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

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在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等关键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产品对于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可靠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更对推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文章首先界定了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可靠性技术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在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中的可靠性技术,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方面。
文章还将探讨可靠性评估与优化方法,以及可靠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专家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共同为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可靠性技术研究贡献力量。
二、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可靠性定义与特点高可靠长寿命产品(Highly Reliable and Long-Life Products,简称HRLP)指的是在预期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下,具有超出常规标准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产品。
这类产品通常被应用于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核能发电、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等。
高可靠长寿命产品的可靠性不仅体现在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更体现在其长时间、高强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长期稳定性:HRLP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其性能的稳定,不易出现性能退化或故障。
高可靠性: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通常远超行业标准,能够满足极端或严苛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高度安全性:由于应用领域的特殊性,HRLP往往承载着极高的安全责任,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可靠性报告

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072102 司晓飞20101002742摘要:随着生产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无论是在粗糙度配合或者是可靠性上都有了飞跃式发展。
本文对国外的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可靠性可靠性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可靠性。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hether in roughness cooperate or reliability have leap typ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chanical reliability design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Keyword:Reliability, Reliability Design,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Reliability.一、前言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衡量机械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可靠性技术已成为科研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的可靠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将其应用于各行业中,提高其使用性能,使产品达到最优化设计。
二、机械可靠性发展现状随着电子产品可靠性的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
机械可靠性是可靠性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可靠性学科在工业发达国家以较快的步伐深入到机械设备产品中。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研究,起步较晚,基础工作底子很薄,但是自从我故引进可靠性以来,我国各类机械产品的失效率明显减少,安全性也相对提高。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综述

要数 学工具, 对可靠性 的评测 、保证 以及 测试 资源管控 和最优发 布研 究具有重要作用. 对S R GM 的核 心研究 内容 与 建模 流程进行 分析 , 给 出了 S RG M 基 本功用. 同时, 梳理了S R GM 的发展 演变历程 。 进 而对 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剖 析, 给 出 当前研 究特征. 从软件 中总的故 障个数 、 故 障检测 率 F DR ( f a u l t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 和测试S - 作量 T E ( t e s t i n g — e f o r t ) 这 3个方 面对影 响 S R G M 的 因素进行 了分析. 基 于作者前期研 究中提 出的统一性框架模型' 对 3前典型 - ' 的解析模型 进 行 了分 类 比较 和分 析 ; 对 基 于有 限与 无 限服 务 队列模 型 的 S R G M 进 行 分析 与 讨论 ; 对 以率驱 动 事 件 过程 R DE P ( r a t e . d r i v e n e v e n t p r o c e s s e s ) 为重点的仿真 方法进行 剖析 . 进一步地, 为了验证 与分析 不同模型 的差异, 对2 6个 典型 的模型在公开发表 的 1 6 个数据 集决于失效数据 集的客观性 以及 研究人 员对 测试过程 进行不 同假 设下所建立 的数 学模型 的主观性 . 最后, 指 出了 S R GM 面I 临的挑 战、发展趋势和亟
5 3 06 . h t m
Sur v e y of S of t war e Re l i a bi l i t y Gr o wt h M ode l
ZHANG Ce , M ENG F a n . Ch a o KAO Y o n g . G u i , L O We i . Go n g , L I U H o n g . We i , WA N Ku n ,
2024年fpc市场发展现状

FPC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灵活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是一种采用柔性基材制作的印刷电路板,相比传统刚性印刷电路板,FPC具有更好的柔性性能和适应性,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本文将对FPC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FPC市场概述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需求的增加,FPC市场迅速崛起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FPC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成为现代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规模FPC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在近几年中,全球FPC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
预计到2025年,全球FPC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
市场驱动因素FPC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FPC具有优秀的柔性和抗弯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产品形状和结构要求,这使得FPC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FPC相比传统刚性印刷电路板更轻薄,可以实现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
最后,FPC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气性能和信号传输能力。
市场应用领域FPC市场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首先,智能手机是FPC的主要应用之一。
FPC可应用于手机的屏幕、摄像头模块、触控板等部位,提供可靠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
其次,可穿戴设备也是一个重要的FPC市场。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柔性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适应不同身体部位的使用环境,FPC得以在此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电子显示等领域也是FPC的重要市场。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FPC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的FPC生产厂商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FPC市场需求的增加,新的竞争者也在不断涌现。
2024年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发展现状1. 概述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涵盖了专门用于测试和评估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的设备。
这些设备在广泛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
随着技术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2. 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X亿美元。
主要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需求等。
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北美和欧洲。
这些地区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而亚太地区由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和需求增长,也成为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的重要增长区域。
3. 主要应用领域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1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主要用于测试电子产品的耐久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它们可以模拟各种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湿度、振动等,以评估电子产品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性能。
3.2 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对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的需求非常大。
这些设备被广泛用于测试汽车零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汽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例如,这些测试设备可以模拟高温、低温、高海拔、湿度、盐雾等环境条件。
3.3 航空航天业在航空航天业中,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用于测试航空航天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这些设备可以模拟在高空、低温、极端气压和振动等条件下的工作情况。
通过进行这些试验,可以评估航空航天产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4. 技术进展和创新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行业在技术进展和创新方面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一些最新的技术趋势包括:•模拟环境能力的提升:新一代的环境试验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具有更高的模拟能力,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军用元器件使用可靠性保证发展趋势探讨

器件使 用 可靠性 保证 的发 展趋 势是 :在元 器 件正确
选用 的基 础上 .国产 元器 件按 使用 方 的要 求 ( 使用 方 主导制 订元 器件详 细规 范 )进行 设计 、生 产 、试
验 和 质 量保 证 :进 V i 元器件全面开展 D P A;所 有
筛 选 的 目的有 3个 .即淘 汰本 身 有 缺 陷 的元 器件 : 验 证元 器 件 的 质量 等 级 :筛 去 不 符 合 使 用 要 求 的
( 细检 漏 、粗 检漏 )和 常温 终 测 、外 部 目检 。二 次
元 器 件 的 固有 质 量 与 可 靠 性 得 到 很 大 的 提 高 同
时 ,元 器件 使用 方验 收 、二次筛 选 、失效 分析 、问 题 处理 和故 障归 零工作 .也从各 个方 面推 动 了元器 件 生产 方 的技术 进步 和质 量改进 .国 内军 工单 位对 元 器件 可 靠 性 保 证 都 各 自开 始 开 展 探 索 和实 践 工 作 。作 者通 过对 国内军工 单位及 同行做法 、国 内外 元器件 可靠 性现 状 的调研 分析研 究 后认 为 .军用元
能引起 早期 失效 的方法 元 器件 的筛 选分 为 “ 一次
筛 选 ”和 “ 二次筛 选 ”两类 .元 器件 生产 方在 交付 使 用 方 前 按 元 器 件 的产 品 规 范 进 行 的 筛 选 被 称 为
“
一
到 了保 证 和增 长 军工产 品研 制 和批产 成功 .交 付
部 队形成 战斗 力 ,元器件 二 次筛选 功不 可没 。 对于 元器 件二 次筛选 .一 直 以来能 够依 据 的只 有 G J B 3 4 0 4《 电子元器件 选用管 理要求 》 。2 0 1 1 年 ,G J B 7 2 4 3《 军 用 电子元 器件筛 选技 术要 求》 发 布施 行 .该标 准规 定 了元 器 件 的筛 选方 法 、程序 和
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现状及趋势

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现状及趋势陈晓屏【摘要】制冷机的可靠性一直是军用微型斯特林制冷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首先阐述了可靠性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介绍了RICOR、Thales Cryogenics和BAE等几家公司的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预测方法.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外军用微型制冷机可靠性水平的增长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一些制冷机常用的可靠性加速方法.【期刊名称】《真空与低温》【年(卷),期】2010(016)004【总页数】5页(P198-202)【关键词】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趋势;加速【作者】陈晓屏【作者单位】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611 引言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启动较快、振动低、工作温度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车载、机载、舰载军事红外系统。
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快速发展,热像系统对制冷机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国制冷机制造商都在努力提高其产品可靠性水平。
作者首先阐述了可靠性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介绍了RICOR、Thales Cryogenics和BAE等几家公司对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预测方法。
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外军用微型制冷机可靠性水平的增长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最后介绍了一些制冷机常用的可靠性加速方法。
对于高成本、高可靠性的航天用微型斯特林制冷机本文不予讨论。
2 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基本概念2.1 基本概念可靠性的技术指标主要有置信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
考核斯特林制冷机可靠性最基本指标就是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失效前时间)。
MTBF是针对可修复系统而言的,而MTTF主要针对不可修复系统。
对应于浴盆曲线,MTBF描述偶然失效区的失效,而MTTF描述耗损区的失效情况。
可靠性的发展史

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史摘要:从可靠性的诞生开始,阐述了可靠性在各个时代的理论和应用上的状态;介绍了可靠性的基本内容、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提出了未来系统可靠性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可靠性发展历史Abstract: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states of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liability in each development periods from its birth;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s,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approaches of reliability study; and make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which might be faced in the future study.Keywords: Reliability, Development, History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产品对象已经赋予的固有属性,这部分的可靠性是在产品在设计开发时可以控制的;一种是使用可靠性,是指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靠性,除了固有可选性的影响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产品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可靠性和质量不可分离,其前身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
在公元前26世纪的冷兵器时期,到1703年英法两国完全取消长矛为止,前后经历了4000年发展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已经对当时所制作的石兵器进行了简单检验。
在殷商时代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关于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对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已有了朴素的认识。
热兵器的成熟期在国际上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火箭和美国使用原子弹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可靠性和环境试验管理中心(北京100083)摘要可靠性增长技术是随着可靠性增长定量化(增长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本文通过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在分析了国内外增长模型研究的基础止,举例综述了国内外可靠性增长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目前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的可靠性增长工程活动。
关键词可靠性增长历史现状发展一、可靠性增长和增长试验产品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由于产品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初始产品(或称为样机)在试验或运行中故障较多,存在许多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缺陷。
通过有计划地改进设计和工艺,根除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逐步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种有计划的按照“试验一分析一改进”(Test, Analysis and Fix,缩写为TAAF)的程序,使产品可靠性获得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可靠性增长。
可靠性增长可分两种情况:在研制过程中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改进设计来达到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筛选或老炼过程排除产品中的不良元器件、部件和工艺缺陷而得到增长。
当然,使用中又会进一步发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会不断地收到使用中故障信息的反馈,通过改进产品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实现可靠性增长的关键在于发现故障,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为了发现故障,就要对产品进行试验或运行,所以实现可靠性增长离不开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有计划地实行试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处在实际环境、模拟环境或加速变化的环境下经受试验,以暴露设计中的缺陷。
所以,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试验中激发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产品固有可靠性得到不断提高的一种试验。
由于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TAAF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所以它包含了对产品性能的监测、故障分析及其对减少故障再现的设计改进措施的检验。
另外,可靠性增长试验本身只能暴露问题,不能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只有采取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才能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
可见,可靠性增长试验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试验发现故障;二是判断或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可靠性增长的工程原理可以看出,可靠性增长试验离不开其它的可靠性工作,而其它工作的结果又将体现于或被利用于可靠性增长试验之中,这样才能将这些工作转化为工程上的现实效益。
可以说,可靠性增长试验是联结、带动各项可靠性工作的一条主线。
它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全面审查所有的可靠性活动,因此它是可靠性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应该指出,要注意区分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增长,可靠性增长试验是在产品研制阶段进行,但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贯穿了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即在研制阶段结束后,仍然存在可靠性增长的要求。
通过使用和维修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在可靠性增长及试验的概念提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TAAF的过程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尽管那时还没有出现“可靠性增长”一词.然而,这种做法可以说只停留在定性水平上,还没有达到定量要求.应该说,定量化的研究是从可靠性增长数学模型的研究开始的。
总之,可靠性增长是产品可靠性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现象或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可靠性增长试验等一系列活动。
这种活动造成的可靠性增长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可以用可靠性增长模型这种数学形式来描述。
有了增长模型,研制活动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就可以利用较为准确的定量方法来计算和评估研制对象的可靠性状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末来的可靠性状态,以便就拥有的各项资源作出系统的安排.二、国外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实现可靠性增长离不开可靠性增长试验,增长试验可以激发产品故障,对故障信息又要靠可靠性增长模型这种数学形式来描述,所以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研究是随着可靠性增长模型的提出及其在增长试验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五十年代末期,国外就提出了可靠增长的思想,但在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研究中,具有突破性贡献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发动机与电机部门的一位工程师杜安(J. T. Duane)先生。
1962年,D。
先生发表了一篇报告,分析了五种设备(两种航空发电机,一种喷气发动机,两种液压装置)的近600万小时的失效数据,发现了这些设备的累积工作时间在双对数座标纸上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Duane模型的出现,不仅使人们看到了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可行性,也使人们看到了可靠性增长定量化的意义。
因为有了增长模型,研制计划的管理者就能用它来估计现时刻研制对象的可靠性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预测达到目标值所需要的时间和其它资源的需求量,以便就拥有的时间、人员、资金做出系统的安排和调整。
Duane模型已被后来许多其它的试验数据所证实.目前,Duane模型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可靠性增长模型.Duane模型提出的同年,Lloyd & Lipow(D. K. Lloyd & M. Lipow)提出T他们的Lloyd$. Lipow模型。
此后可靠性增长间题引起了国外可靠性工程界的广泛注意,并发表了数百篇论文、报告。
美国对可靠性增长间题更为重视,曾在1972年、1979年、1978年、1988年四次召开可靠性增长的学术会议,并发表了会议录(见表1)。
同时,各式各样的可靠性增长模型一个接一个地被提出来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个增长模型被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之中.如美军标MIL-IDBK-189,按照离散型增长模型和连续型增长模型的分类方法,总共给出了17个增长模型(其中离散型8个,连续型9个)。
参考文献〔5〕例举的软件增长模型就有91个。
分析这些模型,其中大部分是按照类似Duane的研究思路构造出来的,即分析具体产品的增长试验数据,然后从中益结出规律,提出增长模型。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其它学科领域的实践中总结出增长规律,提出增长模型,然后“引进”到工程可靠性增长领域.如生物学中描述细胞繁殖增长规律的甘培茨(Gompertz)模型。
再如,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非参数增长模型(增长模型也可以分为参数和非参数增长模型)则又是借鉴了经济学领域中分析经济增长趋势的方法而得来的.另外,还有的模型,用“大胆假设”的方法来主观地假设增长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增长的数学模型,当然,这需要以后有更多的合适试验数据来支持这些假设。
在诸模型中,其中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Duane模型,从1962年开始,该模型不但被应用于硬件,还被应用于软件。
三十年的工程考验表明,它有广泛的适用性.1978年,该模型首先被美军标MIL-ST。
一1655(EC)所采纳.此后,分别于1989年和1987年被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338和MIL-HDBK-781所引用。
1989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的TC-56 (CO) 150文件也采纳了Duane模型,当然,Duane模型也有一些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考虑数据的散布特性,从而不易给出当前的MTBF的区间估计。
表1 美国可靠性增长学术会议概况[1] AMSAA是Amry Materiel System Analysis Activity的缩写。
[2] IES是Instituted Enviroomentat Sdmoes的缩写。
另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是AMSAA模型。
为了克服Duane模型的缺点,曾在美军装备系统分析中心(Amry Materiel SystemAnalysis Activity)工作的Crow. L. H在Duane模型的基础上于七十年代提出了一个新模型,称之为AMSAA模型或Crow模型。
人USA人模型与Duane模型的故障数均值公式完全相同,但AMSAA模型则进一步给出了Duane模型的概率解释。
Crow发展了单台系统可靠性增长的严格统计方法,包括参数及系统MTBF的总估计、系统的MTBF、形状参数的置信区间及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方法.该模型也先后被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189,MIL-HDBK-338和MIL-HDBK-781所采用,接着又被IEC的TC -56(C0)150号文件所引用。
另外,随着软件应用的迅速发展,国外已有了数十种软件的可靠性增长模型,但其中有很多是未经工程验证的或者是适用面很小的模型,而且至今尚未推出被公认的通用模型。
为了验证增长模型的适应性以便更好的应用,1975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HughesAircraft Company)根据罗姆航空发展中心(Rome Air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RADC)合同,对各种地面的机载系统(或设备)在“内场”和“外场”基本环境下进行了六种模型(Duane模型、IBM模型、指数一单项幕级数模型,Lloyd - Li pow模型、Aroef模型和简单指数模型)适用性的研究工作。
这六种模型,每一种都与数据组(地面设备有186个数据组,机载设备有84个数据组)进行拟合。
这些数据大多数都是从休斯公司制造的系统中获得的,对于地面计算机和显示器,也从海军舰船系统工程站得到一些外来数据。
根据资料[11]提供的数据,从按照地面/机载系统“内场”和“外场”分类进行的拟合优度分析结果来看,没有一个模型在任何场合都优于其它模型,即不存在绝对优良的模型.从机载设备对各类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来看,不同的机载系统有比较好的拟合模型。
尽管Duane模型对几乎所有都拟合,但也很少有拟合“最佳”的情况。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的设备(系统)在研制中遵循着不同的可靠性增长规律。
也正是这个原因,可靠性增长模型至今仍在发展.综上所述,分析国外可靠性增长的发展历史,几十年来主要是围绕增长模型展开的。
当然,最近十几年已经开始转向了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佳模型的研究。
例如上述的休斯公司。
这种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洼模型的研究,已经逐步转为今后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主流。
因为,对广大可靠性工程师来说,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缺少增长模型,而是缺少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最佳模型的基本判别准则。
换句话说,也就是众多的增长模型的应用问题.关于应用经验,可以参考文献[11]中所介绍的美国空军机载设备可靠性增长及增长试验的应用经验,本文不再详述。
三、国内可靠性增长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国内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国外可靠性增长理论和方法的引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可靠性工程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在可靠性增长的理论研究上,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于1975年、1977年和1981年先后三次提出我国要搞“变动统计学”和“小样本变动统计学”的研究.这就是我国最早提出的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理论基础.随后就有人从国外引进了Duane、AMSAA和Gompertz等模型,并作了许多工程验证工作.华东师大周延昆教授就是较早开始研究可靠性增长理论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