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经验分享:阅读教学(刘荔)

合集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经验分享:阅读教学(刘荔)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经验分享:阅读教学(刘荔)

学习提取有效信息
部编教材一上册阅读要求 《青蛙写诗》 《项链》 《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了水?
部编教材一下册阅读要求
《要下雨了》 《小猴子下山》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
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他看见燕子
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借助图画猜读
借助汉字构字特点猜读
借助语境猜读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借助图画猜读
借助汉字构字特点猜读
思 维
借助语境猜读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 湖里,咕咚!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扇扇翅膀去又回。
《小兔子乖乖》 《妞妞赶牛》 《夏夜多美》


老师、家长
☺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 ☺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 方式。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
☺激发阅读儿歌童谣类书籍的兴趣。 ☺引导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的 感受和书籍。
推荐 兴趣 快乐读书吧 延伸
模仿句式
模仿句式
《秋天》: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四季》:桃花( ),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夏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冬天。” 《四个太阳》:我画了个( )的太阳,挂在( )的天空。 《彩虹》: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 )有( )。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的特征及使用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的特征及使用建议

内容的介绍,本文所论的课后练习专指教材每篇 选文后所编排的内容,不含识字和写字部分。课 后练习的使用应当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即教 师和学生都是练习的使用主体。教师可以依据练 习更有针对性地备课,学生可以借助练习更有方 向性地预习和复习。
一年级下册共有 29 篇选文,63 道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题量分配如下:有 1 道练习的共有 2 篇 选文,有 2 道练习的共有 20 篇选文,有 3 道练习 的共有 7 篇选文。再借助文本分析可知,课后练习 的主要形式有三种:“朗读课文类”“说一说类”“记 一记类”。由此不难看出,低年级的课后练习虽
二、课后练习的特征分析
笔者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一年级下册 29 篇选文的课后练习进行研究,尝试归纳出统编小 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几项特征。
(一)全面夯实基础,采取少而精的设置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要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识字写字、阅读积累, 为培养写作能力打好基础;要重视口语交际,为 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打好基础。但是,低年级 语文教学要做好全面奠基工作并不意味着要让学 生陷入题海。 本册教材课后练习的题量集中在 2 道,题量 偏少。这一安排主要基于教材课后练习应当具有 普适性的考虑,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后练习 虽然题量不多,但内容十分全面,至少涵盖了五 个方面:一是朗读背诵,29 篇选文中 28 篇的课后 练习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这与低年级语文教 育注重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目标相吻合;二是理 解内容,课后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比如,课文 6《树和喜鹊》一文的课后 练习“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通 过问题解答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三是积累 词语,这一点集中分布在课后的第 2 题,多篇选 文的课后练习都涉及生字组词,如识字 《3 小青蛙》、 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识字 5《动物儿歌》、 课文 12《古诗二首》等;四是运用词句,主要包 括选词说话(课文 18《小猴子下山》)、写话训 练(课文 2《我多想去看看》)等;五是拓展实践, 涉及此内容的练习更多,如课文 3《一个接一个》 的练习“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 同学说一说”、课文 4《四个太阳》的练习“你 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 说明理由”等。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涵盖了五个方 面的丰富内容,帮助低年级学生夯实了基础。同时, 教材的课后练习采取了少而精的编排设置,充分

读写融合,教学一体——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考

读写融合,教学一体——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考

读写融合,教学一体——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11-28T13:51:32.074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2月作者:凌翠兰[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担负着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学任务。

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而主题式教学方法正是一种有效的是科学教学方法,其主要是通过组织特定主体的教学活动,并对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起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作用。

因此,基于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课堂应主动探索读写结合教学的新思路,并提出在小学语文主题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此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凌翠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兴贤小学广西南宁 530008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担负着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学任务。

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而主题式教学方法正是一种有效的是科学教学方法,其主要是通过组织特定主体的教学活动,并对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起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作用。

因此,基于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课堂应主动探索读写结合教学的新思路,并提出在小学语文主题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此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12-074-01在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科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主题,并在主题活动的指引下深入探究并理解语文知识,从而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其极大的突破了学科间的约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体会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运用方法,学以致用

运用方法,学以致用

运用方法,学以致用作者:朱丽娥巫新秋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1年第10期统编本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主要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如果说精读课文是让学生“学方法”,那么略读课文便是让学生“用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多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运用。

《牛郎织女(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即“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给故事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学生已经在前面两篇精读课文中学习了提取重要信息来复述故事和缩写故事的方法,本节课就要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运用方法,学以致用。

因此,笔者从“自主阅读”“读写结合”“汇报交流”三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设计。

一、在自主阅读中巩固方法本节课要达成两个学习要求:一是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二是给故事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根据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预习单的形式,结合这两个要求来设计相关题目。

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预习单上的题目,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牛郎织女(二)》预习单1.这篇课文我花了分钟(可具体到秒)默读完。

2.故事的结局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在书上画出这几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把故事的结局整理在下面的横线上。

4.从故事的结局中,我看到了幅图,用四个字给每幅图起个名字:5.除了结局部分以外,我在其余的段落中也找到了一幅图,用四个字给每幅图起个名字:略读课文的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

提取主要信息是复述和缩写故事的重要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这种方法,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提示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单。

读写结合,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有效

读写结合,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有效

读写结合,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有效发布时间:2021-01-07T10:34:01.8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作者:刘曲[导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一双翅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的推崇,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实现写作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就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

刘曲四川省万源市河西学校 636350【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一双翅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的推崇,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实现写作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就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70-01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对写作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崇,学生通过读中写、读中积累、读中运用,从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仿写,掌握表达方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写作的认知仍处于模糊阶段,头脑中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写作概念。

虽然之前学生学过看图写话内容,但缺乏整体性、条理性、规范性。

因此,对于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范文就像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拄着拐杖学走路,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组织语言,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可以说仿写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筑起的减缓坡度的阶梯。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立足课后习题,落实语文元素,提升语文素养

立足课后习题,落实语文元素,提升语文素养

立足课后习题,落实语文元素,提升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09-01T07:01:50.3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月总第402期作者:魏芳[导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通过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来构建语文学科的基础体系。

福建省永安市巴溪湾小学366000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通过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来构建语文学科的基础体系。

根据年级目标,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能力训练点,渗透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

教师在备课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立足课后习题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元素,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草船借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一共编排了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以单元形式整体呈现古典名著的学习。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来自四大古典名著,或改写;或节选,有删节;或完整节选。

体现了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

《草船借箭》是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起到范本教学的作用。

《草船借箭》有四道课后练习题:(1)默读课文。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让教材文本这滴“水”融进“大海”——阅读教学中参照阅读的策略浅谈

让教材文本这滴“水”融进“大海”——阅读教学中参照阅读的策略浅谈

让教材文本这滴“水”融进“大海”——阅读教学中参照阅读的策略浅谈作者:丁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11期江苏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210002)丁莉文本参读就是以教材文本为圆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文本或者内容相近,或风格相似的其他文本,让学生在群文彼此之间相互印证、相互阐发、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过程,在拓展学生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形成对教材文本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在背景参照阅读中质疑问难入选教材的文本很多都是经典范文,但由于时代的差异和地域的不同,很多文本的实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

这就给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而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联系与之相关的文本进行补充性阅读,那么不仅能让学生在彼此的联系中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文本,还能诱发学生进行文本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文本时,很多学生对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并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于是,教师找来了人教版教材中《将相和》一文,通过完璧归赵等历史事件的补充,学生终能厘清了两者关系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蔺相如机智冷静的背后那颗顾全大局的心。

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学生提出廉颇负荆请罪是否是一场“秀”,以造成更大的声势,警告当时国力强盛的秦国。

二、在语意参照阅读中品味体悟文本中总会出现各种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内容。

针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该借用其他文本加以阐释,以更为切实的语言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相应的意境之中,从而形成学生自悟自得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灵动形象,教师并没有直接通过肢解字词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句的大意,而是将苏轼描写“望湖楼”的其他六首诗的经典诗句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被“望湖楼”的组诗所包裹,激发了内心的真实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使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使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使用发布时间:2021-07-20T06:10:51.69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杨璐锡[导读]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部分的教学工作放到课堂上来进行,这往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课后的时间往往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

课后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551700摘要:课后练习一直都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做好课后习题的规划设计以及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衔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自主能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从而更快提升课后练习的有效性,最终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成长,也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可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统编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把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落实在各单元语文要素中,课后习题与之配套设计,提供了落实相应要素的有力抓手或方法。

笔者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能够使语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小学课后练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部分的教学工作放到课堂上来进行,这往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课后的时间往往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

课后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后练习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率。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将大量的语文知识对小学生传授,要求小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知识是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得模糊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尽量的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深度,而应用课后练习的方式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经验分享:阅读教 学(刘荔)
部编教材特 色
双线组织 单元结构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学段
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
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彩虹》 读好长句 《我多想去看看》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小公鸡和小鸭子》读好对话 《要下雨了》分角色读 《动物王国开大会》分角色读 《棉花姑娘》 读好对话 《小壁虎借尾巴》 分角色演一演
能力要求具体 练习循序渐进
“四步”法
1.教师范读引路。 2.教师带读强化。 3.学生练读巩固。 4.全班朗读提升。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
一年级下册《咕咚》
连环画式的故事 猜读文中的生字
《小壁虎借尾巴》
借助图画猜读
借助图画猜读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
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借助汉字构字特点猜读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 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 见了?”
借助上下文语境猜读
纵向辐射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读好对话”是朗读训练 的一个重点。由于教材的版面有限,并非每一篇有 对话的课文后面都设计了这一练习。因此,教学中 不能仅仅针对课后练习有这一要求的课文才进行训 练,而应该以此为重点,辐射全册教材。如课文 《文具的家》《咕咚》中都有大量对话,在教学中
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
一串水珠 ……
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
一年级下册 《一分钟》
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
一年级下册 《动物王国开大会》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请注意啦!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 《小猴子下山》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 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四季》:桃花( ),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夏天。”
( )( ),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如果 我提着它, 走到桥上, 把水洒下来, 那不就是 我在下雨吗?
分解法
铅笔呀 橡皮呀 转笔刀哇
40个字 7处标点
激发情感
1.利用插图,鲜活形象。 2.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3.联系生活,流露真情。
提升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采取快读、慢读、, 轻读、重读、拍手读、表演读、问答读、同桌共读、 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快乐朗读。

表示单独无伴的孩子
孤单
落实朗读指导的序列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朗读要求: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上册 《秋天》 读好“一”的变调 《影子》 读准字音 《雨点儿》 读好停顿
一年级上册
阅读方法 一年级下册
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 学习借助图画阅读。
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 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 的意思。
学习提取有效信息
《青蛙写诗》 《项链》 《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要下雨了》 《小猴子下山》
《咕咚》 《小壁虎借尾巴》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咕咚!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 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 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 走了。
借助图画猜读 借助语境猜读
借助汉字构字特点猜读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借助图画猜读
第 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 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学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
段 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分解法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30个字 3个标点 3组短语
青青青青的的箬箬竹竹叶叶 白白白白的的糯糯米米 红红红红的的枣枣
分解法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 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
高兴吗?
壶 水壶 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5万字。
把握教材特色 提升阅读素养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落实朗读指导的序列要求 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 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倡导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运用猜读学习生字
部编教材一上册阅读要求 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了水?
部编教材一下册阅读要求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 好空着手回家去? 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做了什么? 小壁虎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
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积累词语
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积累词语
《秋天》:积累“一片片”形式的词语,学会搭配“一片( )”。 《项链》:积累“蓝蓝的、黄黄的;又宽又远、又长又软;雪白雪白; 哗哗、嘻嘻;悄悄、小小”等不同形式的词语。
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模仿句式
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模仿句式

《秋天》: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借助汉字构字特点猜读
借助语境猜读
思 维
借助已有认知经验猜读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运用猜读学习生字 2.结合语境区辨意思
2.结合语境区辨意思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 湖里,咕咚!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运用猜读学习生字 2.结合语境区辨意思 3.勾连整合促进理解
3.勾连整合促进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