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铁路工程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工程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3.1工程概况 (1)3.1.1重点工程 (2)3.1.2主要技术标准 (2)3.1.3 工程地质特征 (2)3.1.4 气象、水文 (3)3.1.5 地震动参数 (3)3.1.6 施工条件 (3)3.1.7 工程特点、重难点及对策 (4)3.2主要工程数量 (5)4.施工总体方案 (5)4.1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5)4.1.1 施工组织机构 (5)4.1.2管理职责 (6)4.1.3 施工队伍配置及施工任务划分 (7)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7)4.2.1汽车运输便道 (7)4.2.2施工生活、生产用水 (8)4.2.3施工、生活用电 (8)4.2.4混凝土拌合站 (9)4.2.6材料厂及金属结构加工厂 (9)4.2.7办公及生产用房 (9)4.2.8中心试验室 (10)4.2.9油料库 (10)4.2.10火工品库 (10)4.2.11消防设施 (10)4.2.12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 (10)4.2.14医疗急救室 (11)4.2.15主要临时工程数量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4.2.15.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4.3过渡方案及过渡设计 (12)4.3.1xx隧道出口县道改移过渡 (12)4.3.2过渡设计 (12)4.4施工用电 (13)4.4.1临时电力干线及变电所设置 (13)4.4.2低压供电线路 (13)4.5施工用水 (14)4.6施工测试 (14)4.6.1施工测试方法 (14)4.6.2施工测试内容、方法、数量 (15)4.7主要内业资料 (16)4.7.1主要内业资料包括 (16)4.7.2内业资料管理要求 (16)4.8施工程序 (17)4.8.1施工图审查制度 (18)4.8.2技术交底制度 (18)4.8.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18)4.8.4开工报告审批制度 (19)4.8.5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和签认制度 (19)4.8.6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制度 (19)4.8.7质量、安全自控程序文件 (19)4.8.8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20)4.8.9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20)4.9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 (20)4.9.1隧道工程 (21)4.9.2轨道工程 (87)4.9.3电力工程 (97)4.10重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08)4.10.2施工通风防尘 (117)4.10.3不良地质施工 (125)4.10.4超前地质预报 (131)4.11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工法整理安排 (141)4.11.1“四新技术”的运用,本项目新的研究课题及工法整理计划 (141)4.11.2研究目的及关键技术 (142)4.12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143)4.13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质量控制方法 (146)4.14试验机构、试验手段、检测程序及试验的总体安排 (149)4.15各项措施 (161)4.15.1 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161)4.15.3 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92)4.15.4 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197)4.15.5 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199)4.15.6 减低造价、节约用地、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 (208)4.15.7建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情况 (210)4.15.8相邻标段及相关工程接口的协调沟通与配合措施 (232)4.16需附的图表 (233)4.16.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33)4.16.2 施工进度图 (234)4.16.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 (234)4.16.4分年、季度进度计划 (234)4.16.5分年、季度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234)4.16.6分年、季度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 (234)4.16.7分年、季度完成工程数量计划表 (234)4.16.8分年、季度资金使用计划表 (234)4.16.9土建工程施工及铺架安排表 (234)4.16.10安全保证、质量保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的保证体系、措施框图。

方案铁路双线大断面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铁路双线大断面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铁路双线大断面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述本工程设计的是一条铁路双线大断面特长隧道,全长约10公里,采用掘进法进行施工。

本隧道的施工具体工序主要包括:爆破作业、出土上电的运输和临时上下料口的施工、衬砌的浇筑和养护等。

1.施工人员组织安排本隧道施工需要由一支具备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施工队伍应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爆破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运输人员等。

施工队伍应按照施工进度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设备选型与布置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本隧道施工需要配备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如掘进机、起重机、运输车等。

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运行安全可靠。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噪音、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应采用低噪音、低排放的设备。

3.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管理,并设置专门的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

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和隧道内部通风系统等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施工工序安排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艺要求和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衔接和配合。

具体的施工工序包括:爆破作业、出土上电的运输和临时上下料口的施工、衬砌的浇筑和养护等。

爆破作业应按照爆破方案和安全规定进行,减少振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出土运输和临时上下料口的施工应合理安排,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衬砌的浇筑和养护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衬砌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5.施工材料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采购和使用。

同时,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符合要求。

6.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减少噪音、振动和颗粒物的排放。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隧道施工技术及管理》3.《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上是方案铁路双线大断面特长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指导,希望能为实施该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2)二、编制范围 (3)三、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3)2、工程地质 (8)3、水文地质 (9)四、施工总体方案 (10)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10)2、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配备 (17)3、施工便道 (9)4、施工用电 (11)5、施工用水 (11)6、火工品库 (11)7、弃砟场 (11)8、施工临时通讯 (12)9、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13)10、工程测量、试验检测规划 (14)11、施工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16)12、洞口工程开挖与支护 (17)13、洞身工程开挖与支护 (18)14、洞身衬砌 (19)五、隧道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 (19)1、洞口工程 (19)2、洞身开挖工艺和方法 (30)3、初期支护施工 (53)4、仰拱、仰拱填充施工工艺与方法 (60)5、防排水施工工艺和方法 (63)6、二次衬砌施工 (73)7、洞门施工方法 (82)8、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83)9、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88)10、隧道通风照明方案 (98)11、隧道附属工程方案 (111)六、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111)1、施工工期安排 (111)2、施工计划安排横道图 (113)3、形象进度图 (113)七、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 (113)1、主要机械设备装备 (113)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16)八、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117)1、标准化管理 (117)2、质量管理 (119)九、安全保证措施 (125)1、安全目标 (125)2、安全保证体系 (126)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27)4、制度保证措施 (127)十、应急预案 (128)1、编制目的 (128)2、安全组织机构 (128)3、专项应急预案 (129)十一、工期保证措施 (134)1、保证工期组织措施 (134)2、保证工期劳动管理措施 (135)3、保证工期技术保证措施 (135)4、保证工期物资保障措施 (136)5、保证工期设备保障措施 (136)6、地方关系协调 (137)十二、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137)1、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 (137)2、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 (140)**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1.《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83)1.2.《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1.3.《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1.6.《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7.《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1.8.《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试行)》(经规标准[2007]119号)1.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0.《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1.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1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1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1.14.笔架山、**隧道设计图1.15.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现行标准及规范。

某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某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4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1.4.2各专业工程的主要特点1.4.2.2隧道工程⑴本标段共有三座隧道,其中两座隧道为单线隧道,一座为双线隧道。

⑵本标段的xx隧道全长3473m,该隧道是本标段的重点工程,也是本标段的控制工程。

⑶xx隧道围岩主要为砂岩,砂岩中夹有煤层,有瓦斯气体产生的可能,施工中要加强对瓦斯气体的监测和通风措施,避免对施工和运营造成危害。

⑷xx隧道在DK7+274~+300段(共计26m),穿越山体沟谷,洞顶高出原地面,设计为明洞,采用明挖施工。

本隧道施工在该段增加进出洞各一次。

⑸隧道的衬砌采用耐久性混凝土结构。

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2施工平面总体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2.2.1临时设施布置及规划2.2.1.3隧道洞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xx隧道进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见图2.2.1.2;xx隧道出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见图2.2.1.3;施工横洞洞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见图2.2.1.4。

3.工程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3.2施工进度安排3.2.2.3隧道进度指标单线隧道Ⅲ级围岩段开挖:150m;单线隧道Ⅳ级围岩段开挖:90m;单线隧道Ⅴ级围岩段开挖:60m;双线隧道Ⅲ级围岩段开挖:120;双线隧道Ⅳ级围岩段开挖:72;双线隧道Ⅴ级围岩段开挖:40;单线隧道一套衬砌台车衬砌:100m;单线隧道两套衬砌台车衬砌:160m;双线隧道衬砌:75m。

由横洞向内展开施工的进度指标按由进出口向内施工的进度指标的85%考虑。

3.2.5.4隧道工程工期进度安排本标段隧道共有三个项目队负责施工。

隧道施工项目一队从xx隧道进口向内展开施工,管段范围是DK4+912~DK6+350,全长1438m。

隧道施工项目二队管段范围为DK6+350~DK8+385,全长2035m,施工分二个工区进行。

xx隧道出口工区由隧道出口向内展开施工,负责1035m正洞施工;横洞工区由施工横洞向内展开施工,负责285m横洞和1000m正洞施工。

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隧道洞身在DK554+694处与XX年石油管道(ф=200mm)斜交,交叉角度20o33,隧道埋深43.0m,在DK554+792.5处与xx公路斜交,交叉角度为23º04´,隧道埋深37.6m。隧道洞身附近有4口扬黄井(输水管检查井),分别在DK550+100右侧、DK550+600右侧、DK551+600左侧及DK552+700左侧,距离隧道中线距离10~200m。
6.2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64
6.3防洪渡汛措施…………………………………………………………………64
七、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65
7.1质量目标………………………………………………………………………65
7.2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65
十一、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89
11.1文明施工措施………………………………………………………………89
11.2现场管理措施………………………………………………………………89
11.3驻地管理措施………………………………………………………………90
11.4文物保护措施………………………………………………………………91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
1.4主要设计说明……………………………………………………………………4
1.5围岩级别及不良地质段分布……………………………………………………5
1.6主要工程量………………………………………………………………………6
1.7工期目标…………………………………………………………………………8

铁路工程超长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工程超长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工程超长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一)概述超长隧道位于市区境内,起讫里程DK111+099~DK120+788,全长9887m,是铁路线第一长大隧道。

辅助导坑设置:在DK113+900线路右侧设长401m横洞一处,在横洞内距正洞中线右侧20m,向出口方向设1399m平导,在出口正洞左侧设2408m平导一处。

(二)本隧道特点1、隧道长、工期紧,通风、运输困难;2、地质复杂,进口段为古滑坡体,隧道穿越涌水、岩爆、高地温、瓦斯等不良地质地段;3、横洞口无场地,出口正洞与平导两洞口相距185m,洞口场地布置困难;4、洞口段均下穿公路。

进、出口位于居民区,施工干扰大。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1、地形、地貌超长隧道,线路沿河流峡谷,傍河流右岸而行。

沿线属中低山地貌, 山脉标高500~800米,相对高差200~500米,自然横坡30O~50O 。

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属中低山地貌,基岩大部分裸露,植被条件较好。

进口1773m埋深较浅。

2、地质构造超长隧道位于山区向北西翼,单斜构造,岩层走向N15°~60°E/SE,倾角12°~36°,个别为北西向倾北东,节理以垂直节理为主。

3、工程地质超长隧道地质复杂,不良地质地段较长。

由进口向出口地质条件依次为:(1)DK111+099~DK112+088段:隧道进口端为古滑坡体,坡崩积块、碎石土,厚5~40m ,洞身为滑坡堆积体,主要是块石土,厚30~70m ,下伏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之页岩,岩性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该段岩层倾角缓,涌水量约3400T/d 。

DK189+300~+500段浅埋,易塌方冒顶,地表水易下渗。

DK188+687~DK190+460段1773米,隧道埋深较浅,均为Ⅳ、Ⅴ级围岩,地质条件差;(2)DK192+080~DK193+230段:洞身为灰岩,可能揭穿暗河,洞内平时涌水量达7万T/d ,雨洪期会成倍增加。

铁路新建工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新建工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新建项目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一、准备依据1.1 铁路新建双线段二标段中标1.2 第二标段《综合施工组织设计》1.3 二标段工程《施工调查报告》1.4 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1.5《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6 桐子湾隧道施工设计图二、项目概况2.1 设计概述桐子湾隧道位于大成铁路新建双线段中江县泰安镇。

隧道全长834米,建设里程DK245+676~DK246+498。

,纵坡为 5.6‰;除DK245+676~+688和DK246+486~段外,设计包括Ⅲ级围岩650米、Ⅳ级围岩80米、Ⅴ级围岩52米、斜挖隧道段40米+498为明挖,其余采用新奥法施工。

整个隧道拱墙后部设置复合防水板和纵横软透水管,在施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和填缝材料进行防水,以阻隔衬砌混凝土外的基岩裂隙水和短侧壁内。

设置排水孔,将渗水引入边沟排放。

隧道所在丘陵地貌区地表植被发育,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J3P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具有单斜构造。

多由基岩裂隙水形成,对混凝土有弱硫酸岩侵蚀作用;地层中可能夹有薄层石膏,基岩裂隙中可能聚集天然气和天然气。

2.2 建设期桐子湾隧道计划于2005年11月1日开工,2007年2月28日竣工,总工期485天。

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1 总体规划该隧道由项目一建区负责施工,并引进劳务团队协助施工。

进口拟采用单口开挖,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可采用双口开挖。

各工序均采用平流法施工。

整个隧道采用无轨运输,开挖采用多功能工作台配合YT-28气动凿岩机进行钻爆作业。

III级围岩采用阶梯法开挖,光面爆破施工;Ⅳ、Ⅴ级围岩采用中壁法。

开挖、机械或弱爆破施工;前装式侧装式装载机和自卸车装载作业,用于清渣;喷射混凝土的湿喷工艺;防水板免钉铺设;衬砌作业拟采用前倾倒拱,一次性形成拱墙的方法。

墙拱内衬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内衬台车,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搅拌站集中搅拌,由搅拌车运输,由输送泵泵送浇注。

3.2施工现场布置3.2.1建设生产生活用房布局本着交通便利、施工方便的原则,隧道生产、生活用房规划选址在隧道入口附近的斜坡上,以新建临时用房为主。

某铁路双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隧道开挖、隧道爆破)

某铁路双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隧道开挖、隧道爆破)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第二章主要对策 (4)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4)第四章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5)第五章施工队伍及劳力组织 (6)第六章总体施工方案 (6)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11)第八章隧道进洞方法 (13)第九章各级围岩地段隧道施工程序及开挖支护 (14)第十章爆破设计 (28)第十一章隧道钻爆施工工艺 (32)第十二章工法转换方案 (35)第十三章浅埋段山体加固处理 (35)第十四章ⅡDK133+100线路左侧50米处水库段防渗处理 (36)第十五章主要施工技术及工艺 (36)第十六章围岩监控量测 (51)1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1.1.隧道地质概况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地带,植被发育,自然坡度30 度,表层为褐黄粉质色粘土,硬塑,厚2~16m,下覆石炭系上中统壶天群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色,灰白色,弱风化,产状142°/61°,地下水发育。

其中IDK132+920~IDK133+135 为浅埋段,土层较厚,岩溶较发育。

1.2.围岩类别及初级支护、衬砌类型见表3.1.-01、3.1.-02表3.3-01 各级围岩长度表1.3.工程特点本隧道为铁路双线隧道,比单线隧道开挖断面较大,对开挖过程中确保隧道洞室安全稳定要求更高。

表3.3.-02 各类衬砌支护参数表2注:表中◇表示网喷砼,△表示素砼,□表示聚丙烯网喷砼,○表示中空注浆锚杆,●表示砂浆锚杆所处地质情况较差,Ⅴ级围岩地段占20%以上,无Ⅰ、Ⅱ级围岩,难以实施全断面快速掘进施工。

3在隧道中部存在一处浅埋段,最小埋深约8 米,属于Ⅴ级围岩,稍有不慎,易引起塌方冒顶,给施工造成困难,因此,确保安全通过浅埋段非常重要。

同时,由于围岩类别低导致施工工法及开挖断面转换多(有CD 法和台阶法相互转换,有不同级别围岩地段的开挖断面及下锚段开挖断面的转换),给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因本地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开挖前须做好超前预报,探明岩溶发育情况尤其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隧道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

在贯穿我国山区的新建铁路线上,修建了大量的隧道,使我国铁路隧道的座数和总延长量,都跃居为世界各国的前列,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较先进的技术,也为铁路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隧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用于隧道工程的实践中,如:隧道的管线位移应力应变分析可以考虑采取数值模拟,把隧道与管线当作一个系统考虑——将隧道施工与管线的变形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这样就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单元模拟不同土体、管-土接触关系、管线类型以及考虑不同的隧道施工方法等,从而实现对“隧道-管线”的整体分析。

以及许多隧道的维护、整治和科研中计算机都成来一件有力的武器,隧道事业的脚步是越来越快,超长隧道、电气化隧道被人类更多的关注。

隧道工程的理论方面,分析结构内力的方法,已经从结构力学的计算转到以矩阵分析的方式用计算机计算,并进一步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从不地层压力视为外力荷载,到把围岩和支护结构组成受力统一体系的共同作用理论;从过去认为地层为松散介质,进行考虑岩体的弹性、塑性和黏性,以及各种性质的转变,拟出各种能进一步体现岩性的模型,进行受力的分析;在隧道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已经引入了不确定性的概念,现在正向可靠度设计过渡。

本文首先,通过该地区的地质、地形条件确定隧道的位置及控制高程,结合一些实际条件计算绘制边、仰坡的开挖线的有关数据并在地形图上绘制开挖线、做纵断图;然后,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级别选择合适的隧道洞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稳定性检算,以便确定洞门能否合格;接下来,根据洞门和地下水情况确定合适的隧道衬砌,并依照计算程序进行衬砌强度检算,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果不合格通过调整必要的资料来重新检算;最后,按照以上设计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进度及主要施工方法,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还要组织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这样就完成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次设计不仅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给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隧道位置的选择及纵断面设计第一节隧道位置的选择地形是选定隧道位置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山区铁路不论沿河傍山,在河道曲折、地势陡峭的峡谷地段或跨越分水岭,常常修建隧道。

故仅就地形条件而言,可分为越岭隧道与河谷线隧道。

越岭地段,一般山峦起伏、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变化差异很大,其中分水岭垭口的高低、垭口两面的沟谷地势、山梁的薄厚、山坡的陡缓以及山前主支沟台地的分布情况等,与隧道平面位置及立面位置的选择关系密切。

本隧道所在位置地势比较陡峭,由中密的、饱和石质灰岩为主、砂粘土充填的碎石土和钙质胶结、细晶结构质、节理发育的灰岩夹页岩及泥灰岩组成,结构比较单一适合做隧道。

第二节隧道纵断面设计隧道宜设在直线上,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并尽量避免设在反向曲线上。

为了保证隧道内列车能安全平顺地行使,机车能够牵引足够的列车重量,同时考虑将隧道内的水顺利排出洞外以及通风要求等因素,必须对隧道内线路的纵断面进行合理地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选定隧道内线路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坡段长度和坡段间的衔接等。

一、坡道形式隧道处于地层之内,除了地质有变化以外,线路的坡形本来不受什么限制,用不着采用复杂多变的形式。

一般可采用简单的单坡形或不复杂的人字坡形,如图1-1所示。

(a)单坡形(b)人字坡形图1-1 坡道形式由于本隧道所在位置地形比较陡峭,为了减少开挖量,必须要争取高程,所以选择了单坡形隧道。

二、坡度大小对于线路来说,考虑到运营效率,应具有良好的行车条件,线路的坡度以平坡为最好。

但是,天然地形是起伏不定的,为了能适应天然地形的形状以减少工程数量,需要随着地形的变化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线路坡度。

但坡度不能太大,若坡度超过了线路最大允许的限制坡度,机车的牵引能力达不到,不是列车爬不上去,就是必须减轻列车的牵引重量。

所以设计坡度时,注意应不超过限制坡度限i 。

如果在平面上有曲线,还需为克服曲线的阻力,再减去一个曲线的当量坡度。

即曲限允i i i -=式中 允i ─设计中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 限i ─按照线路等级规定的限制最大坡度; 曲i ─曲线阻力折算的坡度折减量;当机车进入隧道时,空气阻力就已增加,粘着系数也已开始减小,机车的牵引能力相应降低,因此不但隧道内的线路应按上述方式予以折减,洞口外一段距离内,也要考虑相应的折减。

在上坡进洞前半个远期货物列车长度范围内,按洞内一样予以折减。

至于列车出洞,机车已达明线,这就不存在折减问题了。

另一方面,考虑隧道排水的需要,除了最大坡度的限制以外,还要限制最小坡度。

因为隧道内的水全靠排水沟向外流出。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隧道内线路不得设置为平坡,最小的允许坡度不小于3‰,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和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宜适当加大坡度。

三、 坡段长度隧道内的线路坡段也不宜太短,因为坡段太短就意味着变坡点多而密集,列车行驶就不平稳。

另外,如果隧道内坡度变化甚多,也将给施工和运营养护增加困难。

所以,从行车平稳的要求和照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出发,隧道内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列车的长度,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远期到发线的长度。

本隧道采用单坡行隧道,因为隧道内线路的坡形单一,坡度已用到了最大限度,所以不宜把坡段定得太长,此外,顺坡设排水沟时,如果坡段太长,水沟就难于布置,不是流量太大,就是沟槽太深。

有时为此需要设置许多抽水、排水设施,分级分段排水。

这就给今后的运营和维修增加了工作量。

所以,隧道内线路的坡段不宜太长。

第二章 洞门的选择及稳定性检算第一节 洞口位置的选择一、 选择洞口位置的原则确定隧道洞口位置时,应当结合地形特征、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运营条件以及附近相关工程,全面考虑,详细比较决定。

多年实践的体会,总结出一个指导思想,即“早进晚出”。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指导思想是符合实际的。

选定隧道洞口位置时,首先要按照地质条件控制边坡和仰坡的高度和坡面长度,其次是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和排水影响,最后才谈得到从经济方面进行比较。

根据陈家院子隧道位置的具体情况,确定洞口位置如下:1、地质条件:岩层由二层组成,上层为约2.4米厚的碎石头、中密饱和的石质的灰岩,由沙粘土充填,下层为12.3米的灰岩夹页岩及泥灰岩组成。

钙质胶结、细晶结构质坚硬性脆,节理发育、节理面见方解石脉。

2、围岩等级:由地质条件确定,岩层为较破碎的软岩,所以可确定为Ⅳ级围岩。

二、 用作图法确定进洞里程和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当线路的方向确定后,可采用作图法来确定进洞里程和边、仰坡开挖线。

(一) 进洞里程的确定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确定进洞里程:1、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控制等高线。

选定仰坡的极限开挖高度H 在隧道纵断面地质图上粗略地拟定进洞位置,定出进洞的路基标高路H ,则控制等高线标高为:H 路=2246-(3.15+7.70+0.8)=2234.35mH H H +=路控=2234.35+15.65=2250m为了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查找方便, 可取整数(但要保证开挖高度H 在极限范围内),所以选H=15.65<18m 。

2、在预先选定的洞口附近,以洞门墙宽度B 为距离,作对称于线路中心线的平行线Ⅰ-Ⅰ和Ⅱ-Ⅱ,由标准图得洞门墙宽度 4.511.84m B B m =+=。

3、以仰坡坡脚至开挖高度控制点的水平距离d 为半径,用分规沿Ⅰ-Ⅰ(或Ⅱ-Ⅱ)线移动,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于a 点(即控制点)的圆心o 。

其中d 值可根据洞门构造图及仰坡坡率m 求出,即d =(H -h)m =[15.65-(3.15+7.70-0.8)³1]=5.6m ,其中h 为路基面至仰坡坡脚的高度,H 是仰坡的极限开挖高度。

4、过o 点作线路中心线的垂线oo '。

5、以洞口里程至仰坡坡脚的的水平距离b=1.5+0.5+(3.15+7.70-0.35)³1.5=0.715m为间距(由洞门图查得),作oo'线的平行线pp',则pp'线为洞口里程位10置。

图2-1 洞口里程的确定同理可确定:出洞:H路=2244-11.65=2232.35m H=17.65mH控=2232.35+17.65=2250md=[17.65-(3.15+7.70-0.8)]=7.6m b=0.715m隧道长度DK431+065-DK429+610=1455m在实际设计中,若有几个控制点时,可根据“早进晚出”的原则,综合考虑洞口附近的地形、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经详细比较,才能最后确定洞口位置的最佳方案。

(二) 绘制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线为了布置洞顶排水设施和洞口附近其它建筑物,需要定洞口边、仰坡开挖范围,在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即路堑边坡坡面及洞门仰坡坡面与地面的交线)。

洞门位置确定后,可计算仰坡坡脚标高,H= H路+(0.8+7.70+3.15-0.8)仰=2234.35+10.85=2245.2m,仰坡坡率为m=1, 即可计算各等高线距仰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d=(2249-2245.2)³1=3.8m1d=(2248-2245.2)³1=2.8m2d=(2246-2245.2)³1=0.8m3d=(2244-2245.2)³1=1.2m4边坡坡脚标高为H边=H路=2234.35m,边坡坡率为n=1,即可计算边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c=(2236-2234.35)³1=1.65m1c=(2238-2234.35)³1=3.65m2c=(2240-2234.35)³1=5.65m3c=(2242-2234.35)³1=7.65m4c=(2244-2234.35)³1=9.65m5绘制边、仰坡开挖线如图2-1:图2-2边、仰坡开挖线第二节洞门形式的选择一、洞门结构的构造洞门是用以保护洞口、排放流水并加以建筑装饰的支挡结构物。

它联系衬砌和路堑,是整个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

对于铁路隧道,隧道的场地就是其进出口洞门墙外表面与线路内轨顶面标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此外,洞门是隧道的咽喉,也是隧道的外露部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洞门形式,并应适当进行洞门美化和环境美化。

洞门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减小洞口土石方开挖量2.稳定边仰坡3.引离地面流水4.装饰洞口根据洞口地形、地质及衬砌类型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洞门结构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1.隧道门—隧道门指修建在不设明洞的隧道洞口的支挡结构物,包括环框时洞门、短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柱式洞门、台阶式洞门、斜洞门和耳墙式洞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