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地区地基基础处理方式
山区深挖回填项目建筑基础设计及优化

J IAN SHE YAN JIU技术应用158山区深挖回填项目建筑基础设计及优化Shan qu shen wa hui tian xiang mujian zhu ji chu she ji ji you hua黄涛在山区中的建筑工程项目,场地开挖平整作业通常会采用半挖半填或是全部回填的方式。
但是在山区地形中存在较大的高差,造成回填深度极大、回填周期加长,对于施工工期较短的工程更是无法等待回填地基固结再进行施工,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强夯与CFG桩的组合技术应用在山区地基基础处理的方案设计及优化,以期为将来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湖北省某地综合实验大楼项目,项目总占地为1000m2,大楼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8300 m2;建筑高度为37m,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其中地下室高度为3.3m,其底面高程为455m,室外地坪高程为456.5m;建筑物柱下最大荷载为1.07×104kN。
工程主体建筑、地基为乙等建筑,场地为丙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工程地区地貌特征工程所在地区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该场地山区原始地貌高程为440.3~451.0m,为斜坡冲沟地形,冲沟呈现由西北至东南趋势,工程项目与冲沟呈斜交状态,冲沟底部高程为440.3m,最宽处为15m;该地西南、东北侧为缓坡陡坡山谷山脊,坡度为15°~45°。
工程区域进行开挖平整施工后高程为456.8m,场地平坦,周边40m无边坡及自由面。
2.桩基设计经过工程勘探后显示,工程区域的地质可分为三类,即人工填筑层、强风化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桩基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岩土名称钻孔桩极限侧阻力特征qsia (kPa)钻孔桩端阻力特征qpa (kPa)人工回填层-10—泥质粉砂岩层(强风化)30700泥质粉砂岩层(中风化)1001500表1 桩基设计参数表二、地基基础处理方案设计1.施工方案设计结合地质勘探结果以及工程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初步决定工程桩基施工采取人工开挖结合机械钻孔的形式。
基础土方回填方案

基础土方回填方案基础土方回填是指在地面或者开挖后的空腔中,采用土方填筑来填补空隙的工程方案。
在土方工程中,回填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还可以提高土方开挖与回填的效率和经济性。
以下是一个基础土方回填方案的详细描述:1.工程概述:本方案适用于基础工程中的土方回填工作,包括地基处理、基坑回填等环节。
回填材料为经过筛分或者破碎后的天然土或者人工填充料。
2.基础土方回填的目标:通过合理的回填方案,达到以下目标:-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防止沉降或者地基不均匀沉降;-均匀分布荷载,保证地表的平整度;-节约成本和资源。
3.地基处理:在基坑回填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清除现场杂物和污染物;-去除不稳定的土层;-平整地基表面;-加固松散或者不均匀的地层。
4.回填材料选择:回填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条件合理选用,包括:-天然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抗压能力和排水性能,可根据土壤的不同特性进行区分;-人造填充料:包括砾石、砂瓦等,可以通过筛分或者破碎得到合适的颗粒大小。
5.回填作业步骤:-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和回填材料体积计算,开挖合适的基坑,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实施地基处理:清除地基表面的杂物、加固松散地层等;-回填土方:将选好的回填材料从底层开始逐层回填,每一层回填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均匀压实;-压实处理:使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土方的压实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检测与验收:对回填土方进行密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6.安全施工措施:在回填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使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对施工现场进行警示和标识,确保通行人员和车辆的安全;-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7.环保措施:回填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保问题,包括:-回填材料的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控制扬尘和露天堆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土方回填施工中的地基加固技术

土方回填施工中的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加固地基,可以提供更好的土壤支撑能力,避免地基沉降或坍塌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土方回填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
1.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最常见和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布和土壤的结构,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水泥、石灰、砂浆等材料来实现。
2. 振动加固技术振动加固技术是一种通过振荡作用来改善土壤工程性质的方法。
通过振动设备对土壤进行震动,可以增加土壤内部颗粒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振动加固技术常用于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
3. 地钉加固技术地钉加固技术是一种利用长而细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固定土体的方法。
地钉通过固定在地下深处的坚固层上,通过拉力传递荷载,增加土体的支撑力和抗滑性能。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边坡和土体较松散的地区。
4. 地基搅拌桩技术地基搅拌桩技术是一种通过混合土壤和添加外部材料,形成一种固定桩体的方法。
通过搅拌桩的施工,可以加强土壤的质量和工程性能。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以及基础承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
5. 地面加固技术在土方回填施工中,地基的加固还可以通过地面加固技术来实现。
常见的地面加固技术包括排水、加设地下槽、地基加固等。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地表结构,提高土地排水能力、提供更好的地基承载能力,从而实现地基的加固效果。
综上所述,土方回填施工中的地基加固技术有很多种类,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施工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加固技术,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通过合理和科学的地基加固技术,可以确保土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回填地区地基基础处理方式

回填地区地基基础处理方式作者:周秀艳张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振冲碎石桩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土孔中,形成碎石或砂与原有地基土所构成的密实的复合桩体。
通过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加固原有地基土,改良软弱地基土和特殊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了解地层特性后,根据上部荷载要求,通过合适桩距在地基处理范围内布置碎石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选用正方形、矩形或是等腰三角形布桩,对于大面积满堂处理则宜用等边三角形布桩。
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桩位→振冲造孔→清孔→密实→排污,施工结束后间隔21~28d即可采用符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关键词:振动;软弱地基;回填较厚Abstract: The vibration crushed stone pile to vibration, shock or water in the form of soft foundation macadam and sand into the hole of the extrusion, forming a gravel or sand and original soil composed of dense composite pile body. Through compaction, compaction, cementation, drainage, reinforcement and thermal method to reinforce the original soil, improvemen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and special foundation soi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upper loa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spacing of piles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layout within the scope of gravel pil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and strip foundation selection of square, rectangular or isosceles triangle pile fabric, for a large area of overall treatment are advised to use of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pile fabric.Keywords: vibration; soft ground; thick backfill中图分类号:TU47一、地基处理法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仅有的陆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对土地的渴望让人们的视线投向海洋。
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分析

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分析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工程要求,对大面积回填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工程措施。
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将分析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并探讨其影响和应用。
1. 理论基础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理论。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是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理论基础。
地基处理理论则是研究土地基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措施分析(1)压实处理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压实处理可以采用振动压实、静压、加筋等方法,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抗下沉性能。
(5)深基坑处理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需要进行处理,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基坑处理可以采用支护、加固、排水等方法,以减小基坑的变形和破坏,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影响分析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和成本性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压实、排水、加筋、地基改良和深基坑处理的方式和方法选择将对大面积回填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4. 应用实例在实际工程中,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通常采用压实、加筋和地基改良的综合措施,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稳定性要求。
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处理通常采用排水、地基改良和深基坑处理的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和桥墩的稳定和安全。
浅谈回填土地基的强夯法处理

浅谈回填土地基的强夯法处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强夯法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经过对年的研究与发现,这种方法对回填土地基处理的效果是明显的。
强夯法不仅不延误整个的施工期限,还且又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目前,这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应用到回填土地基的处理上。
可以说,强夯法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发现了强夯法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首先结合工程实例,对强夯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强夯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地基的处理中,如果使用强夯法,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
标签:回填土;地基;强夯法;结构;问题引言在回填土地基的處理方式上,有很多种方法被发现并应用。
近几年,由于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相关的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发现强夯法在回填土地基的处理上优势较明显。
强夯法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需要利用特殊性能的夯锤来实现其自身的目的,因为不同的夯锤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是不同的。
而对于强夯法而言,其选用的夯锤的重量被限制在10-40t以内,当夯锤快速落下的时候,利用其自身的力量完成地基的夯击作用。
经过试验,这种方法被应用在很多地基方面的处理,而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泥土的类型来决定,目前主要在碎石土、粘性土、杂填土等种类型方面比较适用。
对于强夯法进行加固的机理,也是比较特殊的,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考虑到对土体的密度进行夯击,运用这种办法能够减小一定的孔隙的体积,从而使得土体变得更加的严密,为建筑施工提供完整的材料;为了留有多余的排水通道,经过强而有力的夯击之后,在土体的表面能够产生许多的液体,这些液体使得土体的表面产生很多的裂缝,这样经过排水的特殊通道,液体就可以从中排除,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要想整个的土体变得严实牢固,还需经过排水通道的水渐渐地消散、风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体表面的压力;在地基的表面,会出现很多的碎石泥渣,经过强夯法之后,这些都可以进入到土体中,使得整个的土体再次变得更加的牢固,以此增大其受力面积,地基整个的压缩性被就自然地降低了。
简述在回填土上对房屋基础选型和地基处理的措施分析

简述在回填土上对房屋基础选型和地基处理的措施分析摘要:建筑房屋基础选型和地基处理方法对结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房屋的整体受力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传给大地从而释放出去,地基承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通过对回填土地基上的基础选型方法及地基的处理技术做简要阐述,使回填土地基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设计基础。
关键词:回填土,基础选型,地基处理,措施回填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形式,但是想在回填土地基上设计建筑结构的基础需要做很多的地基技术处理,如果对结构的选型不当或是地基处理不到位都会引起建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沉降差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基础类型的选择一部分取决于上部结构荷载,另一部分应该考虑基础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回填土地基房屋基础选型回填土地基的强度取决于对回填土处理程度,如果处理的强度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很高,甚至高于原状土地基的承载力,但是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回填土地基上选择合理的基础类型很重要,通常可优先选用以下几种基础形式。
1、筏型基础当建筑结构的荷载很大时,通常采用筏型基础,筏型基础形象的比喻成像水中漂浮的木筏,对软弱地基及回填土地基的沉降有很好的抵抗作用,当在回填土密实度不够时,采用筏型基础可以抵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当建筑结构上部荷载较大时,筏型基础可以有效的分散上部荷载,筏型基础实质是增加基础的有效承载面积,使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荷载减小,增加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
2、柱基础当建筑结构上部荷载较大,回填土的厚度较厚时,宜采用柱基础,通过桩基础减小回填土的因密实度不够对结构的整体沉降影响,由于桩基础本身造价高及施工工艺的复杂,当建筑结构不高时,建议采用其它基础类型,如果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应优先选用桩基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上部的荷载值很大,当结构承建在回填土地基上时,回填土必然会花费高额的地基处理费用,增加工程的建造成本,所以利用桩基础可不必对回填土地基绝对密实,桩基础是通过桩端或桩侧摩擦承载上部荷载的,在回填土地基上宜优先选择桩基础作为建筑结构的基础形式。
土方回填中的地基处理与保护要求

土方回填中的地基处理与保护要求土方回填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它指的是将挖掘出的土方重新填回到原来的位置或者其他需要堆填的地方。
土方回填不仅可以降低土地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还可以有效利用土方资源,减少对原生土地的占用。
然而,土方回填中的地基处理与保护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基处理是土方回填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地基是土方回填后承受地上载荷的基础,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土方回填过程中,必须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
1. 寻找适宜的填土材料:土方回填所用的填土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性能。
首先,填土材料的颗粒大小应适中,太大或者太小的颗粒会影响填土的密实性;其次,填土材料的含水率应适宜,过高或者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影响填土的工程性能;最后,填土材料的含沙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含沙量会导致填土变脆,过低的含沙量会导致填土变软。
2. 合理的填充厚度与均匀性:土方回填时填土厚度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增加地基的承载力,过小则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同时,填土的均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填土分布应均匀,不能出现局部高低差异过大的情况。
3. 土方回填的压实与夯实:土方回填完成后,必须进行适度的压实与夯实工作。
压实工作可以通过振动压路机、压路辊等设备完成,夯实工作可以通过人工夯实或者使用夯锤进行。
压实与夯实的目的是提高填土的密实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其次,地基保护也是土方回填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地基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地基不受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其稳定性和长久使用。
1. 防止地基受到水分侵蚀:地基受到水分侵蚀是导致地基变软、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土方回填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地基受到水分侵蚀,例如设置排水管道,加装防渗膜等。
2. 防止地基受到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地基受到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也会导致地基变形和破坏。
因此,在土方回填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基受到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例如覆盖保温层或者进行适度的排水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填地区地基基础处理方式
摘要:振冲碎石桩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土孔中,形成碎石或砂与原有地基土所构成的密实的复合桩体。
通过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加固原有地基土,改良软弱地基土和特殊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了解地层特性后,根据上部荷载要求,通过合适桩距在地基处理范围内布置碎石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选用正方形、矩形或是等腰三角形布桩,对于大面积满堂处理则宜用等边三角形布桩。
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桩位→振冲造孔→清孔→密实→排污,施工结束后间隔21~28d即可采用符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关键词:振动;软弱地基;回填较厚
Abstract: The vibration crushed stone pile to vibration, shock or water in the form of soft foundation macadam and sand into the hole of the extrusion, forming a gravel or sand and original soil composed of dense composite pile body. Through compaction, compaction, cementation, drainage, reinforcement and thermal method to reinforce the original soil, improvemen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and special foundation soi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upper loa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spacing of piles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layout within the scope of gravel pil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and strip foundation selection of square, rectangular or isosceles triangle pile fabric, for a large area of overall treatment are advised to use of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pile fabric.
Keywords: vibration; soft ground; thick backfill
一、地基处理法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仅有的陆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对土地的渴望让人们的视线投向海洋。
大规模的填海造地项目也逐渐拉开了序幕,回填超过5年的填海地区也逐渐被政府规划用来建房建厂。
但是浅层回填的地层地基势必满足不了上部结构的稳定要求,要想保证回填地区建筑的安全性能,不得不采用人为处理的方式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在发展的驱动下,地基处理方式被不断应用发展。
地基处理通过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加固原有地基土,改良软弱地基土(主要指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和特殊地基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和岩溶等)的工程特性。
要想正确的应用地基处理方式解决浅层地层承载力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和实施地基处理方式,只有根据工程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影响地基处理的各种因素,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工程的地层特性,回填地区的地质情况一般如下:①素填土(Q4ml):黄褐色,稍湿~湿,松散,由碎石混粉土回填而成,硬质物含量60%~70%,粒径2.00~300.00mm,层厚约5.0米左右;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m):灰黑色,很湿,软塑,局部混10%细砂,含少量贝壳,层厚4.0米左右;③粉质粘土(Q4mc):灰黄色,湿,可塑,局部夹砾石。
层厚3.0米左右。
然后是风化岩层。
由此可见,回填地基的地基土上部属于软弱地基土,必须进行地基处理方可利用。
针对地层回填较厚及持力层较深,一般无法挖出承载力较低地层土质,而不得不采用复合地基以满足工程建筑的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
首先必须了解建筑的上部结构及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地基处理后务必要达到设计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满足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及减小地基的沉降,避免不均匀沉降。
对于高层建筑一般采取桩基础,将桩基础达到风化岩层,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低层住宅及沉降要求不大的厂房等建筑,亦可采用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案,但是桩基础造价较高,综合考虑一般采取强夯和强夯置换及振冲碎石桩法,而强夯置换的处理方式由于影响深度有限,只适合处理浅层的地基土,对于回填较厚的地基,我们则采用振冲碎石桩法,经济且合理的处理回填地区的天然基础。
达到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二、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法的概述
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法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碎石或砂与原有地基土所构成的密实的复合桩体以加固天然地基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
是地基处理方式砂石桩法和振冲法的完美结合。
应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地基基础首先要进行试桩,选用合格的回填材料以确定振冲器的功率大小,检验后确定地基复合承载力能否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准备。
通过试桩确定桩体最大承载力,成桩直径的大小,以及成桩后桩间土承载力的大小判断能否满足地基复合承载力的要求。
在确定以上施工要素之后便可确定桩间距的范围后进行布桩。
对于桩的布置可根据桩体承载力及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确定最大桩间距并根据振冲器功率确定最小桩间距,根据基础的形式选择合适的布桩形式。
对于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选用正方形、矩形或是等腰三角形布置,对于大面积满堂处理则宜用等边三角形布桩。
试桩确定成果后可进行地基处理施工。
三、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桩位→振冲造孔→清孔→密实→排污。
具体施工如下:
1.测量桩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施工结构图建筑物轴线及地基处理桩位平面图,测量放桩位,每根桩中心用竹竿标记,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现场
桩位进行校核,并做好有效保护。
2.振冲造孔:施工机具就位,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对准桩位;启动供水泵及振冲器,水压0.2~0.6MPa,水量200~400L/min,将振冲器徐徐沉入水中,造孔速度宜在0.5~2.0m/min,直至达到设计深度,记录振冲器经各深度的水压、电流和留振时间。
3.清孔:造孔后,边提振冲器边冲水直至孔口,再放至孔底,重复两三次扩大孔径,并使孔内泥浆变稀,开始填料制桩,状体材料可根据振冲器的功率选择,30KW振冲器选择粒径20~80mm含泥量不大于5%的随时、卵石、矿渣或其他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55KW振冲器粒径选择30~100mm,75KW振冲器粒径选择40~150mm。
4.密实:大功率振冲器投料可不提出孔口,每次填料厚度不宜大于50cm,将振冲器沉入填料中进行振密制桩,当电流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值和规定的留振时间后,将振冲器提升30~50cm。
5.重复以上步骤,自下而上逐段制作桩体直至孔口,记录各段深度的填料量,最终电流值和留振时间,并均符合设计规定。
6.排污:场地周边事先开设泥水排放系统,然后用排污泵送至场外对环境无污染的地点或者设置沉淀池重复使用上部清水。
7.桩体施工完毕后,将顶部预留的松散体挖除,将松散桩头压实,随后铺设压实垫层,垫层选择300~500mm厚的随时垫层。
在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间隔21~28d即可采用符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质量检验,选取的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检验合格,建筑物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四、结束语
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解决了天然地基土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的问题,随着振冲碎石桩施工经验的不断增多指导理论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法。
从而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用技术先进、质量保证、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振冲碎石桩处理技术也会日臻成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地质科学出版社
[3]《桩基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