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与综合治理措施——廖天利

合集下载

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环境污染;粪污;治理措施1畜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1.1农牧脱节,种养分离,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畜禽养殖规模发生了极大变化,现阶段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畜禽养殖场、专业村布局不合理,农牧脱节、种养分离现象,从事种植业的不搞养殖,从事养殖的不愿种地,农作物主要以施用化肥为主,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粪污污染日益加剧,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添加剂的应用对动物生产性能和疾病控制起到很大作用,给养殖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滥用添加剂的不良现象,有些养殖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以达到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的目的,但由于饲料配制方法不科学,营养比例不平衡,造成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发生严重残留,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

另外,这些有毒有害成分可通过动物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使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3畜禽粪污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产品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畜禽排泄物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畜禽排泄物中含有许多病原菌、厌氧分解产生的氮、磷、酚类等有机物及重金属和药物的残留物,它们对大气、水源和土壤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有许多畜禽粪便还存在随意排放现象,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4环保意识不足有些养殖企业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为了追求养殖效益,在建设养殖场的过程中,不愿配制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还有一些小规模养殖场或养殖户,由于经济实力不强,不能配备相应的粪污处理设备,致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1]。

2养殖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2.1对大气的污染畜禽粪尿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迅速腐败发酵,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二甲胺、甲硫醚和粪臭素等多种恶臭气体[2],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养殖场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安全。

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发展对策

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发展对策

X u m u s h o u y i最近几年,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进程十分快速,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很多养殖户依靠增加养殖规模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对生产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与现代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相适应,急需要我们做出改进和改善。

畜牧养殖产业作为基层地区群众发家致富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也在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改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管是企业化规模化养殖产业还是中小规模养殖业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高污染高消耗,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目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整治就成为现阶段畜牧养殖产业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畜牧养殖污染问题产生之后,一方面会对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各类差异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另外还会对人类的健康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类型分析1.水土污染畜牧业养殖管理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为了加速动物的生长,往往会在饲料当中添加多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超过了动物的消化利用能力,进入到动物机体之后,并不能够被完全的消化利用,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巨畜禽动物所排出的粪便当中往往会夹杂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既包含了重金属,又包含了各种药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没有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堆积排放,很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流入到周边的江河湖泊当中,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病原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会造成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了零价值,水体当中的大量鱼类死亡,有时还会对人类的正常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另外,粪便在土壤环境当中长时间堆放,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会形成不完全的降解和厌氧发酵,最终形成大量的硝酸盐进入到土壤当中,造成土壤耕作层变浅,生产能力显著下降,盐碱化加重,严重破坏了土壤的基本生产功能,污染土壤生态环境。

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与治理

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与治理

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与治理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

然而,长期以来,畜牧业养殖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进行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和治理十分必要。

本文将就畜牧业养殖环境的现状、监测方法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畜牧业养殖环境现状畜牧业养殖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畜禽场、养殖基地及相关屠宰加工企业等环节。

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畜牧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大。

主要问题包括:1. 水体污染:养殖废弃物、养殖废水经排放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2. 土壤污染:大量畜禽粪便堆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造成土壤酸碱度失衡,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

3. 大气污染: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噪音污染:畜禽场因养殖密度大、动物鸣叫声频繁,产生较大的噪音,严重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二、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方法为了解决畜牧业养殖环境问题,必须进行科学准确地监测工作,从而为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畜牧业养殖环境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水质监测:对养殖废水排放口及其周边水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测试,以评估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2. 土壤监测:选择代表性的养殖区域,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等指标,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3. 空气监测:在养殖场周边设置气象站,并定期监测空气中的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以评估空气质量。

4. 噪音监测:利用噪声仪器对畜禽场周边进行噪音测试,记录噪音强度和频率,以评估噪音污染水平。

三、畜牧业养殖环境治理措施针对畜牧业养殖环境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措施摘要:近年,我国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与养殖数量也在不断地扩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畜牧养殖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空气、水体、环境及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于该情况,必须及时对畜牧产业进行优化与升级,进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基于此,该文主要论述目前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畜牧养殖;问题;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畜牧产业也取得全方面的发展,然而却产生很多环境污染问题。

在养殖中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要解决的重点。

在畜禽养殖中,山东省沂南县有关部门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逐步提升畜产品的质量,进而改善现阶段的环境,降低畜牧业带来的污染,使当前畜牧业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展[1]。

1存在的问题1.1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目前畜牧养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相关的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仍然用过去粗放的方式来处理畜牧养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另外,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项的保护经费,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1.2畜舍规划不够完善一方面,养殖人员对养殖场的选址缺乏合理以及系统性的规划,一般都是和农村住宅连在一起,使生活区域与养殖区域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畜禽舍通常以棚屋为主,因此基础设施不完善。

另外,还缺少与畜禽舍相互配套的粪便处理设备,使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及生产环境还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2]。

1.3饲料污染不少养殖人员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会使用一些含有添加剂或是激素类的药品,这些药品虽然会降低畜禽的发病率,但是部分药物残留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严重时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1.4药物残留问题在养殖畜禽时,除给畜禽打疫苗以及用各种的消毒外,在畜牧患病时,还要使用各种的药物,既要提升生病畜禽的免疫力,还要为生病畜禽的生长提供干净以及健康的空间。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策略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策略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策略
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1.水污染:细菌、病毒、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通过粪便和污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寄生虫繁殖、藻类暴发等问题;2.空气污染:禽畜粪便、尿液等排放物产生恶臭气味和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土壤污染:畜牧养殖场上散布肥料及喂养、繁殖活动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

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策略。

1.推动畜牧养殖场全面卫生消杀,建立消杀记录,定期检测污染情况,即时整治。

以下消杀措施可以避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环境:清除污染的粪便、饮用水和废水,杀灭畜禽身上的病毒和细菌,消毒笼舍等设施。

2. 安装粪污分离设备,有效分离粪便和尿液。

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分别处理,降低泔水的污染,将其化为肥料利用,降低废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

3.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减少畜禽粪尿和废饲料的产生,避免过浓和过量的饲料投喂,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

4.使用生物发酵技术,包括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等,分解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质,降解固体废弃物,减少氨气等气体释放,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5.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尺寸、结构和装备等规范,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饲料和水的使用量、粪便和污水的排放量。

6.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及时处理垃圾和污染源,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档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服务。

总之,畜牧养殖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畜禽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水体污染是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养殖污水中的残渣和废料、养殖废水中的排泄物和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物质都会进入水体,使水体富含氮、磷等养分,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排泄物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会污染水体,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减少水体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养殖场区域,并采用科学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产生污水的量,避免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水体。

2.建设生物脱氮、脱磷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氮、磷等养分和微生物,使废水达标排放。

3.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量,避免这些物质进入水体。

其次,土壤污染也是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养殖经营中使用的大量饲料、粪便和废料等有机物会富集在土壤中,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发生土壤酸化或盐碱化。

此外,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

为了减少土壤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养殖场的空间布局,避免土壤过度利用和污染物的积累。

2.开展菜田与畜禽养殖的“农田-养殖-信用农事”的有机循环模式,菜田收获的秸秆可以用于养殖的饲料或床料,养殖废弃物可以用于优质有机肥料的生产。

3.加强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土壤污染问题,避免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最后,大气污染是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

畜禽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尿中的氨气和硫化物易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养殖场的通风设施,提高通风效果,避免有害气体在养殖场内积聚。

2.将饲养场设置在离居民区一定距离的区域内,减少有害气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我国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处理措施

我国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处理措施

我国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处理措施【摘要】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是我国畜禽养殖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不仅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从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种类、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严重,为应对这一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推广绿色饲料、倡导生态畜禽养殖成为必要措施。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畜禽养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加强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污染现状,监管执法,绿色饲料,生态养殖1. 引言1.1 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是当前农业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活动的增加,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污染也逐渐凸显出来。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动物饲料、水源、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而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又会进一步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潜在威胁。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对人体具有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会导致中毒症状,甚至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加强监管执法、推广绿色饲料、倡导生态畜禽养殖等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减少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部分结束。

1.2 研究背景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化肥、饲料等投入品的不断增加,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了土壤和水体的质量,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迅速发展,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目前我国养殖业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超过10亿吨,其中含有大量的铅、镉、汞等重金属物质。

这些重金属物质通过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中,不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损害,还会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 卷 纸

考试科目 动物生产安全与环境控制 院 、所、中心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 兽医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 临床兽医 级 别 2 0 0 9 学 年 2010年 学 期 第二学期 姓 名 廖 天 利 学 号 122009328050008 类 别 兽医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 ②全日制硕士 ③教育硕士 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 ⑦兽医硕士 ⑧进修)

2010年12月18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 程 类 别 必修课

课程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

题号 得分 教 师 评 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与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和动物都要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本文分析了畜牧业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畜牧业; 污染 ;成因; 对策 近二十年,尤其是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均跃居世界第一位。畜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规模化养殖场往往建在大中城市的近郊和城乡的结合部,由于环境法规不健全和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养殖场在建场初期未考虑畜禽粪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不少养殖场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养殖场本身的卫生防疫,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1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

畜牧业污染主要指畜牧业生产粪尿污染,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用来自畜禽场(户)的废物。包括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饮用后的污水;鸡、死猪;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粪等;含有致癌性毒素的霉变饲料;预防用各种疫(菌)苗空瓶和抗生药物的瓶、袋等;饲料加工粉尘;内烯机废气;屠宰场(户)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苍蝇、蚊虫等昆虫;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禽粪尿污染和畜禽产品残留构成的对人类健康的困扰,据测定,一只鸡日产风干粪便0.1kg,一个万只鸡场年产粪便约360t;一头肉牛日产粪尿19kg,一个百头牛场年产粪尿684t;一头猪日排泄粪尿按5kg计,一个千头猪场年产粪尿达2000t左右,如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25t,年排污水1万吨左右。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牧业生态环境考察组报告资料,上海郊区畜禽年粪便量就已突破120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渣的排放量(66.311万t),超过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的排放量(66.344万t)。[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畜禽生产规模愈来愈大,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其它生物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总是愈来愈。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畜牧生产过程不难看出畜牧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2]

2畜牧业环境污染特点与危害

2.1臭气问题 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CO2、水和最终产物—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味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引起公害问题,若量大且长期高浓度析臭气存在,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3]

2.2水体的富营养化 家畜粪尿、畜产加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据统计,年产肥猪2万头的生产线的猪场(按6个月出栏)每天排污量,相当于5万人的粪尿的BOD(生化需氧气量)值,如此大量的需氧腐败有机物,不经处理排入水流缓慢的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内海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获得氮、磷、钾等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在池塘威胁鱼类生存;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捕捞业。由于水生生物发育生长,溶解氧耗,植物根系腐烂,鱼虾死亡,在水底层进行厌氧分解,产生H2S、NH3、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呈黑色,这种现象称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家畜粪尿污染水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腐败有机物的污水,排入水体,人们使用此水,易引起过敏反应。[4]

2.3传播"人畜共患"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其中可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羊传染的25种,马传染的13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率粪便及排泄物。[5]

2.4畜产品的污染 滥用抗生素添加剂及饲喂霉变饲料,造成畜产品的污染。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如果不控制用量以及畜禽在屠宰前或其产品(蛋、乳)上市前未能按规定停止用蕴含,可使抗生素在禽产品中残留,从而通过食物链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的过敏反应。此外,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细菌对该种抗生互产生适应或遗伟物质发生突变而形成耐药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使这类抗生素的疗效大大降低,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即饲料、畜、禽休 产品(奶、肉、蛋)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经检测,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可测出极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1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致癌的危险性很大。[6]

3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3.1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政府的监管不到位 污水污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工厂化养猪在我国刚刚兴起,当时人们没有环保观念,为了省人力,大多都采用水冲式。很多2000年以前建的万头猪场自身基本上都在污水的包围当中,污水渗透到农田,烧死农作物的事件时有发生。村内饲养养殖业过去作为农村副业生产,大都在庭院内经营。个别户养上十几头猪、几十只鸡,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如在有的养殖专业村,数公里之外都能闻到畜禽粪便的恶臭气味,一些村遇到雨天粪水到处乱流,自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还会引发纠纷。 目前大多数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环保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特别是一些政府花大力引进的大型养殖场。所谓的环保处理设施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起到任何作用。污染处理设施基本没有运行。[7]

3.3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养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原来的农村变成了市区。规划不当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城中村。在这些地方搞养殖,不仅污染环境,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也是极其不协调的。 3.4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主要收入不依靠农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耕地撂荒现象,由于没有耕地吸纳,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就会随之出现。笔者曾对浙江省西部某市进行考察,猪场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凉干后做成有机肥料白送都没有人要,大量的畜禽粪便堆积无法处理。

3.5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地下水污染一些饲料商为了商业利益,违规在饲料中大剂量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有机砷制剂,这些制剂排出畜禽体外,渗透到地下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无机砷,对人畜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4目前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常用途径

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通过畜牧环保技术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粪便污染问题。

4.1环保饲料技术 为了减轻畜禽粪便中氮、铜、磷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应采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以间接地减少氨的排污量,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通过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提高磷的利用效率,以减少磷在水质中的富集。要严格控制某些重金属元素的添加量,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以生物制剂替代其作用。[8]

4.2畜用防臭剂开发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饮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编硅酸盐矿石(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绿矾(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毒有害成分阄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本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 目前主要采用在饲料中添加EM生物制剂,提高消化率,消除粪便异味。在畜禽舍中铺垫沸石吸收氨气,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