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合集下载

兰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学院联系表

兰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学院联系表
专业学位
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不授博士学位)
037第二临床医学院
学术学位
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0931-8913736
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07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学位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
0931-8912183
076艺术学院
专业学位
音乐、艺术设计
0931-8912264
078高等教育研究所
学术学位
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
0931-8912761
0931-8911843
专业学位
环境工程
022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学术学位
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草学、农业经济管理
0931-8913014
专业学位
农艺与种业、畜牧、农村管理、农村发展
024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学术学位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
0931-8912445
0931-8912278
专业学位
英语笔译、英语口译
066法学院
学术学位
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
0931-8913730
专业学位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
068经济学院
学术学位
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Lanzhou University.doc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Lanzhou University.doc
附件1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
博士研究生: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级
学位
专业
1
陈锐

2015
博士
理论物理
2
张玉鹏

2016博士Βιβλιοθήκη 理论物理3喻豪

2015
博士
理论物理
5
夏宝瑞

2016
博士
凝聚态物理
4
金晨东

2016
博士
凝聚态物理
6
刘桐垚

2017
博士
材料物理与化学
7
肖恢芙

2016
硕士
材料物理与化学
9
朱娇娇

2016
硕士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10
尹晋超

2017
硕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1
谢宏康

2016
硕士
材料工程
12
王海宁

2016
硕士
材料工程
博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研究生: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学位
专业
1
刘晓雄

2016
硕士
理论物理
2
周钦松

2017
硕士
理论物理
3
郝加新

2016
硕士
凝聚态物理
4
鲁玉兰

2016
硕士
凝聚态物理
5
王文强

2016
硕士
凝聚态物理

北方稀土与兰州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举

北方稀土与兰州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举

稀土信息·4·2022年第5期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22.No.5 2022年5月10日,中国北方稀土(集团)与兰州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栓师分别讲话。

包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征宇致辞。

签约仪式由北方稀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瞿业栋主持。

兰州大学、内蒙古科技厅、包头市政府及科技局、北方稀土、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参加签约仪式。

仪式上,先后签署了《北方稀土与兰州大学奖学金、助力成长金协议》《北方稀土与兰州大学联合实验室协议》《包头稀土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议》,围绕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内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旨在共同攻克一批关系北方稀土乃至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提升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栓师在讲话中指出,包钢依托白云鄂博丰富的稀土资源,经过60多年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稀土研发、生产及贸易体系,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稀土行业头部企业,在资源安全和产业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兰州大学在科技研发、高端人才联合培养、人才柔性引进等方面给予包钢有力支持,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平台合作奠定基础。

未来,包钢将强化稀土创新企业主体地位,把打好“稀土牌”作为企业重大发展战略,深化与兰州大学合作,努力构建企业牵头、高校支撑、政府支持,产学研政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王征宇在致辞中表示,兰州大学百年积淀、名家云集,通过在稀土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推动北方稀土与兰州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举行要闻News·5·Rare Earth Information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22.No.5包头稀土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为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作出突出贡献。

【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材料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解读

【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材料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解读

【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材料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解读【.com - 范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能在化工、建材、光电、能源、航天及军事等领域从事材料的制备、成型加工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该学科的就业十分广泛,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科研工作。

而在中国,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般分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与化学、无机非金属这几个专业。

我觉得,材料科学这个行业,只会越来越热门。

往大的方向说,我们国家要想成为工业强国,不再是世界工厂,让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材料科学应该会承担极为重要的部分。

记得神七飞天之前,还在老师曾骄傲的对我们说:“材料这一块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瓦良格很快就要试航了,可最近爆出上面所用的特殊钢,国内根本造不出来。

往小的说,我身边的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已经不再局限在某某钢企这些特殊领域了。

我觉得这也是材料科学形势良好的表现。

进研究院、汽车厂、各种材料研发销售私企,大家的路越走越宽。

只不过,材料科学行业不像金融等行业那么艰辛。

也不是什么高薪行业。

就像一位学校招生科长说的那样:"发不了大财,但绝对能吃饱饭。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纳米科学与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纳米科学与

秦勇,男,1976年5月出生,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理事、全国半导体材料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委会委员、兰州大学学报编委、科技部863 项目评审专家、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Small、Nanoscale 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技术、功能纳米器件与自供电纳米系统领域的研究,在传感器和纳米能源技术领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三项关于纳米发电机的研究工作成为这一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进展,相应成果以三篇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Nature 系列期刊上,包括一篇第一作者Nature 论文,一篇第一作者Nature Nanotechnology 论文,一篇第二作者Nature Nanotechnology 论文。

其他论文发表在Materl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上。

发表SCI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顶级学术期刊论文15篇,论文被引用两千余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620次。

获得2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5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已受理4项中国发明专利。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4月8日一、专业简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工工程等,这些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重要基础支撑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

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群体。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以及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业注册师,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一)政治思想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4.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5.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兰州大学学科专业及所在学院联系方式

兰州大学学科专业及所在学院联系方式

兰州大学学科专业及所在学院联系方式序号学院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型咨询电话1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89124832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8912753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915132 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物理学(无线电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4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8915285 化学工程与技术5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8912562 生态学6 资源环境学院地理学8911843 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7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学8913014畜牧学作物学植物保护生物学(草地营养生物学、草坪生物学)8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学89124459 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891427610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8915356 土木工程11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8915507 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化学(放射化学)12 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8915092 中西医结合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药学(药理学)13 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8915051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14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91500815 药学院药学8915618 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学)16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8356286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7 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894224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序号学院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型咨询电话18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8913707 艺术学理论19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8913704 考古学20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8913710 社会学2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891222722 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8912624 应用经济学23 法学院法学891565324 管理学院公共管理8912466 工商管理25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891373626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891180227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8912183 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28 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学8912257 备注:未标专业学位的均为学术学位专业。

兰州大学2019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志愿)

兰州大学2019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志愿)

序号姓名考生编号外语能力考察(占20%)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及能力考察(占80%)面试总成绩复试笔试成绩面试+笔试初试成绩总成绩是否拟录取专业备注1王猛10730902100158315.7565.6781.4286167.4238079.17拟录取材料工程2雷雨田10730902100157716.1770.0086.1792178.1735378.97拟录取材料工程3康世强10730902100162414.1769.3383.5092175.5036078.60拟录取材料工程4杨文静10730902100155615.7566.6782.4287169.4236878.47拟录取材料工程5周钰涵10730902100156816.2573.5089.7574163.7535178.40拟录取材料工程6高鹏10730902100153814.5865.3379.9293172.9235877.07拟录取材料工程7高继兵10730902100161314.8364.1779.0095174.0035576.60拟录取材料工程8张虎山10730902100156615.2572.6787.9279166.9233376.37拟录取材料工程9徐志彪10730902100163614.4264.3378.7588166.7535976.20拟录取材料工程10朱振兴10730902100158613.7565.0078.7595173.7535076.00拟录取材料工程11许淑容10730902100160013.8467.6681.5084165.5034775.70拟录取材料工程12卞嘉莉10730902100153913.5866.3379.9289168.9234875.67拟录取材料工程13毕鑫10730902100160514.8366.5081.3389170.3333875.23拟录取材料工程14鲁力10730902100162316.1671.6787.8397184.8329774.53拟录取材料工程15郑祖应10730902100155914.4265.1779.5883162.5833073.13拟录取材料工程16周洪宇10730902100160115.8368.1784.0088172.0030773.10拟录取材料工程17董文博10730902100161916.0065.1781.1791172.1731472.97拟录取材料工程18张可晴10730902100156915.2566.0081.2578159.2532572.80拟录取材料工程19王建军10730902100158115.8467.6683.5087170.5030472.50拟录取材料工程20陈玥10730902100160215.1662.0177.1793170.1732172.27拟录取材料工程21张乐乐10730902100163712.9259.8372.7579151.7535172.10拟录取材料工程22邵智鹏10730902100159812.4259.0071.4277148.4235071.27拟录取材料工程23郭洪州10730902100157514.5064.5079.0089168.0030771.20拟录取材料工程24杨永杰10730902100155414.8466.1681.0087168.0030071.10拟录取材料工程25蔡勇勇10730902100161711.0064.0075.0088163.0031570.30拟录取材料工程2019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志愿)(占20%)试成绩80%)26王明10730902100163211.0861.5072.5879151.5833370.23拟录取材料工程27刘振华10730902100154313.0061.5074.5091165.5031069.90拟录取材料工程28赵杰1073090210015748.6759.8368.5091159.5033369.80拟录取材料工程29毕翔宇10730902100154412.6665.5178.1778156.1730769.77拟录取材料工程30陈兴东10730902100154913.1756.8370.0088158.0032168.90拟录取材料工程31蔺杰10730902100163513.5062.1775.6788163.6729768.77拟录取材料工程32张文键10730902100161212.0852.9865.0789154.0732967.83拟录取材料工程33康自勇10730902100164011.8364.5076.3391167.3328067.63拟录取材料工程少数民族骨干计划34王世川10730902100155110.8458.4969.3389158.3330867.43拟录取材料工程35牛强强10730902100161111.3360.1771.5071142.5031066.70拟录取材料工程36石兴旺10730902100157613.1759.6672.8382154.8329366.63拟录取材料工程37唐莉10730902100159913.5059.6773.1780153.1729066.27材料工程38张坷星1073090210015889.8357.0066.8366132.8332966.23材料工程39王军10730902100164211.6658.6770.3390160.3329066.13材料工程40姜有全10730902100163812.1758.8371.0076147.0029665.60材料工程41翟玉增1073090210015469.6662.3472.0097169.0026665.10材料工程42丁明强10730902100162912.1758.1770.3368138.3330064.93材料工程43袁轩10730902100159612.6660.6773.3389162.3326164.33材料工程44辛毅10730902100153512.2559.5071.7575146.7527864.00材料工程45段学兵10730902100163111.8465.8377.6757134.6726363.07材料工程46肖新聪1073090210016048.5059.6768.1770138.1728162.37材料工程47王乐乐1073090210015509.6756.0065.6786151.6727562.37材料工程48刘聪1073090210015659.1655.6764.8359123.8325757.53材料工程49刘永强1073090210015970.000.000.0000.0029929.90材料工程缺考50孙建新1073090210015400.000.000.0000.0028228.20材料工程缺考51薛勇1073090210015900.000.000.0000.0026326.30材料工程缺考52张丹10730902100145416.9072.7389.6392181.6335780.75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占20%)试成绩80%)53丁钰彬10730902100142617.1768.8386.0079165.0034476.70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4杨宝娟10730902100143115.8369.6785.5076161.5034776.50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5李升渊10730902100146915.1365.0380.1785165.1734074.57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6王亚杰10730902100145013.8368.2382.0786168.0732774.13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7刘佳玲10730902100140016.6363.9080.5383163.5331772.21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8卢俊宏10730902100141917.1065.8782.9772154.9731671.99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59陈晓斐10730902100137717.5067.8385.3357142.3330470.23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60张林10730902100139314.3357.3771.7072143.7033769.58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61陶英芳10730902100144812.7755.6768.4366134.4334868.77拟录取材料科学与工程62满世甲10730902100148215.5063.8379.3357136.3331368.73材料科学与工程63李聪10730902100137813.5054.3067.8077144.8033768.52材料科学与工程64张文博10730902100146415.0362.2377.2776153.2729768.21材料科学与工程65田丙龙10730902100144114.3357.0371.3753124.3732266.05材料科学与工程66杜乾彪10730902100144615.4361.7377.1759136.1728865.57材料科学与工程67覃世业10730902100139115.6069.1384.7338122.7325062.69材料科学与工程68张芳芳10730902100143213.5759.7073.2738111.2730063.11材料科学与工程69马明宇10730902100133018.1471.7189.8677166.8640283.84拟录取理论物理70刘洋10730902100125118.1468.7186.8682168.8640483.34拟录取理论物理71陈思达10730902100132617.7172.8690.5772162.5737981.33拟录取理论物理72张书均10730902100130817.8665.0082.8680162.8639880.94拟录取理论物理73张晓东10730902100126218.2968.8687.1461148.1439180.06拟录取理论物理74曾彦博10730902100128717.7164.8682.5764146.5739278.63拟录取理论物理75党宁10730902100133917.8665.1483.0072155.0036476.80拟录取理论物理76杨永峰10730902100121917.4367.1484.5746130.5738376.73拟录取理论物理77曹倩10730902100124517.8667.5785.4357142.4336576.37拟录取理论物理78杨森10730902100123818.4369.5788.0046134.0036276.00拟录取理论物理79张皓然10730902100130517.8663.5781.4362143.4335674.37拟录取理论物理(占20%)试成绩80%)80弓新港10730902100132217.1460.2977.4378155.4335574.27拟录取计算物理81李银霞10730902100128517.4358.8676.2950126.2938774.21拟录取理论物理82于浩东10730902100129117.4365.5783.0042125.0036173.50拟录取理论物理83石川10730902100131817.2965.5782.8657139.8634673.44拟录取理论物理84徐娜10730902100135816.8662.4379.2969148.2934773.31拟录取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85王宝庆10730902100135617.5755.4373.0055128.0037772.40拟录取理论物理86赫赛赛10730902100125517.5762.8680.4345125.4334471.07拟录取理论物理87张嘉懿10730902100134216.4365.5782.0040122.0034070.80拟录取理论物理88杨楠10730902100132915.1456.8672.0052124.0036470.40拟录取理论物理89焦宸10730902100131617.4356.7174.1450124.1435269.86理论物理90蒋存源10730902100127717.1458.4375.5760135.5731567.73理论物理91滕达10730902100121616.5758.5775.1445120.1430765.26理论物理92王鑫10730902100132417.5756.5774.1444118.1437071.06理论物理93杨煦10730902100122716.7158.0074.7144118.7134969.19理论物理94张文轩10730902100134916.2964.2980.5729109.5733168.23理论物理95马玲10730902100136417.1472.0089.1426115.1426664.86理论物理96马宗乐10730902100131517.7169.2987.0018105.0026463.00理论物理97荆海燕1073090210012360.000.000.001919.0036138.00理论物理缺考98陈涛10730902100129018.2372.9191.1468159.1439582.76拟录取凝聚态物理99谢志超10730902100133317.9771.8989.8684173.8636280.54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0廖忠新10730902100132716.2665.0381.2967148.2939979.11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1张瀚文10730902100135317.9771.8989.8679168.8634478.24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2金莹10730902100124418.5174.0692.5780172.5733278.23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3张宇坤10730902100130917.2969.1486.4357143.4337878.07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4靳梦静10730902100127617.4969.9487.4349136.4338077.87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5张健荣10730902100125916.6066.4083.0068151.0037277.20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6张顺朋10730902100133117.7470.9788.7149137.7136877.19拟录取凝聚态物理(占20%)试成绩80%)107袁绍华10730902100129516.3765.4981.8655136.8637475.64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8高蕾10730902100122215.2060.8076.0058134.0039475.60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09席昊龙10730902100131116.5166.0682.5742124.5738375.53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0吴薇薇10730902100123116.1764.6980.8660140.8636975.24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1祁海青10730902100126317.2068.8086.0058144.0034875.00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2丁芸霞10730902100123216.5766.2982.8671153.8634274.44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3叶宇辰10730902100125616.9167.6684.5738122.5735773.33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4牛雅彬10730902100123015.7162.8678.5759137.5735773.03拟录取凝聚态物理115王莉10730902100136617.2669.0386.2951137.2933473.01凝聚态物理116胡晏铭10730902100122615.2360.9176.1449125.1437172.46凝聚态物理117任玮10730902100122517.4669.8387.2933120.2934072.21凝聚态物理118郧鹏豆10730902100135916.7466.9783.7143126.7130768.49凝聚态物理119崔国龙10730902100121517.7170.8688.5717105.5740277.33凝聚态物理120陈楠10730902100124617.3169.2686.5721107.5734971.63凝聚态物理121成婷婷10730902100124118.0372.1190.1410100.1433170.16凝聚态物理122杨宏国10730902100122116.0964.3480.4331111.4333969.17光学123苏津10730902100122414.7458.9773.7138111.7135568.79凝聚态物理124张俐娜10730902100128315.1460.5775.7140115.7134168.39凝聚态物理125高健文10730902100129815.3761.4976.8625101.8632966.14凝聚态物理126景日爽10730902100122914.2056.8071.002394.0034465.10凝聚态物理127马彩梅1073090210012490.000.000.0000.0027227.20凝聚态物理缺考128姚鑫城10730902100150116.3368.6785.0094179.0036579.90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29王涛10730902100153217.1167.2284.3381165.3336878.63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0邹思拓10730902100152017.6772.0089.6773162.6735278.37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1王永昌10730902100151215.2271.5686.7876162.7834777.01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2白宇杰10730902100152716.4462.5679.0074153.0037276.20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3吴泽伟10730902100152215.7870.1185.8960145.8934074.36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占20%)试成绩80%)134李建军10730902100149813.6763.2276.8983159.8933272.26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5张朴10730902100149714.5661.1175.6774149.6734271.87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6赵静10730902100149912.3354.3366.6669135.6636970.46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7宋小强10730902100150215.5659.0074.5666140.5630466.82拟录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8李明杰10730902100151413.5658.4472.0054126.0032566.70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39徐坤10730902100150315.0058.2273.2251124.2229463.79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40徐剑1073090210015000.000.000.0000.0035535.50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缺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总结一、学科简介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是国家教委批准的综合性大学首批材料科学试点专业。

1990年在综合性大学中首批获得材料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统一调整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

1998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获得材料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种层次的材料科学人才1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6人,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

他们遍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钢铁、有色、机械、化工企业,有些已经成为科研、技术、管理骨干。

已经与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联合建立了博士后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该一级学科研究队伍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5人。

其中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人,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

研究团队成员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er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包括2008年度陶瓷研究领域最佳贡献奖Ross Coffin Purdy Award国际奖项在内的重大学术性奖励多项。

主持或参与编写专业书籍多部。

据ESI统计,我校材料类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排全国高校第24位。

根据2010年ESI统计,我校材料类发表论文数在985高校排名第26位,篇均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在985高校排名第11位。

先后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二、学科方向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的发展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并且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了无机发光材料、磁性材料以及纳米能源技术与功能纳米器件等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磁性材料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我校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纳米能源技术与功能纳米器件学科方向,我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纳米发电机的研究,并且与国际一流研究组合作紧密。

同时,我校在新型纳米材料、无机发光材料等学科方向也做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各自的优势。

无机发光材料方向涵盖了真空紫外(VUV)用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LED)、量子点以及长余辉发光材料等研究领域。

新型纳米材料方向主要研究纳米金属合金块体、特殊形状纳米颗粒、纳米薄膜、纳米晶陶瓷、纳米玻璃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磁性材料方向研究高密度磁记录材料、自旋电子学、磁性纳米材料、高频磁性材料、磁性传感器用材料和器件、磁性材料中的微观电磁特性。

纳米能源技术与功能纳米器件方向是利用纳米尺度材料的特点并通过适当的设计来开发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性能优越的功能纳米器件,并且进一步地研究无需外界电源的自供能纳米系统。

1、无机发光材料方面:无机发光材料方面我们主要从事高亮度真空紫外发光材料及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和形貌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创新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质性进展的研究成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并在该领域与日本东北大学、秋田大学、美国犹他大学进行合作。

同时开展极端条件下新材料的制备(如高温、高压,微波合成,水热合成等),在以上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前期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并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在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比如:(1)真空紫外发光材料是一种由真空紫外光(﹤200nm, vacuum ultraviolet, VUV)激发的光致发光材料。

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由于涉及到环保的无汞荧光灯、等离子平板显示器(PDP)以及液晶显示(LCD)显示背光源等热点产品的生产应用,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发光材料。

然而,由于现有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相对较低以及应用中存在的其它缺陷如色纯度差、余辉时间过长和热稳定性差等,使得其相关产品的应用性能受到影响,成为制约无汞荧光灯、PDP以及LCD 显示背光源等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开展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的相关研究,改进其应用缺陷、提高现有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开发新型高效的真空紫外发光材料就成为迫切的需要。

我们经过近10几年的研究,目前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以上荧光粉相关技术以及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接近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

(2)LED用发光材料:半导体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固态照明技术,被誉为21世纪必然取代“高能耗的白炽灯和易污染环境的汞蒸气激发的荧光灯”的新一代光源。

目前,半导体白光LED产生白光的途径有三种:(1)使用“荧光转换技术”,即使用发射黄光的无机稀土荧光粉与发射蓝光的InGaN半导体管芯封装组成白光LED;或者使用发射红、绿、蓝三基色光的无机稀土荧光粉(或发射白光的单一荧光粉)与发射紫光的GaN半导体管芯封装组成白光LED;荧光转换技术具有简单、低成本等优点。

(2)RGB多芯片技术;(3)“量子阱”技术。

目前,“量子阱”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RGB多芯片技术只有少量产品,而“荧光转换技术”是已实际应用的产生白光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无机荧光粉是半导体白光LED器件的核心和关键材料。

关于该项目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共同研发新型LED用荧光粉(产品质量接近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

(3)长余辉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吸收了激发光能并存储起来,光激发停止后,再把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慢慢释放出来,并可持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发光材料。

当前国内外对长余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寻找多色长余辉材料;二是拓展其应用领域。

当前用的长余辉材料的发光颜色主要是单一的黄绿色(SrAl2O4:Eu2+,Dy3+),其它颜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余辉性能差,还不能得以广泛应用。

因此,怎样提高蓝色长余辉材料CaAl2O4:Eu2+,Nd3+的余辉亮度和延长其余辉时间以及开发新型红色长余辉材料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实验室经过近10几年的研究,目前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以上荧光粉相关技术以及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接近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2、纳米能源技术与功能纳米器件:纳米能源技术与功能纳米器件方面我们主要从事纳米能源系统和功能纳米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开发了高输出功率的纳米发电机以及多种功能纳米器件,并在该领域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

在以上领域正在主持承担或已经完成了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课题。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1)在纳米发电机研究领域,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并联集成,使用具有高压电系数和高机电转换效率的铁电材料(如锆钛酸铅(PZT)、钛酸钡(BaTiO3)等)作为纳米发电机主体,通过对纳米线一致取向,来提高输出功率。

所制成的纳米发电机可以用来点亮液晶显示屏、市售LED灯等,并且可以用来直接驱动UV传感器。

同时,还开发了磁力驱动的非接触式的纳米发电机,研究了纳米发电机的多种驱动方式,为纳米线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2)紫外探测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探测器,它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其在生物医学、天文研究、同步辐射、光谱分析、粒子探测以及闪光照相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好的探测器要求灵敏度高、响应快(响应时间短)、复位时间短、信噪比高以及响应电流高。

传统的紫外探测器使用笨重,易损坏且成本较高。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开发了单根纳米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体积小、成本低,响应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回复速度快。

但纳米线电阻大,因此响应电流非常弱,需要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高精度电流放大器来实现测量,因此如何能在保持单根纳米线探测器优势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探测器的响应电流及性能,是这种高灵敏度探测器实现应用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们的工作就在研究单根纳米线紫外探测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电极类型以及大规模并联的方式提高探测器响应电流,开发出了基于纳米线阵列膜的高性能紫外探测器。

(3)气体探测器是将单一或多种气体浓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其中的半导体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的表面在吸收气体后,电阻发生变化,根据导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来实现对各种化学气体及其浓度的精确测量。

气体探测器可以对各种化学毒气进行及时有效的探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

我们研究了多种单根纳米线气体探测器,通过表面改性提高探测器响应电流,实现了对多种有毒气体及时有效的探测。

3、磁性材料方向磁性材料方向的研究包括高密度磁记录材料、自旋电子学、磁性纳米材料、高频磁性材料、磁性传感器用材料和器件、磁性材料中的微观电磁特性等方向。

重点针对以下方向进行研究:(1)高密度磁记录和新型磁记录材料和技术:传统的磁记录技术主要由具有用于储存信息的磁记录介质并配合高性能软磁读出和写入磁头来实现,随着记录密度的不断提高,每个记录单元的尺寸越来越小,已经达到纳米尺寸,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分别针对磁记录介质和高速磁头进行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任务包括:更高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的磁记录介质、更快读写速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的软磁薄膜磁头材料、新型微波辅助自旋转移矩磁性随机存储器以及新型利用畴壁移动实现信息传递的赛道存储器的研究,特别是拓展微磁学模拟技术在自旋电子学和畴壁动力学中的应用。

(2)GHZ频段金属软磁材料的各向异性及高频磁性调控高性能的磁记录介质需要更快速度的软磁薄膜磁头,实际使用逐渐已经拓展到GHz频段范围,传统的软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高速信息读取的需要。

因此本方向主要针对可以用于GHz频段的金属软磁薄膜材料进行研究,探索高频磁性的调控方法以及测量方法,重点探索软磁材料中的各向异性调控技术。

(3)巨磁阻抗等高灵敏度磁性传感器从本质上来说,软磁薄膜磁头是一个高灵敏度的磁场传感器,可以用来感应磁记录信号的微小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场合需要用到磁性传感器,例如汽车的自动探测系统、地磁导航系统、地震磁场探测、手机中用的地磁传感器等。

不同的磁性传感器有不用的使用范围,包括霍耳效应、各向异性磁电阻、巨磁电阻、隧穿磁电阻、磁通门和巨磁阻抗传感器等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方向选择不同磁性材料进行并进行优化,重点研究新型高速、高灵敏度、低功耗、小尺寸磁场传感器,拓展磁性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

三、主要建设内容(从学术团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建设规划和基础条件建设以及服务于甘肃省经济建设的情况等方面论述)在建设期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并获得多项成果:学术团队方面,王建波教授、贾成龙教授成功参与进入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多场控制的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贾成龙教授专门承担了2013年中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自旋的非磁场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