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2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目四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

考点一分布特点

1.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2.任脉、督脉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

考点二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相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络脉理论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络脉病候和络脉沟通表里两经的特点,可以选用络穴治疗络脉的虚实病证和表里两经的病变;络脉理论还可用于诊察疾病,如通过诊察络脉颜色的变化,可测知脏腑经脉的相关病变;根据络脉理论,可通过针刺放血,治疗相应疾病,如用刺络拔罐法祛除络脉中的瘀积,达到通畅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细目五十二经别

考点一十二经别的分布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于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

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考点二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体现在:

1.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作用,十二经别通过“六合”作用使十二经脉表里两经之间增强了联系。

2.加强经脉与脏腑联系的作用。

3.加强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的作用。

4.经别还弥补了十二经脉分布的不足,并加强了各经与心的联系。

细目六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考点一十二经筋的分布

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考点二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素问·痿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论》日:“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细目七十二皮部

考点一十二皮部的分布

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考点二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考点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略)

考点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略)

考点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略)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考点一诊断方面(略)

考点二治疗方面(略)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

奇穴

是指具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等,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 主治特点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考点一 近治作用(略) 考点二 远治作用(略) 考点三 特殊作用(略)

细目二 主治规律

考点一 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分经主治规律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手太阴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经 心病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目病、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颈、胁肋病,胆病 眼病

足太阳经

后头、颈、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肛肠病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足太阴经 脾胃病 腹部病、妇科病

足厥阴经 肝病

前阴病

足少阴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相同主治

任脉 回阳、固脱、强壮作用 中风脱证、虚寒、下焦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部病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