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管理措施与体会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管理措施与体会

止痒措施
根据医嘱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瘙痒不适。
衣物选择
为患儿选择宽松、柔软的 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 ,加重症状。
饮食护理
•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 补充维生素: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 餐具消毒:对患儿使用的餐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 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轻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同时,这些措施也体现了以患儿为中心的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并 记录变化,以及时发现和 处理发热情况。
降温措施
根据医嘱,采用适当的降 温方法,如温水擦浴、退 热贴等,避免高热引发惊 厥。
补充水分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 发热导致的水分流失。
皮肤护理
疱疹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疱疹 破裂,防止继发感染。若 疱疹破裂,可涂擦抗菌药 膏。
护理经验分享
隔离措施
口腔护理
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对患儿的分 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为患儿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减 轻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可使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使用刺激性口腔清洁用品。
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 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膏涂抹皮 疹处,促进愈合。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 食物,减轻口腔疼痛。鼓励患儿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 高防治水平。同时,关注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和家长 的焦虑情绪。

3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3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本 组全部 病例均有 不 同程 度 发 热 , 温 3 ~ 体 8 4. 05℃ , 型不 规 则 , 中 <3 热 其 9℃ 1 0例 ,≥ 3 9 ℃2 7例 ; 部病例 均有皮 疹 , 斑丘 疹 和疱 疹 , 全 为 主 要分 布 在 手 、 下 肢 膝 关 节 周 围和 臀 部 皮肤 , 足 不
旦发 现 HF MD 患儿 有 神经 系统 受 累症 状
非喷射 性 , 中 1 为咖 啡色液 体 ; 其 例 嗜睡 8 (1 例 2.
即进行 一系列 检查 : 动态 监测 血糖 、 血气 、 常规 、 血
6 ; %) 四肢抖动 1 例 (843 ; 性心 动过 速 1 (0 ;呼吸 例 2 .%) 窦 5例 4 %) 急促 1 8例 (8 6 ,表 现 为 面 色 苍 白 , 吸 急 4 . %) 呼
重症 肺炎 、 昏迷 、 循环 衰竭 ,1 7h后家 属放弃 治疗 自动 出院。
2 护

2 1 早期 发现早 期 治疗是提 高治愈 率 的关键 .
根据 手足 口病 的临 床 表 现 , 程 大 致 分为 4 病 个 阶段 : 疱疹 性 咽 峡炎 阶 段 、 神经 系 统受 累 阶段 、 心肺 衰竭 阶段 和 生 命 体 征 稳 定 期 J 。各 阶 段 并 无 明显 界线 , 如未进 行及 时有 效处理 , 部分 患儿 可 快速 进 入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受 损 及 心 肺 衰 竭 阶
高危 患儿 经腰穿 确诊 后 即给予 2 %甘露 醇 、 0 人免疫 球蛋 白及 甲基 强 的松龙 治疗 。应选择粗 大
温, 同时 密切 观察 意 识 、 孔及 外 周循 环情 况 , 瞳 定
月 , 组≤ 1 月 7例 , 3 3 月 2 本 2个 1 - 6个 4例 , 7 3~ 6 0个月 6例 。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教学提纲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教学提纲
超过3秒为循环较差。 四肢末端发凉,皮肤发花,特别是四肢出现大理石样斑纹
提示进入危重症期,要积极抢救。
18
消化道症状的观察
观察患儿食欲的变化; 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时是否呈喷射状; 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如呕吐咖啡样物质表明应激
性溃疡发生,提示脑损伤严重。
19
护理
20
一般护理
合理饮食 给患儿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食物应清淡、温和、无刺激。
影响下诱导而成; ➢ 我国80年代以CoxA16为主, 89年从成人病人分离出
EV71型,1998-1999年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 主。
7
病原的生物特性(一)
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 来源于人体, 引起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消化道和鼻咽
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血制品中可发现特异 性抗体; ➢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保留感 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 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 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6
病原学(二)
70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 日本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
型交替出现, 但以某个型为主; ➢ 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
血糖qh。 若患儿血糖高(>9.0mmol/l),血压高(收缩压>
130mmHg舒张压>90mmHg),心率快(>180次/分), 警惕呼吸循环衰竭,及时通知医生。
17
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
注意勤摸患儿手脚,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 ➢ 方法:指压患儿脚后跟,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时间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医院。
搏 。如 阴 道 流 血 量 不多 , 但 子宫收缩 不 良, 子宫底 上升 者 , 示 官
腔 内有 积 血 , 应按压宫底排出积血 , 并 予 缩 宫 素 。 如产 妇有 肛 门
坠胀感 , 应 肛查有无阴道壁血肿 , 并 给予 相应 处理 。 帮 助产 妇 和
新生儿在 3 0 mi n内进 行 早 接 触 、 早 吸 吮 。② 胎 膜 早 破 者 , 有 可
参考文献 :
E l i 简艳 红 , 林铁成 , 李光仪. 早 产合并胎 膜早破 1 3 4例 新 生 儿 预 后 分 析[ J ] . 中 国 实 用妇 科 与产 科 杂志 , 2 0 0 4 , 2 0 ( 1 1 ) : 6 8 5 —6 8 6 .
后, 右 手 仍 要 保 护会 阴 , 不 要 急 于娩 出 胎 肩 , 而 应 左 手 自鼻 根 向 下颏挤压 , 挤 出 口鼻 内 的粘 液 和 羊 水 。③ 新 生 儿 娩 出 后 及 时彻 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积 极 予 以保 暖 ( 我 院使 用 保 暖 复苏 台 ) , 预 防感染 。 2 . 3 产 后 护理 ①在产房观察 2 h , 观察 子宫收缩 , 宫底 高度 ,
膀胱是否充盈 , 阴道流血量 , 会 阴 阴道 有 无 血 肿 , 并测量血压 、 脉
[ 2 ] 夏海 鸥 , 顾炜. 妇产科护理学E M] . 第 2版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8: 1 .
作 者 简 介 戴 加 梅 , 主管护 师 , 本科 , 单位 : 2 1 1 6 0 0 , 江 苏 省 金 湖 县 人 民
灵 活地 应 用 于 产 程 护 理 中 , 教会产妇运用拉 梅滋呼吸法 , 适 当运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识别
02
重症手足口病定义
0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口病患者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 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02
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识别与评估指标
01
02
03
04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 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未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一步降 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有望出 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手足口病患 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 源头上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皮肤口腔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疱疹破溃感染。对于已破溃的疱 疹,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或擦拭口腔黏膜,减轻口 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发热处理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 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 状,应及时就医。
对确诊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应积极采取降颅压、止惊、镇静、保护脑细胞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 触呼吸道感染者,以减少呼吸系
统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系统
症状。
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应 及时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处理措施。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可能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

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饮食营养和口腔护理。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宝宝应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进行口腔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总之,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健康。

宝宝口腔疼痛会导致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症状。

为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以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此外,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对于皮疹,要保持宝宝的衣服和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

同时,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对于手足部皮疹,可以在初期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以涂0.5%碘伏。

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而引发的传染病,汉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1]EV71感染性强致病率高,更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以脑损害表现最为常见[2]。

2011年我科收治大量手足口的病人,其中六例重症患儿引发了无菌性脑炎,经对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本组六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10)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患儿年龄8月-5岁,平均年龄3-5岁,均有皮疹,分部于手足、口腔、肛周,均有发热,热程2-6天,惊厥1例,呕吐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4例,空腹血糖升高2例,肌钙白异常2例,6例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均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脑脊液培养,糖和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白细胞为(20-100)×106/L的2例,脑脊液白细胞>100×106/L的4例。

胸片异常4例。

出现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的各一例。

1.2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

6例患儿均应用丙种球蛋白,甲强龙治疗,1例惊厥患儿予地西泮,同时积极进行纠酸,护肝,营养心肌等治疗。

1.3护理1.3.1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病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循环风消毒两次,护理患儿前后,均要严格消毒双手,感应式水龙头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床头柜,门把手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每天两次,拖把专用,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患儿奶瓶等食具每日煮沸消毒,玩具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温水冲洗,晾干,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消毒剂搅拌后静置2小时倒入专用厕所,患儿所产生的医疗、生活垃圾均按传染性废物处理,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经过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无一例发生医院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多发生于3~7岁儿童,以柯莎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腹痛、腹泻等,一部分病例合并脑炎、心肌炎,重者甚至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010年3~8月收治手足病患儿582例,经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重视预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582例,男396例,女186例,年龄4个月~8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手足、口腔、肛门部位的皮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且患儿病情轻重与手足口肛门部位皮疹数量不成比例,发热患儿566例,体温37.2~40℃,合并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快而不规则,呼吸急促,有心肌酶学的特异性变化,合并有脑炎患儿93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易烦躁,合并有胃肠道症状232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拒食或少食等,伴随其他症状276例,如流涎、流涕、咳嗽、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临床经过及时抗病毒、抗感染及降颅压、营养心肌、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580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8天,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加强消毒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一旦确诊,将患儿集中收治于手足口病区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利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病床、床头柜、床旁椅、墙壁、地面用1:1000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前后消毒双手,患儿的呕吐物、粪便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患儿出院后进行病室物品的终末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对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为解除隔离的3个标准[3]。

高热的观察与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随时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隔离; 护理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20. 041
手足口病 ( hand - foot - mouth disease,HFMD) 是由肠道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 5 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较为多 见。重 症 病 例 以 1 ~ 3 岁 患 儿 为 主,多 由 肠 道 病 毒 71 型 ( EV71) 感染引起,病情凶险,是引起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1]。2011 年 4 ~ 9 月我科收治重症 HFMD 患儿 63 例,经精 心治疗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重症 HFMD 患儿 63 例,男 42 例,女 21 例。年龄最小 42 d,最大 8 岁。其中 < 1 岁 8 例,1 ~ 3 岁 49 例,> 3 岁 6 例。 1. 2 临床表现 本组重症患儿均出现发热、疱疹及肢体抖动 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 1. 3 诊断标准 经院专家组、市专家组会诊,其诊断均符合 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年版) 》[2]。 1. 4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是抗病毒、对症处理、营养心肌、 支持疗法。治疗中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了磺苄西林钠、利巴韦 林等抗感染抗病毒; 法莫替丁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 米 力农稳定血压及心率,改善循环; 盐酸纳美芬营养神经; 磷酸 肌酸保护心脏; 硝普钠降压; 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等药物,结 果 60 例治愈,3 例死亡。病程一般为 2 周左右,重症监护室大 约住 5 d 左右。 2护理 2. 1 心理护理 由于诊断为重症 HFMD,患儿须住进重症监 护室,导致家长过度紧张,医护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 的解释工作,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以取得合作。患 儿由于年龄大多小于 3 岁,与家长分开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惧 怕,患儿常哭闹不安。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温和,关心体 贴患儿,并给予 动 作 爱 抚 及 鼓 励,消 除 患 儿 的 陌 生 感 和 恐 惧 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 2. 2 皮肤护理 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儿衣服要宽大、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每 2 h 翻身 1 次, 按摩皮肤受压处以防止压疮发生。剪短患儿指甲,使用约束 带或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约束时约束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0 期( 下半月版)
·75·
动作要轻柔,每次不超过 15 s,每根吸痰管只用 1 次,不可反 复上下提插,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吸出物 的性状,吸痰前后给高浓度氧气吸入; 定时做血气分析; 保持 血氧饱和度在 98% 以上。 2. 6 输液的护理 2. 6. 1 我院对住院患儿均采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既减少了患 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 重患儿随时用药。采取班班交接,主要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 红肿、脱落和感染现象。留置针 3 ~ 5 d 更换 1 次,敷贴上均注 明穿刺时间,输液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 2 ml 脉压式冲管后给 予 1 U / ml 肝素钠液 1 ~ 2 ml 正压力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关 留置针开关,以减少管内回血。 2. 6. 2 重症患儿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应在严 密监测下使用脱水药物,宜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每 2 ~ 4 h 1 次,以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导致肺水肿、肺出血; 同时要限 制液体的摄入及输液速度,尤其注意丙种球蛋白输液速度,过 快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丙种球蛋白用后可加用呋塞 米利尿,以减轻循环负荷; 详细记录 24 h 出入量,使患儿保持 轻度脱水状态。 2. 6. 3 输液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血压与心率的 变化、尿量是否正常等情况。 2. 7 消毒隔离 HFMD 的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急性期患儿 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后经粪 - 口途径和呼吸道飞 沫进入体内,传播途径多,流行强度大,所以应采取严格的消 毒隔离措施,避免在院内引起感染流行。 2. 7. 1 患儿被安置在隔离间,医护人员进入要穿隔离衣,戴 口罩、帽子,护理不同的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或使用含氯快速 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7. 2 隔离间内物品、仪器每日用 500 mg / L 含氯消毒液擦 拭 2 次,听诊器每床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用含氯消毒液 擦拭,体温计用 500 mg / 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min,清水 冲净擦干备用。
·74·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0 期( 下半月版)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周慧琴 江 冬
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和隔离措施。方法: 对 63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63 例重症患儿经过
采取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后,60 例治愈,3 例死亡。结论: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
作者单位: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 周慧琴: 女,本科,主管护师
要松紧适宜,使用棉垫保护骨突处,定时观察肢体的末梢循环 情况。 2. 3 口腔护理 小儿患病后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 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 口,不会漱口者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昏迷者每 6 h 口腔护理 1 次。擦洗时动作应轻巧,先检查棉签头的松紧, 防止棉签头脱落在口腔内,棉签不宜过湿,以防止患儿将溶液 吸入呼吸道。 2. 4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不愿进食,要多鼓励 表扬患儿,但重症患儿如进食过多,会增加体循环血容量,体 循环压力增高会导致肺水肿、肺出血几率增加; 还会引起腹压 增高,影响心肺功能,故宜少量多餐。可给予高热量、低脂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尽量避免饮用牛奶、豆浆 等不易消化又能加重肠胀气的食物[3]。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 饲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补充机 体需要。 2. 5 病情观察与护理 2. 5. 1 对于高热患儿要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 升高者,在用温水擦洗、头部冰敷等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 给予药物降温,尽量避免口服退热药,以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 生。冰敷时要防止冻伤,对使用退热药的患儿要及时擦干汗 液,随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棉质衣物,以免受凉加重病情,同 时要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心率、血压要每 1 ~ 2 h 测量 1 次,如发现血压、心率升高,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降压、 强心、利尿等药物。 2. 5. 2 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要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 神志的变化,如发现患儿有精神萎靡、高热、剧烈头痛、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 力、站 立 或 坐 立 不 稳 等 要 立 即 报 告 医 师。 保持患儿安静,惊厥者遵医嘱给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抗惊厥; 呕吐者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保持大便 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颅压增高。 2. 5. 3 呼吸衰竭者要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 通气,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 ~ 45°,以减少胃液反流 和误吸,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气管插管者要及时清 除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但不宜频繁吸痰,吸痰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