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部分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2)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2)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发挥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长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D.发挥防洪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有忠臣良将辅佐,皇帝要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统治才会稳固,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唐太宗的措施,但题干没有反映,不合题意,故选择A。

3.武则天遗言:“死后在她墓前立无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D.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贤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是后世对她的统治的肯定。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隋唐五代文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2、初唐时期,代表文学革新方向的四位诗人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3、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高适等。

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的评论。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四句诗出自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

6、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立意是受到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影响,但思想意义却比后者更深刻。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名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名篇《登高》。

8、岑参的边塞诗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两名描写雪景的诗句常被后人引用,这两名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袖是韩愈,除他之外,古文成就最高的是柳宗元,他们被后人并称为“韩柳”,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诗中有两句流传千古、并常被后人引用的佳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唐代的文人短篇小说一般称作“传奇”。

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2、晚唐诗人中,被认为长庆后第一人,并被认为其诗文成就与韩愈、柳宗元鼎立而三的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歌,在体裁上擅长七言绝句,咏史诗精拨独到,边塞诗也别具一格。

13、南唐二主是指父子皇帝词人李璟和李煜。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目后的括号里)1、《全唐诗》和《乐府诗集》的编者分别是(C)。

A、宋代的郭茂倩和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黄庭坚和汉代的刘向C、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郭茂倩D、清代的彭定求等和宋代的黄庭坚2、初唐,倡导革新,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是(A)。

A、陈子昂B、沈佺期C、骆宾王D、杜甫3、在文学理论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唐五代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唐五代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1.【单选题】卢思道《从军行》的风格特点是(B)A重文采B重气质C重格律D重理致文字解析《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比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故选B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2.【单选题】下列属于薛道衡《昔昔盐》诗的艺术特点的是(D)A笔力苍劲B词气宏拔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文字解析此题考查隋代文学.薛道衡成名作《昔昔盐》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

考核考点3.【单选题】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A)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B江总、许善心、虞世基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D卢思道、杨素、许善文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代文学.隋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探索创造新文学.其中一股中坚力量就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5.【单选题】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C)A釆丽竞繁B兴象玲珑C复归风雅D讲究格律文字解析注意关注和记忆重点诗歌的特点。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6.【单选题】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文字解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1)多写隐逸闲适生活,清雅明净;(2)诗风平易近人;(3)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思杰”7.【主观题】贞观诗坛文字解析:(1)唐贞观年间,以唐太宗李世民为诗坛盟主,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文士诗人,包括虞世南,上官仪.2)贞观诗风受南朝诗风影响,重声律辞采.考核考点: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8.【单选题】王绩代表作《野望》的艺术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婉媚工整C清丽秀逸D音韵清亮文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贞观诗坛的相关知识,王绩的代表作《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下表)。

据此可知人物对唐太宗的评“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

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成尽其才……终平泰阶,谅由斯刘昫道。

”“予观汉高祖及光式,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苏轼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王夫“况太宗之以夺大位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患乎”之A.历史服务于统治者需要B.评价受时代影响不能形成结论C.认识角度差异影响史论D.历史评价反映了论者的权威性2.隋文帝统治初期,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约十分之三的地方冗员:他制定的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这反映出隋初()A.政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B.科举考试腐败初露C.社会治理呈良性发展趋势D.吏治法治比较公正3.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

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4.入唐的胡旋舞女身穿窄口裤,脚蹬“小头鞋履”。

于是,“小头鞋履窄衣裳’成为“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

一般贵族与士民都竞相仿效,“好为胡服及胡帽”。

由此可见,唐代()A.中外文化互动频繁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社会风气开放包容D.世俗文学异常兴盛5.马球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

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

马球项目A.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B.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C.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D.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6.唐代初期,市场上钱帛兼行,既有多种实物货币,又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唐代中后期,市场流通中的铜钱的私铸现象十分严重。

这折射出唐朝中后期()A.抑商政策松弛B.通货膨胀严重C.封建剥削加重D.商品经济发展7.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基础巩固】1.宋朝的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开通隋朝大运河C.实现国家统一D.平定安史之乱【答案】C【解析】材料“混南北为一区”反映了隋文帝的最大作为是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故选C项。

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个区域,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古人赞曰:“洪恩大德,前古未比。

”由此可见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强了北方的防御力量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C.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满足了隋炀帝的出游愿望【答案】C【解析】材料“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个区域,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说明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

3.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征当过道士,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

这说明唐太宗( ) A.善于纳谏B.知人善任C.大兴文治D.改革吏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重用人才,不避仇怨,不分贵贱,知人善任,故选B 项。

4.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答案】A【解析】材料“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反映出唐朝与西域各族相处融洽,故选A项。

5.唐玄宗天宝年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20万,而中央兵力却不满8万。

这反映了当时唐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B.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D.起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有的兵力远超中央兵力,这说明唐朝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故选B项。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附带答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附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秦、隋两个王朝国祚短促,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运输通道C.修筑了规模庞大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D.推行了思想统一服务政治统一的方法2.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

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A.官僚体制的形成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C.科举制度的完善D.社会矛盾基本消除3.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是()A.李渊建唐B.武周革命C.元和中兴D.大中之治4.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5.隋朝初年,文帝“寻以户口滋多,析竖州县”,废除了前代实行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炀帝嗣位后又“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

”实行郡县制。

文帝和炀帝的举措有利于()A.灭亡陈朝统一全国B.消除社会矛盾C.开凿运河促进交流D.加强中央集权6.如图是隋朝主要粮仓分布示意图。

这种布局意在()A.加强南北经济联系B.发挥运河经济功能C.保障都城粮食供应D.提高赈灾救荒效率7.唐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贞观四年,突厥表示归附。

唐太宗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温彦博主张仿照汉光武帝将归降的匈奴安置在河套地区的做法,将突厥部落整体安排在河南(黄河以南),既保留他们原有的部落编制和民族习俗又远离本土,唐太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发挥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长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D.发挥防洪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有忠臣良将辅佐,皇帝要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统治才会稳固,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唐太宗的措施,但题干没有反映,不合题意,故选择A。

3.武则天遗言:“死后在她墓前立无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D.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贤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是后世对她的统治的肯定。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题题目及答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题题目及答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2.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

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

这表明当时( )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3.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之间基本停止了纷争。

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B.汉藏两族最终实现了民族交融C.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同盟D.唐蕃之间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4.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武则天当政B.黄巢起义C.唐玄宗即位D.安史之乱5.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交通大动脉。

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大运河以西安为中心修建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6.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

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D.以民为本7.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

以上规定()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8.“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部分思考练习与参考答案一、重点背诵篇目《蒿里行》、《燕歌行》、《白马篇》、《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咏史八首其二》、《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西洲曲》《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从军行其五》、《燕歌行》(高适)、《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峨眉山月歌》《西塞山怀古》、《早雁》《安定城楼》熟读篇目:《登楼赋》《长恨歌》、二、名词解释(1.上官体: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得名。

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

“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2.文章四友: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具体是指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都以律诗见长。

其中,杜审言诗才最高,李峤存诗最多,苏味道与崔融乃文章大手,好诗不多。

3.吴中四士:初唐开元时期吴中的四位作家,即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成做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初唐高宗时期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四杰”,王勃成就最高,四杰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6.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

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7.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

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8.沉郁顿挫: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的原因,是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9.大历十才子:中唐大历时期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位诗人的合称,首见于姚合《极玄集》李端小传。

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

风格特征是“省净清约”。

10.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

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险怪是其主要特征,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对宋诗影响较大。

11.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

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

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

12.新乐府:即新题乐府,和汉魏乐府相对而言,就是用新题反映时事的乐府诗。

元稹、白居易是其代表。

13.古文:所谓“古文”,即先秦、两汉以来通行的散文,是与讲究声律、辞藻、用典和排偶的骈文相对而言的。

它以散句单行、不拘格式为基本特征。

“古文”作为文体概念是由韩愈最先提出,唐以前无此概念。

14.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

“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

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成就最高者之一。

15.变文:文体名。

它是唐代寺院中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有说有唱、散韵结合的俗讲话本,用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字写成,其内容大致分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

作为文体在唐代成就并不突出,但对唐以后的说唱文学影响很大。

|16.唐传奇:文体名,唐代小说的通称,因晚唐作家裴鉶的小说集名转变而来。

唐传奇指的就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以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的描绘为内容的文言短篇小说。

17.花间词人: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500篇作品。

这些作家大都是蜀人或是流寓入蜀的,温庭筠、韦庄成就最高,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

内容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

主要风格是香软浓艳绵密。

温庭筠被称作是“花间鼻祖”。

18.南唐词人:指出现于五代时期南唐的一群词人。

他们大都是帝王和大臣,多才多艺,有着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在追求花月歌酒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外,更有着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

写词以“娱宾遣兴”为宗旨,以“助欢佐乐”为目的,也有不少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

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李璟和李煜父子。

19.骈文:也称“骈体文”、“骈偶文、”“骈俪文”;唐代称“时文”,与“古文”相对;世称“四六”。

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声律、对仗和典故。

唐代中期。

韩愈领导“古文运动”对骈体文产生有利的冲击。

三、简答题1.简述唐诗发展的分期及其特点。

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①初唐(618-713),唐诗发展的初期。

前50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50年从内容到形式对宫体诗都有突破,为唐诗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盛唐(713-766),唐诗繁荣的顶峰时期。

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完备,风格多样,浪漫主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流。

>③中唐(766-836),唐诗发展的中兴时期。

作家、作品、流派数量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现实主义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④晚唐(836-907),唐诗发展的晚期。

诗人数量不小,成就不大,虽有人继承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唐诗的衰亡趋势已无法挽回。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诗,顶峰上的的顶峰”。

其主要成就是:①情、景、理融为一体。

全诗描写了绮丽朦胧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发了深沉的宇宙人生之思和游子思妇的凄婉相思之情,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热切追求,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哲理性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感伤。

写景浩瀚壮观;抒情深情绵邈;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深沉而又启人遐思。

②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用月出至月落的全过程结构全诗;以月光统摄群像,将江流等一系列景物全部笼罩,与游子思妇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形象,使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自然画面和人物情思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③语言优美自然,音韵和谐流畅,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3.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

他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鲜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老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原则。

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

“兴”指诗歌的比兴手法;“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

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4.盛唐诗坛的特点(1)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

5.“盛唐气象”在诗歌中的表现是什么所谓“盛唐气象”在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体现: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前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具有高度的自信和自尊以李白为代表。

融造胸好扩大的诗境。

后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以杜甫为代表。

艺术上臻于醇熟。

6.高适的《燕歌行》是怎样利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高适的《燕歌行》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来表现的:①天子与军队将领②统帅与士卒③胡骑与唐军④征人与思妇⑤历史与现实(结合具体诗句)&7.李白诗歌意象有什么特点李白诗歌在意象选择上主要选择两组意象:一是壮美意象: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黄河等。

(举例)二是优美意象:明月、清风等。

(举例)意象的组合:捕捉了许多表面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深入揭示感情的激荡,造成诗歌结构的大开大合。

虽没有明显的脉络可寻,但感情的实质变化可感。

8.杜甫的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杜甫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①妙用赋笔,“即事名篇”,舒卷随心。

②寓主观于客观,寓抒情于叙事。

③描写细腻,长于细节。

④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间或穿插写景。

9.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有何特征?十才子在艺术风格上的主要特征是省净精约。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意象的精巧。

诗中缺少激情的坦露,大多以情景接合的移情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情绪浸染在寒山秋水等一系列具体景物中,意象简明,组合灵巧。

②诗体的工整。

诗篇大多趋向短制,以音律谐美的近体为主,尤以五言律诗居多,即便是古体,也带有明显的律化倾向,且格律严整,字句精工。

③语言的炼饰。

诗人追求诗中的语意含量,注重字句的磨练和修饰,精于制作清词丽句,诗中时见警句名联,耐人寻味。

10.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而作,不为文而作”。

②讽喻美刺的创作内容(“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③崇实尚俗的创作追求。

(“系于意,不系于文”。

④形式和内容的辨证统一。

(“根情、苗言、华声、实意。

)11.韩愈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韩愈诗歌的主要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奇险怪僻”,反传统,求新奇,独自树立。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奇险怪僻”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