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常识,让生命回归天性

合集下载

敬畏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源,追寻理想教育

敬畏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源,追寻理想教育

敬畏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源,追寻理想教育——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线。

——李政涛说到常识,也许很多人会哂笑,人人都懂的事有多大价值?不过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却用散文化的轻松语言,通过日常司空见惯的的教育生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哲学和理性的眼光,站在人性的高度,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从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个方面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直指事物的本质,唤醒我们的思考。

读罢让我不禁想起纪伯伦的那句“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还是不是怀着最初的心,去做着永远的事?反思时下中国的教育,的确有些异化和弊端,很多人认为是体制的问题,作者也不否认。

但作为教育的内部人我们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是不是在操作层面上也有推波助澜的异化行为?君不见类似“提升一分,干掉千人”的雷人高考口号依然在某地某校园高悬,对高考状元神话般的宣传依然有存有的市场,最近汶川地震小英雄沦为诈骗犯的报道让人寒心,但细究起来孩子在突如其来的光欢围绕中迷失自我究竟是熟之过,?再看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国人有钱了,但文化缺失,素质堪忧。

有些不文明的做法令人汗颜。

细想起来,那些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和漠视、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就像书中写道:很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教导学生认真读书,好好学习,但自己却不爱读书,不会学习,丧失了自我教育的欲望和水平。

这显然是对“任何人假如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的违背。

坏的教育导致的诸多悲剧往往是无视“教育常识”的结果,诸多所谓“差生”或“问题学生”的形成,究其根源,大都与教师对教育常识的无知和漠视相关,最常见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导致学生对自己生命和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一个只去关心学生成绩,想让所有学生去考取高分的老师,又怎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感谢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让我们透过常识去反思去警醒,让我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育------孩子是怎样失去童年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是否应该仅仅追求数量上的变化而忽略作为教育的对象——具有生命性的人的内在成长与变化?如何促使教育回归人性向善的本质,尤其在世界化的时代,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既能为国家的繁荣与经济的富强做出贡献同时又不失去培养健康人性与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灵魂!这或许是我们这些忙于日常校务的校长们少能静心思考的问题。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篇一敬畏自然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需,自然是由万千物种组成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有生活的渴望,自然,不单单属于人类,自然,是所有物种的家园。

面对自然,我们该感叹生命的伟大,面对万千物中,我们该尊重他们的存在。

改造自然是人类倡导的理念,这样的理念破坏了平衡的自然,没有平衡的自然,还有人类生存的空间?敬畏自然,就要对无数个生命尊重;敬畏自然,人类就要灭绝自私的观念;敬畏自然,就要顺其自然;敬畏自然,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自然;敬畏自然,自然才会永远的存在发展。

人类尊重生命是尊重人类本身的生命,人类珍惜生命也是珍惜人类自身的生命,自然界有万千物种,有生命千万,人类尊重和珍惜过哪一物种的生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哪一类没有成为人类盘中的美餐?万千物种中哪一类对人类的生存或生活够成伤害或影响的物种没有成为人类斩尽杀绝的对像?生命诚可贵,生活价更高,只要人类有需要,谁的生命都可抛。

世界是自然的,自然的是万物的。

人类因为据又其它物种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成为了自然的主宰,主宰就意味着杀戮。

自然界在人类自私利益的满足下渐渐的失去了平衡,一个不平衡的自然,人类又会存活多长时间呢?敬畏生命,不单单是敬畏人类本身的生命,是要对万千物种,无数生命的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在自然界这个大家庭中都应当彼此尊重珍惜,美好的存活。

然而,更令人可悲的是;人类对本身的生命也因为物欲的满足而渐渐的不那么尊重珍惜,只要物欲在,生命岂重要?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造假行为不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残害吗?我们有多少同类因为吃了、喝了、用了含有各种对人类有害的物质而失去了生命或是宝贵的生命染上了无法剔除的毒素。

生命,这个伟大的词语还有多少人会对她肃然起敬?呜呼,悲哉,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大自然频频发生的山呼海啸,地动山摇难道不是对人类的惩罚?敬畏生命是自然平衡的必需,敬畏生命是人类该有的道德,敬畏生命人类才有延续的可能,敬畏生命人类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敬畏生命 敬畏职责 敬畏规章

敬畏生命 敬畏职责 敬畏规章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职责去保护和尊重生命。

为了确保生命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我们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敬畏生命、敬畏职责和敬畏规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贯彻这些原则。

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1. 生命的珍贵性: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性,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

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2. 生命的尊严:每一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他们享有生命的尊严和权利。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决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匡助。

3. 生命的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或者其他身份特征。

我们应该摒弃歧视和偏见,创造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三、敬畏职责的重要性1. 职责的定义:职责是指个人在特定角色和职位下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职责去履行我们的义务。

2. 职责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他人的生活和福祉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并努力做出正确和负责任的选择,以确保我们的行为对他人有积极的影响。

3. 职责的尊重: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合作。

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共同实现目标。

四、敬畏规章的重要性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一套旨在指导和规范行为的规则和准则。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规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规章的目的:规章的目的是确保秩序和公平,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遵守规章可以匡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 规章的遵守:我们应该遵守规章制度,并且积极参预制定和改进规章。

通过遵守规章,我们可以树立良好的模范,为他人提供引领和匡助。

五、如何贯彻敬畏生命、敬畏职责和敬畏规章的原则1. 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命、职责和规章的认识和理解。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五篇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五篇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五篇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欢迎阅读。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一)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

自然用它那无限的动力产生了我们今天用的资源,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构造我们的家园,难道你不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忠诚的朋友。

当自然环境被我们的不合理的行为做法破坏时,它没有恼怒,而是用天气的恶化、灾害的到临来警告我们,让我们自己敬畏,美化自然,保护自然的万物,使我们了解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醒悟后,它没有语言只有笑容,示意我们与它一起做朋友,和谐共处。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自然界包罗万物,其中有不少生物值得我们学习。

俗语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经历了严寒的考验,绽放出它的美丽,散发她的芬芳迷人的香气,使我们想到我们的学习,我们正是缺少梅花的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的精神,使得我们半途而废,迎难而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莲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自然提供榜样的典范,赋予我们新的体会,让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

难道它不令你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是因为它值得尊敬,应谨慎待之。

自然使我们修养正气,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提供了我们基本的需求,创造了万物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孜孜不倦地给予万物精神内涵,使我们认识、了解违反常规的事物的真正意蕴。

为了我们的将来注入无限热血,只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环境。

敬畏自然,就要爱护尊重它,不要损伤它创造的生命,诚恳地像朋友一样对待它。

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强化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生命教育的交流 与合作,共同推动关爱生命的理念传播与实践。
05
结语:让爱与敬畏同行
爱是生命的永恒主题
01
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情 感,它让我们感受到温 暖和幸福,激发我们内
心深处的力量。
02
爱是生命成长的动力, 它让我们学会关心、理 解和支持他人,培养我 们的同理心和善意。
03
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它让我们找到生活的目 标和价值,赋予我们生
命的意义和价值。
敬畏生命是爱的前提
敬畏生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 弱,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敬畏生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崇高, 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神 圣,从而更加尊重和关爱生命。
敬畏生命是对生命的谦卑和感恩, 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让爱与敬畏同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成长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修养和精神境界。
THANKS
生态保护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 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维护生态平 衡。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 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生命教育:传播与传承
生命教育的意义
珍视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 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学会珍惜和
保护自己的生命。
培养同理心
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同理心,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从而更好 地关爱他人。
尊重他人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和价值,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生 命,不歧视、不伤害他人。
尊重自己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应当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 不轻言放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四敬畏是《论语》中的一种修养、内化和品行,是学习者要具备的一种心态和行动方式。

四敬畏是敬畏天地、敬畏圣人、敬畏师长和敬畏礼法。

在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四敬畏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下是我对四敬畏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敬畏天地。

天地是宇宙的根本,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基础。

在学习中,我们要敬畏天地,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

我们要明白,只有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机会,努力学习和进步,以回报天地之恩。

其次,敬畏圣人。

圣人是指那些道德高尚、品行典范的人。

在学习中,我们要敬畏圣人,学习他们的道德榜样和崇高品质。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谦虚、勤奋、宽容、正直等美德,以及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

只有通过敬畏圣人,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敬畏师长。

师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引导者。

在学习中,我们要敬畏师长,尊重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教诲。

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相信他们的指导和辅导。

同时,我们要对待师长的辛勤付出和付出爱心和关心。

只有通过敬畏师长,我们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最后,敬畏礼法。

礼法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集合,是我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在学习中,我们要敬畏礼法,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搞欺诈、作弊等不道德的行为。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校规定和师长的教诲,遵守课堂秩序和考试纪律。

只有通过敬畏礼法,我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通过学习四敬畏,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们对我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四敬畏让我保持了一种敬畏和谦虚的心态。

在学习中,我不再自负和狂妄,而是时刻保持着一种谦卑和虚心的态度。

我愿意向别人学习,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其次,四敬畏让我明白了道德和行为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我不再追求短期的利益和成绩,而是更加注重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品行。

生命教育首先要学会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首先要学会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苏东坡传》中有个苏东坡敬畏生命的故事。

苏东坡当年任凤翔府判官时,结识了一个叫章的朋友。

有一次,他们结伴旅行,路过一处叫黑水谷的地方时,碰到一条深涧。

涧上有一极窄的木板,下临百尺深涧,两侧是巨石峭壁。

章提议从这木板上走过深涧,到对面岩石上题字,表示“到此一游”。

苏东坡一看这个危险的境地,表示自己不愿冒生命危险到对面题字。

章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条窄木板,又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根从上面垂下来的青藤,荡到对面岩石上,在石上写下几个大字:“苏轼章游此”,而后攀藤、走木板桥回来。

回来后,他一脸得意地等待苏东坡对他这种大胆精神的称赞。

苏东坡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总有一天,你老兄会杀人不眨眼的。

”“为什么?”章没料到苏东坡居然这么“夸”自己,十分惊讶。

“把自己生命不当回事的人,自然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

”苏东坡说。

后来,这个不把自己生命当回事的章果然也不把他人生命当回事。

宋哲宗即位后,章官拜相位。

于是,他开始对“持不同政见者”大加迫害。

包括苏东坡在内,三十几个大臣受到降职,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许多人因此客死他乡。

对活人不客气不说,就是对死去的人,也不放过。

他还向哲宗提出,下诏将早已去世的司马光、吕公著掘墓毁尸!先儒大概就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了诸如“君子坐不垂堂”“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之类看似怕死胆小,实际上却是在培养人们对生命敬畏的主张,以消除这种始于对自己生命蔑视,终至对他人生命践踏的趋势。

应该说,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所以,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敬畏师长等,也就是要培养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将来可能是危害社会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敬畏常识,让生命回归天性
作者:朱亚娟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年第06期

用了几天时间,仔细阅读刘祥先生的新作《重构教师思维——教师应知的28条职业常
识》,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让我这个曾经的教育记者,复又想起了那10多年的时光中经历的各
种教育问题。那些年,我既看到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也领教过少数人对教育的戏
弄。一些明明属于常识的问题,却被有的人弄得无比“神秘”,以至于让若干不成问题的问题,
最终远离了基本的教育常识,或是成了虚幻的口号,或是成了故弄玄虚的花招。那时,我便常
常思考,教育真的如此复杂吗?

现在,刘祥先生用他的专著回答了我的这些思考。他对教学、教育、管理、成长的认知,
非常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却又深刻透彻、直指人心。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都是人人皆
知的常识。回归了这样的常识,教育,才能回归正确而理性的发展轨道。

一、唯有常识,才是根基
以前我到许多中小学校采访,和一些名校长、名师交谈,常发现教育中的功利行为,比如
不尊重人性,唯分数和评比至上等。我知道这不是教育者的初衷,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正如
刘祥先生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教育的常识与现实的需要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而在冲突
中,人们往往选择切身利益,丢掉常识”。

我常想,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学校教育给予他哪怕全部是100分的知识,可这又能给
他的人生多少帮助呢?难道不具备这100分的知识,孩子就不能算健康成长吗?教育,归根结
底是让孩子快乐成长,凡是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做法,必然是有漏洞的。然而,在现实中,
一些教育者却把本该摒弃的保留了,把该保留的常识摒弃了。

在浮躁的时代,总有一些人的心处于躁动状态。所谓的“专业玄妙”成为时尚,通俗易懂却
被冷落。这不该是教育发展的正道。教育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比如刘祥先生在专著中所主张
的“每一个学生都会犯错” “我们培养精英,但更要培养合格的公民” “没有惩戒,不是完整的教
育”等。这些常识几乎人人知晓,但现实中,很多人眼中往往只有那一座座“独木桥”,而不去
理会远近的风景。一个不尊重常识的教育环境,怎会拥有健康的、顺应人的成长天性的教育行
为呢?

二、心怀敬畏,善待常识
“拥有明晰的教育目标”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课堂需要温度、宽度与深度”是教学常识;
“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沟通是最有效的桥梁” “好环境由好教师共同构成”是管理常识……大
道至简,知易行难。在当下的教育中,从来都不缺高深的理论,缺的是依照常识做好事情的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尤其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能力。从本质上而言,无论多么伟大的教育,都只能建立在一件
件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之上。这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才会形成应有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应有
的教育方法,才能最终形成适宜的教育理论、教育哲学。

当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塞满了我们的视听空间时,还有多少人乐于沉潜到传统的教学法
中,去发现它们不过时的教育价值?多少人一方面幻想着拥有丰盈的人生,另一方面却又不愿
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我?刘祥先生正是从一条条常识入手,通过深入的剖析,让其教育
理念得以呈现,既通俗易懂,又便于操作,给广大的教育读者以启迪和方法。

三、顺应天性,健康发展
想让一件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智者通常会选择顺势而为,这是一种智慧。教育也需要
顺势而为,顺应孩童的天性发展,顺应自然规律。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种向善向好的心,这颗
心像一颗种子,自由生长未必就一定不能成才;但如果受到不够正向的教育影响或者打击,那
么它最初的心性会消失,取而代之的会是一种强烈的抗拒,长成大树就变得遥不可及。好的教
师应该用爱来顺应成长的规律,接纳孩子,践行成长的常识,让孩子在爱的天空下健康快乐地
成长。

该书的第四章中,刘祥先生集中探究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若干常识性问题。我认为这一章
的内容其实是前三章文字的根。毕竟,教育的一切理念都需要借助教师这个主体才能实现。没
有了教师的自我觉醒,没有了教师对一切教育常识的尊重与敬畏,教育便永远无法摆脱功利的
羁绊,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只能是镜花水月。

掩卷静思,我发现,刘祥先生的这本书在解析28项常识的同时,确实如书名那样,重构
了教师思维,重拾了教育梦想。正如书中所说,要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育的土壤中得到足够
的养分,承受足够的阳光和雨露,需要将教师的良心拓展为无限丰富的教育情怀。支撑起教师
教育情怀的,除了心中深深的爱,还有对教育常识的敬畏。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常识不过是一
些人人皆知的教育碎片,在日渐功利化的生存环境中很难实现。如此,你也就很难做到带着敬
畏之心践行常识。

不过不要紧,这本书不仅描绘了一幅教育的新画卷,而且还提供了践行常识的具体做法。
只要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就一定能够切实拥有改变自己的力量。

(本栏责编 莫 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