 坡体 由 白垩 系 苍 溪 组 砂 岩 夹 泥 岩 组 成 , 岩 层 产 状 近水 平 。 危 岩 体 坡 度 总 体 在 7 。~8 。 右 , 部 在 0 5左 局 8。 5 以上 , 整个 危 岩 分 布 范 围 长 约 10m 左 右 。危 岩 体 裂 隙 5
誊 睇 瓣
玉 井 小 学 危 岩 体 稳 定 性 分 析
于 超 韩 岭 李 浩 马 煜 , , ,
(. 1 成都 理工 大学地 质灾害 防治与 地质环境 保护 国家 重点实验 室 , 四川成都 6 0 5 ; 1 0 9 2 成都 理工 大学地球 探测 与信息 技术教育 部重 点实验 室 , . 四川成都 6 0 5 ) 10 9
坏方式及主要 影响因素, 并分别对各种破坏进行 了稳 定性 计算 , 价 了危岩体的稳定性。 评
【 关键词 】 危岩体 ; 破坏方式 ; 稳定性
【 中图分类号】 T 47 U 5
危岩 体 是 指 陡 峭 边 坡 上 被 多 组 结 构 面 切 割 , 重 力 、 在 风 化 营 力 、 应 力 、 震 、 体 等 作 用 下 与 母 岩 逐 渐 分 离 , 定 地 地 水 稳
l 工 程 区 地 质 概 况
该 _ 区位 于 玉 井 乡 中, / , 于 低 巾 山 丘 陵 区 , 丁程 l b学 属 b 地
图 1 危 岩体
形局部高差起伏较大。工程 区总体表现为北 高南低 , 最高点

灵空山某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灵空山某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危岩体在节理根劈作用下形成 宽大缝 隙 , 裂缝宽度 达到 5 a m
平 面滑 动 、 楔形滑动和倾倒式崩塌 。
根据 G B 5 0 3 3 0 - 2 0 0 2建 筑边 坡工 程技术 规范 第 5章 , 对 危岩
对评价 为不稳 定结 构 左右 , 少量岩屑和粉土充填 , 可 以见到树木根 系 , 在 垂直 裂隙和层 体 先采 用赤平极 射投影法进行稳定性分 析 , 采用平 面滑 动法计算 稳定 性 , 对各种 结构 面组 合形 成 理 的切割下形成 危岩体 , 该危岩体 宽度约 1 . 4 5 m, 长度约 3 . 0 m, 的结构面 , 的楔形体采用楔形滑动法计算稳定性 , 并进行倾 倒式崩 塌稳定 性 高度约 3 . 0 m。根据野 外地质 调查结果 , 危 岩体走 向为东北 西南 还要 考虑持续降雨 和地震力 的作 用。各种 向, 倾向1 4 0 。 , 坡度 3 5 。 一8 0 。 , 坡顶地形平缓 , 坡度 5 。 左右 , 岩层产 计算 。稳定性计算时 ,
灵 空 山 某 处 危 岩 体 稳 定 性 分 析 与 评 价
宁 国 英
( 山西省勘察设 计研究 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1 3)

要: 针对 灵空 山某处危 岩体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 质调绘 情况 , 采用赤平 极射 投影法 、 平面滑 动法 、 楔形 滑动法进 行 了稳 定性 计
2 9 8
0 4 2 7
1 8 9
5 4 8 4 3 4
3 2 2 4 2 9 ( 换)
3 5 9 ( 换) 2 4 8 ( 换) 4 3 6 3 0 3
研 究[ J ] . 山西建筑 , 2 0 1 1 , 3 7 ( 8 ) : 8 1 - 8 3 . [ 4 ] 秦 四 清. 深 基 坑 工 程优 化 设 计 [ M] . 北京: 地 震 出版 社 ,

罗家洞寺崩塌体的成因和失稳运动特点

罗家洞寺崩塌体的成因和失稳运动特点

罗家洞寺崩塌体的成因和失稳运动特点武金辉【摘要】罗家洞寺崩塌体崖壁危岩倒悬,处于临空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崩塌,一旦发生崩塌,新建的罗家洞寺将会再次被摧毁,同时会伤害寺庙工作人员、农户、朝拜人员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对罗家洞寺崩塌体的主要形成机理(地层岩性、降雨、地震、节理裂隙)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根据运动学对危岩体发生崩塌时落石的三种运动特征(拉裂式、倾倒式)进行分析,建立落石运动方程,经理论计算与实际发生坠落水平距离相比有误差,因为阻力特性系数在两种状态下不同造成,在此类问题的计算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Dangerous rock mass that attach to the rock fall cliff of Luojia Dong temple hung upside down and are in free state with collapsing at any time. Once collapsing,the new Luo Jia Dong temple will be destroyed once again and also hurt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temple workers,farmers,workers,tourists and worship personnel. In this paper,it analyses and dis-cusses its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oujiadong collapsing body( stratigraphiclithology ,rainfall,earthquake,Joints and fissures)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ses three kinds of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lling rock in detail when it collapses according to kinematics to establish equations of motion.【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4页(P148-151)【关键词】崩塌;形成机理;运动特征;运动方程【作者】武金辉【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1罗家洞寺崩塌位于永靖县刘家峡镇罗川村南侧为崖壁崩塌群,呈“L”形带状展布,崖壁高度28~55 m,勘查区崖壁岩性为白垩系,砂砾岩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崖壁长730~780 m,危岩体遍布崖壁及其上部,分布高程1 710~1 650 m,相对高差45~55 m,走向125°~140°,厚度约10~20。

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重,下游稍轻。2017 年以前矿山瓦斯发电厂排污口位
挖边坡,形成卸荷裂隙;坡面土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土体
于 B1 崩塌东侧沟谷上游沟头处,排污口至沟口没有修
收缩易产生垂直节理,另外植物根劈作用产生垂向节
建排水沟,污水顺沟流出。后经村民要求,排污口改至
理,将土体切割成厚板状、柱状与母体分离,在降水及
B2 崩塌东侧沟谷,并埋设了橡胶排水管道,未做硬化
变形,受降雨及自重影响下,现场可见悬空的通信线
土质疏松,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在地表汇水侵蚀下
杆,
目前处于欠稳定—不稳定性状态。
易崩解变形。崩塌堆积体平面面积约 800m2,厚度约
2
4~8m,体积约 5000m3,
规模等级为小型。
崩塌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现斜坡坡面上部 8~10m 陡直,坡面存在拉张裂缝
随着风化、震动、降雨等作用,变形进入滑移面贯
通阶段,坡内含有较弱结构面,可使土体中拉应力区和
可能的破坏明显增加。临空条件好的一侧的土体与母
的模式进行计算评价。
5.2.1 计算示意图
计算原理见图 1。
岩逐渐被拉开,与滑移相伴的压力致拉裂面与地面贯
通。
4.3
滑移—拉裂阶段
随着变形的继续扩展,变形的土体开始明显转动
从浅部渗入深部,可数米至数十米。由于随着深度增
村民描述,该崩塌主要发育于 2016 年 9 月,2017 年雨
加,土体颗粒变得密实,土的孔隙率变小,水的渗透系
季经常发生局部崩塌,较大一次规模发生在 2017 年 8
数变小,渗流速率变慢,下部粉质粘土夹层透水性差,
月。
成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聚集,滞留于粉质粘土上部,

基于赤平投影的某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赤平投影的某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赤平投影的某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摘要:赤平投影法是评价坚硬—半坚硬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某岩质边坡危岩崩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赤平投影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该边坡的发展趋势,为其后的防护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岩质边坡;赤平投影;稳定性分析;发展趋势0引言目前,我国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随之而来伴随着一系列的岩质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员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边坡稳定性一直以来是边坡研究的重点,赤平投影法分析可以直观地表明各组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以及一些相交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一些滑塌体,是一种直接、简单、有效的稳定性评价方法[1-4]。

1边坡概况该边坡位于仓上镇裴家河左岸,坡脚为203县道,边坡体宽约280m,高150m。

边坡顶部山体较平缓,基岩全裸露,千枚岩强风化层厚度达12m。

中部山体地形陡峻,中上部为基岩裸露区,坡度30°~45°,缓坡地带堆积有大量崩落的石块;中下部为碎石土覆盖,坡度20°~30°,由于农业耕种、造林植树平整场地形成了小型台阶式平台。

下部坡度较平缓,坡度15°~20°,总体呈“缓-陡-缓”地形。

基岩为志留系千枚岩(S),表层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基本为110°∠6°。

1.1危岩体分布特征坡体东侧为基岩裸露区,中上部可见两处规模较大的陡崖,基岩裸露,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危岩体;坡体西侧为碎石土所覆盖,坡脚因为切坡修路形成高25m的近直立边坡,节理裂隙发育,坡面有裂隙水渗出,形成危岩体。

边坡东侧上部危岩体(以下称BT1),宽约40m,相对高差10~26m,崩塌体厚度约15m,体积约15000m3(按平均高差25m计算),属中型岩质崩塌,崩向168°,崩塌堆积物方量约6m3。

危岩体坡面倾角80°~85°,岩体风化破碎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开度2~10cm,无充填物,延伸较好,延伸长度约2~6m,密度10条/2m。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 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5
• 落石 6
1、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 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 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 (山体)的边界条件。
21
坠落型 倾角大于80° 顶部为主控面,近
水平,扩展贯通 失稳坠落
22
23
崩塌的渐进性 24
25
26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可能发 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27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测绘和勘 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 坡进行调查。
36
三、崩塌评价方法
➢崩塌稳定性评价较为复杂,宜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互相 验证; ➢须考虑暴雨时后部陡倾切割裂缝的静水压力和下部缓倾软垫 面的地下水扬压力。 ➢在进行危岩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危岩范围、规模、地质 条件,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地质类 比法对危岩的稳定性作出定性判断。
1、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1)地貌标志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形坡,
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形坡>直线坡> 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此外陡崖处的岩屋 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2)植物标志 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满了草 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多,坡体后缘 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