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第6外显子碱基突变
银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因皮肤代谢障碍而产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及背部,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由1984年的0.12‰上升至近年的0.72‰,存在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关键词:银屑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银屑病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种基因与银屑作病的发病相关。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定位于人类染色体6p21.3区,是第一个被发现与银屑病相关的遗传因子。
其中HLA-Cw*6是与银屑病最相关的等位基因,HLA-Cw*6和-B*57可能是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标志。
HLA-DRB 1 *0701, HLA-DQA1 *0201和DQB 1*0303在I型银屑病中表达。
与HLA-Cw*0602相比,八聚体转录因子3B的等位基因β与寻常型银屑病关系更为紧密。
CDSN(corneodesmosin)基因:位于6p21上距HLA-C端粒端160 kb处,表达于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编码一种与颗粒细胞层成分同源的蛋白质。
人内生逆转录酶病毒K脱氧尿苷酸酶(HERV.KdUTP)基因:属于串联重复病毒HML-2家族成员,也是银屑病的一个易感基因,在银屑病正常皮肤、皮损处及外周血中均有表达。
p63基因:该基因编码的同源性肿瘤抑制蛋白因子p53的六个不同蛋白在外胚层衍生结构的正常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有报道p63在银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KIR基因:有关KIR基因与银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炎症介质2.1一氧化氮 (NO)N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和免疫调节分子日益受到关注,它可在皮肤多种细胞中合成,已有多种证据表明,NO能和催化NO产生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银屑病皮损中有病理性表达,NO可致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介质渗出,参与银屑病炎症反应的调节,同时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活化,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增殖及新血管形成。
外用维甲酸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作用的研究

外用维甲酸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作用的研究彭振辉【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1998(12)4【摘要】目的:了解维甲酸外用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分布,以便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维甲酸治疗银屑病的机理。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分析正常人正常皮肤、0.1%维甲酸乳膏外用4天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分布,并与银屑病皮损及未受累皮肤作对照。
结果:正常皮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断性“串珠样”分布于基底层及基底上层,外用维甲酸后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失去“串珠样”特征。
银屑病皮损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遍布表皮全层,在基底层呈连续性分布,而在未受累皮肤,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结论:外用维甲酸可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这种增强是否是对银屑病表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的负反馈抑制需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195-196)【关键词】维甲酸;受体;表皮生长因子;银屑病【作者】彭振辉【作者单位】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相关文献】1.维甲酸对9种人体肿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分化相关基因pRA538的调变作用 [J], 杨晓燕2.动脉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维甲酸受体的表达及维甲酸的作用 [J], 李大主;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李裕舒;毛奕;宋建新3.糖皮质激素对老年鼻息肉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影响及其临床作用 [J], 伍立德;谭学君;文溢;温晓霞;代朋;吴敌;陈少云;陈晓平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J], 张坤宁;路军;赵宏颖;金木兰5.马鞭草醇提液中有效部位的提取及筛选/马鞭草醇C部位抗人绒毛膜癌JAR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不同孕期人滋养层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常型银屑病吃什么药

寻常型银屑病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寻常型银屑病吃什么药*二、寻常型银屑病的典籍偏方*三、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知识寻常型银屑病吃什么药1、甲氨蝶呤(MTX)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表皮细胞增殖时DNA合成,抑制细胞核的有丝分裂。
MTX可以抑制体内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减弱CD8细胞的功能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MTX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故在应用时需注意。
2、维A酸类维A酸类药物可以调节表皮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严重斑块状银屑病,单独服用或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有较满意的疗效。
3、糖皮质激素本类药不应常规系统用于银屑病,因为效果不大,且在停药后症状反而比原来还严重,甚至可诱发急性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
但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对红皮病型、关节病?秃头悍⑿耘ю逍鸵疾。
谟闷渌品?(如MTX)无效或有禁忌的情况下,可以慎用。
寻常型银屑病的典籍偏方1、原料:乌梅2500克。
制法:水煎去核,浓缩成膏。
用法:内服每次9克,每天3次。
2、原料:茶树根60克。
制法:切片,加水浓煎。
用法:每天3次空腹服,服药至痊愈为止。
3、侧柏叶+苏叶+芨藜也是北京治疗寻常型牛皮癣的偏方原料:侧柏叶120克,苏叶120克,芨藜秧240克。
制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500-3000克煮沸30分钟。
用法:用软毛巾蘸汤液擦洗,或擦洗后加热水浸浴。
4、取鸡蛋一个,打一小孔,去清留黄。
将蛋中灌满醋,糊住洞口后放七天。
用时先把患处用盐水洗净,把蛋黄和醋搅匀,涂于患部。
早晚各一次。
5、大枣甘草汤治牛皮癣,大枣30克,甘草10克。
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
每日1剂,分2次饮用。
功效:益气调中,扶助正气。
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知识1、预防病毒感染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第一要点就是患者要积极预防感冒,包括链球菌(咽部链球菌)的感染可触发银屑疹,一旦感染应尽快用抗生素治疗。
阿维A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阿维A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维A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传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维A治疗方法),每组均为100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CD4+/CD8+)、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以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结果:两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维A联合传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可显著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此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阿维A;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寻常型银屑病又被称之为牛皮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
调查研究显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变处皮肤存在大量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与此同时在患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寻常型银屑病是在多种治病因子(如免疫异常、遗传、精神刺激以及环境等)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种皮肤疾病,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是常用方法,可以显著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减少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目,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但是,单独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会增加照射剂量,继而增加副作用。
维A酸对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的影响

维A酸对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的影响李银涛;李世荫;潘得海【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1(033)002【摘要】@@近来临床观察发现,维A酸类(tretinoins)化合物治疗一些皮肤病(如银屑病、痤疮等)有一定疗效。
同时实验表明,维A酸(tretinoin)可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poptosis)[1,2]。
因此我们使用0.002 5 g*L-1维A酸(迪维霜)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PS)皮损,然后应用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检测其皮损用药前、后表皮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KC)的凋亡数目,以探讨维A酸的临床疗效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页数】2页(P184-185)【作者】李银涛;李世荫;潘得海【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83;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相关文献】1.芳维A酸乙酯对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bax表达的影响 [J], 刘仲荣;张国威;何云志;吴军2.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角朊细胞凋亡与锌含量的关系 [J], 聂振华;王桂芝;王国英;谭润鸾3.卡泊三醇对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李银涛;李世荫;桑建利;张波4.银屑病病人发病与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 [J], 聂振华;马玉;刘成玉5.当归多糖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景海霞;盛晚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陈蕾;李芳谷;马萍萍;李定【摘要】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0例于2014年12月~ 2015年12月我院皮肤性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及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ALT、AS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较单用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更好,致肝损害的副反应更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1【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阿维A;寻常型银屑病;ALT;AST【作者】陈蕾;李芳谷;马萍萍;李定【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银屑病的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无良好的预防方法,更不可根治。
维A酸类药物作为银屑病的一线治疗用药,起效较慢,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明显,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钙、骨骺早闭、皮肤黏膜干燥、胚胎发育畸形等[1]。
因此,我们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前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别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及单用阿维A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TGF-β受体的表达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TGF-β受体的表达
刘悦;赵玉铭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09(25)1
【摘要】目的:检测TGF-β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ABC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β受体Ⅰ、Ⅱ、Ⅲ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GF-β受体RⅠ,RⅡ和RⅢ表达于基底和基底上层角质形成细胞(KC),与正常表皮相比明显减弱;TGF-βRⅠ和RⅢ的表达明显弱于RⅡ.进展期皮损(17例)TGF-β受体的表达弱于静止期皮损(4例).结论: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受体在皮损处的表达降低,对银屑病表皮KC失去部分抑制作用,致使KC过度增殖,形成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表现.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刘悦;赵玉铭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110003;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皮肤科,沈阳,1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ERK1/2及其上游相关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胡银娥;代淑芳;瞿伟
2.TL1 A及其受体 DcR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J], 张丽芳;盛晚香;缪泽群;宋继权
3.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ST2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J], 王秋梅;付丹丹;李敏;胡华;田中伟
4.TGF-βs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J], 向芳;冯萍萍;普雄明
5.Toll样受体9和CD1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J], 王洪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高奎斌;刘继峰;王雅坤;宋芳吉;陈洪铎;赵雨杰;张士发【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04(020)006【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及其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及16例正常对照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正常人皮肤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无表达;银屑病皮损表皮TNFα受体及其mRNA高表达.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TNFα受体的异常上调表达可能是造成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总页数】3页(P426-428)【作者】高奎斌;刘继峰;王雅坤;宋芳吉;陈洪铎;赵雨杰;张士发【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芯片中心,沈阳,110001;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相关文献】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HBD-2和TNF-α的表达及意义 [J], 王琳;甄莉2.Dectin-1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J], 王倩;刘伟;陈杰;张丽霞;段西凌3.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和P140trkA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J], 何荣国;张锡宝;吴志华;黄振明4.呼和浩特市地区蒙古与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研究 [J], 吕新翔;罗夏;乌日娜5.趋化因子受体CXCR3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J], 张桂英;陈欢;张鹏;苏玉文;肖嵘;陆前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 o f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25N o .1F e b .2004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第6外显子碱基突变楚瑞琦,彭振辉,谭升顺,杨闰平,刘 平,王冬云,袁景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序列。
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提取其基因组D N 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的第6外显子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第6外显子第93位碱基存在差异,出现C ,G 的改变。
但从我们选取的对维甲酸反应性不同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未发现彼此间外显子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结论 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第6外显子碱基序列发生突变,但目前还不能确定突变点在维甲酸反应性差异中的作用。
关键词:外显子;维甲酸受体;寻常型银屑病中国分类号:R 75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59(2004)01-0061-03M u t a t i o n i n e x o n 6o f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r e c e p t o r a l ph 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s o r i a s i s v u l ga r i s C h uR u i q i ,P e n g Z h e n h u i ,T a nS h e n g s h u n ,Y a n g R u n p i n g ,L i uP i n g ,W a n g D o n g y u n ,Y u a n J i n g y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D e r m a t o l o g y ,S e c o n dH o s p i t a l o f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a n a l y z en u c l e o t i d es e q u e n c eo f t h e g e n eo f r e t i n o i ca c i dr e c e pt o r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s o r i a s i s v u l g a r i s (P V ).M e t h o d s T h ek a r yo t e so fP V p a t i e n t s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t h eD N Ao f t h e g e n o m ew a s e x t r a c t e d ,t h e na m p l i f i e dw i t h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t o e x a m i n e t h e s e qu e n c e o f i t s e x o n .R e s u I t s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f o u n d i n 93r dn u c l e o t i d e ,i n d i c a t i n g c h a n g eo fC ,G.H o w e v e r ,n o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n u c l e o t i d es e qu e n c eo f t h e s ee x o n s w a s d e t e c t e d i n a l lt h e s e s e l e c t e d P V p a t i e n t s w h o h a d d i f f e r e n t r e a c t i o n s t o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C o n c I u s i o n M u t a t i o no c c u r s i n t h ee x o n 6o f r e t i n o i ca c i dr e c e pt o r α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V.T h ef u n c t i o no f t h e m u t a t i o n i n t h en u c l e o t i d e s e qu e n c e f o r t h ed i f f e r e n t r e a c t i o n s t o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i s n o t c e r t a i n .K E Y W O R D S :e x o n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r e c e p t o r ;p s o r i a s i s v u l g a r i s 收稿日期:2003-03-25 修回日期:2003-09-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 o .30070699)作者简介:楚瑞琦(1968-),男(汉族),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银屑病及维甲酸受体的研究.E -m a i l :c h u r u i q i @h a o yi s h -e n g.c o m.c n 维甲酸(r e t i n o i c a c i d ,R A )类药物是近年来皮肤科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经常使用的一线药物。
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对R A 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有R A 抵抗和R A 不耐受患者存在。
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对R A 反应不同的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r e t i n o i c a c i d r e c e p t o r ,R A R )αl 基因外显子,发现其第6外显子(e x o n6,E 6)存在一个单核苷酸突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对R A 抵抗、耐受和不能耐受银屑病患者各1名,抽取静脉血各5.0m L ,枸橼酸钠抗凝,以公布的R A R α基因序列为对照[1]。
采用日本T a k a r a 公司生产的全血基因组纯化系统提取纯化人全基因组D N A ,聚合酶链反应引物根据公布的R A R α基因序列设计[1],靶序列为人R A R α基因第6外显子,全长327b p 。
引物序列为:5l C T C C T G C T G C C T C T T C C C A A 3l 、5l G G A G A G G A A G G GC A G A C A T T 3l ,由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T a q DN A 聚合酶、d N T P 、D N A 分子量M a r k -e r 、D N A 纯化回收系统由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序列测定由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完成。
1.2 方法1.2.1 人全基因组D N A 提取 取枸橼酸钠抗凝血各200µL ,分别加入各管,各管加入G e nT L E 溶解液Ⅰ1000µL ,迅速振荡20s ,静置10m i n ,室温12000r ·m i n -1离心5m i n ,除去上清。
加入G e nT L E 溶解液Ⅱ1000µL ,轻轻颠倒混合2~3次,室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第25卷12000r·m i n-1离心5m i n,除去上清。
加入G e n T L E溶解液Ⅲ500µL,迅速振荡10s,室温12000 r·m i n-1离心5m i n。
将上清移入新试管中,与等量异丙醇充分颠倒混合,4j12000r·m i n-1离心5m i n,除去上清。
加入70%(体积分数)乙醇1000µL,反复颠倒数次,4j12000r·m i n-1离心5m i n,移去上清,40j、-100k P a真空离心干燥10m i n。
加入T E缓冲液100µL,轻轻混悬沉淀物。
分别吸出上述混悬液各40µL,分别用T E缓冲液160µL稀释。
取10µL稀释混悬液10g·L-1琼脂糖凝胶电泳10m i n,观察纯度,将剩余稀释混悬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1.2.2P C R扩增R A Rα1第6外显子将T a k a R a L A T a q酶1µL,2×G C缓冲液50µL,d N T P16µL, 5l端引物1µL,3l端引物1µL,模板2µL,去离子水29µL混合于反应体系中。
94j变性1m i n,98j 15s,55j30s,72j30s,30个循环后,72j延伸5m i n。
1.2.3扩增产物的纯化与精制将100µL聚合酶链反应产物、10µL3m o l·L-1醋酸钠、1µL2m g·m L-1糖原、250µL分析纯无水冷乙醇混合,颠倒混匀,-80j静置10m i n,4j13800r·m i n-1离心15m i n。
弃去上清,沉淀物中加入250µL70%(体积分数)冷乙醇,4j 13800r·m i n-1离心5m i n,去上清自然干燥。
加入8µL 去离子水使沉淀物溶解,用3g·L-1琼脂糖凝胶电泳10 m i n。
将主要电泳条带胶条切下放入试管中,加入3倍量溶胶缓冲液,50j水浴10m i n,使胶溶解,释放D N A。
加入与胶等量的异丙醇,混匀,放入D N A分离柱,室温13000r·m i n-1离心1m i n,倒掉离心液。
加入P E缓冲液500µL静置1m i n,室温13000r·m i n-1离心1m i n,将分离柱放入新的试管中。
加入7µL溶解缓冲液,静置5m i n,室温13000r·m i n-1离心1m i n,1g·L-1琼脂糖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