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石刻文献稀见词语释读一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石刻文献稀见词语释读一则-汉语言文学
隋唐石刻文献稀见词语释读一则
□谢国剑
摘要:本文考释了仅见于隋唐石刻文献中的“鼲簪”“鼲珥”和“金鼲”,有助于石刻文献的准确释读,在此基础上亦能纠正《汉语大词典》所收相关词语的释义不确切等。

关键词:中古石刻词语考释《汉语大词典》
隋唐石刻文献中,不少词语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下面这一组词语,因为出现的次数太少,不便于归纳意义,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不过,如果把那些有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来考释,则能看出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从而也就能找到正确理解词语意义的门径。

隋唐石刻文献有含“鼲”的三个词语:鼲簪、鼲珥、金鼲。

据考察,这些词语未收录于大型辞书,也未见于其它文献。

1.鼲簪
(1)《毕君妻宋五娘墓志》:“露□蟬珥,风泛鼲簪。

”[1](第15册P153) (2)《丁范墓志》:“鼲簪接武,龟组联华。

高冠长剑,列国承家。

”[1](第17册P30)
2.鼲珥
(3)《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士贵)墓志铭》:“龙光照耀,鼲珥参差。

”[2]P433.金鼲
(4)《柳永锡墓志》:“入则金鼲映首,出则铜虎握符。

并亚中台,俱传上国。

”[1](第17册P27)
例(1)“鼲簪”与“蝉珥”相对成文。

又,《萧瑾墓志》:“饰彼貂珰,映斯蝉珥。

”[1](第10册P94)《元智墓志》:“衮黻委他,蝉珥照灼。

”[1](第10册P133)《徐综墓志》:“蝉珥交晖,鹖冠兼映。

”[1](第14册P24)以上三例“蝉珥”,分别与“貂珰”“衮黻”“鹖冠”对文。

而“貂珰”“衮黻”“鹖冠”均为显贵身上的标志性饰物。

由此类推,与“蝉珥”对文的“鼲簪”,亦当是显贵身上的标志性饰物。

例(2)“鼲簪”与“龟组”对文。

又,《大唐故光禄大夫工部尚害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驸马都尉上柱国莘安公窦公(诞)墓志铭》:“龟组重光,蝉冕继轨。

”[3](P33)此“龟组”与“蝉冕”对文,据文意为“显贵”义。

由此类推,例(2)“鼲簪”也应该是“显贵”义。

例(3)“鼲珥”与“龙光”对文。

龙光,本指皇帝赐予的恩宠。

龙,通“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传:“龙,宠也。

”郑玄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句中“参差”当为“纷杂”义,形容鼲珥的数量多。

《中狱庙碑》:“兵仗骈列,羽卫参差。

”[1](第33册P47)此“骈列”与“参差”对文,可知用来形容羽卫的数量多。

《公孙思观墓志》:“贤哲磊落而挺生,将相参差而闲出。

”[1](第21册P120)此“参差”亦形容一个家族所出的将相多。

再联系“鼲珥”的语素构成,我们认为,“鼲珥”字面意思当为显贵身上饰物,引申则有“显贵”义。

又,《王怀文墓志》:“门传龟组,□载龙光。

”[1](第11册P119)此“龙光”与“龟组”对文。

《褚朗妻王氏墓志》:“龟纽联徽,龙光递□。

” [1](第19册P9)此“龙光”与“龟纽”对文,当为“显贵”义。

这样,也可证明“鼲珥”为“显贵”义。

例(4)“金鼲”与“映首”搭配,可知为头上饰物。

又,《元顺墓志》:
“琼佩鸣腰,金蝉映首。

”[1](第5册P87)《元显墓志》:“长剑佩腰,高蝉映首。

”[1](第6册P112)此“金蝉”和“高蝉”与“映首”搭配,据文意为显贵的头上饰物。

所以“金鼲”亦当为显贵的头上饰物。

检索传世文献和中古石刻文献,我们发现:有“貂簪”一词,与“鼲簪”类似;有“貂珥”一词,与“鼲珥”类似;有“金貂”一词,与“金鼲”类似。

以上三个含“貂”词语出现的时间均比含“鼲”的词语要早,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也更多。

4.貂簪
(5)《全梁文?江淹萧被侍中敦劝表》:“借俄顷之炤,遂枉近侍,貂簪轼庭。


(6)《全唐诗?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


(7)《全唐诗?薛涛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


以上三例,据上下文意可知“貂簪”均为显贵身上的标志性饰物,与例(1)“鼲簪”同义。

5.貂珥
(8 )《太平御览》卷六八八引西晋? 成公绥《七唱》:“金珰煌煌,貂珥峨峨也。


(9)《王玄墓志》:“是以龟章耀彩,貂珥凝华。

”[1](第13册P47)
(10)《程雄墓志》:“弈叶轩盖,蝉联貂珥。

”[1](第13册P22)
例(8)“貂珥”与“金珰”对文,据文意,当理解为显贵身上的饰物义。

例(9)“貂珥”,与“龟章”对举,当为显贵身上的饰物义。

例(10)“貂珥”与“轩盖”对文,据文意当为“显贵”义,当为“饰物”义之引申。

由此可知此词与例(2)、(3)“鼲珥”同义。

不过,“貂珥”的“珥”到底做何解,目前有争议。

《汉语大词典》“貂珥”条义项①:“貂,貂尾;珥,插。

指侍中、常侍之冠。

因插貂尾为饰,故称。

”[4](P133)由此可知《汉语大词典》将“珥”理解为动词“插”。

《辞源》“貂珥”条则释为“汉代宦官冠上插貂尾悬珥珰以为饰,后遂以貂珥喻显贵”义。

[5](P3211)由此则可知《辞源》把“珥”理解为“珥珰”。

到底做何解,阙疑待考。

而正因此,与“貂珥”相对应的“鼲珥”一词的语素“珥”到底做何解亦不能确知。

虽然这个问题并不影响判定“貂珥”和“鼲珥”二词的关系,但还是以有所说明为好。

6.金貂
(11)《尔朱绍墓志》:“金貂耀首,玉佩鸣腰。

”[1](第5册P127)(12)《朱孝诚墓碑》:“紫绶金貂,恩宠极兮。

”[1](第30册P5)(13)《孙拙墓志》:“白兽为罇,金貂为帽。

”[1](第36册P33)以上例(1 1 )“ 金貂” 与“ 玉佩” 对文,后又接“耀首”,可知为显贵头上的“饰物”义。

例(12)“金貂”和“紫绶”连类成文,可知均为显贵身上的饰物。

例(13)“金貂”和“帽”对举,可知为显贵帽上的饰物义。

由此可知此词与例(4)“金鼲”同义。

为什么以上三组词语会同义呢?
《说文?鼠部》:“鼲,鼠。

出丁零胡,皮可作裘。

”《说文?豸部》:“貂,鼠属。

大而黄黑,出胡丁零国。

”由此可知,“鼲”和“貂”虽非一物,但均为鼠类。

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刘备奔走,仅以身免”裴松之注引三国吴?
胡冲《吴历》:“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

”《后汉书?鲜卑传》:“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

”李贤注:“貂、鼲并鼠属。

豽,猴属也。

”此“鼲子”,即“鼲”。

又有“貂裘”一词,《淮南子?说山训》:“被羊裘而赁,固其事也;貂裘而负笼,甚可怪也。

”《汉书?赵充国传》:“间者匈奴困于西方,闻乌桓来保塞,恐兵复从东方起,数使使尉黎、危须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

”由此可知“鼲”、“貂”的皮毛柔软,还均可作裘。

大概正是因为“鼲、貂”有不少类似之处,所以常常并列出现。

《盐铁论?力耕》:“鼲鼦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

”此“鼦”即“貂”字。

同上:“今驘驴之用,不中牛马之功,鼲貂旃罽,不益锦绨之实。

”同上《散不足》篇:“今富者鼲鼦,狐白凫翁。

”王利器《校注》:“‘鼲鼦’原作‘鼲鼯’,《力耕》篇作‘鼲鼦’今据改正。

杨树达曰:‘《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鼲貂之尾。

”“貂”与“鼦”同。

’”《魏诗?曹丕大墙上蒿行》:“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

”《梁书?诸夷传?中天竺国》:“土俗出犀、象、貂、鼲、瑇瑁、火齐、金、银、铁、金缕织成、金皮罽、细摩白叠、好裘、毾?。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铺象牙床,织犀角簟,鼲貂之褥,蛩蚊之毡,汾晋之龙须、临河之凤翮以为席。


古人的武冠也常以貂尾为饰。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

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

谓之‘赵惠文冠’。

”同上:“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

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李贤等注:“应劭《汉官》曰:‘……貂内劲捍而外温润。

’此因物生义也。

……貂紫蔚柔润,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凉,故于义亦取。

胡广又曰:‘意谓北方寒凉,本以貂皮暖额(頟),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

’”
而“貂”字在用作冠饰义时,也常和“鼲”连用。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附刘桢传》“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松之注引《典略》:“(桢答曰)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

”《北史?任城王云传附子澄传》:“(澄上表谏曰)高祖、世宗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于象珥,极鼲貂于鬓发。


虽然“鼲”和“貂”并非一物,但鉴于二者上述的密切关系,用“貂”作语素表示冠饰义的词,可以和用“鼲”作语素表示冠饰义的词同义。

而且,因为“鼲”和“貂”常连用,所以由语素“貂”就比较容易想到“鼲”。

例(1)、(2)、(3)、(4)均为墓志,是应用文,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同时墓志文的写作又往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有固定的模式,则虽然易于操作,但也容易流于平庸;会收取一定的润笔,则要求写作内容能在固定的模式中显现出文采,至少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有所变化。

这样的结果之一是:墓志中有不少复音词语会通过仿造的方式被生造出来,即用一个同义、近义或相关的词或语素来替换现有复音词语中的一个词或语素而生成一个新的复音词语。

比如,北魏《元彬墓志》由“立年”而生成“立载”,隋《赵龄墓志》由“凤毛”而生成“凤毳”等。

也就是说,隋唐石刻文献的撰写者在墓志文写作中常常使用“貂簪”一词,用久了就想有所变化,所以就造出了“鼲簪”,即用与“貂”关系密切的“鼲”字来替代语素“貂”而生成。

同样地,“鼲珥”,由“貂珥”仿造而来;“金鼲”,由“金貂”仿造而来。

其衍生途径与“鼲簪”的生成是一样的。

另外,《汉语大词典》收有“ 貂鼲” ,释为“ 即貂。

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貂尾为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

”引例证一:《太平御览》卷六八八引汉?刘桢《答魏文帝笺》:“貂鼲之尾,挂侍臣之帻。

”[4](P1335)由前文
论述可知,此例句今本《三国志》作“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与此小异;此“貂鼲”当为“貂和鼲”义,并不是单指“貂”,《汉语大词典》释义不确切。

《汉语大词典》另收有“貂鼲”的同素异序词“鼲貂”,释为“鼲和貂”义,亦引刘桢句,则是。

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2]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0.
[3]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贰)[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
[4]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第10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本,全二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211.
[6]谢国剑.汉语同构同义双音合成词研究——以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44-78.
[7]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第12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1414
(广东韶关韶关学院文学院51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