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考历史考前复习专题提纲(7)

------ 华夏教育资源库专题七国际关系史考点剖析本专题主要包含本专题主要包含资本主义国家为抢夺世界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而产生的盘根错节的矛盾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等。
主要考点有: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充。
拿破仑对外战争。
普法战争。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协约国干涉苏俄。
战后代界系统的成立。
法西斯扩充。
纵容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第三世界盛行和世界多极化趋向等主要内容。
学习本专题内容时可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眉目复杂,史实众多,学好它的根本前提第一应正确再认再现此中重要历史事件和史实。
2.归纳整理基本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线索。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本源,是致使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系统中地位变化的本源。
4.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办理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国家间的竞争实质就是实力的较量。
5.分别掌握英法、英美、英德、英俄、英日、法德、法俄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知识网络分国际关系变化原由国际关系演变的表现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期①资本主义在欧洲①葡、西、荷、英、法对亚盛行;新航路的开拓为非美殖民征服,亚洲封建国家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闭关自守等方式抵制入侵②欧①以欧洲为中心,英16主义发展创建和条件,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矛盾引起国占主导地位②东方附属到18世财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发战争:英、西——英战胜西班牙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纪中期起②欧洲殖民国家睁开“无敌舰队”建立海上霸权;英形成抢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荷——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争英法——英确定世界殖民霸权①初期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获得巨大成就——北美独立①工业革命促进资战争成功,美国出生;拉丁美洲①东方附属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对国外殖民的独立运动②英国等国在世界18本主义世界殖民系统初步地抢夺更为强烈②资本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充,亚洲反形成世纪后主义同封建权力的斗殖、反封斗争汹涌澎拜(中——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半期到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太平天国运动)③欧美列强之间19 世纪界格局,开始遇到美国冲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欧矛盾冲击70 年月A、美不准欧洲列强干涉美击洲列强抢夺霸权的斗争洲事务 B、法国抗击外国武装干③德国的兴起使欧洲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新涉,一度称霸欧洲 C、德意一致,关系紧张变化普法战争后,法国权力削弱,欧洲政治格局改变分国际关系变化原由国际关系演变的表现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期①西方列强把非洲分割完成,更多的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亚洲人民进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①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入财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系统最后形成19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分割世界,殖民地半殖(中——辛亥革命)②后起的②后起的日、美使以世纪晚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中国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局进民地人民反帝斗争高涨②期到第③美国排斥英国,为独霸西半一步遇到冲击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均衡导一次世球创建条件,对中国推行门户③欧洲列强的强烈争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重界大战开放政策④欧洲列强矛盾复夺致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新分割世界和抢夺世界霸杂,英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发,美国参战,开始参与权睁开强烈斗争盾,最后致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干涉欧洲事务团的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迸发第①一战后,帝国主义①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发①十月革命打破了资一次世力量对照发生变化,欧洲展,深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场面界大战列强在一战中遇到削弱民统治——中国的五四运动;②凡——华系统使国后—第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际关系出现临时的均衡局二次世壮大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面界大战③经济危机②苏俄粉碎协约国武装③法西斯的扩充侵略前( 1929—— 1933)引起政干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打破了凡——华系统,国治危机,意、德、日先后矛盾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的重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确定法西斯专政;英法美要方面③凡尔赛——华盛顿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之推行绥靖政策系统临时确定了战后帝国主间的矛盾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新次序④1929—— 1933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德、意、日建立轴心国公司⑤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世界形势向扩大战争的方向发展①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①法西斯国家的侵败了德、意、日略,促进不一样社会制度和②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原意识形态的国家结合反对则,成立了结合国①第三世界兴起和西法西斯③美国推行冷战截止苏欧、日本的实力增加,冲第②战后国际力量对照联,对亚洲推行热战击美苏两极格局二次世发生了重要变化——帝国④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②美苏冷战是战后四界大战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国主义殖民系统崩溃十年国际关系的中心③苏到到现在力量增加⑤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联解体,世界格局体现出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政治公司对峙,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向重要影响⑥苏联推行霸权,社会主④西方对苏联和东欧义阵营解体后东欧巨变,苏联推行“和平”演变解体⑦西欧、日本快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峙,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⑧世界经济地区公司化和全世界一体化趋向快速加强▲特别提示: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发现:从17 世纪下半期到“一战”期间,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一战后到二战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欧洲主要国家遇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和苏联的出生,从根本上摇动了旧的国际次序,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从欧洲向其双侧转移;二战后到现在由美苏两极对峙到多极化演变,急巨变化的欧洲;快速兴起的日本,改革开放中的中国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提纲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尼克松主义尼克松总统制定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
其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2、现实威慑战略1969—1980年,美国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军事战略。
其基本主张是,美国“不放弃领导世界的责任”,但要“以最低的生命和物质代价”来实现军事战略的目标;在保持和威慑的同时,仍以常规力量为“剑”,与苏联进行争夺;适当收缩亚洲兵力,着重加强欧洲战略重点;一旦进行战争,由同盟国打头阵,本国置于二线,必要时以海军、空军力量进行支援。
3、星球大战计划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球大战计划,简称SDI。
是美国在1980年代研议的一个军事战略计划,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的一次著名演说。
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
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的武器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
4、中美苏战略三角三角关系是在冷战时期三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构状态,是形成于两级对抗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
在这一结构中,美苏两国起着主导性作用,而中国作为平衡美苏实力对比的重要一环。
5、《反导条约》全称《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
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础的,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这两项条约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球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方的核威慑,用所谓的“核恐怖平衡”来避免核战争。
6、《美苏贸易协定》美苏于1972年签订的协定,美国为了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以退为进的缓和政策。
《协定》把双方间的粮食贸易问题同中东、柏林等政治问题上相联系,这一贸易协定有利于美苏两国政治关系的缓和,也兼顾了双方的社会经济利益。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提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一、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外交和国际关系1. 背景:法国大革命18世纪,法国是欧洲人口最多、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君主专制制度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顶峰;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启蒙运动发展:摧毁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北美独立战争使法国国库空虚,征税遭到反对;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是法国自1614年之后第一次举办的三级会议,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次。
三级会议由三个阶级的代表全体国民的构成:第一阶级(教会)、第二阶级(贵族)和第三阶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等)。
2. 拿破仑的政策《提尔西特和约》Treaties of Tilsit第四次反法同盟以1807年法国同俄、普分别签定《提尔西特和约》而结束。
1807年7月7日,法俄最后缔结《提尔西特和约》,包括三个条约:附有秘密条款的《法俄和约》;矛头指向英国的法俄《攻守同盟条约》;关于俄国把卡塔罗海湾和爱奥尼亚群岛归还给法国的《补充提纲》。
1807年7月9日,法普之间也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承认了领土变更和华沙大公国,普鲁士领士人口减半。
普鲁土俄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
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失败,标志拿破仑霸权顶峰,实质是法俄瓜分欧洲三国瓜分波兰在欧洲民族国家大多作为专制君主国家崛起的十五六世纪,波兰走的另一条路:国王由全体贵族选举产生,只有议会才能制定法律。
这是一个有国王的共和国,与英国政体颇为形似。
但她没有英国的富有和四面环海的天然屏障,也没有山脉构成的屏障和确定的边界,而邻国是与她敌对并虎视眈眈觊觎着她领土的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这三个大君主。
1772~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3次瓜分。
第一次瓜分(1772)第二次瓜分(1793)第三次瓜分(1795)使波兰-立陶宛联合公国灭亡,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始复国。
(历史上,波兰曾有两次遭到外敌的入侵和占领第一次在1795--1918年间,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灭亡,长达123年之久。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题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题国际关系史是一门研究国家间互动和影响的学科,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期末复习时,我们需要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回顾。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要点:1. 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要理论,理解它们的基本观点和对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
2. 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到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了解国际体系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3. 大国兴衰:分析历史上的大国如何通过战争、外交、经济等手段影响国际关系,以及它们兴衰的原因。
4. 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以及它们之间的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6.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如何改变国家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它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7. 区域冲突与和平维护:分析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冲突原因,以及国际社会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8. 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如何通过合作应对这些挑战。
9.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以及它在维护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性。
10.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如乌克兰危机、中美贸易战等,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国际关系动态。
复习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课堂笔记、观看相关纪录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这些主题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做历年的考试题目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查漏补缺。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期末复习中取得好成绩,对国际关系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史 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和苏联力量均势的基 础上,形成了两极格局,‚冷战‛随之展开。‚冷 战‛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影响至深。 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说明在‚冷战‛局势下美国和西欧关 系的演变。(8分) (2)‚冷战‛局势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如 何?(6分) (3)‚冷战‛局势对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 完整的影响如何?(8分)
⑾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中、 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⑿《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 国签订;盟国坚持对日作战到日本投降; 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⒀ 《波茨坦公告》—1945年苏、美、英 三国签订,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⒁ 《联合国宪章》—1945年中、美、苏、 英等50国在华盛顿签署。
⑶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
的不同?
①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的。
②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 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③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 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 一个较长的时间。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 也必然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主要 矛盾
a、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法国 失败,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为主要矛盾。
C、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引发每一次世界大占。
4、一战后:
总特征(核心问题) : 激烈动荡转为和平发展
主要矛盾:英美矛盾。如争夺国联控制 5、30年代到二战结束: 总特征(核心问题) : 走向战争
主要矛盾: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 家的矛盾
6、二战后到90年代: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题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题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题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回顾和复习一些重要的概念、事件和理论。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一些关键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
一、国际关系史的起源和发展国际关系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各个社会开始形成联系,并发展出不同的国际关系模式。
例如,古代的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和同盟,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都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关系的范围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战争,以及近代的殖民主义和工业化,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的国家主义思潮和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二、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事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国际关系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摧毁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开始。
2. 冷战: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了两个超级大国阵营,即美国和苏联的冷战。
这场冷战持续了几十年,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对抗,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
3. 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东欧剧变的开始。
这一事件对整个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苏联解体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三、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理论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竞争和冲突的系统。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追求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是依赖国际组织或合作。
2. 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国际法来实现和平与繁荣。
他们强调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规则和制度来解决国际争端。
3.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