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程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煤化工培训课件

煤化工培训课件

煤液化技术
要点一
煤液化原理
煤液化是指将煤通过化学加工过程转 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 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
要点二
煤直接液化技术
煤直接液化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 过催化剂作用将煤加氢裂解为小分子 化合物,再经过加氢精制得到液体燃 料的过程。该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 液体收率高等优点,但技术难度较大, 投资成本较高。
煤化工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煤化工概述 • 原料与产品 • 生产技术与工艺 • 设备与操作 • 安全与环保 • 经济分析与市场前景
目录
01
煤化工概述
煤化工定义与发展历程
煤化工定义
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方法 将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 品的过程。
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炼焦、煤气化到现代的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多元化发展。
要点三
煤间接液化技术
煤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生成合成气 ( CO+H2),再经过费托合成反应
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该 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原料适应性强等 优点,但合成气制备和液体产物精制 等环节较为复杂。
其他相关技术
01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煤化工废水具有高浓度、高毒性、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需要采用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
02Biblioteka 煤气化产品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等。
煤焦化产品
焦炭、煤焦油、粗苯等。
03
煤液化产品
汽油、柴油、煤油等。
04
煤制化肥产品
合成氨、尿素等。
产品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
能源领域
煤气化产品可用于发电、供热 等领域,市场需求稳定。

煤化工培训知识

煤化工培训知识

煤焦化概述第一部分焦化知识炼焦化学工业是煤炭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煤炭主要加工方法是高温炼焦(950~1050℃)和回收化学产品。

产品焦炭可作高炉冶炼的燃料,也可用于铸造、有色金属冶炼、制造水煤气;可用于制造生产合成氨的发生炉煤气,也可用来制造电石,以获得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

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经过回收、加工可以提取焦油、氨、萘、粗苯、硫化氢、氰化氢等产品,并获得净焦炉煤气。

煤焦油、粗苯经精制加工和深度加工后,可以制取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三甲苯、古马隆、酚、萘、蒽、吡啶盐基等,这些产品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耐火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

净焦炉煤气可供民用和作工业燃料。

煤气中的氨可用来制造硫酸铵、浓氨水、无水氨等。

炼焦化学工业的产品已达数百种,我国炼焦化学工业已能从焦炉煤气、焦油和粗苯中制取100多种化学产品。

第一章煤的成因及种类煤是焦化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由古代植物残骸堆积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演变最后转变成的。

根据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分为两类:由高等植物生成的煤为腐植煤,由低等植物生成的煤为腐泥煤。

而腐植煤占绝大多数,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腐植煤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烟煤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

一、长焰煤: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是煤化程度仅高于褐煤的最年轻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

其中时间短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

贮存时易风化碎裂。

其中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含氧量高,高沸点的液态产物很少,胶质层厚度小于5mm。

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二、气煤:气煤的变质程度比长焰煤高,热解过程中可产生较多的胶质体,但其热稳定性差,易于分解,胶质体粘度小流动性高,在生成半焦时胶质体易分解并析出大量气体,固化的部分较少。

气煤单独炼焦时能形成焦炭,但焦饼收缩大,焦炭纵裂纹多,焦块细长易碎,气孔大而不均匀,反应性强。

煤炭及煤化工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煤炭及煤化工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煤炭及煤化工基础知识一、煤炭基础知识人们通常把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称作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矿产品称为煤炭。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据统计,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1995年,生产占75.5%,消费占75.0%。

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煤的形成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这个转变过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后者是物理化学过程。

在泥炭化阶段,植物残骸既分解又化合,最后形成泥炭或腐泥。

泥炭和腐泥都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其组成和植物的组成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煤化阶段包含两个连续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成为褐煤。

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组成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植酸含量减少,氧含量也减少。

因为煤是一种有机岩,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变质作用。

地壳继续下沉,褐煤的覆盖层也随之加厚。

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褐煤继续经受着物理化学变化而被压实、失水。

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就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在烟煤中已经不存在了。

烟煤继续进行着变质作用。

由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

煤化工行业学习资料(基础)

煤化工行业学习资料(基础)

煤化工行业学习资料(基础)煤化工行业学习资料(基础)1、煤化工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石油燃料的工业。

元素分析: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分析叫元素分析。

对燃烧有影响的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各化学元素成分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煤的工业分析是利用煤在加热燃烧过程中的失重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煤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成分。

煤里面都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和存在状态与外界条件和煤的内部结构有关。

根据水在煤里面的存在状态,将煤中水分分别称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可分为收到基水分和分析基水分两种。

2、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这个转变过程叫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煤的灰分: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来的残渣。

这些残渣几乎全部来自于煤中的矿物质。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组成。

3、煤的热解—干馏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煤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

其结果是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等产品。

煤的热解也称为煤的干馏或热分解。

按热解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900~1050℃、中温干馏700~800℃、低温干馏500~600℃。

4、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为了评定煤的炼油适合性以及干馏产物,常用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要点是将煤样装在铝甑中,以一定程序加热到51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和煤气的产率。

煤化工石油化工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管理培训

煤化工石油化工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管理培训

永久 长期
中标通知书
长期
合同谈判纪要、合同审查文件、合同书、合同变更 文件
永久
专项申请、批复文件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人防、规划等 文件,
永久
水、暖、电、煤气、通信、排水等配套协议文件
长期
原料、材料、燃料供应等来源协议文件
长期
长期
长期
永久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17
序号
5 5.1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归 档 文 件及其阶段
施工文件阶段 建筑施工文件
保管期限 建设单 施工单 设计单
位位位
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 长期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报批文件、施工计划、施工技 长期
术及安全措施、施工工艺文件
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职、质量鉴定、复验单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长期 长期
4
(10)GB/T10609.3-1989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11)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12)国家档案局[2003]第6号令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办法》 (13)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的《陕西省石油化工 建设工程交工资料整编要点》 交工技术资料漏掉的文件: (1)SH/T354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 定 (2)SH3508-2011T 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HG20237-94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此文件在《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交工资料整编要点》中,作为 交工技术文件,与SH/T3503-2007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 件规定》 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与业主协商,我个人人为,应 该执行SH/T3503-2007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煤化工安全培训知识

煤化工安全培训知识

煤化工安全培训知识煤化工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生产方式,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产环境和操作要求,煤化工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煤化工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

首先,安全意识教育是煤化工安全培训中的重要内容。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物质和高温高压情况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岗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清晰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潜在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意识培训可以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安全演练以及交流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和防范能力。

其次,操作规程培训也是煤化工安全培训的关键环节。

煤化工生产中,操作规程的遵守是确保生产安全的基本条件。

操作规程培训应该包括煤化工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常见故障处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内容。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熟悉自己所负责的操作工序,理解各项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另外,应急预案演练是煤化工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火灾、泄漏、爆炸等突发情况可能发生。

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紧急情况,煤化工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应急预案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步骤,了解紧急情况下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

此外,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技能培训也是煤化工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安全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危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技能培训则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保证其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总之,煤化工安全培训知识内容涉及安全意识教育、操作规程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检查和技能培训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煤化工企业在培训中应加强实践操作,注重案例教学,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模拟演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煤化工专业实训指导

煤化工专业实训指导

原理和操作方法。
3、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异常现
象。
4、了解煤化工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体系。
5、确立正确的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树立安全生产与
文明生产的职业思想,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
作风,要有创新精神。
三、实训的组织管理(略)
四、实训的基本要求(※)
1、不经安全教育者不得上岗位,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培养目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训过程:由不知到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到系统、由生
疏到熟练。
二、实训的目的要求
实训的三个基本内容
认识实训 生产实训 毕业综合实训
通过实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1、掌握煤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较熟练地分析把握各个
生产工艺指标。
2、熟练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
四、常见管道、钢瓶的标记及安全色标
1、化工管道的涂色 水管——绿色 氧气管——天蓝色 二氧化碳管——黑色 盐酸管——灰色 蒸汽管——红色 空气管——深蓝色
2、气瓶涂色
3、气瓶的管理
(1)充装安全 严禁过量充装、不同气体防止混装
(2)储存安全 (3)气瓶的安全使用
4、安全色标
(1)安全色 红色——表示危险、禁止、紧急停止的信号 黄色——表示警告或注意的信号 蓝色——表示指令标志的颜色 绿色——表示同行、安全提示的颜色
第二章 安全实训规范
第一节 安全知识 一、煤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安全在生产中的地位
1、煤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
(1)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有毒的物质多
(2)高温、高压设备多
2、安全在生产中的地位
四懂:
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工艺流程

煤化工基础知识培训

煤化工基础知识培训

--炉料事业部 煤焦组
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有何区别?

按炼焦温度不同,煤焦油可分为低温焦油和 高温焦油。低温焦油为褐黑,密度较小,其组成 中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类约占50%,酚类含量可 达30%左右。高温焦油色黑,密度较大,是低温 焦油在高温下二次分解的产物,因而在组成上与 低温焦油有根本性区别。高温焦油主要是由芳香 烃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目前查明的有480多种 。本文主要讨论高温焦油。
②、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焦炭生产费用提高,采用高炉喷煤等新技术,使生铁生 产焦比下降,也使焦炭消耗量有所减少。
--炉料事业部 煤焦组



一、煤化工产业链涉及的相关基础产品及工艺流程
二 、煤焦油及深加工产品篇
三、粗苯及深加工产品篇
四、甲醇及下游产品篇 五、其他煤化工产品篇
--炉料事业部 煤焦组
煤化工产业链涉及的相关基础产品

一、煤焦油及其加工系列产品 1、高温洗油 粗酚 酚油 轻油 燃料油 2、中温煤焦油 3、低温煤焦油 二、粗苯及其加工系列产品 焦化纯苯 焦化甲苯 焦化二甲苯 加氢苯 氯化苯 三、甲醇 四、其他 硫酸铵 顺酐 炭黑 碳素(石墨电极) 减水剂
--炉料事业部 煤焦组
无论哪种焦油均为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
或黑褐色的黏稠状液体,简称焦油。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低温焦油和高温焦油。 低温焦油呈黑褐色,密度较小,其组成 中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约占50%,酚类含 量可达30%左右(主要是高级酚),其余 为吡啶类为主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 及胶状化合物。
--炉料事业部 煤焦组
焦油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组成焦油的化合物一般可分为 哪几类?


构成焦油主要元素有五种:C、H、O、N、S。此外还有极少量其他元素和稀有元素。 组成焦油的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以中性环族芳香烃有机化合物为主,约占 90%以上)。 (1)是性碳氢化合物 (2)含氧化合物 (3)含氮化合物 (4)含硫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中,含氧化合物中的酚类是酸性化合物,其中又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是 组成焦油的最主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炭化作用:从高等植物死亡后,到变成泥炭过程。
凝胶化作用 在弱氧化至还原性环境中,在厌氧细菌作用下,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形成腐殖酸和沥青质等凝胶物 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
在氧化性环境中,在好氧细菌作用下,植物的木 质纤维组织形成贫氢富碳腐殖物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不同程度的发生,或相互交替 进行,生成了煤中的不同显微组分。
➢ 我国石炭纪-二叠纪著名煤田有大同、开滦、本溪、淮北、豫西和水城等。 ➢ 晚三叠世较重要的煤田有达县、广元、攀枝花、平浪、萍乡、资兴等。 ➢ 侏罗纪我国最重要的煤田集中分布在新疆北部、甘肃中部一青海北部、陕
甘宁盆地和晋北和燕山等地区。 ➢ 晚侏罗世-早白塈世重要的煤田有鸡西、双鸭山、阜新、铁发和元宝山。 ➢ 第三纪重要煤田有抚顺、沈北、梅河、黄县、昭j通、小龙潭和相台湾等。
➢ (2)鼎盛阶段(1913~1 963 年) 。在这个时期,煤在热源和能源中处于垄断 地位, 煤炭广泛用于机车、航行、炜、焦、汽化和发电等领域。煤的研 究工作蓬勃开展,美、德、英、法、前苏联等国相继建立了高水平的煤炭 研究机构,并在大学中设置了相应的学科。人们在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的 转化等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果,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煤化学家和l煤岩学家。
泥炭化作用*:从高等植物死亡后,到变成泥炭过程。
凝胶化作用 在弱氧化至还原性环境中,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植物
的木质纤维组织形成腐殖酸和沥青质等凝胶物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
无机显微组分是指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矿物质。 常见的矿物质主重要有粘土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类等四类。
4、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类与命名
5、煤岩学的应用和发展
(1)、煤岩学在煤田地质方面的应用 研究煤的成因 确定煤的煤化度 勘探石油和天然气 (2)、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 (3)、煤岩学在煤质评价和煤分类中的应用 煤质评价 ✓ 煤化度 ✓ 煤岩组成 煤分类 (4)、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与预测焦炭质量方面的应用 选择性粉碎 指导炼焦配煤和预测焦炭质量 氧化程度判断
➢(3)衰落和复兴阶段(1963年以后)。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廉价石油 和天然气的大量开发与启用,煤炭工业连惭衰落,煤的研究几乎停带不前。 到70年代中期,由于几次石油危机的发生,石抽价格的猛涨使煤在能源结 构中的地位得以恢复。在煤的气化、液化和制取洁净燃料方面,开发了以 批新的加工工艺。特别是1993年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国际煤炭会议,标志 了人们对煤利用观念的转变,更多注意了煤作为原、材料的深层次开发和 合理利用,由煤制取高附加值的化学、化工原料和高碳材料,并通过对煤 液的分离利用、将行成煤化学学科的一个新分支。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对煤炭的研究,提供工了煤结构和性质方面 更详细与准确的信息,使人们对煤炭的认识更为深化,无疑对煤化学学科 的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带来历史性的转折、希望与机遇。
2、腐殖煤的特征
腐殖煤是近代煤炭综合利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煤化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它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各类煤只有 不同的外表持证和特性;其典型的品种,可用肉眼区分。煤焦工程主要用烟 煤,烟煤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 贫煤。
褐煤
煤化工工程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020年10月18日星期日
目录
第一部分:煤化学 6 第二部分:煤气化 4 第三部分:煤液化、炭素材料 2 第四部分:煤焦化 4 第五部分:煤化工技术(合成、数据包
、数值模拟) 8 第六部分:煤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2
5、比重:随变质程度增加,比重也增加;
6、断口:无烟煤;
7、裂隙:内生裂隙
外生裂隙
煤的分类
煤的详细分类
*腐殖煤分类: 泥炭
褐煤
1、2号
长烟煤
不粘结煤
弱粘结煤
½ 中粘结煤
气煤
气肥煤
烟煤
肥煤
1/3焦煤
焦煤
瘦煤
贫瘦煤
贫煤
无烟煤
1、2、3号
分类指标:
褐煤: : PM/%, Qgr,m,af
烟煤: Vdaf, G, Y/mm, b
50%—25 %
暗淡型煤
光泽极暗
<25%
▲ ① 煤级和成因类型相同,才能进行光泽强度对比,
新鲜面,不考虑具体光泽;
② 相同煤层中光泽最强的煤岩成分条带(镜煤)
为参考标准,相对光泽;
③ 最小分层厚度为3—10cm,视煤层厚度而定; ④ 每一种光泽类型,据构造、结构再分。
3、煤的显徽组分
煤的显微组分,是指煤在显微镜下能够区分和辨识的基本组成成分。按 其成分和性质又可分为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有机显微组分是 指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由植物韧有机质转变而成的组分; 腐殖煤的显微组分分大体可分3类,即凝胶化组分(镜质组)、丝炭化组分 (情质组或丝质组)、稳定组(壳质组)。
➢ 地史上有5个主要聚煤期: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 罗世-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
➢ 我国的聚煤期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晚二叠世、晚第三纪仍有重要煤田, 晚白塈世却无重要聚煤作用。我国的聚煤规模以早、中侏罗世居首,但此 煤质和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与二叠纪更为重要。在国聚煤期连续性较好 ,地史上基本不聚煤的只有两段: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塈世晚期和晚白 塈世。
我国的煤炭资源和煤的综合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可采储量为8000多亿t ,居世界之首,约占世界 总储量的46% 。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和用煤大国, 中国对煤炭的需 求量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0% 。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总消费量的比 重为60%以上。我国2050年的远景规划中,一次能源总消费将增加至每 年40 亿t 标煤, 其中石油占4.28 %,天然气占12.5% .水电占7.75% , 新能源将有较大发展,约占2.5% ,核能将有很大发展,将占12.5% ,但 煤炭仍然占有最大比重67.65 %。由上可见,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 仍将时煤炭为主。 煤化学是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煤炭结合利用又是煤化学的服务 对象。煤化学是随着煤炭综合利用的开发、发展而开发和振兴的,煤炭结 合利用的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充实了煤化学学科的内在,而其中的问题 与不足反过来又促进了煤化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煤的形成过程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
理化学作用转变而形成的。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历了一系列演化过程 → 成煤作用
1、泥炭化作用:从高等植物死亡后,到变成泥炭过程。 腐泥化作用:从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死亡后,到
变成泥炭过程。(生物化学和化学)
2、煤化作用:由泥炭转化为煤的过程; (煤化度-煤的化学成熟度。)
煤炭综合利用并制取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 括煤的干馏(焦化) ,加氢、硫化、气化、氧化、液化、卤化、水解、 溶剂抽提等。煤炭还可以直接用作还原剂、过滤材料、吸附材料、塑 料和炭素材料等。煤炭结合利用的系统图,如图所示。
煤化学的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煤化学的涉及面广并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要研究煤的生成,就要了解 地球化学、古植物学、地理学、沼泽学、微生物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基 本知识。 人们为了深入揭示煤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了最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仪器, 如用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顺磁共振、核 磁共振仪、质谱仪、热谱仪、显微光度仪、电子显散镜,电子计算机等 进行煤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因此,要学好煤化学,也应对现代仪器分析 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谱图解析等有所了解。 煤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处于迅速发展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搞清有 关基本慨念和掌握基本数据,并不断拓宽知识面。同时,又要重视有关 煤化学的实验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出问题 的能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促进煤化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煤和用煤的国家,早在两下多年前,煤与焦贵 在我国己作为商品交易;西汉 (公元前2 06年~公元2 5年)炼铁遗 址中,己用煤及煤饼炼铁;明朝(1386~ 1663年)己对煤的外行、 性质、分类、产地、用途和用法等作了精辟的分析与论述。然而, 在世界范围内,煤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是在1 8世纪产业革命之 后。
无烟煤: Vdaf, Hdaf
三、 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
1、影响成煤期的主要因素 (1)、植物条件
——物质基础;
(2)、气候条件
——影响植物生长,同时影响植物的分解;
(3)、自然地理条件
——植物堆积;
(4)、地壳运动条件
——埋藏条件
2、主要聚煤期和主要煤田
A 主要聚煤期(地质年代:代、纪、世、期、时和地层系统的对应界、系、 统、组、段)
成岩作用:从泥炭变成褐煤的过程;(物理和物理化学) 变质作用:从从褐煤 → 烟煤 → 无烟煤;
(煤变质程度-褐煤在地热高压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其组成、结构 和性质发生变化的程度。)
变质作用的原因: 引起煤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时间和压力。 变质作用的类型: 根据变质条件和变质特征的不同,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 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
四、煤岩组分、性质与应用
1、煤的宏观组成(腐植煤)
1)镜煤:乌黑,色深光强,成分均一,性脆,贝壳状断
口,轮廓清晰,粘结性好,矿物杂质少,裂隙 发育,大多由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组成。
2)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黑灰色或浅灰色,纤维状结
构,丝绢光泽,疏松多孔,丝质体为主,质轻 者性脆,易污手,质重者,被矿物充填。
煤化学是煤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煤生成、组成、结构、性质、 分类、转化过程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煤化学学科大体经历了开 创、鼎盛、衰落和复兴三个阶段。
➢ (1)开创阶段(l 831~ 1913年)。19 世纪30 年代, 人们逐渐接受煤是由植 物转变而来的概念,解快了煤的起源问题。进入1 9世纪40年代,人们把 煤列为科学研究对象之一。英国和德国差不多同时开展了用显微镜对煤进 行系统研究,并开始研究煤的热解、溶剂分离和氧化。由于焦炭生产的需 要,已注意到煤的可塑性。1873年,法国对煤开展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 根据大量元素分析结果提出了煤的分类等。至此人们开创了新的煤化学学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