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8T16:04:28.3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作者:张翼

[导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电力通信领域的不断进步,电网系统的发展和布局也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28)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电力通信领域的不断进步,电网系统的发展和布局也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以往常常采用的输电线路开始被通信电缆和光缆所代替。新型材料的研发与使用使得电网系统的硬件部分的水平大大提升,新兴高科技的不断涌出也使得电网系统的软件部分实现快速的飞跃,二者一同构建出智能电网的新时代。本文在讲述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对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范围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基于以上了解,得出电力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关系,及现存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后续的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力通信技术;智能电网;输电线路

正文:

新科技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进步是一种强有力的推进器。其中,我国电力事业现如今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则是智能电网的构建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电力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基于这一前提,对电力通信技术地位的认识和应用的掌握是保证我国智能电网运行的前提。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智能电网中不仅有科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人的力量,因此智能电网的水平应该从这两个方向努力,切实的保证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进步维持必要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认识到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应用状况。

一、相关概念解释

电力通信技术是任何国家建设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闭环,也是实现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实践途径之一。它在发电、输电和变电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保证实际生产生活中供电的平稳,就必须足够重视电力通信技术,不断地令这一进步的技术为电力输送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高效率,最终为我国电网和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电力形成和输送的难度和危险性使得我们对电力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性和成本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回答和困难的解决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得出的,只有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才能够在电力建设和运行中促使电力系统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宽阔。

二、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力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便捷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对这一技术提出更高的期待,对这种技术带来的功效提出更高的预期。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并不断促进的。这个过程中,电力通信技术的持续飞跃使其成为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促进者整个电力行业的向前进步与扩展。

电力通信技术包括多种技术。随着人们对电力信息传递效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轴电缆的必断不断的涌现出来,成为了限制电力发展进步的负面元素。值得欣慰的是,研究发现光纤技术可以使人们从同轴电缆的种种限制中解脱出来。光纤技术不仅具有传输速度快、易于安装铺设等多种的优点,其精准度也远远高过同轴电缆。发展至今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同轴电缆。除了光纤技术,连续网络也是电力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纵横接线器之间的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流传输,尽管信息的传输完整度较高,但这种技术的复杂性也过高。程控交换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储存和交换控制,大大减轻了人力的后续维护情况。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技术制成的程控交换交换机同时融合了硬件与软件,后续的电力信息技术不断地向软件靠近。此外还出现的移动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都使得电力通信在应用模式中的适用性更加精确。

三、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一)使电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其必须有满足多个不同客户和不同需求的特点,因而智能电网的构建需要满足多种功能,也即使电网向多元化不断迈进。智能电网即电力系统向智能化不断靠近,加快其发展经营的范围,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系统都必须借助于人工智能。

(二)增强电网的保密性

多种通信技术和学科在保证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增强了电力信息在储存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弥补了传统电网技术中有较大概率出现数据泄露现象的缺点,能够有效地减少外界信息的干扰,增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的紧密程度。

(三)扩大电网的覆盖范围

各个电力通信技术的优越性使得智能电网中的通信功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为智能电网多角度的覆盖情况提供最基础、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此外,通信的行业服务范围和空间的覆盖范围也不断向扩大化发展。

四、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一)绿色能源的利用

科技的进步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对绿色环保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希望在传统输电网络中,经过合理的再创造,尽量使用并产生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的能源。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极大地增强了电网建设、管理、运行的智能程度。

(二)配电网络的应用

配电网络作为电力系统中不能被替代的组分之一,在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的加成下,在故障的发现和后续处理方面有着卓越的性能,极大地提升并改善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灵活程度。配电网络还同时作用于整个电网系统,能够优化只能电力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三)变电网络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数据想要完整、迅速地传输给信息交换的中心,必须同时具备硬件设施、信息本体和系统。在三者密切地配合下,信息在控制中心被接收后才能给出正确的指导反馈。其中,变电网络作为每一个用户获取电信号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智能电网会凭借数据检测设施完成控制电信号的任务。

五、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能够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向前迈进,也是实现用电安全和自动化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社会历史时期,要想良好地建设并维护智能电网系统,必须认识到电力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各种通信技术促进电网的不断飞跃。

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周亚光摘要: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建设强大的智能电网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就是以稳定的电网框架为基础,以通信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方面进行智能控制,实现电力、信息、业务的高度融合。在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通信技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控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综合数据网、工业以太网设备 一、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 1、电网规划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用电高峰和电网建设费用的压力,同时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的合理性也面临考验。 2、电网的运行方面,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运行单位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3、资产维护:设备的当前健康状态、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最佳时机、设备的维修质量电力作业的费用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 4、电力营销:需求侧管理服务水平、电费回收率、窃电损失需要及时的掌握。 建设智能电网可应对上述的挑战: A、通过收集电网各种数据,指导电网和设备的投资,使得设备在逼近设备容量或实际能力的情况下运行,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 B、通过电网的实时重构和优化运行方式,使得设备在其实际容量范围内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C、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缩短停电时间。 D、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效益。 E、为合理的电网投资提供决策支撑。 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智能电网进一步扩展了自动化的监视范围,增加了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以及对业务的分析和优化,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可帮助电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电网的可靠性和服务水平。 智能电网分五个层面:1、电网数据采集2、数据传输3、信息集成4、分析优化5、信息的展现 (1)、电网数据的实时采集 实时数据是智能化电网的重要支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数据,A电网运行数据,B 设备状态数据C客户计量数据 目前,因为电网公司的数据采集主要关注电网的运行数据上,对另两方面的欠缺,只有增加了这两方面的数据采集,才能使整个电网可视化,为走向智能化作准备。 (2)、数据传输 基于开放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保证客户计量和设备状态数据以及电网运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3)、在信息集成、分析优化、住处展现三方面,主要集中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采集和通信网络传送上来的数据为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资产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1、电网设计优化 A、通过对用户负荷模式的分析,能够很清楚的确定需要改造的、可能存在过负荷的

浅谈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及发展

浅谈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8-06-11T16:25:11.753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期作者:蔡皓晴 [导读] 随着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智能电表在市场中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网天津城南公司天津市 300201) 摘要:随着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智能电表在市场中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电表在用户缴费后,将完成充值的电卡装入电表,电表根据卡中的额度进行供电,额度用尽之后就会停止供电,直到用户再次进行充值。这一过程不仅程序繁琐,也对客户的用电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智能电表的出现,可以很地解决这一问题。智能电表在具备传统电表计费供电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更多先进的功能,不仅适应建设智能电网的需要,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表;传统电表;应用;发展 1智能电表的功能 1.1双向通信功能 现代化的智能电表,里面设置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模块,使其具有了双向通信的功能。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电表与用户进行互动,一方面将停电通知、实时电费使用情况等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将平时遇到的用电方面的疑惑传达给供电企业。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的时候,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向用户发布实时信息,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计划,为用户节省电费的同时,降低了电网高峰负荷的压力。 1.2实现智能的用电控制 智能电表最为用户青睐的功能是它具有帮助用户实现用电控制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可以减少用电的消耗。智能电表可以与现代智能家电密切配合,根据实时电价,合理地控制智能家电的启动停止,通过调整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开关时间,为用户节约用电。目前全国都已实行了分时电价,智能电表能够自动调配电气设备在峰谷用电时的负荷,在用电高峰时削减负荷,在用电低谷时的提高负荷,很好地降低了用户的用电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为电网的“避高峰”做出了贡献,大大改善了大伏天、大冷天等气候造成的用电紧张的情况。 1.3双向计量 智能电表对于有储能设备,发电设备等分布式的用电大户,可以依据实时的电价引导这类用户合理经济的购买电量和使用电量,减少他们的电费支出。尽量鼓励每个家庭都安装风能,太阳能等低碳高效的储电设备。鼓励人们投资那些低碳节约的,如储冷,储热和储电的经济类设备,减轻电网电量的压力。实践证明,通过智能电表的双向计量功能,向用户即时的反馈用电情况,可以有效减少一个家庭每年13%~15%的用电量,减少3%~15%能源消耗,大大提升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 2.1结算和配网状态估计 通过使用智能电表可以实时,准确的提供结算费用的信息,改变了过去用电账户上的复杂处理过程。在结账信息化的电力市场下,调度的人员可以方便,及时的更换能源的零售商,在未来还可以实现全自动的切换功能,而且用户也可以及时准确的得到用电账务信息。当前,配网的分布信息不是很准确,这主要因为这个用电信息是根据负载估计值,网络模型和变电站的高压测量得到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在用户附近增加智能电表,就可以获得更加及时准确的负载量信息,避免由于电能质量下滑和电力设备负载过大导致的不良后果。通过大量数据的整合,将逐步实现未知状态的测量和估计数据的准确校核。 2.2电能管理与节能 智能电表可以将及时、有效的信息提供给客户,建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为客户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供电服务。除了满足客户的各种用电需求,还有助于减少客户对电力的浪费,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同实现。通过把客户的实际用电状况反馈给客户,有利于客户改进不良的用电习惯。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客户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以及其他异常的耗能情况,促使客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电力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用电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用电过程中供求双方的互利共赢。 2.3远程监控及非法用电检测 通过智能电表的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和随时断开过载,而且还对部分电力用户进行强制监督,电力公司通过使用控制开关按钮,远程控制一个特定的过载,智能电表能随时检测打开电表箱,使电表的软件更新升级,如果出现私自改线等现象,可以及时发现该情况,通过获取大量的仪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能够准确地检测私自篡改线路的情况,此功能为各个用电用户和电力公司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3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发展 3.1接口一体化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测试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的工作,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协调工作,广泛地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势在必行,必要对目前的安装检测模式进行变革,最终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监管。由于智能电表各种接口连接薄弱,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是频繁快速地切换工作,大大增加了测试的时间,而且占用太多的资源和管理成本,从而影响运营效率,导致过多的接口设置复杂,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加强智能电表接口一体是非常重要和有发展空间的,这也将成为后期发展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3.2网络化、系统化和模块化 智能电表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向着网络化,模块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智能电表的网络化可以帮助电网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采集,储存电能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传输到信息管理库里,方便整理和分析。智能电表的模块化可以避免对整个电能表进行更换的操作,只要改变部分的模块就可以了。而且由于模块化与结构的标准化,用电管理部门不用过于依赖某一家电能表的厂商,为规范电能表的开发与研究提供支持。模块化还可以通过远程或现场升级来更换故障的模块,节约维护费用。智能电表的系统化则利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

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浅谈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特高压取得突破后,国网公司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家电网科学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电网的范畴很广,笔者在这里试图介绍下智能电网中可能运用的通信技术。 通信因其传输和感知功能被誉为电网的“神经系统”。在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的见解中,国外各主流厂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际咨询商同时受聘于华东电网公司和安徽电力公司的埃森哲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里就来介绍下她对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理解。 1、第二代互联网 目前的因特网协议是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这个新版协议就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基础,可实现“产对产”连接,有庞大的地址数量,传输速度更快。如果说IPV4是“人机对话”,那么IPV6可以扩展到任何物间对话,如家用电器、传感器等。这个功能是比较强大的。 2、光纤以太网 以太网是众所周知局域网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和光纤。一般主干通信网络都使用光纤,电力系统也是如此。光纤至少有两大优点是双绞线铜缆暂时不可比拟的。一是通信容量非常大,传输距离远;二是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号串扰小,传输质量佳。 3、电力宽带

顾名思义实现电力宽带的目标就是用电力线来传输信息,而电力线通信(PLC)。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连接到房间内任何的插座上,就可立刻拥有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PLC利用GMSK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移动全球通的调制方式)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然后进行传输。目前国网信通下属的中电飞华公司已将电力宽带引入商用,推广到北京的一些小区中。 4、3G及4G无线通讯技术 3G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鼎力支持下,3G 移动通信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他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流量大,可以传输视频。无线通信中,OFDM,智能天线,MIMO(多进多出),LTE (长期演进项目)也被视为3G或4G的主流技术或标准。我觉得目前在应急通信上极有可能用上这些高速移动技术。全球排名靠前的国产设备商华为公司在这些技术储备上有一定优势。 5、新型无线网络技术 当今常见的无线网络有移动通信网,无线通信网(WiFi,Wimax)篮球网络, Ad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的多跳无线网络),还有较新的无线传输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某种通信协议连接而成的网络体系。 在国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对次项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开始参与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 以上,便是笔者对埃森哲通信技术观点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及对策分析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9T11:14:56.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王争 [导读] 摘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已成为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工业领域专家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已成为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工业领域专家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进行了总结和概述,最后依据国家政策法规提出了应对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的保护措施。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仍处在研究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应对智能电网的威胁和脆弱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对策 1 智能电网介绍 1.1概念及特点 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为“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用以解决目前电力供应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状态估计等技术来提升故障检测能力,在无技术人员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我恢复。通过负载均衡技术降低用电高峰时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发电机的使用,使用智能电表等智能设备采集数据调整用电价格从而降低用电高峰时的峰值。允许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不需要考虑能量储存的问题。 1.2国内外发展应用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智能电网战略己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美国智能电网发展分3个阶段进行战略推进,即“战略规划研究+立法保障+政府主导推进”的发展模式。欧洲的智能电网以支撑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为目标,向用户提供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等功能。日本在2010年后由经产省和超过500家企业以及团体成立官民协议会———“智能电网联盟”。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特高压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的智能电网创新工程。截止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投运智能电网试点项目342项。 1.3信息安全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电力通信、SG186工程和特高压电网等建设,信息化企业、数字化电网的蓝图逐步实现,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继电保护、电网调度自动化和安全装置、变电站自动化、发电厂控制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力市场交易、电力负荷控制、电力用户信息采集、智能用电等多个领域均可能面临信息安全的威胁。 2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智能电网充分发挥了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典型特征。结合这些特征,将智能电网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归纳为以下五点:(1)电网复杂度增加,使安全防护的难度加大。智能电网是一个多网融合的网络,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几个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感知采集海量的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大量智能终端如新能源电动汽车、家庭太阳能、智慧城市等,使得电网架构更加复杂,给智能电网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隐患。(2)通信网络环境更加复杂。随着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TD-LTE)的成熟,4G环境下智能电网的网络试点平台也相继建成。TD -LTE试点网络平台为实现配电自动化提供了高可靠、高速率、低时延的业务通道,为配电自动化“五遥”功能的实现提供了通道保障。同时大量智能仪表、移动终端也广泛 投入到应用中,提高电网智能化、自动化的同时,也使得电网的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受威胁的环节增多。(3)安全接入技术更加多样、灵活。国家电网公司将信息网划分为信息内网与信息外网,并在两个网络之间采用专用隔离装置进行安全隔离,信息内、外网边界的各类接入对象通过多种接入方式与信息内、外网进行数据交换与通信。而智能电网采用物联网技术,在移动网络的基础上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使得智能电网具有更加复杂的接入环境、多样灵活的接入方式、数量庞大的智能接入终端,如何保证各类分散的接入对象安全、可信地连入电力信息网络,同时保证机密数据不会遭到泄露,并且实现对接入对象和操作的监控与审计,是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软硬件设备进口,使得信息安全不可控程度更高。由于认识能力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在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中,难免留下技术缺陷,由此可造成网络的安全隐患。如全球90%的微机都装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许多网络黑客就是通过微软操作系统的漏洞和后门而进入网络。(5)业务的漫游办理,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电网公司的营业厅实施“大营销”改造,所有营业厅都能漫游办理业务,联网在各处银行交纳费用,电力决策部门可根据需求调整电力生产计划,但是“大营销”的开放环境也使数据丢失和受到远程攻击的可能性上升。 3 应对措施 (1)基础设施保护①能源盗窃侦测:将消费者使用的电量等数据使用其他形式的数据表示,使得攻击者无法准确地对电量进行修改。 ②使用隐私保护仪表:智能电网的信息网络中经常会传输用户的私密数据,如用户身份、地理位置、相关的电子设备以及用电量等。为保护这些数据不被窃取,智能仪表传输数据时采用安全信道,限制用户计费信息传输来保护用户隐私。(2)电网SCADA系统防护使用现场取证技术,在不关闭SCADA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检测,对SCADA系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白名单技术对工业协议进行过滤,从而阻止可疑的网络流量。安装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检测、解析,对日志文件进行分析。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对未知攻击进行检测和防御。(3)网络安全措施①应对DoS攻击:应对电网网络的DoS攻击可以采用DoS攻击检测及缓解措施。可以通过数据包的内容、攻击特征、信号强度、传输失败数以及其他属性对DoS攻击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DoS攻击,智能电网应能够采用相应措施保护各网络节点,降低系统故障时间。DoS缓解技术通常部署在网络层和物理层。②应对注入及欺骗攻击:进行严格的认证机制,将TLS、SSL等协议与SHA、HMAC等加密技术进行配合使用,从而对网络通信信道数据进行校验。使用动态密钥管理,定期对数据流中的密钥进行更新。③应对非法破解:应对电磁攻击和功耗分析攻击最常用的方法是减少设备能量消费量与仪表中数据之间的关系。④使用网络安全协议:智能电网系统需要使用更合适的协议和标准,包括安全的DNP3协议、IEC61850以及IEC62351。这些协议对智能电网通信协议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安全层的实现。(4)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采用密码学技术以及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障通信安全,保护用户的信息,对用户进行验证来

作业。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概述 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信息、通讯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的政策都对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能够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概念的不同理解,然后介绍了智能电网的主要应用和特征,最后着重介绍了智能电网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实践4和自己的思考,在这个科技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智能电网必将展现出其特有的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力为中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电网的功能定位,除电力输送等传统功能之外,电网更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的发展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电力行业紧密跟踪欧美发达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并举,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09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化规划编制、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标志着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第一章不同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定义 不同的国家对智能电网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具体如下: 美国电科院(EPRI):智能电网是由多个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运作。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需求;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具有快速诊断、消除故障的自愈功能。 欧洲技术论坛:智能电网是集创新工具和技术、产品与服务于一体,利用高级感应、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客服的终端装置及设备提供发电、输电和配电一条龙服务,它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交换,从而提供更多信息选择、更大的能量输出、更高的需求参与率及能源效率。 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智能电网是实现低碳社会必须的,能够确保安全可靠供电、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顺利接入和得到有效利用、统筹电力用户需求实现节能和提高能效的综合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南方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地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以需求引导、整体规划、有序推进、重点突破为原则,做好顶层设计,构筑一个合理的智能电网发展

浅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需求正在以一种快速增长的形势进行发展,以往的区域性传统能源发电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新需求,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和资源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所以,为了进一步的应对经济发展新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发展智能电网。此文,将进一步的分析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总结和提出智能电网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电力发展,更好的应用智能电网,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标签:智能电网;国民经济;电力发展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网规模日趋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力用户对于电力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对其稳定性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若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非正常停电的话,将会导致极大的损失,也给用户财产安全带来不良影响。现阶段科技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性,此文将进一步的分析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概念综述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我们要对研究主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研究主体的含义,从而更好的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智能电网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政治局势以及能源发展的变化,人们对于电网的定位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于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积极意义的探索,从目前来看,智能电网将进一步的利用传感技术,以及信息通信、自动化、能源电力还有电网基础设备组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网模式。然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大型企业也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自身需求对于电网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争议中达成了共识,也就是智能电网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电网优化、资源优化,实现电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施,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电网的应用特性 1.稳定性 智能电网的电力网络体系分布比较合理,其保护措施也比较到位,电压等级能够协调发展,其具有更加完善的动态稳定性以及静态稳定性。智能电网能够在发生特殊情况下仍旧保持着供电能力,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用电事故。其也能够在自然灾害下以及受到攻击情况下保持着供电工作,尽可能的保持电力信息的安全和相关人员的财产安全,维持电力的稳定性[1]。 2.兼容性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概况

辽宁工业大学《智能电网》结课作业题目: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概况 专业班级:电气121班 学号:120303007 学生姓名:邢煜奇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同益增强,在电网建设与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电网的覆盖面、供电能力以及设备的数字化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 2010年3 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电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要负责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其中国家电网将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变电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多网融合”等五项试点工程建设上实现突破。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对用电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网建设投资连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约4 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投入约3.45万亿元,南方电网投入约4,000 亿元。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智能电网覆盖面更为全面,是调度、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六大环节的整体升级。美国的智能电网主要在配网层,特别强调的是用电智能化,智能电表系统的构建是重中之重。欧洲则主要强调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包括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①国家电网 2010 年5 月,国家电网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建设时间表。根据这项计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2009-2010 年是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2011-2015 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 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能表普及应用。到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分布方面,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比重最高,达到30.8%,主要是用电信息采集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其次是配电环节,占23.2%,变电环节占19.5%,主要由于配电自动化、智能变电站新建和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 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投资总额约2,860 亿元,投资范围包括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等7 个环节。相比“十一五”示范阶段的年均投资,“十二五”期间年均投资同比增长294%。其中,用电环节投资比重较高。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浅谈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林培焕04114053 建设智能电网离不开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助力智能电网的实现,如设备状态的预测和调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辅助决策,电网与用户间的智能互动等。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采集任何被测物的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广泛连接,实现被测物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交互和管理。物联网可应用于军事、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数字家庭、食品安全、旅游服务、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不仅将物联网、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产业政策、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应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将会形成一个以电网为依托,覆盖城乡各用户及用电设备的庞大的物联网络,成为“感知中国”的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将能有效整合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和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电力工业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更能够创造一大批原创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打造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一、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融合智能电网应用的物联网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感知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感知控制子层是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信息采集的各类传感器。通信延伸子层是将物理实体联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的通信终端模

智能电网的愿景概述

智能电网的愿景概述 佘曦超陈晨李阳罗俊鹏 (东南大学江苏省南京市)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SHE xi-chao CHEN chen LI yang LUO jun-pe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mart Gri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when it come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id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re is not a unified definition of the smart grid up to now. It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at smart grid includes features such as flexible, clean, secure, economic, friendly and so on, combining th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the interaction and response between the user side and the grid side. And we predict five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in this paper. It is no doubt that smart grid will lead a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a lead role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smart grid; interaction; response; development tre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摘要:智能电网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电网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关于未来智能电网的形态,世界上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认为智能电网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性能,突出了用户侧和电网侧的互动和响应,并提出了对未来智能电网的五点的愿景。智能电网必将引领新的一场产业变革,中国应该抓住后发国家优势,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引领者。 关键词:智能电网;互动;响应;愿景;产业变革 引言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而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下,建设中国智能电网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预计到2020年后,智能电网将逐步进入成熟模式,

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控制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2-23T13:27:11.3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8期作者:王岳珩韩超 [导读] 摘要:21世纪,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发展领域的核心内容,引领电网发展方向。 (国网延边供电公司吉林延边 133000) 摘要:21世纪,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发展领域的核心内容,引领电网发展方向。它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属于新型电力技术,具有经济性、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全球先进国家电网建设中。随着电力电子、计算机、电子通信等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将成为电力工业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主要阐述智能电网的概念,介绍智能电网所包含的组成机构,分析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勾勒未来智能电网的技术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组成结构;技术;现状;发展 0 引言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开启电网行业发展的新时代[1]。它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稳定的特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供电安全与可靠性,减少电能损耗等。为此,需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现状,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优化完善,促使智能电网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1 智能电网的含义 智能电网是一个全新的、智能的电力生产传输管理系统。智能电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监控和协调电力的工作,通过数据的实时上传了解和计算电力的供给,优化电力负荷的分配,使各个方面的电力设备高效协同运行。 2 智能电网的组成结构 智能电网主要由4部分组成:1)高级测控体系;2)高级配电运行(Advanced Distribution Operation,ADO);3)高级输电运行(Advanced Transmission Operation,ATO);4)高级资产管理(Advanced Asset Manage-ment,AAM)[2]。 高级测控体系(AMI)主要功能是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AMI是许多技术和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电表、通信网络、计量数据管理系统(MDMS)、用户室内网(HAN)。 高级配电运行(ADO)的技术组成和主要功能有:1)高级配电自动化;2)高级保护与控制;3)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4)新型电力电子装置;5)DER运行;6)AC/DC微网运行;7)带有高级传感器的运行管理系统。 高级输电运行(ATO)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其技术组成和功能如下:1)变电站自动化;2)输电的地理信息系统;3)广域测控系统;4)高速信息处理;5)高级保护与控制;6)模拟、仿真和可视化工具;7)高级的输电网络元件;8)先进的区域电网运行。 高级资产管理(AAM)需要在系统中装设大量可以提供系统参数和设备(即资产)运行状况的高级传感器,通过优化资产使用的运行、规划输配电网、基于条件的维修、工程设计与建造、顾客服务、工作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等七个流程实现。 3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测控 测控设备和通信设备相辅相成,前者侧重于实时、准确地测量和就地处理各种电气量和非电气量,后者侧重于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实时动态信息交互[3]。 3.2 通讯系统 智能电网系统必须要实时监测分析当前系统状态,识别故障早期征兆并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时作出相应处置,整合集成资产管理以及电网生产运行平台,为电网的建设、运维、规划提供信息服务。 3.3 智能调度及防护系统 在智能电网必须以调度技术为核心,提升中心控制系统对全部电网的有效控制能力,整合、分配电网资源,为实现高效、规范的管理、调度电网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调度智能化要对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等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和需求侧响应模型深入研究,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的智能调度体系,协同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紧急控制系统、解列控制系统、区域稳定控制系统、恢复控制系统等的综合防御体系,实现预防大面积连锁性的故障。 3.4 特高压输电与智能线路 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或±800千伏直流输电称为特高压输电,我国目前已建成“三横三纵”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坚强电网。到2020年,国家电网将完成“五纵五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以及27回特高压直流的建设。在智能线路的基础设施方面,HVDC、特高压、高温超导以及FACTS等技术将会投入使用,从而能让电路获取较高的输电电容,提升电能质量。 3.5 电能储存 电能的生产离不开各种能源的开采和生产,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具备广泛的节能空间,这也是智能电网在电力行业应用的重要原因。在电力的分布中包含发电和能量储存两大内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分布型电源,有效的利用能源来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智能电网的建设也面临着恶劣的地质环境和长距离的制约,这也是目前智能电网普及工作中的难点。 3.6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的总称。需求侧管理的2个基本目标是:①通过推行高效设备改造或节能建筑减少总能源的使用;②通过改变用电方式进行负荷整型,移峰填谷。 3.6.1 能效项目 能效项目是指电力公司采取经济、政策手段,鼓励用户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电力电量消耗而进行的活动。中国目前各地区开展的能效电厂项目就是典型的能效项目。 3.6.2 节省能源 节省能源是指通过行政措施或媒体宣传,使用户改变传统的工作、生活习惯模式,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相比较于能效项目,它的典型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许多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新技术也不断被提出,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面向智能电网(SmartGrid)的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技术的问世。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战略意义的新型产业技术,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也对其极其重视,将物联网、智能电网列为国家战略,并全面部署了众多重

大科技项目、示范工程的建设。 一、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1.1.1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欧盟第7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在2009年9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该组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简历协同机制。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通信。故而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以下三点: (1)可感知。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对物体进行实时信息收集和获取。 (2)可互联。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再借助各种通信网络(如因特网等),可靠地进行信息实时通信和共享。 (3)智能化。通过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获取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控制。 1.1.2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3层体系。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核心能力。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1.1.3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

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系统

Value Engineering 可以通过CAM 软件(如UG 等)来设定好加工路线,这样比手工编制更快捷,这也是今后机械加工的趋势。 2.5加工方法的选择工件在试切时,我们发现顺逆的效果要比逆铣时好。因为逆铣时,切削厚度是由薄到厚,在切削刃刚接触工件时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较大,容易引起振动,在拐角处会出现严重的斜向振纹;顺铣则刚刚相反,虽然顺铣的切削力稍大于逆铣的切削力,但是在切削拐角处不会产生明显的振纹。不过顺铣时切削厚度是由厚到薄,对工件和刀具的冲击力较大,在加工时尽可能减少刀具的悬伸长度和增加工件的刚性。 3典型零件铣削加工时工艺处理方法 图4就是一个典型的薄壁深腔型零件(由于是军品零件,为了 零件的保密性,省去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制定的工艺路线为:先将零件粗铣一个129×103的通腔,然后进行一次热处理,这样既保证 了零件在精铣时的刚性,又释放了大部分的材料应力,减小了零件 在精加工中过程中的变形。 精铣时,先加工较深一侧的型腔,用未加工部分作为支撑,保证零件的整体刚性。先用准6的加长钻头(160mm 长)钻出六个安装用的孔(这六个孔分布在底面台阶上),再分别选用两把准20的铣刀加工零件的侧壁,其中一把悬伸较短,加工侧壁的上半部分,另一把准20的铣刀悬伸116mm ,加工侧壁的下板部分,由于刀具直径较大,加工工件侧壁时,刀具还能保持一定的刚性,减少刀具的振动,保证了工件侧壁的表面质量;在铣削型腔圆角时,为了减少工件对刀具的冲击,减小振动,避免在圆角处产生振纹,必须使刀具在切削工件圆角时进行减速,通过CAM 软件的参数设定,优化了切削参数(圆角参数优化设定见图4右侧),把切削速度逐步降低到直线铣削时的30%。最后,选用准12的加长立铣刀进行清角加工,保证工件根部圆角的设计要求,由于工件圆角处已经钻了一个准6的孔,此时,就可以采用插铣的方式来对工件进行清角。 先加工型腔较深一侧的型腔,使刀具刚性最差时,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件的刚性,后加工型腔较浅一侧的型腔时,可以选用直径较小的刀具,刀具悬伸也可以缩短,工件内部用衬垫支撑住,既保证了工件的刚性,又减小了刀具切削力,从而使整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较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在实际加工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学恭.基于薄壁矩形深腔体防变形数控加工工艺研究.现代制造工 程,2006,(07). [2]康文利, 周学辉.基于CAXA 的铝合金薄件壁高速加工应用.制造业自动化. 0引言 网格是一种分布式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底层支持框架,能够进行众多地理、组织上异构资源的管理,来实现Internet 上的计 算机资源、 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连接和整合、 跨平台间的互操作及资源与服务共享,具有异构性、自治性、动态性、结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知识网格由Fran Berman 较早提出,是一个智能互联环境,它能使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用户和其他服务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服务,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它以网格只能作为支撑,能够很好把握知识的动态变化态势。近年来我国一些人在此方面也作了一定的研究,诸葛海提出的知识网格模型为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开了先河,史忠植在大量研究语义网格的知识发现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语义网格知识模型,实现本体驱动的网格知识管理。坚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将建立在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信息的 安全维护基础上,同时应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电 网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和技术在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也波及到了电力系统。目前,电网信息化“SG186”计划在大部分区域已经 基本完成,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 “1”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 “8”大业务应用和“6”大保障体系。华东电网制定出具体规划体系方案中将安全列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电网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建设只能电网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在电力通信技术中的灵活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硬件技术支持,集合了各类设备资源特性功能参数信息、运行状态信息、需求侧信息和需求响应信息的数据库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着重要的软件技术支持。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能否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营。 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能否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营。 电网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可以作为识别现有供配电系统中各类信息安全的等级的判别系统, 便于根据信息的安全等级结果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保障—————————————————————— —作者简介:王敬敏(1955-),女,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等研究;董博(1987-),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系统工程及决策支持方面研究。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系统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of Smart Grid Based on Grid Knowledge 王敬敏Wang Jingmin ;董博Dong Bo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071003)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China )摘要:智能电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开发与建造一个能够覆盖电网全域的、统一的信息系统。这种电网的统一信息系统应当与电网 现有的分布和分层式控制管理体系相适应且融合为一体。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系统, 它对于电网信息的实时、海量、多源、多类型及多格式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很好解决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an important problem is to develop and construct a grid to cover global,unifi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existing grid distribution and hierarchic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unite as a whole.This paper develops a Smart Grid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grid knowledge,which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 in processing the real-time,huge quantity,multi-sources,multi types and multi-formats grid information,and which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关键词:知识网格;智能电网;信息安全Key words:grid knowledge ;smart grid ;information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39-02 CNKI:13-1085/N.20110711.1253.001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